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2全国高考真题政治汇编:探索认识的奥秘_第1页
2020-2022全国高考真题政治汇编:探索认识的奥秘_第2页
2020-2022全国高考真题政治汇编:探索认识的奥秘_第3页
2020-2022全国高考真题政治汇编:探索认识的奥秘_第4页
2020-2022全国高考真题政治汇编:探索认识的奥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152020-2022全国高考真题政治汇编探索认识的奥秘一、单选题1.(2022·湖北·高考真题)在数千年的文明历程中,我国流传下来了数量丰富的历史典籍,其中有以编年体著称的《春秋》,有以国别体传世的《战国策》,还有开创纪传体传统的《史记》等等。不同史书往往对同一历史事实在记叙方式、细节描述、价值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征,这表明(

)①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多次反复循环的②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受到认识方法的影响③历史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是一个发展的过程④不同的社会条件会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2·山东·高考真题)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历法。阴历反映的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规律,能反映潮汐,可指导海事活动;二十四节气则是反映太阳周年视运动的“阳历”,能反映四季交替和气候特征,可指导农业生产。通过设置闰月协调回归年与朔望月之间的天数,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阴阳”和谐,融为一体。中国历法智慧所蕴含的哲理是(

)①正确认识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基础②人对世界的认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③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是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④要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2·浙江·高考真题)人(或动物)硬组织的化学组成与其食物中的化学组成密切相关,当食物来源不同时,其硬组织中的碳(C)、氮(N)稳定同位素组成就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同位素分析,科学家可揭示其生前10年左右的食物结构、生活方式以及生存环境。由此可见(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意识只能追溯过去不能推测未来C.知识水平越高认识越深刻 D.具体科学的进步促进哲学的发展4.(2021·江苏·高考真题)有研究表明,人体肠道菌群与社交行为障碍族病存在关联:将自闭症儿童的肠道菌群移植给小鼠,小鼠则表现自闭症的行为特征;而将正常儿童的肠道菌群移植给小鼠,小鼠则没有出现自闭症行为特征。这一发现有助于医生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也为人们通过优化饮食和生活方式,保持愉悦心情,养成良好的社交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材料表明(

)①实践和认识的循环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②认识规律要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基础③实践提高了人的识能力促进了认识发展④对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1·福建·高考真题)一生倾情于大自然的十九世纪思想家梭罗,以极大的热情去追寻各种植物种子的传播之旅,写成了一部传世名著《种子的信仰》。他说:“我相信种子里有强烈的信仰,相信你也同样是一颗种子,我正期待你奇迹的发生。”这表明(

)A.对种子的研究可以判断出种子有信仰 B.对种子的研究是相信种子有信仰的基础C.相信种子有信仰是开展种子研究的最终目的 D.相信种子有信仰是推动种子研究的根本动力6.(2021·辽宁·高考真题)气象观测经历了从经验积累到科学观测的不同阶段。20世纪以来,随着天气雷达、气象卫星等技术不断发展,监测和预警能力不断增强。人们通过对气象目标的探测、识别与评估,能够有效规避危险。这表明(

)①对气象的认识是人类建构与自然关系的开始②气象观测技术的发展源于人类对自然的好奇③气象观测技术的进步为探究自然提供先进的手段④气象观测设备作为工具是人类器官的延伸和加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1·天津·高考真题)古往今来,中国人爱牛、敬牛、颂牛,或咏之、或绘之、或塑之。在唐朝诗人柳宗元看来,牛是“日耕百亩”的勤劳符号;在现代诗人臧克家笔下,牛具有“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开拓品格。体悟牛的品格,像牛一样耕耘奋发,是中国人精气神的具体体现。这种对牛的认识(

)A.来源于对牛的主观感受B.是客观物质性活动C.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D.是对牛形象的直观反映8.(2021·天津·高考真题)漫画《三代农夫》体现了(

)《三代农夫》

作者:郝延鹏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追求真理永无止境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9.(2021·山东·高考真题)在唐代诗人柳宗元看来,牛是“日耕百亩”的勤劳符号;在宋代名将李纲眼中,牛代表的是“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的牺牲精神;在现代诗人臧克家笔下,牛具有的是“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开拓品格,体悟牛的品格、弘扬牛的精神、激发牛的干劲,是中国人民精气神的具体体现,材料体现了(

