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满分48分)

1.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八年级男生鞋的长度约为40cm

B.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的质量约为2kg

C.人感冒发烧时体温可达45℃

D.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2.(2分)下列关于误差与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B.通过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测量时通过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是可以消除误差的

D.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3.(2分)在北半球某地的一个晴朗夜晚,星空中指示方向最好的参照物是()

A.小熊座B.大熊座C.北极星D.北斗星

4.(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呐系统利用超声波可深知海洋的深度

B.城市道路两旁修建隔音板是为了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C.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D.“男低音”和“女高音”歌手同台演出,这里的“低”、“高”是指声音的响度

5.(2分)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如图所示,“辽宁”戴有耳罩的头

盔,目的是()

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6.(2分)如图是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一次重

敲,一次轻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

B.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

C.两次敲击音调、音色都相同,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

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音调高

7.(2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大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时间t越大

C.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且确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t

8.(2分)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点,甲、乙两小车从P点出发向Q点运动,它

B.经过6s,乙车离P点10m

C.甲车比乙车早3s通过Q点

D.经过3s,甲、乙两车相距6m

9.(2分)一短跑运动员沿直线跑了5s,前2s内通过16m的路程,后3s通过了30m的路

程,这个运动员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

A.8m/sB.10m/sC.9m/sD.9.2m/s

10.(2分)下列光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

11.(2分)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为了不踩到积水,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和背着

月光走时,分别该如何选()

A.迎着月光走时走暗的地方

B.迎着月光走时走亮的地方

C.背着月光走时走暗的地方

D.背着月光走时走亮的地方

13.(2分)下列与光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同

D.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14.(2分)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

维码,登录网址、查看物品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r*

j

A.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

15.(2分)如图所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其中属于熔化过程的是()

16.(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B.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降低,使食物容易被煮熟

D.电冰箱是利用致冷物质迅速蒸发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

17.(2分)下列全都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A.酱油、蜡、铅B.固态水银、海波、铁

C.冰、沥青、蔡D.金、玻璃、固态氢

18.(2分)中国最北的气象站——黑龙江省漠河气象站记载,最低气温记录为-52.3C,

对于这样的气温,你认为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温度计来测量(液态酒精、水银、煤油的凝

固点分别是:-117℃、-39℃、-30℃)()

A.水银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煤油温度计D.以上都可以

19.(2分)有一体积为3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81g则()

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右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2.7g/cn?

C.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减小

D.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不变

20.(2分)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3

A.pip>p乙B.p6=0.5XI0kg/m

C.若V乙,则m¥<m乙D.若m甲=m乙,则V,<V乙

21.(2分)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铁制成体积相等的球,已知p铝=2.7XlePkg/n?,p铁=7.9X

103kg/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B.铝球是实心的,铁球可能是实心的

C.铁球是空心的,铝球也一定是空心的

D.铝球和铁球都是实心的

22.(3分)如图甲所示,质量相同的a、b、c三种液体分别装在三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如

图乙是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

23.(3分)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

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

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吃冰棍解热是因为熔化过程吸热

24.(3分)下图四种情况中所成的像,是实像的是()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

C.放大镜成的像D.水面上的倒影

二.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2分)

25.(2分)“五一”长假,小明和爸爸一起驾车到古交游玩。途经西山隧道时,小明对长长

的隧道产生了兴趣,心想:“我怎样才能知道这隧道的长度呢?"当他返回时,在到达隧

道之前终于想出了几种不用下车就可以得到隧道长度的方法。请你筒明扼要地写出小明

得出隧道长度的两种合理方法。

26.(2分)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

27.(2分)如图所示是医生检查患者牙齿的情景,其中涉及到两方面的物理知识:一是利

用金属小平面镜成像,能观察到牙齿背面的情况;二是在金属小平面镜放入口腔前,先

要将它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以免水蒸气在镜面上形成水雾。

28.(1分)如图所示光路图中,MM'为平面镜,0A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则与入射

光线0A对应的反射光线是沿方向射出的。(选填“OB”、“0C”或“0D”)

29.(1分)某隧道长930m,一列车车厢长30m,正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则该节车

