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广东省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广东省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广东省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广东省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广东省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家乡是中国文学的基本母题之一。从《诗经采薇》开头,历代骚人墨客就写之不倦。家乡从古代诗词的意象扩展为现当代小说、散文的题材,融入了更深化的观看和思索,不再局限于乡愁。现当代小说、散文在叙写家乡中,供应了更为宽阔的人生阅历,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百年来的变迁。

鲁迅的《家乡》写于1921年,丰子恺的《家乡》写于1935年,薛忆沩的《家乡》写于2021年,这三个时间点蕴含了不同的时代内容。

1921年新文学刚站稳脚跟,这时候鲁迅发表《家乡》,题材别开生面,见识独到。鲁迅正视眼前家乡被贫困、混乱和破坏熬煎得奄奄一息的真实境况。"我"回到相隔二千里、别了二十年的家乡,"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待到观察来访的儿时玩伴闰土,一个儿时天真活泼的玩伴被岁月熬煎成了不折不扣的老汉。现实的家乡是没有什么留恋价值的,家乡的美妙只存于回忆之中。鲁迅用动情的笔墨回忆起儿时脑中那幅"神异的图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这幅"神异的图画"的重点不是二十年前家乡的生气勃勃,而是人间的温情、生命的勃发和英勇。古代诗人不满足的是身处他乡的眼前境况,他们发觉家乡寄予着将来的盼望,家乡才是美妙的。鲁迅的笔下依旧有美妙,但这美妙却早已迁移到不复实在的"神异的图画"中了,眼前看到的却是破落衰败的家乡。于是对鲁迅来说,就产生了人生最终归宿何处的问题,鲁迅的《家乡》是由回家乡始,离家乡终的。

丰子恺的《家乡》写于1935年,他对家乡的认知和当时的其他作家如写《边城》的沈从文、写《果园城记》的师陀都不一样。后者写出了略带哀伤的乡村牧歌,而丰子恺则直接戳穿牧歌的旧梦。他从古人以在家乡饮酒赏月为人生一大快事开头,认为许多"现代人"与此不同了,"即使也不乏喜爱对花邀月饮酒的人,但不肯定要在家乡的家里。不但如此,他们在家乡的家里对花邀月饮酒反而不畅快,由于乡村大都破产了。他们必需离家到大都会里去,对人为的花,邀人造的月,饮舶来的洋酒,方才得其所哉"。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迁呢?丰子恺认为,"到了现今的工商业时代,人都离去了破产的乡村而到大都会里去找生活,就无暇纪念他们的家乡在他们就只有生活的地方,而无所谓家乡"。城市是一个造就不出家乡意义的地方,那里只供人们活着。丰子恺推想,家乡即使将来不为人所忘却,含义也将会转变。家乡失去古代诗词里布满乡愁的意味,仅存"乡"字的意义。丰子恺不祥的预言在今日仿佛已经实现了,证据就是从前填表都有籍贯一栏,如今籍贯不消失了,换作了诞生地。籍贯的含义近乎家乡,而诞生地就是"仅存的乡字的意义"。丰子恺写作《家乡》的年月,刚好就是全面抗战爆发前所谓"黄金十年"的民国进展期。这十年经济成长快速,人口往城市集中,而这进展的另一面同时也是"乡村的破产"。

时间来到了2021年,小说家薛忆沩为读者奉上一篇同名作《家乡》。假如说鲁迅的《家乡》敲醒了千年的乡愁旧梦,而丰子恺的《家乡》预报了乡愁牧歌的无以为继,那薛忆沩的《家乡》则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乡愁无处容身的图景。

鲁迅用"别了"一词来定格自己对家乡的感情,说明内心还存在归属于某地的认知,而且不否认那就是"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家乡"。百年之后薛忆沩却生出自己"根"在何处的怀疑。"我"的还乡之旅首先遇到的是长沙已经日新月异到面目全非、难以辨认的程度。"我"依据记忆去查找长沙最出名的米粉店,发觉记忆与现实纯然脱节,那原来只是一条大约三米宽的小街,怎么现在变成了将近二十米宽的大道?城市建设的旧貌换新颜当然是天大的好事,但也正是这天大的好事磨灭了关于家乡的诗意记忆,而记忆与现实的脱节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挫折感。记忆无从对标现实,"我"只好换一家米粉店。可是已经吃不到记忆中的乡味,但得到店家意味深长的告知,"现在的长沙已经不是从前的长沙了"。长沙还是叫原来的名字,但眼前这个长沙所指代的地理空间和记忆中的那个长沙已经不是一回事了。从建设的成就来讲,的确日新月异,造福百姓,但无奈它太快了,快到挑战人的记忆和心理接受的程度。