)A.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 B.事物的性质取决于人们观察的角度C.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D.人们的意识活动受主体状态的影响10.(2021·山东·高考真题)历经9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关键9分钟,中国火星探测器“天同一号”成功着陆火星表面,其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将在火星上开展地表成分、物质类型分布、地质结构以及火星气象环境等探测工作,火星探测不仅仅是太空技术的突破,也是行星科学领域的突破,更是人类活动空间的拓展和延伸。材料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基本问题②宇宙探索活动将不断地刷新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③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④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1·山东·高考真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绘画美学的纲领性命题,“造化”就是生生不息的万物一体的世界,亦即中国美学说的“自然”,“心源”是说“心”为照亮美的光之源,没有美的心灵,就不能照亮世界万物的本真之美,中国绘画美学纲领性命题中蕴含的哲学智慧是(

)A.认识要以客观事物为对象B.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C.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D.意识是自然界自身发展中产生的“地球上最美的花朵”12.(2021·浙江·高考真题)许多百岁老人拥有FOXO3基因,科学家猜测,这可能是他们保持身心活跃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缺乏该基因的小鼠在压力状态下很快出现脑细胞死亡。新的研究发现,这种基因具有使大脑干细胞在压力状态下留存下来的神奇功能。这佐证(

)①意识活动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②人的意识是从动物心理发展而来的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④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循环永无止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2021·广东·高考真题)冰壶被人们喻为“冰上国际象棋”,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作为一种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投掷性竞赛项目,它要求队员融为一体,机智应对,不仅考验参与者的体能,展现动静之韵,更考验参与者的智慧,展现取舍之道。由冰壶运动之美可折射出的哲学之思是(

)①只有尊重规律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③人的自主选择是实践取得成功的基础④实践水平的提高取决于认识水平的提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2021·广东·高考真题)下图漫画《我该怎么走?!》(作者:陈景凯)给我们的哲学启迪是(

)①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真理具有不确定性②人们在否定以往认识的过程中接近真理③要善于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④个别、具体的认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2021·湖南·高考真题)工业机器人的RV减速器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从源头上进行基础理论创新,通过不断科技攻关,最终掌握了“机器人关节RV减速器设计及制造工艺”的核心技术,并将研究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这一事实佐证了(

)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能够推动科技创新②创新性思维能够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对事物联系多样性的科学认知是理论创新的基础④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价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2021·河北·高考真题)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天河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船、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根据任务安排,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实验、技术实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由此可见(

)A.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B.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C.认识工具决定人的认识水平D.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索世界规律的思维活动17.(2021·全国·高考真题)王安石在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诗句过程中,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字许,始定为“绿”,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认识主体的知识和素质影响认识结果③认识是一个包含曲折性的前进上升过程④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不能产生不同的认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2021·浙江·高考真题)8848.86米!2020年12月,珠穆朗玛峰最新“身高”正式公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雪深探测雷达、重力仪等一大批国产现代设备纷纷亮相,为精准获得珠峰高度提供了有力保障。这表明(

)①认识受实践水平限制②认识工具进步促进认识发展③认识的目的是改造世界④认识产生于实践需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9.(2020·海南·高考真题)历史上,张之洞、孙中山、宋子文等人先后提出过在海南修建铁路的设想,受当时条件限制,都未能实现。新中国成立后,在几代建设者的努力下,海南终于建成了环铁路。海南环岛铁路梦的实现说明(

)①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动力,要发挥正确认识的指导作用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真理不断在实践中被推翻,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0·海南·高考真题)2020年3月28日20时30分到21时30分,全球②④个时区的2000余座城镇以熄灯一小时的方式“接力”参加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地球家园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我国从东到西众多城市的公众积极参与了这一活动,完成下面小题。20.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球家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人们通过“地球日”“地球一小时”等活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因为(

)①环境的人为恶化有一个从逐渐量变到根本质变的演变过程②环境的人为恶化是一个不可逆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③环境的改变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④环境的改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1.“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性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020·北京·高考真题)“我们的城市北京儿童城市规划宣传教育计划”是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的公益宣传教育项目,该项目策划了以下四节线上城市探索公开课。回答下列小题。22.探索中轴线,探秘“自行车高速路”,寻找玉河,城市公共空间观测与营造,这些课程(

)①将传统与现代、自然与社会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②使儿童在“城市探索”中获得间接经验,了解所生活的城市,提高参与意识③鼓励儿童参与城市规划,尊重儿童的知情权,保障其政治义务的履行④发挥了政府在社会教育方面的作用,是政府行使文化职能的具体体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3.在“城市空间观测和营造”时适合采取的做法是(