厢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是s;该节车厢中某乘客行走的速度为lm/s,当列车过隧

道时,乘客经过隧道的时间至少为So

30.(3分)晓薇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

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实

验中:

(1)晓薇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

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晓薇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

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选填“实”或“虚”);

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晓薇在实验中,环境光线应一些(选填“亮”或"暗”),在图装置中,刻

度尺的作用是;如果实验中发现蜡烛A的像始终不能与蜡烛B重合,其原因可

能是«

31.(3分)体温计已成为家用之必备,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护士帮病

人打针前,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器处进行消毒,病人会感到此处变凉爽,这是因为酒精

蒸发要(吸收/放出)热量。

32.(2分)有一枚娄底市中学生运动会纪念章,质量是16.02g,体积是1.8cm3.通过计算

并查密度表可知:这种纪念章是制成的。

三.作图题(共2小题,满分4分,每小题2分)

33.(2分)如图,在舞蹈室的墙面上装有一块平面镜,王老师用一激光笔从S点照向镜面,

在地面上P点看到一光斑,请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完成光路图。

地面镜面

34.(2分)小红同学在学习声学知识时,为了探究真空是否能够传声,将小闹钟放在玻璃

罩内,并用抽气机抽出罩内的空气(近似为真空)。请作出小红在B点看到闹钟上的A

点的光路图。

•B

四.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29分)

35.(4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

甲乙丙

(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cnio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

致在同一上。

(3)当烛焰、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调节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

(5)把图丙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

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

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36.(7分)如图表示的是某种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

图象,根据图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该物质在固态时的名字叫什么?

(2)在BC段,该物质处于状态?此过程中要(“吸收”或“放出”)热

量,其熔化温度为℃.它是(“晶体”或“非晶体”)。

(3)在DE段,该物质处于过程,其沸点为.

37.(6分)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好奇的小王同学想知道老师所用粉笔的密度。在老师指

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1)他把10支粉笔放到调好的托盘天平上,当天平再次平衡,右盘的祛码和标尺上游

码的位置如图甲,则每支粉笔的质量为go

(2)小王在量筒中加入体积为Vi的水,把一支粉笔放入量筒,发现粉笔在水面停留一

瞬,冒出大量的气泡后沉底。量筒中水面到达的刻度为V2若把(V2-Vi)作为粉笔的体

积来计算粉笔的密度,测得粉笔的密度会比真实值_______(选填“大”或“小”)原因

是«

(3)小王把一支同样的粉笔用一层保鲜膜紧密包裹好放入水中(保鲜膜的体积忽略不

计),发现粉笔漂浮在水面上,于是他用水、小金属块、量筒和细线测量粉笔的体积,如

图乙。粉笔的密度为g/cn?,粉笔越写越短后密度(选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4)小王看到步骤(3)中量筒内浸在水里的粉笔变长变粗,这是由于光的(填

“反射”、“折射”或“直线传播”)形成的粉笔的(选填“虚”或“实”)像。

甲乙

38.(6分)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珠江源广场的过程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自行

车。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1)小刚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2)小刚从家到珠江源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在步行期间小刚20s内通过的路程?

39.(6分)某同学用天平、玻璃瓶和水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测得空瓶的质量为25.4g

瓶中装满水后总质量为47.4g,将瓶中水全部倒出并装满待测液体后总质量为51.8g。(水

的密度为1.0X103kg/m3)

(1)玻璃瓶的容积;

(2)待测液体的密度。

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满分49分)

1.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八年级男生鞋的长度约为40cm

B.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的质量约为2kg

C.人感冒发烧时体温可达45℃

D.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

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6cm,八年级男生鞋子长度与此差不多,在25cm

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两个苹果的质量约300g,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00g=0.3kg左右。

故B不符合实际;

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C,病人发烧时体温会升高,但不可能达到45c.故C不符合

实际;

D、人骑自行车的速度在18km/h=18X」_m/s=5m/s左右。故D符合实际。

3.6

故选:D。

2.(2分)下列关于误差与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B.通过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测量时通过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是可以消除误差的

D.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分析】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产生原因是:①测量工具不精密;②测量

