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4/403/4/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一、选择题1.20世纪50年代在苏联推行改革的领导人是()A.勃列日涅夫 B.赫鲁晓夫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解析:本题抓住关键信息“20世纪50年代”,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当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故选B项。答案:B2.以下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述,正确的是()A.改革的重点在农业方面B.推广玉米种植获得成功C.突破斯大林模式的限制D.全面引入市场经济体制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方面,故A项正确;推广玉米种植在西伯利亚地区并未获得成功,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时期依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不可能全面引入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答案:A3.下图是1953—1983年苏联的GDP增长率和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导致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斯大林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赫鲁晓夫的改革严重脱离苏联实际C.勃列日涅夫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加剧D.戈尔巴乔夫的“加速发展战略”失败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执政的时间是1953—1964年,因此材料中导致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赫鲁晓夫的改革严重脱离苏联实际,最终使1963年的数值是负值。答案:B4.下表为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情况表(年平均增长率百分比)。以下理解正确的有()时期项目1961—1965年1966—1970年1971—1975年1976—1980年社会总产值6.57.46.34.2国民收入6.57.85.74.3工业总产值8.68.57.44.4农业总产值2.23.92.51.7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是1964—1982年。①六十年代苏联经济持续增长②七十年代苏联国民收入持续下降③工业领域是其发展的重点④勃列日涅夫改革后期的经济发展呈下降趋势A.②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1961—1970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百分比都呈上升趋势,说明六十年代苏联经济持续增长,故①正确;从1971—1980年,每五年的年平均增长率百分比分别是5.7和4.3,说明年平均增长率百分比下降,但国民收入是在上升,故②错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工业是发展的重点,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高于农业,故③正确;勃列日涅夫改革后期年平均增长率均呈下降趋势,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下降,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答案:C5.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解析:依据关键信息“作表面的改革”“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因而说他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C项正确。斯大林之后,赫鲁晓夫开创改革的先河,故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工业方面,并非限制在政治方面,故B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早就出现,故D项也不正确。答案:C6.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相比较,其突出的不同点是()A.先从经济领域开始改革B.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彻底地打破了原有的经济体制D.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解析: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均未打破苏联模式的框架,而戈尔巴乔夫改革提出“加速发展战略”,试图以经济管理方式代替行政命令的做法,故C项正确。答案:C7.“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上述评论针对的苏联领导人是()A.斯大林 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一直到剥光为止”表明该苏联领导人的改革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斯大林时期,苏联尚未解体,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并未导致苏联解体,故B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导致苏联解体,故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改革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故D项正确。答案:D8.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相继执政,苏联先后进行了几次改革。这些改革从本质上看都是对()A.生产关系的调整B.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C.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D.斯大林模式的彻底突破解析:三位领导人的改革都试图改变斯大林模式,这属于生产关系领域的调整,故选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兴亡史》材料二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的墓碑用黑白相间的大理石雕塑而成,中间镶着赫鲁晓夫的铜制头像。黑白相间的构图,使人联想到赫鲁晓夫复杂的性格和矛盾的一生。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沼之中而不能自拔。勃列日涅夫由于沉迷于各种各样的荣誉中,被苏联人民讥讽为“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正是在胸前挂满勋章的勃列日涅夫的领导下,号称“世界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如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浑身浮肿、跌跌撞撞、步履蹒跚地跨入了20世纪80年代。(1)结合材料一,谈谈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发展起伏的概况,这种起伏与这一时期苏联经济改革有什么联系?(2)如何理解材料二对赫鲁晓夫的评价?(3)苏联人民讥讽勃列日涅夫“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的原因是什么?解析: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从宏观上把握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苏联的社会状况,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答案:(1)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末,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最高,这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初的改革措施有关。但其后大体上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这是因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模式的框架,不可能根除弊端。(2)赫鲁晓夫的经济体制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因此说“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但是总体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所以说“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沼之中”。时代的局限性及其个人品质的缺陷使他只能“徘徊在新旧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