)①在观测城市公共空间时应着眼公共性,关注不同人群的诉求②应基于市场原则,对有限的公共空间资源实现优化配置③搜集“证据”时,做好调查研究,要求居民提供个人信息④循环设计、确定方案时,注意查询相关法律文件,审查方案的合法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4.(2020·北京·高考真题)“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永定河见证了北京城的发展历史。20世纪末,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全流域过度开发、气候变化等原因,永定河北京段基本干涸。如今,随着综合治理工程的推进和“引黄入京”生态补水的实施,北京段实现了全线通水,“卢沟晓月”美景重现。永定河治理工程的实施(

)①实现了主次矛盾的转化,使永定河北京段由基本干涸到通水②改变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用“远水”解了“近渴”③得益于统筹规划、协同治理,为人们创造了良好生态环境④体现了实践的能动性,说明生态修复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过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5.(2020·北京·高考真题)“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传统农业作为一种生产方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有学校组织学生到京郊参加插秧、开镰等农事体验活动,体会劳动的艰辛感受丰收的喜悦。这一做法(

)①说明农耕生产方式已成为文化遗产,应加大保护力度②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农耕文化,深化对农耕生产方式的认识③可以增强青少年变革自然的能力,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④有利于引导青少年珍惜劳动果实,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6.(2020·江苏·高考真题)动物毒素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盲目使用毒素治疗疾病的年代相比,今天研究人员不仅知道动物毒素包含着多种成分以及每种成分的分子级目标,而且还基于毒素的特征,运用基因组学的技术研究毒素作用机理,把一些致命毒素变成药物的来源。这说明(

)A.人的理性能够为客观物质世界确立自然法则B.科技创新提供新的认识工具促进认识的深化C.创造性思维活动能够变头脑中的观念为现实D.事物性质的改变是新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27.(2020·山东·高考真题)毛泽东指出:“世界上只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由人们瞎说一气,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的。”这告诉我们的是(

)①唯心论和形而上学都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②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和检验真理的标准③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④不以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二、判断题28.(2022·浙江·高考真题)“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说明实践可以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29.(2021·浙江·高考真题)从神话嫦娥奔月到“嫦娥五号”携月壤归来,人的认识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三、辨析题30.(2020·海南·高考真题)辨析题随着文明的发展,阅读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塑造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是他本人的阅读史。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辨析: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是他本人的阅读史。