薛忆沩的《家乡》以一个温馨的故事结束,这与鲁迅的《家乡》不同。一百年前中国乡村正以其凋敝、破落的面目显示在世人面前,看不到任何盼望。待到百年之后薛忆沩来写回家乡的际遇,留下一个不一样的结尾。"我"见到了当年父亲帮他解决城市户口的"傻杜"。"我记忆中的傻杜是一个枯瘦如柴的人,一个病态的人,而从篮球场那边走过来的那位老人体形饱满,显得相当富态。"薛忆沩笔下的"傻杜"从潦倒变为衣食无忧,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这或许也可以折射中国百年国家命运的反转吧。

(摘编自林岗《"家乡"的百年变迁读鲁迅、丰子恺、薛忆沩同名作〈家乡〉》)

材料二:

家乡,很简单成就作家作品的地域特色,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比如,莫言的东北乡,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屋一瓦都承载着作家的成长轨迹和个人情感。而包括贾平凹的秦岭乡野、莫言的高密东北乡等在内的一个个文学家乡被建构起来。

作家在小说中用浩大的文字制造了一个世界,一个与那个作家的童年、家乡、学问、经受、愿望甚至梦境等相全都的世界。这种现象到新世纪时好像变得"自觉",与其说是作家的自觉,倒不如说是作家的地域特色越来越明显。比如,拿西部来说,先是路遥捧出了《平凡的世界》,接着是陈忠实推出了《白鹿原》,再是贾平凹奉献了《怀念狼》《古炉》等,将陕西那片深厚的土地挖得越来越深。这至少说明,家乡对一个作家很重要,家乡很简单成就作家的地域特色。

但在全球化语境下,地域文化有多大的生存空间?或许一些作家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贾平凹说,他要为家乡立传。雪漠说,他要把正在消逝的家乡记录下来,让后来的人们知道,人类曾经如此生活过。作家们当然要把正在消逝的家乡记录下来,但更重要的是反思。如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对即将消亡的鄂温克族的回忆、记录和思考,梁鸿的《中国在梁庄》是对家乡文化在发生巨变的深刻反思。

自然,文学是可以超越这些的,但是,文学在家乡驻足,在家乡落泪,在家乡留影,在家乡深思,最终将家乡写成一种文学形象,永久地留存于文学的天地,也是极其宏大的。

(摘编自徐兆寿《文学家乡的意义探寻》)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乡是中国文学的基本母题之一,与古代诗词不同,现当代小说、散文在写作中融入了更深化的观看和思索,摒弃了乡愁的主题。

B.鲁迅、丰子恺、薛忆沩的同名作《家乡》分别写于1921年、1935年和2021年,蕴含了不同的时代内容,但结尾的故事都是悲剧性的。

C.丰子恺对家乡的认知和沈从文、师陀不一样,丰子恺直接戳穿了牧歌的旧梦。他认为许多"现代人"由于乡村的破产在家乡饮酒赏月不再畅快。

D.鲁迅与"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家乡""别了",而百年之后薛忆沩在寻"根"中虽费周折,但特别欣喜地发觉家乡变化大,旧貌换新颜。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诗人发觉家乡是盼望的寄予,家乡才是美妙的;而鲁迅发觉家乡的美妙却早已迁移到不复实在的"神异的图画"中了。

B.丰子恺推想家乡将失去古代诗词里布满乡愁的意味,仅存"乡"字的意义。认为填表时将籍贯换作诞生地印证了其推想。

C.莫言的文学家乡高密东北乡被建构起来,高密东北乡的一草一木、一屋一瓦都承载着莫言的成长轨迹和个人情感。

D.在全球化语境下,一些作家纷纷行动起来,在他们看来,把正在消逝的家乡记录下来是最重要的,如迟子建对鄂温克族的记录。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高密东北乡深深地影响了莫言,莫言在《红高粱家族》等作品中建构起了文学家乡。

B.钱钟书的《围城》塑造了抗战初期学问分子的群像,反映了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成长的过程。

C.沈从文的《边城》以20世纪30年月的边城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

D.贾平凹的《秦腔》倾注了他对家乡的一腔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肤浅思索。

4.两则材料都涉及家乡,在内容侧重点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5.鲁迅、丰子恺、薛忆沩在同名作《家乡》中分别表达了对家乡怎样的感受?请依据材料一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火灾

