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_第1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_第2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_第3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_第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1页共41页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第三、五单元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课型复习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纯熟地数出1~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1~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纯熟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使学生比较纯熟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纯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教学难点1、序数。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上有练习题主体设计二次修改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三和第六两个单元,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两单元我们学了哪些内容?根据学生说的板书,〔可先让学生翻书看再说〕汇报:我们学了什么知识?这单元内容我们都要注意什么?二、根本训练,根据学生汇报内容出相应的根底练习,每练习一项都要说做题方法及本卷须知。1、看图写数。师:你有什么提醒大家注意的吗?〔阿拉伯数字不倒笔,占左半格,书写标准〕2、重视比较方法的梳理:一一对应比较;数数比较三者之间的比较〔先两两比较,再选出、多、小、少的〕出示以下式题比大小。怎样比较不会出错?程主体设计二次修改3、加强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在表示第几个时要注意说明方向、顺序。如:从左往右数,第2个是〔〕。重点练习从左〔右〕圈几个和第几个。〔1〕图中一共有〔〕个图形。〔2〕从右往左数,是第〔〕个。〔3〕从左往右数,排第〔〕.4、相邻数:〔〕6〔〕。单数:1、3、5、7、9双数:2、4、6、8、105、10以内数的组成。递增、递减、交换方法。“对口令、找朋友”游戏进展复习10以内的组成。6、10以内的加减法;〔1〕写出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2〕在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出示计算卡片练习。重视逆向思维题型的训练,如:〔〕+6=6,尤其是〔〕-3=3,学生容易填成0。在○里填上“+”或“-”9○6=36○5=17、用数学解决问题。〔1〕看图列式:一图一式、一图二式、一图四式。〔2〕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复习:加强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才能。1〕妈妈买了3个苹果,有买了2个梨,苹果和梨一共有几个?2〕妈妈买了5个苹果,吃了3个,还剩几个?3〕8个小朋友玩跳绳,走了一个,还剩几个人?4〕花丛里有7只蝴蝶,又飞来2只,一共有几只蝴蝶?5〕池塘里10只青蛙,走了2只,还剩几只?三、通过这两单元的复习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第二课时一、1.圈一圈,连一连。〔共8分〕2.数一数每种花各有几朵,写一写。〔共5分〕3.涂一涂,填一填。〔共10分〕〔左〕〔右〕把左边的3个涂上红色;把右边的5个涂上绿色;给从左边数排第5的涂上黄色。绿比红〔〕,红比黄〔〕。〔填“多”或“少”〕4.请你填上适宜的数。〔共12分〕5>〔〕〔〕<3〔〕>42<〔〕3<〔〕〔〕=〔〕1<〔〕〔〕>〔〕〔〕<〔〕5.要使盒子里都是5个皮球,每个盒子里要添上几个皮球?请画上去。并写数。〔共16分〕6.把4个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写一写。〔共6分〕7.请你先写数,再填空。〔共10分〕8.比一比,看谁吃得多。〔共12分〕〔〕〔〕〔〕〔〕〔〕〔〕〔〕〔〕10.看图答复以下问题。〔共9分〕一共有〔〕个人在排队买票,排在第〔〕,排在第〔〕。11.把5枝花插在两个花盆,有几种插法,请写出来。〔共8分〕四、想一想,做一做。〔13分〕1、写出上的数:2354312、3、看图填数。比少;比多。4、从左边起涂颜色。涂2个:☆☆☆☆☆涂第2个:☆☆☆☆☆五、画一画,你能行!〔可以画你喜欢的任何简单的图形〕〔6分〕¤¤¤¤1、比¤多画1个。2、比¤少画2个。3、和¤画同样多。六、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2分七、看图计算。16分八、根据要求在里填上适宜的数。10分九、按规律填一填。十、是几就圈几十一、画一画,填一填,说一说。5分十二、把右边的6串葡萄圈起来,把从左边数第7串涂上颜色。第三课时测试加深对0的理解:在不同情境中,0的含义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0表示没有,还表示“起点”和温度计上的“基准”0度。要根据详细情况,判断0的含义。复习第三、五单元1~10的认识和加减法看图数数比大小序数、相邻数、单数、双数数的组成加减法、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用数学教学后记教学设计课题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复习复习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课型精讲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识别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才能,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教学重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准备媒体课件主体设计二次修改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教师分别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还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谜语,让学生来猜。根据学生的答复,教师板书。二、根据特点进展分类1、让学生小组进展和做,把教师写的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并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分?