参考答案1.C【详解】①: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不能说是反复循环,①不选。②④:不同史书往往对同一历史事实在记叙方式、细节描述、价值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征,这表明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受到认识方法的影响,不同的社会条件会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②④入选。③:材料体现的是不同的史书对同一历史事实在各个方面的表述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征,这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条件会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没有体现历史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是一个过程,③不选。故本题选C。2.D【详解】①:实践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基础,①错误。②:“阴历”和“阳历”反映的内容不同,指导的侧重点不同,这说明人对世界的认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②正确切题。③: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是因为人们尊重客观规律,规律才发生作用的,③错误。④:“阴历”和“阳历”反映的内容不同,指导的侧重点不同,但可通过设置闰月协调,“阴阳”和谐,融为一体,这说明要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④正确切题。故本题选D。【点睛】3.A【详解】A:通过同位素分析,科学家可以揭示生前10年左右的食物结构、生活方式及生存环境,说明人类可以通过研究获得正确认识,即思维和存在具有统一性,A符合题意。B:意识具有能动性,既能追溯过去也能推测未来,B表述错误。C:实践决定认识,C表述错误。D:哲学来源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进步可以促进哲学的发展,但与题意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点睛】4.B【详解】①③:有关自闭症行为特征的小鼠试验研究成果,有助于医生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也为人们通过优化饮食和生活方式,保持愉悦心情,养成良好的社交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这表明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循环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而实践提供新的认识工具提高了人的识能力,促进了认识发展,①③符合题意。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以认识和把握规律为基础,②错误。④:材料强调实践提供新的认识工具提高了人的识能力,促进了认识发展,不强调认识具有反复性,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5.B【详解】A:“种子有信仰”的说法错误,故A不选。B:以极大的热情去追寻各种植物种子的传播之旅,写成了一部传世名著《种子的信仰》。他说:“我相信种子里有强烈的信仰,相信你也同样是一颗种子,我正期待你奇迹的发生。”这表明对种子的研究是相信种子有信仰的基础,故B入选。C:相信种子有信仰不是开展种子研究的最终目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故C不选。D:相信种子有信仰有利于推动种子的研究,但不是根本动力,故D不选。故本题选B。6.D【详解】①:对气象的认识有利于人类建构与自然关系,但不是二者关系的开始,故①不选。②:气象观测技术的发展源于人类实践,而不是源于对自然的好奇,故②不选。③④:随着天气雷达、气象卫星等技术不断发展,监测和预警能力不断增强。人们通过对气象目标的探测、识别与评估,能够有效规避危险。这表明气象观测技术的进步为探究自然提供先进的手段,气象观测设备作为工具是人类器官的延伸和加强,故③④入选。故本题选D。7.C【详解】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对牛的认识来源于对牛的主观感受的说法错误,A排除。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对牛的认识属于主观活动,不属于人的实践,B错误。C:人们对牛的品格的认识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C正确切题。D:人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人对牛的认识并不是对牛形象的直观反映,D错误。故本题选C。8.C【详解】C:图示表示三代农夫所使用的工具不同,说明不同时代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C正确切题。ABD:漫画的寓意不涉及“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追求真理永无止境”、“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ABD排除。故本题选C。9.D【详解】A: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强调的是在人们实践基础上建立的联系,材料强调的是人们对牛的品格、精神等的认识问题,A不符合题意。B:事物性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取决与人们观察的角度,B说法错误。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C说法错误。D:材料中唐代诗人、名将、现代诗人等不同主体对牛的品格精神的认识不同,说明人们的意识活动受主体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同,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0.B【详解】①:中国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表面,其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将在火星上开展地标成分等探测活动,这表明人们首先要处理好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承认存在决定思维,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基本问题,①符合题意。②: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认识世界本质,利用发展规律,但不能刷新改变世界本质和规律,②说法错误。③:题干中火星探测不仅仅是太空技术的突破,也是行星科学领域的突破,表明认识向前发展,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③符合题意。④:真理即正确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错误的认识不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1.C【详解】AC:题干中的命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的是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不仅仅是说认识以客观事物为对象,更有人主观意识的作用,A排除,C符合题意。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物质,但物质不依赖意识,B说法错误。D:材料强调的重点是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本选项强调的是意识的起源,且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D说法不严谨且与主旨不符。故本题选C。12.B【详解】①:许多百岁老人拥有OXO3基因,科学家猜测,这可能是他们保持身心活跃的关键因素,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故①正确。②:材料未体现意识的发展,故②不选。③:研究表明,缺乏该基因的小鼠在压力状态下很快出现脑细胞死亡。新的研究发现,这种基因具有使大脑干细胞在压力状态下留存下来的神奇功能,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故③正确。④: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故④不选。故本题选B。13.A【详解】①②:冰壶运动要求队员融为一体,不仅考验参与者的体能,更考验参与者的智慧,展现取舍之道表明尊重规律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部分影响整体,①②符合题意。③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水平的提高决定实践水平的提高、人的自主选择是实践取得成功的基础的说法夸大了认识的作用,③④错误。故本题选A。14.D【详解】①: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①错误。②:人们在实践基础辩证否定以往认识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真理,②错误。③④: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个别具体的认识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怎么走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实际需要来决定,不能盲目效仿别人,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5.B【详解】①:材料表明我国科研人员从源头上进行基础理论创新,通过不断科技攻关,最终掌握了“机器人关节RV减速器设计及制造工艺”的核心技术,这说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能够推动科技创新,①符合题意。④:材料表明将研究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这说明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价值,④符合题意。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够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创新性思维不能,②说法错误。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因此,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基础,而非对事物联系多样性的科学认知,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6.B【详解】B: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根据任务安排,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由此可见,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故B符合题意。A:材料中强调的是我国空间站建造的发展,无涉及建造过程经历的曲折历程,故A不符合题意。C: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但不能决定人的认识水平,实践决定认识。故C错误。D: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索世界规律的实践活动,而非思维活动,故D错误。故本题选B。17.C【详解】①:真理是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诗句中的用字均能反映客观实际,不存在谬误,只是涉及什么样的字能表达江南春景的美。因此,材料不涉及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①不符合题意。②: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对于诗句中用字的反复推敲是为了更加诗意的描述江南的春景,这离不开他的文学素养。这显然说明了认识主体的知识和素质影响认识的结果。②正确。③:这句诗用字的推敲,经历了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最终“绿”字将江南春景表露无遗,引人入胜,这说明认识是一个包含曲折的前进上升过程。③正确。④: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④错误。故本题选C。18.A【详解】①②:材料强调,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雪深探测雷达、重力仪等一大批国产现代设备,才能精准获得珠峰高度。这表明认识受实践水平限制,认识工具进步促进认识发展,①②正确。③:材料体现的是认识世界,不涉及改造世界,③排除。④:该选项强调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可见,该选项材料没体现,④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19.C【详解】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动力,而不是“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动力”,①错误。②:环岛铁路的建成说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真理不能被推翻,但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错误。④:新中国成立前,受当时条件限制未实现的海南环岛铁路梦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几代建设者的努力下实现了,这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点睛】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因为:①实践为认识提供新问题和新需要。②实践为认识提供新的认识工具。③实践不断提高人的判断和推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为:①只有处在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上的实践,②能把指导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2.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即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动。)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上每个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④直接现实性活动。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1)认识的反复性是指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因为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②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2)认识的无限性

