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范文:借条、收条和领条_第1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范文:借条、收条和领条_第2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范文:借条、收条和领条_第3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范文:借条、收条和领条_第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范文:借条、收条和领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7页共37页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范文:借条、收条和领条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范文:借条、收条和领条。一.教学目的1.懂得借条、收条和领条的一样和不同之处。2.初步学会写借条、收条和领条。二.教学重点懂得三种条据的不同用途,学会三种条据的书写格式。三.课前准备投影片每位同学准备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要点懂得借条的用途,理解借条的写法,学写借条.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1.故事说的是一个叫张三的人借给李四三千元钱,说好一年以后还给他。可是没想到,李四做亏了生意没钱还,死活不认帐。于是他们闹得非常厉害,谁也说不清他们的事情,到最后,这个事情还是没有解决。他们在法庭上你说你的理,我说我的理。法官对他们说:“你们以后千万记住,借东西要给别人打借条,收了别人的东西可要打收条呀!2.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学会一项本领:学写借条。二.学写借条1.知道借条的用途。(1)轻声读课文。〔2〕讨论:谁向谁借书?借了多少书?马老师为什么请赵玲写一张借条?2.掌握借条的写法(格式和内容)(1)投影出示借条范例,读一读.(2)自读课文第2--5段,想想借条分几局部写?每一局部应写在什么位置?〔3〕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确:a.第一行,中间写“借条"”,说明这是一张借条。b.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开场写正文:向谁借,借到什么东西,数量多少。数字要大写。还要写明物品什么时候归还。c.最后,写上借东西人的单位、姓名和借东西的日期。〔4〕再读书上的借条。〔5〕学了这一张借条,还有什么问题?3.认识、书写大写数字。4.练习写借条〔1〕修改有错误的借条。〔投影出示〕今借到学校实验室烧杯10只。3月2日归还。三〔1〕班实验员张红3月1日〔2〕根据下面内容写一张借条。教室里有一把椅子损坏了,劳动委员王新向学校总务主任借一把锯子,一把榔头。借用日期12月20日,准备第二天归还。学生各自仿写;集体交流评议;自我订正。〔3〕稳固练习学校体育室有很多体育用品,许多同学到那里去借。三〔2〕班的体育委员平华借了三只篮球、十条绳子、一个排球。借用时间是12月11日,准备第五天归还。请你代平华写一张借条。自己最喜欢看的一本书,互相借看一个星期。练习写一张借条。互相修改,纠正,收存。第2课时教学要点懂得借条、收条和领条的不同用途,区别这三种条据的异同点。练习写收条和领条。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说说借条的用法和借条的根本格式。2.朗读课文。二.学写收条寒假过去了,新学期又开场了。2月15日那天,三〔1〕班的图书管理员赵玲把书还给了马老师。马老师对赵玲说:“我写一张收条吧!”他拿起纸和笔写了起来。请大家也替马老师写一张收条吧。1.学生试写〔请一名学生写在投影片上〕。交流,评议。2.修改有错误的收条。今收到三〔1〕中队上缴的支援灾区捐款90元。少先队大队部12月6日3.说说借条和收条有什么一样和不同。4.小结。借条、收条、领条是三种不同的意思。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写借条,还给别人时,一般地说别人收到你归还的钱物应写收条,表示已经收到。领条,一般是向公家领钱物,或是公家按规定发给你钱物,不用还。当然领到公物应注意保管。三.学写领条1.课本141页内容。2.9月3日,四〔1〕班卫生委员王小红领到医务室发下的医药箱1只,红药水和紫药水各1瓶,创可贴10条,药棉2包。请你代她写一张领条。学生试写,交流,评议。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孔子拜师教学目的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出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存、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络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教学重点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学生准备:课前搜集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出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存、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生字的认读及书写。教学难点理解孔子和老子,感知背景。一、情景导入1.谈话:通过预习,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课题〕〔板书:孔子,老子,并正音:子读zǐ〕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和老子的资料,阅读资料袋。〔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仲尼”并认记“丘”。〕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二、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2、认读生字和词语。重点指导: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迎:没有一撇,或一横。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境:右边是“竟”。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3、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正音。4、同桌读文,互相正音。三、交流名言。1、书上的名言。〔1〕读一读。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2〕背一背。2、你还知道那些名言?四、综合性学习布置任务。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络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教学重点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一、研读感悟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1〕谈孔子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分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重点词语理解: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辛,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说明孔子求知假设渴的急迫心情。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非常遥远,因此用终于。