[瑞士]保罗拉斯科

就在清洁女工倒空最终一张废纸、关上灯并锁好办公室的门后,文件档案里的纸张中间有团火苗开头摇曳起来,引子好像是那一摞薄薄的工作中请表。急迫的火花在文件夹硬壳上稍作平静,火舌舔着信件,几秒钟之内便将其悉数吞噬,只留下一团黑乎乎的灰烬。

火舌从字母N开头,几分钟后便烧到字母表最终。它仍不满意,从档案柜蹿出,快速沿塑料电缆线游走,气概汹汹地扩散至电脑。此时电线发出的刺鼻烟雾引发了火灾警报器,自动洒水装置将射程内的一切,不管烧坏的还是未烧坏的,全部淋了个湿透,大大加重了毁坏程度。

消防队赶到火灾现场时,发觉马德尔公司的聘请和人事顾问办公室已经毁于一旦。全部档案文件都无法挽救,公司必需关门停业一段时间。在深及脚踝的水面上,漂着一张稍微烧焦的照片,上面是一个40岁左右女人的脸,带着一丝苦涩的微笑。一名消防员将这张照片带回了家,女人的眼睛让他想起一幅名画。

"你是否富有远见和进取心?我们的客户位于伯尔尼四周的一家金属行业公司为满意现代需求已完成重组。公司新部门现有岗位空缺,急需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办公室经理(男女不限)一名。"

"职位要求:有长期人事管理的阅历,高中以上学历,受过记账/审计培训。有进取心、制造力和独立精神,此外还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敏捷的应变力量。年龄:25到40岁之间。"

40岁以上的人不受欢迎,这种聘请广告劳拉见得多了。她刚刚过完42岁生日,已经拥有高级培训课程证书,其从业资格早就达到管理水平。几个月来她始终在努力查找工作,但一次又一次被拒绝。大多数言辞彬彬有礼:"不幸的是,我们必需通知你,在对收到的全部申请表进行认真讨论后,我们已经确定了一位更合适的人选。但这绝不意味着对你资格的质疑"全都是冠冤堂皇的客套话。

劳拉生气地将《聘请广告》杂志扔进角落,它扑通一声掉进了猫砂[注]里。

日益加深的无望已经开头在她脸上留下痕迹。她着手用化妆品来遮盖额头上的皱纹和通红的眼圈。她最终受到了邀请,下午5点到女性职业中心去参与面试。电话里,人事经理并未示意她有多大盼望,但至少她接到了面试通知。她心里没底,但她祈求好运的降落,或许这次就胜利了。

劳拉早到了几分钟,在老板的接待室里坐下,一个年轻女孩正一边打电话一边预备离开。明显,她就是岗位聘请栏里说的那种"亲切友好、意志坚决、长相美丽、能承受压力的秘书",如今随处可见。而在劳拉看来,这女孩就是挡在那间至关重要的办公室门前的一个小小打字员,高傲无礼,肤浅易怒。

她时常被这种大嘴巴的蠢女人拦住,并为自己患病的羞辱而仇恨她们。劳拉做了自我介绍。此时大楼下面,一个小伙子坐在一辆租来的炫酷跑车里,正播放强劲动感的电子音乐,整个街区都遭了殃。明显小伙子是来接那个打字员的。

接下来,劳拉越来越无法集中精力。这个社会太看重年龄,只追求逍遥拘束的生活方式,对此她越来越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目之所及,处处都是无知和高傲。

"芭比娃娃"离开了接待室,甚至都没有回头看一眼来跟她告辞,就锁上门走了。劳拉觉得自己的等待没有意义,变得遥遥无期,立刻感到无望。她站起身来,踮起脚尖静静地走到文件柜前。她打开手提包,从里面取出一个小瓶,拧开盖,快速放到求职申请表中间。接着她又坐下,努力让怦怦直跳的心安静下来。

当衣着优雅的女经理最终从办公室出来请她进去时,她观察对方朝她挑剔地瞥了一眼,立即便知道自己根本没有机会了。女经理很快就切入正题。她几次赔礼,让劳拉信任错不在她,但是除了深深的圆满,她表示对超过肯定年龄的女性也无能为力。她们不再受欢迎,如今社会更看重别的更迫切的价值。但是从对方的语气中劳拉并未听到丝毫怜悯。