理是什么?2、总结出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特征。长方体: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球:光光的,能滚动……三、练习1.数一数〔〕最多,〔〕最少,〔〕和〔〕同样多。主体设计二次修改2.用小棒分别摆一摆。我摆一个△用了〔〕根小棒,摆一个用了〔〕根小棒,摆一个用了〔〕根小棒。3.数一数.〔1〕有〔〕个,有〔〕个,有〔〕个。〔2〕有〔〕个〔〕个〔〕个〔〕个4.数一数长方体有〔〕个,圆柱有〔〕个,正方体有〔〕个,球有〔〕个,5从左起,第〔〕个是球,第〔〕个和第〔〕个是正方体,球的左边是〔〕,球的右边是〔〕6.长方体有〔〕个,圆柱有〔〕个,正方体有〔〕个,球有〔〕个,7.请你试一试。〔〕个正方形〔〕个三角形〔〕个正方体8.小明在家里拿来下面这些物品,你能帮他分一分吗?请把序号填在适宜的括号中。第二课时一、复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征二、活动1、沿虚线折一折,看看正方形的边长怎么样,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分组进展〕.2、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3、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①长方形有几条边?正方形有几条边?②长方形四条边怎么样?正方形四条边怎么样?③长方形与正方形一样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教师归纳:长方形有四边条,正方形也有四条边,这是一样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长方形对着的两条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三、练习1.填一填〔1〕是〔〕体,它有〔〕个面。它的每个面都是〔〕形。〔2〕()形有3条边,3个角。〔3〕是〔〕,上下两个面都是〔〕。〔4〕是〔〕体,它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2.〔1〕有〔〕个,〔〕个有〔〕个,〔〕个〔2〕〔〕最多,〔〕最少,〔〕和〔〕同样多。〔3〕比多〔〕个,比多〔〕个。〔4〕比少〔〕个,比少〔〕个。3.4.数一数有〔〕个〔〕个〔〕个〔〕个5、数一数,填一填。〔1〕认识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长方体长方形正方体正方形圆柱体圆形球体三角形教学设计课题第六单元复习——11——20各数的认识课型复习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展稳固,以到达纯熟的掌握。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十位、个位初步理解进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十位、个位的认识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纯熟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难点十位、个位的认识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纯熟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准备主体设计二次修改第一课时复习稳固一导入:同学们,教师今天要带你们到数学乐园去玩,好不好?但是有个条件,必需要过以下几关,敢不敢迎接挑战?第一关:〔数数,从0——20正数、倒数、双数、单数〕第二关:对口令第三关:计算二、新受师:同学们顺利的闯过了这三关,我们来到了数学乐园,数学乐园里有这么多的果树,快看看都有哪些果树?生答:苹果数、梨树、桃子树师:快点数一数每种果树各有多少棵?生:苹果树6棵、梨树9棵、桃树5棵师:根据这些信息谁能提个数学问题?生:一共有多少棵果树?师:谁会列式计算生:6+9+5=20师:智慧老爷爷看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拿来了水果招待我们,看看有多少个水果?主体设计生:16个师:16是个几位数,各位是几,表示什么?十位的数是几?表示什么?生:16是个两位数,各位的数是6,表示6个一,十位的数是1,表示一个十。师:这个数是由几个一和几个十组成的?生:6个一和一个十组成的.小朋友们这么聪明,小动物们也都来和您们交朋友了。师:小狗的左边有6只小动物,小狗的右边有8只小动物,这一排一共有几只小动物?生:15只师:怎样列式?生:6+8+1=15师:小动物们想出题考考你们,敢不敢迎接挑战?生:敢三、稳固练习1、按顺序填数2、填空3、看图列式计算4、看数画珠子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2)我比9少1,我是几?(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5)我比18少1,我是几?(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读出下面各数.244654188098132、写出下面各数.三十六〔〕四十五〔〕八十九〔〕五十八〔〕____〔〕九十〔〕七十九〔〕八十一〔〕一百〔〕3、填空.〔1〕38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2〕25里有〔〕个十和〔〕个一.〔3〕〔〕个十和〔〕个一组成23.〔4〕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4、在○里填上“>”、“<”或“=”.5、学生举数字卡片答复:5+〔〕=133+〔〕=124+〔〕=124+〔〕=135+〔〕=145+〔〕=122+〔〕=116+〔〕=1410+9=9+1=2+5=8+10=5+5=3+4=3+12=6-3=4+6=10-9=2+7=4+10=6+10=6+1=4+6=6-6=5+12=4+2=3+5=2+8=6+2=10+3=0+3=6+1=3+6=11+7=9+0=0+4=3+7=12+4=19-5=5+4=4+4=10-7=9-3=8-6=7+2=10+10=17-3=7-4=6-3=4+3=16-5=9-2=6-4=5+5=9-4=6-2=3+7+2=5+5-4=7+2+1=10-1+0=8-5+10=18-6-10=10+4-2=4+4-3=9-7+8=4+6-2=17-4+0=9-3+10=四、小结:师:天快黑了,我们该回去了。今天你们玩的开心吗?把你今天第二课时综合复习第五、六单元一、计算。〔18分〕二、填空。〔44分〕1、一个数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8,这个数是〔〕。2、一个数个位上是2,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3、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4、20里面有〔〕个十。5、比18大1的数是〔〕。6、16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7、○1一个加数是10,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216—2=〔〕,被减数是〔〕,减数是〔〕,差是〔〕。8、按规律填数。