〕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谦虚礼貌〕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⑥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2〕谈老子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谦虚礼貌〕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存地传授给了他。〔学词“毫无保存”、“传授”。〕〔3〕比照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①通过比照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那么不表示迎接的意思。③这些词互换好不好?为什么?〔4〕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二、再读全文,再感受。三、作业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2、开场进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搜集。板书设计:17孔子拜师孔子老子学生拜师课后反思:学生能利用书中的资料和文后的资料来理解人物,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然希望能从课外获取更多资料作为补充,这样可以丰富大家的知识。读文谈感受有进步,能找出文中的词句来理解,读懂了课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赵州桥教材分析^p:本文是一篇状物的记叙文。文章从建筑构造上的创新和建筑工艺的精巧两方面详细介绍了在中外桥梁占有突出地位的赵州桥。文章构造严谨,全文围绕“这座桥不但巩固,而且美观”这句话展开。为了说明桥的巩固,作者先从桥的建筑构造方面写了桥长和桥宽,再详细描写了桥的建筑设计是建桥的一大创举。为了反映桥的建筑工艺程度之高,作者用生动的排比句详细描写了栏板上雕刻着的精巧图案,栩栩如生的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学情分析^p: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前面的学习有所设计,但不深化,这里需要重点教学。阅读前可抓住“要让别人理解赵州桥,你觉得文中哪些内容必需要介绍的?”这个考虑题让学生先来谈谈,在学生交流的根底上老师应进展梳理并板书。另外让学生学习了本课以后知道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的国家,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创造创造,所以本课也是很好的民族精神教育的课例。教学目的:1、自主识字假设干个,积累词语“创举、冲毁、节省、巩固、美观、雕刻、缠绕、智慧、遗产”等。2、能运用关联词“不但……而且……”或“既……又……”写句。3、继续学习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教学重点:学习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教学难点:领会赵州桥单孔弧形设计的特点,体会文章所含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搜集我国古代的重大建筑。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交流:黄浦江上共横跨几座大桥?各有什么不同之处?2、理解“石拱桥”的含义。3、出示课题。4、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记录自学的生字新词)。5、说说读了课文后,赵州桥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完成练习:()的赵州桥。〔设计说明,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初识赵州桥。〕二、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节:①这节向我们介绍哪些内容?地理位置、建造年代、设计者、别名、建筑构造、建筑工艺、历史地位等。②学着第一节简单介绍赵州桥。2、学习有重点地介绍赵州桥。①讨论:重点介绍什么内容?(提示:宏伟巩固、美观)②学习第二节:a、默读圈划表现赵州宏伟巩固的句子。b、交流品析句子,朗读感悟其“宏伟”。(完成造句:既……又……)c、理解“创举”的词义和文中意义。提示:赵州桥与普通石板桥比拟。③学习第三节a、默读圈划表现赵州桥美观的句子。b、交流品析句子,朗读感悟其“美观”。提示:理解“互相缠绕、互相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之意;造句:不但……而且……c、背诵第三节〔提示:抓住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练习背诵。〕④设计一段讲解词要求:围绕主题如古老的赵州桥、迷人的赵州桥、宏伟的赵州桥等归纳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好汉查理学习目的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仁慈、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课前准备录音机和本课的朗读磁带、《好汉歌》磁带。谈话揭题①导语。仁慈、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生疏的小女孩,向她献出了爱心。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事。②读题:“好汉查理”。“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初读感知①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朗读的兴趣。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③检查读书情况。a.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b.和同桌一道再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④讨论交流。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再读质疑①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内容。②初步释疑。对于一些粗浅的问题或不大重要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最后提炼出以下两个问题作为重点讨论的问题。a.查理有哪些变化?b.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①查理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②老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谈感受:a.“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b.“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c.“当然可以。”d.“查理虽然淘气,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e.“杰西,我会做个好汉。”老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查理确实变了,变得有礼貌了,变得老实、实信了,变得有上进心了,自信了。探究查理变化的原因,评价文中人物①引导谈话: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②你觉得查理的变化和哪些人有关呢?跟自己、杰西、罗伯特先生以及镇上的人有关。③你对故事中的这些人物有什么看法?学生自由说说对这些人物的看法,重点谈对小女孩杰西的看法,体会杰西的信任和友谊是查理变化的主要原因。练习有感情朗读可以自由组合,分角色感情朗读。拓展练习①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先说一说,再写一写。②镇上的人后来会怎么评价查理呢?请你发挥想象,写出人们对查理的评价。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给予树课前准备①生字词卡片。