她离开办公室,一无所获。回家路上她去了一家酒吧。至少在那里她可以和人们聊一些快乐的话题,她不用担忧自己的年龄,她可以把那个"意志坚决、长相美丽"的秘书抛到脑后。

在轻啜其次杯干马丁尼鸡尾酒时,劳拉听到消防车警笛大作。她微微一笑,又点了第三杯酒,这对她来说可不是常有的事。

女性职业中心已被烧成灰烬。一切都无法挽救,消防员的靴子上沾满了打湿的一团团灰烬和灭火器的泡沫。

一名消防员捡起一张烧焦的照片,照片的上半部分还没被烧毁,鼻子、眼睛、前额和头发还清楚可见,脸上带着苦涩的微笑。接着他盯住她的眼睛,认了出来,立刻意识到这绝不是最终一次火灾。

(有删改)

[注]猫砂,指用来掩埋猫的粪便和尿液的东西。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家公司聘请要求年龄在25到40岁之间,对此劳拉见得多了,她的从业资格早就达到管理水平,然而找工作时多次受挫。

B.已经42岁的劳拉受到女性职业中心的邀请去参与面试,人事经理在电话里并没有示意她有多大盼望,劳拉却对自己布满信念。

C.劳拉从女经理挑剔的眼神中知道自己没有机会了。虽然女经理几次赔礼,表示自己无能为力,但劳拉感受不到丝毫怜悯。

D."劳拉听到消防车警笛大作。她微微一笑",这"微微一笑"体现了劳拉在对女性职业中心进行报复之后的得意和心理满意感。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火苗开头摇曳起来,引子好像是那一摞薄薄的工作中请表"点明白火灾的源头,也为后文情节的绽开埋下了伏笔。

B.劳拉在老板的接待室里看到了一个年轻女孩,文章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她"亲切友好、意志坚决、长相美丽、能承受压力"。

C."芭比娃娃"代指年轻的女秘书,"没有回头看一眼""锁上门走了"通过动作描写塑造了她的形象,劳拉感受到的是她的高傲。

D."接着他盯住她的眼睛,认了出来,立刻意识到这绝不是最终一次火灾",文章结尾意味深长,预示火灾悲剧还可能重演。

8.画横线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有评论认为,小说看似平淡无奇的标题"火灾"实则内涵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帝[注]诏曰:"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除收帑诸相坐律令!"诏振贷鳏、寡、孤、独、穷困之人。又令:"八十已上,月赐米、肉、酒;九十已上,加赐帛、絮。赐物当禀鬻米者,长吏阅视,丞若尉致;不满九十,啬夫、令史致。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称者督之。"时有献千里马者。帝曰:"鸾旗在前,属车在后,吉行日五十里,师行三十里。朕乘千里马,独先安之?"于是还其马,与道里费,而下诏曰:"朕不受献也。其令四方毋来献。"帝既施惠天下,诸侯、四夷远近欢洽;乃修代来功,封宋昌为壮武侯。癸卵晦,日有食之。诏:"群臣悉思朕之过失,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敕以职任,务省繇费以便民;太仆见马遗财足,余皆以给传置。颍阴侯骑贾山上书言治乱之道曰:"臣闻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今人主之威,非特雷霆也;势重非特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惊而不敢自尽又况于纵欲恣暴恶闻其过乎震之以威,压之以重,虽有尧、舜之智,孟贲之勇,岂有不摧折者哉!如此,则人主不得闻其过,社稷危矣。"帝嘉纳其言。帝每朝,郎、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辇受其言。言不行用置之,言可用采之,未尝不称善。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中郎将袁盎骑,并车搅辔。帝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圣主不乘危,不徼幸。今陛下骋六疾驰下峻山,有如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帝乃止。

(选自《资治通鉴汉记五》,有删改)

[注]帝,这里指汉文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势重/非特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惊而不敢自尽/又况于纵欲恣暴/恶闻其过乎/

B.势重/非特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惊而不敢自尽/又况于纵欲恣暴恶/闻其过乎/

C.势重/非特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惊而不敢自尽/又况于纵欲恣暴恶/闻其过乎/

D.势重/非特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惊而不敢自尽/又况于纵欲恣暴/恶闻其过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千石,古代官职名,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故有此称。

B.晦,文中指晦暗、不明,也用来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C.尧,传奇中的中国古代帝王,他通过禅让制度传位于舜。

D.陛下,指站在宫殿台阶下的侍者,后演化为对帝王的尊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文帝下诏废除各种株连家属的律令,他认为法律对违法者本人做了惩罚之后还要株连到他原来没有犯罪的父母等人是不公正的。