〔6分〕○18、9、〔〕、〔〕、12、〔〕○210、〔〕、14、16、〔〕、〔〕○3〔〕、〔〕、18、17、〔〕、15○4〔〕、13、15、〔〕、〔〕9、在10、3、6、2、16五个数中,选出三个数写出四道算式。〔4分〕〔〕+〔〕=〔〕〔〕+〔〕=〔〕〔〕—〔〕=〔〕〔〕—〔〕=〔〕10、4+6〔〕+3〔〕—2〔〕3+5〔〕+2〔〕+8〔〕11、在○.里填上“>、【以下为赠送相关文档】教案延伸阅读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用数学》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7页及练习七第13、14题。设计意图:本节的“用数学”是让学生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算出结果,侧重通过计算得出,而不是去数未知数的数量,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文应用题。所以,本节课力图基于传统教学手段,表达“尊重学生,注重开展”的教学理念,培养和开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情境和时空,着力指导学生运用所获知识,看图解决问题,找出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用加法解决,而求“剩下几个向日葵?”用减法解决,让学生初步知道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以“一同去郊游”为主线,创造性地拆分情景图,努力做到情景图动态化,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缺乏,使学生思维活泼,兴趣盎然,引领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目的1.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选择适宜的方法进展计算,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创设亲身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时空,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3.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培养学生擅长观察,勤于考虑的良好学习习惯。5.浸透环保教育,使学生热爱我们的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安康开展。教学关键:知道图上“大括号”和“?”表示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画面内容表达的意思,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算出要求的问题。教具、学具准备:活动式的情景图、小黑板、《一同去郊游》乐曲、录音机、图卡、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激情引题1、谈话:小朋友知道如今是什么季节吗?〔秋季〕对了,秋天的天是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大家到郊外去玩耍,你想参加吗?〔想〕但有个条件,就是必须闯过两个数学大关,你们敢闯关吗?〔敢〕那就来吧!2、闯关。第一关:快速抢答。〔卡片出示〕3+4=1+6=7-3=4+2=1+5=7-5=5+2=6-2=6-3=7-1=第二关:方框再现。〔小黑板出示〕3、师:好,大家都闯过了关,我们如今就出发吧!请闭上你的小眼睛,拍起你的小手掌,摇起你的小脑袋,不一会儿,我们就会到达目的地的,走吧!4、播放《一同去郊游》的歌曲并出示挂图——美丽的郊外秋天风光。5、师:睁开眼睛,多美的乡村风光,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答略〕6、提醒课题。师:如今,教师带大家到草地上玩儿,不过要请大家用数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你们能做到吗?〔能〕〔出示课题:用数学〕二、探究新知〔一〕引导学生学习加法图文应用题。〔1〕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蝴蝶,又来了2个小朋友。)〔2〕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3〕引出大括号、问号并解决问题。1、这个问题在图上怎样直观地表示出来呢?我们的数学家找到了一种简洁明了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想〕好,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两个新的数学朋友吧!2、出示、粘贴大括号:我们的这个新朋友叫大括号,它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在一起。3、出示、粘贴“?个”:这是我们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它表示我们提出来的问题。4、师:如今,请同学们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最后,大家把答案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师巡视〕5、生交流,师板书:4+2=6〔个〕。〔二〕引导学生学习减法图文应用题。〔1〕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教师解决了一个问题,而且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如今,教师带你们去一位叔叔家,他有东西送给大家。快猜猜他会送什么呢?〔向日葵〕〔2〕师:对了,他要送向日葵。为了保护环境,教师先替你们收下,待回校再分,师边说边从图上摘下3个向日葵。〔3〕师:此时,你们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快说出来大家一起来分享吧!〔地里一共有7个向日葵,教师摘下了3个向日葵,还剩下几个向日葵?〕〔4〕师:那怎样表示?怎样解决呢?〔5〕小组讨论。〔6〕汇报交流。师适时粘贴图画,并让学生说清楚采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要这样解决?〔7〕小结:比较异同。提问:这两幅图在表示上有哪些一样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一样的地方:都用到了“大括号”和“问号”;不同的地方:第一幅图的“?”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图的“?”表示两部分中的一部分,求还剩几个。〕解法又有什么不同呢?〔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帮教师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叔叔还有东西送给大家,是什么呢?请看这儿。1、师出示、粘贴石榴、大括号和问号图卡,先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2、师出示、粘贴蝴蝶、大括号和问号图卡,先让学生看图自己解决,然后集体订正。