②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第一课时议论课题,激发兴趣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初读课文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②自由读课文,要求: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b.边读边考虑,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③检查读书情况。a.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稳固〕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单独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布置作业①抄写生字词两遍。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复习检查①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如愿以偿仁爱体贴②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理解重点词句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②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仁慈、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生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③联络上下文,考虑讨论这两句话。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b.那个生疏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④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络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学生汇报交流后,老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总结全文雨果说:“仁慈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仁慈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仁慈、得意的金吉娅。布置作业①抄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②替那个生疏的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三年级上册语文《信》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生字“雏”,积累词语假设干个。2、学习默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关爱别人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默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2、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准备】投影、录音、生字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理解题意“信”。1激趣:你曾经给谁写过信,你曾经收到过谁的信?2交流信的内容。(自愿)我曾经收到过____的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曾经给写过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解信的作用:信是用来传递信息和情感的一种方式。二、自读诗歌,整体感知。1轻声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同桌互读课文。3说说课文大意:“我”学会了______,想写______信,替______写、替______写、替______写,……也想给______写,通过写信,让大家的心_______________。三、阅读课文,学习语言。学习第一节。1、朗读第一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交流、归纳:写信是感情的交流,写信就是用笔和纸,用手写心里想告诉别人的事情和话语。3感情朗读。学习第二至五节。1自读考虑:这些诗节分别写“我”替谁给谁写信,信的内容是什么?你能把信的内容说详细吗?2师生交流,投影显示相应的情境。(1)老师示范:“我”替雏鸟给妈妈写信,信中说:夕阳西下,天色近黄昏,盼您快回巢。我们肚子饿得咕咕叫,您快把虫儿带回家,快把我们喂个饱。(交流中教学“雏”字。)(2)学生尝试:(由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诗节,尝试把信的内容说详细;随机理解诗句中的局部词语。)“我”替花朵给蜜蜂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替大海给小船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替云给他的伙伴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替树给他的朋友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二至五节。(看图配乐)学习第六小节。自由朗读第六节,考虑:你是怎样理解“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的意思?四、读诗总结,学习创作。诗歌创作:“我们来当小诗人”。要求:以信的内容为题材,选择你喜欢的内容(将课前搜集的代表性信件展示出来),进展诗歌创作,评选出我们中间的小诗人。【课后随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筷子的传说一.教学要求1.知道筷子是我们的祖先在三千年前创造使用的,知道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都喜欢用筷子吃饭,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2.会正确地拼读注音的字,能理解“传说、比赛、搅动”等词语的意思。3.能运用本单元学到的默读方法边读边考虑,自己读懂课文,并知道第2自然段是按事情开展顺序写的。4.找出有顿号的句子,初步理解顿号的用法,并试着将传说复述给家长听。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筷子的由来和传说。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筷子的由来。三.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要点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们平时吃饭要用哪些餐具?板书:筷子“筷子”可以说是我们吃饭时常用的一种餐具。关于它,还有一个传说呢!同学们一定想理解吧。提醒课题。齐读课题。2.理解“传说”的意思。〔人们口头上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表达。〕二.初读课文1.带着要求自学课文:〔1〕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课文。〔2〕筷子是什么时候、什么国家的人创造的?〔3〕传说中“筷子”是怎么来的?〔4〕课文中说到的筷子有哪些种类?〔5〕全世界使用筷子的人数有多少?他们大多生活在什么地方?2.讨论交流。〔1〕检查字词。重点:烫tang皇huang俩lia嫌xian〔2〕分段读课文,答复以下问题。三.学习第1、2段1.朗读第1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a.用上“三千年前”“传说”“中国人”“创造”“筷子”这几个词说一句话,要求不同于课文句式。例:传说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创造了筷子。传说中国人是在三千年前创造筷子的。传说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创造了筷子。