方法不科学;③估读。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

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解答】解:A、误差是受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实验方法、实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

错误是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A错误;

BC、通过改进测量方法,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不可以消除误差,故

B正确,C错误;

D、认真测量也不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故D错误。

故选:Bo

3.(2分)在北半球某地的一个晴朗夜晚,星空中指示方向最好的参照物是()

A.小熊座B.大熊座C.北极星D.北斗星

【分析】北极星是一颗恒星。在北半球,北极星是最重要的一颗指示方向的星体。在星

空背景上,北极星距离北天极不足1°,故在夜间找到了北极星就基本上找到了正北方。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凡是选作参照物的物体都认为其是静

止的,而参照物的选取又是任意的,注意灵活选择参照物。

【解答】解:北极星是一颗恒星。在北半球,北极星是最重要的一颗指示方向的星体。

晴朗夜晚,它在群星中最亮,最易找到。凡是选作参照物的物体都认为其是静止的,而

参照物的选取又是任意的。所以北极星是空中指示方向最好的参照物。

故选:Co

4.(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呐系统利用超声波可深知海洋的深度

B.城市道路两旁修建隔音板是为了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C.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D.“男低音”和“女高音”歌手同台演出,这里的“低”、“高”是指声音的响度

【分析】①利用回声现象可以测量海洋深度;

②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肯定能发出声音,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的限

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见;

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女声一般情

况下音调比男声高。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

A、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声呐系统利用超声波可探知海洋的深度。此选项正确;

B、城市道路两旁修建隔音板是为r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此选项错误;

C、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声,但是不一定能听到。此选项错误。

D、由于声带的特点不同,所以女高音的振动快,音调高。男低音振动慢,音调低。所以

我们经常说的“男低音”、“女高音”中的“高”和“低”指的是音调。此选项错误。

故选:A。

5.(2分)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如图所示,“辽宁”戴有耳罩的头

盔,目的是()

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分析】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

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6.(2分)如图是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一次重

敲,一次轻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

B.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

C.两次敲击音调、音色都相同,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

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音调高

【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

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

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

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又振动的快慢相同(都有3个波峰和2个波谷),因此声音的音调

相同;

由图知,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程度不相同(即振幅不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振动

时偏离程度大,甲的振幅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所以,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

图,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

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音色是不变的,只有C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o

7.(2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丫=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大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时间t越大

C.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且确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t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是不变的,而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

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实际上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时间t是原来的几倍,路程s就是原来

的几倍,其速度是不变的.

【解答】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与物

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无关。

而选项A、B、C中的说法属于不能真正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故选:Do

8.(2分)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点,甲、乙两小车从P点出发向Q点运动,它

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B.经过6s,乙车离P点10m

C.甲车比乙车早3s通过Q点

D.经过3s,甲、乙两车相距6m

【分析】(1)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关系,可采取两种方法:①取时间相同,然后比较路

程,路程长的速度大;②取路程相同,然后比较时间,时间短的速度大;

(2)从图象上找出当时间为6s时,乙车对应的纵坐标-路程是多少;

(3)因为两车都从P点出发向Q点运动,所以P点是起点,Q点是终点。从图象上找

出甲车和乙车到达Q点时各自对应的横坐标-时间分别是多少,然后算出它们的时间差,

看是不是3s;

(4)从图象上找出当时间为3s时,两车图象各自对应的纵坐标-路程分别是多少,然

后算出它们的路程差,看是不是6m。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当甲车和乙车都行驶10m的路程时,甲车的行驶时间是

2.5s,乙车的行驶时间是5s,由于t¥Vt乙,所以丫甲>丫乙,故选项A不正确;

B、由图象可知,当时间为6s时,乙车行驶的路程是12m,此时乙车离P点(因为两车

都从P点出发,所以P点是图象上的原点O)为12m,故选项B不正确;

C、因为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点,所以P点是起点(图象上是点O),Q点

是终点(Q点位于纵轴的10m处).那么当两车的纵坐标都是10m时,甲车对应的时间

是2.5s,而乙车对应的时间是5s,两车相差的时间是tLt甲=5s-2.5s=2.5s,所以甲车

比乙车早2.5s通过Q点,故选项C不正确;