三、稳固新知,拓展延伸1、师:你们还想到其它地方玩玩,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吗?〔想〕那还请小朋友闭上小眼睛,拍起小手掌,摇起小脑袋,一同出发吧!2、播放《一同去郊游》伴奏乐,生课间休息,师出示美丽的大池塘图。3、让学生翻开课本第51页,看图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订正。〔选一小题让生说说想法。〕4、拓展延伸。让学生寻找周围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困难的可以请教教师或同学。暂时找不到身边数学信息的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4题。四、课堂小结1、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学会了什么?〔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展环保教育。〕2、师讲述:小朋友真聪明,这次郊游大家发现了许多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并解决了它们。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我们要擅长用好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如今,我们回家吧!下课。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高矮高矮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教学目的: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才能与语言表达才能。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学具准备:积木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1.引导比较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说有高矮,胖瘦的区别都应予以肯定。2.是啊,人有高有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高矮的问题。板书:高矮二、探究方法1.情境演示: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好似有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呢?2.布置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比高矮的方法。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汇报给大家听。4.总结方法: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三、排队游戏1.小组内比较说说谁谁最矮。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四、反响练习1.第12页第7题(1)说出动物名(2)比较高和矮2.举其他喜欢的动物作比较五、学生活动1.摸高活动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2.摆高活动拿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3.悄悄话游戏(1)表演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比高矮(2)判断考虑谁高,问题出在哪儿?六、评价总结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你学会了些什么?板书设计:高矮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钟教案教学理念联络学生的生活经历,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气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使学生既学得轻松,又学得快乐。教学目的1、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使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整时,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并会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教学难点正确迅速地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教具准备一个实物钟面、课件、水果钟面、时间的小卡片。学具准备每人一个学具钟、每小组一个不完好的卡片钟面。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谜语同学们听过谜语吗?今天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课件展示〕谜语: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嘀嗒嘀嗒提醒你,时间要珍惜。2、逛钟表超市师:同学们真不错,都猜出了谜底,钟表超市里的钟表可漂亮了,我们一起去逛逛吧!〔课件展示〕各种各样外型美观的钟表。3、导入新课师:钟表有这么大的作用,想不想和它成为好朋友呀!那么咱们就看看它长什么样吧!板书课题:认识钟表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认识钟面〔1〕〔出示实物钟面〕这是一个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些什么?指名学生说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师小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还有线段那是刻度线,每个数之间有小格。追问:钟面上的2根针有什么特点呢?根据学生的答复师板书:时针短粗分针长细〔2〕生认学具钟的时针和分针〔3〕我们知道时间爷爷是不知疲倦,永不停息的,所以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也不会停顿!那这2根针是怎样走动的?哪根针快哪根针慢?生:朝着同一方向走,最慢的是时针,其次是分针。〔课件演示〕师补充:最快的是他们的秒针弟弟。时针每天走两圈,分针每天要走好多圈。2、补钟面〔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破损的钟面,有些没时针和分针,还有些没数字。行动起来!用你们乖巧的小手把钟面补好,看哪组同学速度最快,表现,最先完成的小组奖励一面小红旗。3、认识整时〔1〕〔课件出示〕三个钟面,指导认整时。指名答复钟面表示的时间,并引导学生说出是____的。师小结:整时的时候,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所以它们分别表示8时、3时、6时。〔2〕生用学具钟练习拨7时、11时。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拨的结果。