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21北京海淀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_第1页
2012-2021北京海淀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_第2页
2012-2021北京海淀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_第3页
2012-2021北京海淀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_第4页
2012-2021北京海淀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62012-2021北京海淀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一、单选题1.(2021·北京海淀·高一期末)“中国拆毁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之炮台,并许各国酌定数处留兵。”这一条款出自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2017·北京海淀·高一期末)洋务新政的口号有“师夷智”“求强”“求富”,下列企业体现洋务派“求富”口号的是A.安庆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C.轮船招商局 D.继昌隆缫丝厂3.(2016·北京海淀·高一期末)请判断下面军事路线图反映的侵华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2021·北京海淀·高一期末)《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重要纲领,这一文件A.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B.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C.要求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提倡建立民主共和政治制度5.(2021·北京海淀·高一期末)1752年到1800年之间,有1.05亿银元流入中国,而1808年到1856年之间,则有3.84亿银元流出中国。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丝银贸易发展 B.棉纺织品在中国倾销C.鸦片大量输入 D.茶叶等大量输往美国6.(2021·北京海淀·高一期末)晚清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越南条款》 D.《辛丑条约》7.(2017·北京海淀·高一期末)赵德馨的《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中写道,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1894年之前,办起民用企业27家,其中采矿冶炼业16家,纺织业6家,交通运输企业5家;国家对民用工业投资约2964万元,其中交通运输业1369.4万元(占46%),纺织工业621.5万元,矿冶业972.9万元。这说明A.对外贸易入超局面得以扭转 B.政府忽视采矿冶炼业发展C.交通运输业是政府投资重点 D.中国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8.(2021·北京海淀·高一期末)某同学进行“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学习,完成如下笔记,其内容属于A.战争的背景 B.战争的导火索C.中国战败原因 D.战争的影响9.(2021·北京海淀·高一期末)一个大的历史概念往往包含了若干小的历史概念,小的历史概念之中又包含着更加具体的历史事实或者历史概念,由此形成了历史概念的不同层次结构。下面的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B.国民大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C.武昌起义——秋收起义——红军长征D.抗日战争——战略反攻——平型关大捷10.(2016·北京海淀·高一期末)下图照片中的建筑是清代北京清漪园昙花阁,由一位随军记者拍摄,是最早被摄入镜头的北京景象之一,后该建筑被焚毁,请判断该照片拍摄时间最早应为A.1842年 B.1860年C.1895年 D.1900年11.(2016·北京海淀·高一期末)《北华捷报》是上海出版的一份英文报刊,1853年4月23日报道:“南京于3月8日被叛军彻底包围,21日被攻陷……据说南京的清朝将军身先士卒,已在英勇作战中阵亡。”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报道中的“叛军”是指A.太平军 B.英法联军C.义和团 D.革命党人12.(2021·北京海淀·高一期末)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下列内容出自该条约的是A.“现定稍宽其(鸦片)禁……洋药(鸦片)准其进口”B.“在中国通商口岸,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C.“(各国)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D.“中国民人概不准在(使馆)界内居住”“(各国)常留兵队,分保使馆”13.(2016·北京海淀·高一期末)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参考答案1.D【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要求“中国拆毁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之炮台,并许各国酌定数处留兵”的内容是《辛丑条约》中规定的条款,故选D,排除ABC。2.C【详解】结合所学,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轮船招商局是李鸿章创办的代表性民用企业,故C正确;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排除AB;继昌隆缫丝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D。3.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显示的黄海、平壤和威海卫三个主要战役和左下角邓世昌的头像等,说明这是发生在1894到1895年间的甲午中日战争,C项正确;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战场在东南沿海,AB两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主要战场在直隶和京津地区,与黄海和朝鲜等无关,D项错误。4.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提出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要求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即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项正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在19世纪40年代,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要求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洋务运动主张,与天平天国无关,C项错误;提倡建立民主共和政治制度是革命派主张,兴盛于20世纪初,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5.C【详解】根据材料“1752年到1800年之间,有1.05亿银元流入中国”可知,西方与中国进行贸易,大量购买中国的生丝、茶叶和瓷器,故白银流入中国;根据材料“1808年到1856年之间,则有3.84亿银元流出中国”可知,英国大量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故C项正确;丝银贸易发展与白银外流没有关系,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倾销,排除B项;如果是茶叶等大量输往美国,应该是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排除D项。故选C项。6.A【详解】根据材料中“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及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A项正确;《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规定增设天津为通商口岸,排除B项;《越南条款》又称《中法新约》,与英国无关,排除C项;《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其内容没有开放通商口岸的条款,排除D项。故选A项。7.C【详解】根据“国家对民用工业投资约2964万元,其中交通运输业1369.4万元(占46%),纺织工业621.5万元,矿冶业972.9万元”可知,交通运输业是政府投资重点,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对外贸易入超局面得以扭转,排除A;从“国家对民用工业投资约2964万元,其中交通运输业1369.4万元(占46%),纺织工业621.5万元,矿冶业972.9万元”可出,政府重视采矿冶炼业发展,但不是投资重点,B错误;D不符合史实,错误。8.D【详解】根据材料“首开不平等条约的先例”“中国主权遭到破坏”“知识分子开始觉醒”等信息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我国被迫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在政治上由独立的封建主义国家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国家,领土主权、关税主权等部分主权遭到破坏,思想方面,逐渐出现新的思想,推动部分知识分子觉醒,因此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战争的影响,D项正确;鸦片战争的背景主要是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市场,需打开中国市场,材料内容没有体现鸦片战争的背景,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是中国禁烟运动,即1839年的林则徐虎门禁烟,材料内容没有体现鸦片战争的导火索,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当时的中国是落后的农耕文明,无法抵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并且当时中国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腐败无能等导致鸦片战争失败,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中国战败的原因,C项错误。9.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技术的洋务运动,在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如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福州船政局,A项正确;1924-1927年期间进行国民大革命,给予北洋军阀势力沉重的打击,其高潮是北伐战争,而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不属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B项错误;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10月,秋收起义发生于1927年,红军长征开始于1934年,没有一个大的历史概念包含若干小的历史概念的关系,C项错误;抗日战争发生于1931-1945年,战略反攻属于解放战争,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10.B【详解】试题分析:材料强调的是清代北京清漪园昙花阁,被列强焚毁,可见反映了列强入侵北京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最早入侵北京的事件,应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故其时间应为1860年,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第二次鸦片战争11.A【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1853年4月23日报道:“南京于3月8日被叛军彻底包围,21日被攻陷……据说南京的清朝将军身先士卒,已在英勇作战中阵亡。”可以看出题干描述的是太平军占领南京,故本题答案选A项,BCD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占领南京12.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设厂,丧失了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