D、由图象可知,当时间为3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是12m,乙车行驶的路程是6m,两车

相距stfi-s乙=6m,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9.(2分)一短跑运动员沿直线跑了5s,前2s内通过16m的路程,后3s通过了30m的路

程,这个运动员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

A.8m/sB.10m/sC.9m/sD.9.2m/s

【分析】先求出运动员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运动员的路程s=16m+30m=46m,

运动员的运动时间t=5s,

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第=且=里生=9.2m/s;

t5s

故选:D。

10.(2分)下列光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

【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

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

【解答】解:A、错位的铅笔是光从水中射入空中,在水面处发生偏折,是光的折射现象,

故A不符合题意:

B、镜里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雨后的彩虹是太阳光遇到空气中的小水滴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是光的色散现象,故

C不符合题意;

D、手影游戏是光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手,在手后面光照不到的区域形成手

的影子,所以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2分)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为了不踩到积水,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和背着

月光走时,分别该如何选()

A.迎着月光走时走暗的地方

B.迎着月光走时走亮的地方

C.背着月光走时走暗的地方

D.背着月光走时走亮的地方

【分析】(1)人看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物体发的光或反射的光线能进入人

的眼睛。

(2)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

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3)人感觉物体的亮暗,关键是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进入眼睛的光多就感觉亮,进入

眼睛的光少就感觉暗。

【解答】解:平静的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生漫反射。

(1)如图,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

水面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所以迎着月光

走时走暗的地方。

(2)如图,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

觉水面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所以背

12.(2分)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

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

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

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

,昂、O

B、水面“折”枝是光由水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符合题意。

C、灯光在夜空中看来,沿直线传播,不符合题意;

D、斑马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2分)下列与光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同

D.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分析】(1)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其光线会发生折射,而垂直入射时,传播

方向不变;

(4)月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A、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

B、由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可知,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B正确;

C、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变,故C错误;

D、月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4.(2分)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

维码,登录网址、查看物品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

【分析】(1)“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

(2)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3)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解答】解:

A、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

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A错误;

B、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B错误;

C、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故C正确;

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说明物距太近,应使物品不动,把手机向后移动。

故D错误。

故选:Co

15.(2分)如图所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其中属于熔化过程的是()

A.AB段B.BC段C.CD段D.AD段

【分析】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在熔化图象

上表现为:晶体有一段水平线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所对应的温度是该晶体的熔点;

而非晶体随加热时间的增加温度持续上升。

【解答】解: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50℃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

AB段为固体吸热升温过程,BC段为该晶体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混合态,CD段已经

熔化完毕,为液体升温过程,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o

16.(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B.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降低,使食物容易被煮熟

D.电冰箱是利用致冷物质迅速蒸发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

【分析】(1)生活中看到的“白气”都是小液滴,是液化形成的,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2)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

(3)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4)电冰箱内的制冷物质在冷冻汽化吸热,在冷凝器液化放热。

【解答】解:

A、冰糕冒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糕液化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霜是固态,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的,故B错误;

C、高压锅内气压大,液体沸点升高,故C错误;

D、电冰箱的制冷剂在冷冻室内蒸发,吸热;将热搬运到冰霜外的冷凝器,再经过压缩使

之液化,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17.(2分)下列全都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A.酱油、蜡、铅B.固态水银、海波、铁

C.冰、沥青、蔡D.金、玻璃、固态氢

【分析】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海波,冰、食盐、固态的酒

精等;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沥青、松香。

【解答】解:A、酱油、蜡是非晶体,铅是晶体,故A错误;

B、固态水银、海波、铁都是晶体,故B正确;

C、冰、蔡是晶体,沥青是非晶体,故C错误;

D、金是晶体,玻璃、固态氢是非晶体,故D错误。

故选:B。

18.(2分)中国最北的气象站——黑龙江省漠河气象站记载,最低气温记录为-52.3C,

对于这样的气温,你认为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温度计来测量(液态酒精、水银、煤油的凝

固点分别是:-1173-39℃、-30℃)()