传说筷子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创造的。筷子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创造的,这是一个传说。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创造了筷子,这是一个传说。b.知道了筷子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就创造了,你有什么感受?c.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2.默读第2段。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讨论。〔1〕这段共有几句话?哪几句话写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请你用上“先...接着...最后...”说说“快子”名称的由来。再用上“因为...所以...又因为...所以...还因为...所以...”说说“快子”名称的由来。〔3〕给“顺手”找近义词。〔4〕朗读第2段。3.感情朗读1、2两段。四.作业练习(1)渔夫喝稀饭不快,是因为()。〔2〕一个渔夫得胜了,是因为〔〕。〔3〕渔夫把两根树枝起名叫“快子”,是因为〔〕。第2课时教学要点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知道顿号的作用;熟读课文,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上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快子”的由来,那“快子”是如何成了“筷子”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筷子的传说》。二.学习第3段1.读通读熟第3段。2.说说“快子”为什么成了“筷子”,想一想跟它的字形有什么关系。3.填一填:筷子的种类很多,有〔〕、〔〕、〔〕、〔〕、〔〕等。4.课文中提到的筷子你见过吗?除了课文中讲到的筷子,你还知道有什么筷子?5.讲解顿号的用法。〔表示句中并列词或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想一想课文中“象牙筷”后面为什么不用顿号,而用逗号?6.“嫌”是什么意思?想象皇帝会怎么嫌?三.学习第4段1.默读第4段。2.朗读第1句话,说说明白了什么。指导读出自豪的感情。3.找出课文中有“顿号”的句子,读一读。4.出示以下词语进展语言转换训练:使用筷子的人主要东方国家我国朝鲜____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运用多种句式说话,并试着加上标点,说说为什么这样加。5.朗读第4段。四.回忆全文,指导复述。1.说说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2.请在课文中找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根据这些词语讲讲筷子的传说.3.大声感情朗读全文。五.作业练习1.句子练习。例:使用筷子的人大多生活在东方国家。动物们喜欢生活在〔〕。〔〕生活在海洋里。〔〕生活在〔〕。2.把筷子的传说讲给爸爸妈妈听。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范文:看冰灯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范文:看冰灯目的: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2、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能说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吸引自己的一段话,体会冰灯大美丽和欣赏冰雕时欢乐的心情。4、能仿照例句用“看望”造句。初步学会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重点:默读理解第3自然段的表达顺序和内容。难点:理清全文按方位顺序数的方法。课时:2课时过程第一课时目的: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看望”造句。默读课文,按课后第1题理解课文大概内容。能正确朗读课文。过程:一、谈话揭题。二、听录音,感受冰灯大美。三、自读课文。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读通课文。2、或联络上下文理解不懂得词语。四、检查自学。五、默读课文。1、默读课文,考虑以下问题。〔1〕课文写谁?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看冰灯?〔2〕冬冬在哪些地方看冰灯?用“——”划出来。2、讨论交流。3、引说。六、朗读课文。七、完成作业。第二课时目的:1、默读课文第3段,说出是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2、能有感情的朗读最吸引自己的一段话。体会冰雕美丽。3、练习。过程:一、复习检查。二、指名读第1、2自然段。1、公园门口,冰雕给冬冬的印象是怎样的?2、“一座座冰雕”指的是哪些?三、默读第3段。1、冬冬作哪几个地方看冰雕?用“——”划出。2、读2、3句。你认为哪些词语用的好?“阿”该怎么读?3、读4、5句。哪些词突出冰雕特点?有不理解的词语吗?4、引读第3自然段。四、默读第4段。1、在冰雕动物园,冬冬看到哪些冰雕动物?重点写了什么?2、你最喜欢的冰雕动物是什么?3、冰雕动物园为什么最吸引冬冬?五、齐读第5、6自然段。1、课文还写了哪些冰雕?为什么这些冰雕要略些?2、天寒地冻,冬冬为什么也不觉得冷?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七、完成作业。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范文:火警,119一.教学目的1.理解小杰在火灾面前急中生智,及时报警,保住校园的事情经过;感受小杰热爱学校、沉着冷静、机智英勇的优秀品质;知道遇到火灾要及时报警。2.学会15个生字,理解“了不起、蔓延、转移”等词语的意思。3.能按要求默读课文。4.知道按事情开展顺序写的段落的特点,能按这样的顺序说说小杰打报警的经过。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默读课文。难点:阅读按事情开展顺序介绍小杰打火警的经过。三.课前准备词语卡片课文录音录象片段课件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要点指导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概内容,学习第1--3自然段及相关字词。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板书:119问:同学们,你知道这代表什么?板书完好课题:火警,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要打119火警吗?请认真读课题2遍,注意逗号的停顿。二.初读课文1.听课文录音。2.划出生字,并把生字组成词语。3.出示词语:年级一户人家巨响爆炸火势浓烟滚滚蔓延救火立即转移跳入号码亭拨通消防队(1)指名读词语并且领读。〔2〕开火车读。〔3〕分析^p局部难写字的字形。4.学习单元提示,明确默读方法和要求。〔1〕学生自学单元提示。然后说说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会什么。〔2〕默读有哪些要求?〔等学生说后出示小黑板〕a.默读不影响别人,而且速度快。b.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要用手指着字读。c.读完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3〕默读课文,考虑:课文写了谁?他做了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情?〔4〕默读效果检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板书:小杰了不起〔5〕再次默读,想一想哪一段写引起火灾的原因?哪一段写救火的结果?〔6〕请学生说说默读的感受。三.细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发生火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