B.汉文帝即位后,关怀百姓疾苦,救济那些失去依靠和穷困的人,对天下普施恩惠;各国诸侯和四夷部族与朝廷的关系也都很融洽。

C.有人向皇帝进献日行千里的宝马,汉文帝认为自己用不上这样的宝马,于是他把马还给了进献者,还命令全国不必前来进献。

D.汉文帝从霸陵上山,想向西从陡坡上纵马奔驰下山。中郎将袁盎劝谏说圣明的君主不能轻易冒险和企求侥幸,汉文帝阻挡他劝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群臣悉思朕之过失,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4分)

(2)未尝不止辇受其言。言不行用置之,言可用采之,未尝不称善。(4分)

14.发生日食后,汉文帝除了下诏外,还下令要求怎么做?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分题得渔村晚照

徐照①

渔师得鱼绕溪卖,小船横系柴门外。

出门老妪唤鸡犬,收敛蓑衣屋头晒。

卖鱼得酒又得钱,归来醉②倒地上眠。

小儿啾啾问煮米,白鸥飞去芦花烟。

[注]①徐照,南宋诗人,布衣终身,穷困潦倒。②醉,渔夫卖鱼得钱少,借酒消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关注渔夫的日常生活,描述了一幅真实自然的渔家的生活场景。

B.本诗采纳工笔手法,生动地描写了渔夫打鱼、卖鱼、买醉而归的情景。

C.诗歌的语言质朴,内容通俗易懂,字里行间表达了诗人对渔家的情感。

D.诗歌结尾以景结情,描写白鸥悄然地离去,飞向芦花丛中,耐人寻味。

16.有评论说这首诗反映了渔家生活的艰辛和贫苦。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里仁》中,运用对比手法来阐明君子与小人不同义利观的两句是"▲,▲"。

(2)《〈老子〉四章》中,"▲,▲"两句告知我们,能了解、熟悉别人的人是才智的,能了解、熟悉自己的人是聪慧的。

(3)"江"与"月"在古诗词中常常相遇,并融入诗人(或词人)的情感,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植物的轻吟低语,借着严厉的风,传递给了那些倾心凝听的有心人。它们说的是▲;说的是傍晚农家升起的袅袅炊烟里,将会添上新馍浓浓的香味。秋色是在▲中变幻的,经过了春的绚烂与夏的吵闹,一路走来的秋,令人▲。伴随着日升日落之间,有一点黄扩散慢慢开来,像一股奔腾的溪流,流淌你的心黑,滋润着你的思绪。而那金色的铺展,是秋的宣言,写下仅仅属于秋天的辉煌与喜悦。

秋天是成熟的,正如一个正值壮年的人,腰杆挺立,头脑睿智,心思缜密,▲。秋天是丰厚的:挂于枝头的丰厚,大地的赏赐让人体会富足与幸福;踩在脚下的丰厚,枯叶让人品尝走过的岁月;映入眼帘的丰厚,层层递进的秋景让人感受童话般的唯美意境。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瓜熟蒂落悄无声息感慨万千宠辱不惊B.瓜田李下悄无声息百感交集波澜不惊

C.瓜熟蒂落音讯全无感慨万千波澜不惊D.瓜田李下音讯全无百感交集宠辱不惊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日升日落之间,有一点黄慢慢扩散开来,像一股奔腾的溪流,流淌你的心里,滋润着你的思绪。

B.伴随着日升日落,有一点黄扩散慢慢开来,像一股奔腾的溪流,流入你的心里,滋润着你的思绪。

C.伴随着日升日落之间,有一点黄慢慢扩散开来,像一股奔腾的溪流,流入你的心里,滋润着你的思绪。

D.伴随着日升日落,有一点黄慢慢扩散开来,像一股奔腾的溪流,流入你的心里,滋润着你的思绪。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北斗已经构成了一个环绕地球的导航星座,由30颗北斗三号卫星、15颗北斗二号卫星以及多颗试验卫星和备份星共同在轨组成。人们发觉,北斗导航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科技理论,而是①,使用北斗导航的场景几乎无处不在。每颗北斗卫星都装载着高精度原子钟,实施精准授时。在每小时350公里的速度下,依托②,京张高铁才能够实现运行、故障、通信和自动化程序的时间同步。如今,北斗系统已全面服务交通运输、救灾减灾、城市治理等各行各业,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开拓进展之路,创新应用场景,将很多美妙的想象变为了现实。近年来,随着系统的完善,北斗不仅服务中国,③,为人类的幸福与安康贡献中国力气。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新一代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之深度融合