A.水银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煤油温度计D.以上都可以

【分析】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液体温度计所测温度应高于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低于液体的沸点。

【解答】解:

黑龙江省漠河的最低气温达到-52.3℃,酒精在-117℃时才会凝固,因此,是可以使用

的;而水银和煤油分别在-39℃和-30C已经凝固,因此不能选用水银和煤油温度计,

故B正确。

故选:Bo

19.(2分)有一体积为3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81g则()

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右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2.7g/cm3

C.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减小

D.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不变

【分析】A、用天平测质量时,应坐盘放物体,右盘放祛码;

B、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此固体的密度;

C、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D、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

【解答】解: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故A错误;

B、此固体的密度p=EL=81g=2.7g/cn?,故B正确;

V30cm3

C、物质的密度与物体质量的多少无关,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不变,故C

错误;

D、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则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不变,

故D正确。

故选:BD。

20.(2分)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甲>p乙B.pi=0.5X103kg/m3

C.若丫甲=丫乙,则m甲<mz,D.若0^=01乙,则V甲<V乙

【分析】(1)由图象可知,甲乙体积相等时的质量关系,根据p='比较两者的密度关系;

(2)根据图象读出一组乙的质量和体积的值,根据p=g求出乙的密度;

(3)由图象可知,甲乙质量相等时的体积关系。

【解答】解:

AC.由图象可知,当V,=V乙时,m甲Vm乙,由「=苗可知,p甲Vp乙,故A错误、C

正确;

B.由图象可知,当Vz.=1.5cm3时m乙=4g,则p乙=等_=—丝—心2.67g/cn?=2.67

V乙1.5cm

X103kg/m3,故B错误;

D.由图象可知,若m甲=m乙,则V甲〉V乙,故D错误。

故选:Co

21.(2分)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铁制成体积相等的球,已知p铝=2.7X103kg/n?,p铁=7.9X

103kg/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B.铝球是实心的,铁球可能是实心的

C.铁球是空心的,铝球也一定是空心的

D.铝球和铁球都是实心的

【分析】假设两球都是实心的,根据两球质量相等,利用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可比较出两

球的实际体积大小,由此可知铝球的体积最大,然后再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若二球都是实心的,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可知:

铝球体积丫铝=」一,铁球体积V铁=」一,

P铝P铁

已知p®<p铁,

所以V铝〉V铁,

又因为二球的体积相等,所以铁球一定是空心的,铝球可能是实心,也可能是空心。

故选:A«

22.(3分)如图甲所示,质量相同的a、b、c三种液体分别装在三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如

图乙是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

D.c、b、a

【分析】在图乙中,取相同体积的三种液体,比较其质量大小,利用密度公式得出三种

液体的密度关系;

在图甲中,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根据V=上L得出体积关系,进而确定三个杯子各装的

P

是哪种液体。

【解答】解:

(1)如图乙,取相同体积的三种液体V,可得质量关系ma>mb>mc,由p=学可知pa

>pb>pc;

(2)在图乙中,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而pa>pb>pc,由V=旦可知Va<Vb<Vc,

P

所以左边烧杯液体为b,中间为c,右边为a,

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b、c、a。

故选:A«

23.(3分)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

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

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吃冰棍解热是因为熔化过程吸热

【分析】利用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逐个分析选择项中的提到的物理现象,从而得到符

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解:

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故A错误;

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B错

误;

C、冰棍“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吃冰棍解热,是因为熔化过程要吸收人体的热量,故D正确。

故选:ABC。

24.(3分)下图四种情况中所成的像,是实像的是()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

C.放大镜成的像D.水面上的倒影

【分析】(1)成实像的情况有: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中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都是

成的实像;

(2)成虚像的情况有:平面镜成像、折射成像和凸透镜成像中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

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A、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制成的,故符合题意;

B、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

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水中鱼的像,人看到的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一些,故不符合题意;

C、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制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D、水面上的倒影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二.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2分)