是指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因为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②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是世代延续的;③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认识的上升性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20.D21.B【解析】20.①:环境的恶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①正确。②:环境的人为恶化是可逆的,因此我们才要保护环境,②错误。③④: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统一的,③错误,④正确。故本题选D。21.①③:当环保意识深入人性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也说明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不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活动,不是改造世界的活动,“适应性活动”“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都错误的理解了实践的特点,②④排除。故本题选B。22.B23.B【解析】22.①:探索中轴线,探秘“自行车高速路”,寻找玉河,城市公共空间观测与营造,这些课程将传统与现代、自然与社会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①符合题意。②:儿童在“城市探索”中获得的是直接经验而不是间接经验,②错误。③:材料反映的是保障儿童的权利,而不是义务的履行,③排除。④: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的公益宣传教育项目,发挥了政府在社会教育方面的作用,是政府行使文化职能的具体体现,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3.①:学习如何规划城市公共空间特点,又要考虑社区、街区特点,这体现了在观测城市公共空间时应着眼公共性,关注不同人群的诉求,①正确。②:城市公共空间观测与营造强调的是公益性,而不应基于市场原则,对有限的公共空间资源实现优化配置,②错误。③:居民有隐私权,不能要求居民提供个人信息,③错误。④:城市公共空间资源的利用应遵循循环设计、确定方案时,注意查询相关法律文件,审查方案的合法性,④正确。故本题选B.24.C【详解】②③:依据题意,永定河治理过程实施了综合治理的方法和“引黄入京”生态补水的措施,实现了全线通水,这说明了统筹规划在生态治理过程中的作用,而且引黄河水入京,改变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②③符合题意。①:永定河北京段由基本干涸到通水并不是主次要矛盾之间的转化,其反映的事物的发展变化,①错误。④:该说法错误,应该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④错误。故本题选C。25.C【详解】①:材料并未阐明农耕生产方式是否已成为文化遗产,且农耕目前还是重要的生产方式,并不是文化遗产,①排除。②④:组织学生到京郊参加插秧、开镰等农事体验活动,体会劳动的艰辛感受丰收的喜悦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农耕文化,深化对农耕生产方式的认识,有利于引导青少年珍惜劳动果实,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格,②④符合题意。③:材料中的做法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无关,③排除。故本题选C。26.B【详解】A:该观点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排除A。B:科研人员运用基因组学的技术研究毒素作用机理,把一些致命毒素变成药物的来源。这说明科技创新提供新的认识工具促进认识的深化,B正确。C: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该选项过于夸大了创造性思维的作用,排除C。D:事物性质的改变是由主要矛盾的主次方面力量的变化所决定的,而不是新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D错误。故本题选B。27.A【详解】①③:由题意知,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这揭示了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错误在于脱离实际,脱离实践,没有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因此不属于真理,故①③符合题意。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说法有误。④: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不以正确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④说法有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28.正确【详解】“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意思是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体现了实践出真知,该题判断正确。【点睛】29.正确【详解】神话嫦娥奔月是人类对月亮的美好向往,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嫦娥五号”携月壤归来是人的美好向往通过实践变成现实,对月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表明人的认识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故本题判断为正确。30.一个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