B.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深度融合中进展

C.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

D.新一代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之在深度融合中进展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规律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60分)

始终以来,社会各界都对见义勇为英雄赐予褒扬,但现实中"英雄流血又流泪"的大事却时有发生:在宁波打工的老袁跳河救人,手机却被人偷走了;司机扶起跌倒的老人反被讹钱;等等。这些冰冷的事例刺痛了见义勇为者的心,带来了不小的反面效应。

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成立以来提倡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评比英雄模范,救助、嘉奖见义勇为英雄,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为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为嘉奖见义勇为好市民,让见义勇为者感到暖和,2021年广州市出台《见义勇为人员嘉奖和保障实施方法》,大幅提高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帮扶、嘉奖等各项保障水平。

以上材料引人深思,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索。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A项,说法肯定,"摒弃了乡愁的主题"错误,原文是"不再局限于乡愁"。B项,不合文意,"但结尾的故事都是悲剧性的"错误,原文是"薛忆沩的《家乡》以一个温馨的故事结束,这与鲁迅的《家乡》不同"。D项,分析不当,"但特别欣喜地发觉家乡变化大,旧貌换新颜"错误,原文是"百年之后薛忆沩却生出自己根在何处的怀疑""而记忆与现实的脱节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挫折感"。

2.D分析不当,"把正在消逝的家乡记录下来是最重要的"错误,原文是"作家们当然要把正在消逝的家乡记录下来,但更重要的是反思"。

3.B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家乡对一个作家很重要,家乡很简单成就作家的地域特色,一些作家建构起了文学家乡并记录、反思变迁中的家乡",钱钟书《围城》的例子不能支撑这一观点。

4.①材料一以鲁迅、丰子恺、薛忆沩的同名作《家乡》为例,侧重闸述家乡从古代诗词的意象扩展为现当代小说、散文的题材,不再局限于乡愁,而是供应了更为宽阔的人生阅历,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百年来的变迁。②材料二侧重阐述家乡对一个作家很重要,家乡很简单成就作家的地域特色,一些作家建构起了文学家乡并记录、反思变迁中的家乡。(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5.①鲁迅:眼前的现实家乡破落衰败,是没有什么留恋价值的,家乡的美妙只存于回忆之中。②丰子恺:人们逃离破产的乡村来到造就不出家乡意义的城市,城市只供人们活着,而无所谓家乡。人们无暇纪念家乡,家乡只是诞生的地方。③薛忆沩:家乡日新月异,面目全非,难以辨认,人们的乡愁无处容身。(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6.B曲解原意,"劳拉却对自己布满信念"的说法错误,劳拉虽然接到了面试通知,但她心里没底,只是祈求好运的降落。

7.B分析不当,不是"夸张",是"反语"。

8.①照应了前文,再次叙写消防员捡到一张烧焦的照片,与小说前面形成照应。②突出了形象,通过消防员的观看强化了这个女人的形象特征,女人的面部表情体现出她内心的苦痛和无望。③有示意作用,更剧烈地示意了这场火灾与这个女人的关系。(每点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9.①这是人为的火灾,是劳拉放火导致的火灾。②这里的"火灾"也喻指劳拉心中的怒火,表现了她的苦痛和无望之情。③"火灾"还代指灾难,揭示了就业卑视问题将带来严峻的社会灾难。(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10.A"开道而求谏"为一个语意完整的句子,不能断开,排解B、D两项;"恶闻其过乎"为一个语意完整的句子,不能断开,排解B、C两项。原文标点:势重,非特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惊而不敢自尽,又况于纵欲恣暴、恶闻其过乎!

11.B晦是指农历每月的最终一天,朔是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12.D"汉文帝阻挡他劝谏"理解有误,原文"帝乃止"的意思是"汉文帝这才停止冒险"。

13.(1)大臣们都要思索朕的过失,向朝廷举荐贤良、方正、能直言敢说极力进谏的人,来匡正朕的不足之处。(得分点:"悉""匡""不逮"各1分,句意1分)

(2)(汉文帝)不曾不停下辇车接受奏疏。言论(如)不行采纳就放在一边,言论(如)可以采纳就接受实施,不曾不赞扬说好。(得分点:"止辇""置""采"各1分,句意1分)

14.①要求各级官员要恪尽职守,减轻百姓的徭役赋税;(2分)②要求太仆将朝廷多余的马匹全部拨给各地驿站使用。(1分)(意思答对即可)

15.B分析不当,"工笔手法"和"生动地描写"错误,应是"白描手法"和"平实地描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