25.(2分)“五一”长假,小明和爸爸一起驾车到古交游玩。途经西山隧道时,小明对长长

的隧道产生了兴趣,心想:“我怎样才能知道这隧道的长度呢?"当他返回时,在到达隧

道之前终于想出了几种不用下车就可以得到隧道长度的方法。请你简明扼要地写出小明

得出隧道长度的两种合理方法。

【分析】(1)汽车仪表盘有速度计、里程表。

(2)利用里程表可直接测量隧道长度;由速度公式可知,知道速度和时间,利用s=vt

可以计算出隧道的长度。

【解答】答:(1)分别记录汽车进入和离开隧道时里程表的示数,两次示数之差即为隧

道长;

(2)使汽车匀速行驶,记录下速度值,并分别记录汽车进入和离开隧道时的时刻,求出

通过隧道所用时间,利用s=vt可以计算出隧道的长度。

26.(2分)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光速大于声速。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明确在常温下,声音以及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多

少。

【解答】解: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根据传播速度表可知,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m/s,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Xl()8m/s;

那么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

故答案为:光速大于声速.

27.(2分)如图所示是医生检查患者牙齿的情景,其中涉及到两方面的物理知识:一是利

用金属小平面镜成像,能观察到牙齿背面的情况;二是在金属小平面镜放入口腔前,先

要将它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以免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形成水雾。

【分析】人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若遇到温度低的平面镜,水蒸气就会发生液化形成

小水滴,镜面就变得模糊不清;烤一烤,升高了镜子的温度,也就防止了水蒸气液化。

【解答】解:

口腔科医生用平面镜成像方便地观察不容易直接看到的部位,将它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

是为了使平面镜的温度升高,以免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形成水雾,影响观察。

故答案为:液化。

28.(1分)如图所示光路图中,MM'为平面镜,0A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则与入射

光线0A对应的反射光线是沿OB方向射出的。(选填“OB”、“OC”或“OD”)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

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结合图片进行分析。

【解答】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图中AO为入射光线,ON为

法线,则入射角为/AON,图中/NOB=/AON,则反射角是NNOB,所以反射光线将

沿OB射出。

故答案为:OB。

29.(1分)某隧道长930m,一列车车厢长30m,正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则该节车

厢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是32s;该节车厢中某乘客行走的速度为lm/s,当列车过隧道

时,乘客经过隧道的时间至少为30s。

【分析】(1)根据t=旦计算车厢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

V

(2)当乘客和火车同向行走时,通过隧道用的时间最少。

如图,根据题意可知,火车走的路程加上乘客走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利用速度公式求解。

【解答】解:(1)车厢通过隧道所通过路程:si=s隧道+s车=930m+30m=960m;

车的速度v车=108km/h=30m/s;

由丫=旦得,车厢通过隧道所用时间:

t

t=21-=型=32s;

u车30m/s

(2)已知v人=lm/s,当人行走方向与车的行驶方向相同时,所用时间最少;

设乘客通过隧道用的最少时间为t,

则人走的路程:s人=丫人3

火车走的路程:s车=丫车如

如下图,s人+s车=L隧道,

S车S人

长.k

上»

11

0cC0

<-------------------------------------------------------------------A

L陵道

即:1m/sXt+30m/sXt=930m,

解得:t=30s。

故答案为:32;30。

30.(3分)晓薇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

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实

验中:

(1)晓薇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选取两段完

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关系。

(2)晓薇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

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选填“实”或“虚

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晓薇在实验中,环境光线应暗一些(选填"亮”或"暗”),在图装置中,刻度

尺的作用是方便测量物距和像距;如果实验中发现蜡烛A的像始终不能与蜡烛B重

合,其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水平台不垂直。

【分析】(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能看到成像物体的像和镜后和像

对比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在实验中为了便于研究像的

特点与位置,用了两支相同的蜡烛,将另一支蜡烛放在像的位置与像进行比较,运用了

替代法。

(2)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

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并且物体越亮,物体成像

越清晰。

实验中,需探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从而可确定刻度尺的作用

当透明的玻璃板和水平台不垂直时,蜡烛的像偏向水平台的上方,镜后蜡烛和镜前蜡烛

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

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像

的位置,从而便于比较物像大小。

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

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2)因为平面镜成虚像,而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移去后面

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大小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蜡烛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