〔3〕〔小组合作〕一人说一人拨。4、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1〕可以用汉字“时”表示。生答复师____电脑,钟面下分别出现8时、3时、6时。〔2〕用数字表示法____电脑出现8:00,引导学生观察两点右边是两个“0”,左边是几就是几时。〔3〕生动手写3:00、6:00〔4〕____电脑出示3:00、6:00,指导学生观察比较。三、参与游戏,稳固练习1、游戏:找朋友〔课件出示〕游戏规那么。随着《找朋友》活泼的音乐,生进展游戏。出现“12”时找不到自己的朋友,全体同学用学具钟拨12时,重点引导学生认识12时的钟面时针和分针重合。2、〔课件出示〕p92页小军一天的时间安排图。联络生活,让学生说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四、引导回忆,总结评价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吗?2、时间像小马车一样飞快地向前跑着。一节课又要完毕了,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合理地利用支配时间,让我们做时间的小主人。3、____电脑欣赏歌曲《时间像小马车》。五、课后延伸,生活调查〔课件出示〕:太阳刚升起的画面;太阳刚落下的画面。请大家把刚刚看到画面的时间记下来,下次再讨论、交流。板书设计认识钟表时针短粗分针长细找朋友苹果钟面桔子钟面梨钟面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的第1~3题。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开展学生的数感。2.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3.培养学生理论才能、观察才能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络。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10。教具、学具准备:电脑课件、计数器。小棒假设干、图片假设干、尺子等。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教师请大家猜一猜。a.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b.能与0做邻居的又是谁?c.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d.故事:9知道它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啦。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方法?学生可能猜出许多不同的方法,教师引出1和0的想法:1和0结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10”,10比9大。二、探究新知关于数“10”,你知道它可以表示什么吗?它排在数字的什么位置?它可以怎么分又怎么合?它与我们生活有什么联络?假设你一旦掌握了它的数学知识,就可以做许多奇妙的事情。这节课大家一起去研究它,好吗?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a.做与10有关的一个动作,或说一句话。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与10有关的奇妙的事很多,你能用动作或一句话表示出来吗?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一组的人数、气球个数、花的盆数等等,都可以用10来表示。b.做排队游戏。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教师站进去〕如今有几个人?〔9人〕假设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数一数如今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2.10的位置与大小。a.尺子上的数字。同学们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让学生感悟,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的数都大。师:数的顺序不仅可以在尺子上表示,还可以在直线上表示〔把尺子抽象成直线〕。请同学把空格中的数字补上。〔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数10以内的数,既能纯熟地从1顺着数到10,又能从10倒着数到1〕b.10为什么排在9的后面?说一说下面有多少种填法。10>〔〕反过来〔〕<10c.完成课本第65页比大小的填空。3.10的写法。看屏幕答复以下问题。10根小棒里有几个1根?把10个1根捆成1捆,就是多少个10?1个10在格上书写时〔10要占两格〕左边写1,右边写0。左边的1和过去学过的单个的1表示的数一样吗?为什么?在第65页的田字格练习写10。4.10的分与合。a.情境引入〔课件演示〕。有一天,小聪约小伙伴去踢球,从家里带了10瓶饮料并把它装到袋子里,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就把10瓶饮料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聪可能会怎样装这10瓶饮料呢?b.想一想,有几种分法?也可以〔用学具代替饮料〕亲自动手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c.汇报不同的分法。〔特别重视学生从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为减轻负担,要防止死记硬背〕根据汇报把分的结果通过____,在屏幕上出现。d.上面每两个数合起来都是10。假设能快速记住10的分与合,将来对你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很有好处。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e.游戏:组成10。师生互动。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生生互动。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三、演练进步1.练习九的第1题。2.练习九的第2题。学生模拟指挥员发出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络。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情景。3.独立完成第3题。四、总结拓展1.学生对本课内容进展反思小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2.质疑:谁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3.教师对全课进展小结。4.聪明题。给能组成10的相连方框涂上一样的颜色。6408875521931507课后小记:学生第一次写两个数字组成的数,学写中协调性比较差,写1合0时都是要求略斜,组合后写成了尖尖的。问题在于前面写0时要求不够严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