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1.下列与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中叙述错误的是()

A.焦炭(主要含石墨微晶)与金刚石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其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B.钢铁制品往往要通过一定的发蓝(或发黑)处理,使其表面产生起保护作用的致

密且极薄的氧化物膜

C.“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的月壤中含有3//e,它与地球上的4He互为同位素

D.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的扑灭,不可用于金属钠起火的扑灭

2.下列家庭常用物质的主要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炒菜用铁锅B.香樟砧板C.镭钢防盗门D.微波炉用锡箔纸

3.原子结构模型是科学家根据科学猜想和分析,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形象描摹而建构的

揭示原子本质的认知模型。下列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①道尔顿模型

②汤姆孙原子模型

③卢瑟福原子模型

④玻尔原子模型

⑤电子云模型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C.③①②④⑤D.⑤①②③④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A.CO2的结构式:0=C=0B.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37cl

S2-的结构示意图:⑨“

C.%的电子式:N::ND.

5.下列物质溶于水没有化学键断裂的是()

A.HC1B.NaOHC.Na20D.乙醇

6.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D

粒面9刻

度线相切

配制0.10m。/•厂1的

配制溶液过滤收集氯气

NaOH溶液

A.AB.BC.CD.D

7.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酸性:H3P>HNO3B.碱性:KOH>Mg(0H)2

C.非金属性:Br>ID.稳定性:H20<HF

8.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多用于制造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该区

域是()

A.稀有气体元素区域

B.过渡元素区域

C.右上方的非金属元素区域

D.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区域

9.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

AFe(4)NaOH溶液

B稀硫酸

CaC/2(CaCO3)

CNaCl溶液(Mg“)NaOH溶液、稀盐酸

DFeCL溶液(FeCb)Cu粉

A.AB.BC.CD.D

10.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2。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Ml

B.ImolMg与足量。2或N2反应生成MgO或Mg?%均失去2刈个电子

C.常温下,lmo>L的N42CO3溶液中含有的Na+数为2N.

D.1巾0,“72。2与"T盐酸反应生成的CL的分子数为2M

11.下列关于离子方程式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选项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评价

KAKS/力溶液与足量的Ba(0H)2溶液反应:

错误,4(0")3在强碱性条

2+3+

A2Ba4-30H-+Al+2so广=2BaSO4i

件下会反应生成山。3

+"0")3I

己知氧化性BQ>Fe3+,向FeB上溶液中通入少量氯

B正确

气:C%+2Br一=2Cl~+Br2

+

稀盐酸除去含CaCg的水垢:CaCO3+2H=

C正确

2+

Ca+C02T+H20

向CaS/溶液中加入一小粒钠块:2Na+Cu2+=正确,钠的活泼性比铜的

D

2Na++Cu强

A.AB.BC.CD.D

12.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广、8厂、厂若向1L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溶液中C厂、

8厂、厂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L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原溶液中C「、

Br­,厂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第2页,共15页

C%的体积〃5.611.216.8

n(Cl~)/mol1.502.002.50

n(Br^/mol1.201.000.50

0.3000

A.5:6:4B.3:4:5C.3:5:4D.5:4:1

13.X、Y、Z、M是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丫位于同一主族,丫与M、X与Z

位于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比X原子的少1。M是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半径最大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的最简单氢化物中,X的最简单氢化物沸点最高

B.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为y>X>Z>M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丫。3

D.X、Y、M可以组成多种离子化合物

14.“化学一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学习化学应该明白“从生活中来,到生活

中去”的道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云、雾属于胶体,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

(2)钠的焰色试验的焰色为_____色,该色的光射程远,透雾力强,据此原理制作

的高压钠灯广泛应用于道路和广场的照明。焰色试验属于(填“物理”或

“化学”)变化。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可作漂白剂和呼吸面具中的供氧

剂,写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

转移的方向和数目:o

(3)将新鲜的有色花瓣放入干燥的氯气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原因是

(4)漂白粉暴露在空气中易变质,若向暴露在空气中的漂白粉中加入浓盐酸,可能

收集到的气体除了挥发的HC1和水蒸气外,还可能有(填化学式)。

15.氧化铁红颜料跟某些油料混合,可以制成防锈油漆。以黄铁矿为原料制硫酸产生的

硫酸渣中含/^2。3、SiO2(难溶于稀硫酸)、4,2。3等,用硫酸渣制备铁红(尸62。3)的

过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酸溶”过程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除

了Fe2+还有(填离子符号),写出尸02。3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还原”过程中加入Fes?粉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Fe3+还原为Fe2+,而FeS2自身

被氧化为为5。4,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o

(3)“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Si。?,Si。?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与CO?类似,都

可与强碱反应,写出Si。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氧化”时,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若加入的NaOH溶液过量,则“滤

液B”中的溶质除了NaOH外,还含有;若加入的NaOH溶液不足,则制

得的铁红中可能含有的杂质为(填化学式)。

16.X、Y、Z、W、R五种元素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表,根据表中的信息间答下列问题。

元素XYZWR

性质或是原子半常见单质为空是海水中质量原子核内原子核外有3个电

结构信径最小的中的主要成分分数最大的元有11个质子层.常见单质为气

息元素之一素子体

(1)写出元素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由X、Z、R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XRZ的结构式为:化合物WR的电

子式为o

(3)八Z的最简单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填化学式),判断依据是。

由丫和Z组成且丫和Z的质量之比为7:4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4)写出少量X的单质在盛满R的单质的集气瓶中燃烧的现象:,燃烧片刻

后取出燃烧管,迅速将集气瓶倒扣在过量的烧碱溶液中,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所得溶液中存在的溶质除了过量NaOH外,还含有的是(填化学式)。

17.高铁酸钾(《Fea)为暗紫色固体,是一种高效多功能的新型非氯绿色消毒剂,易溶

于水,在KOH浓溶液中溶解度较低,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不稳定,在碱性溶液中

较稳定且碱性越强越稳定。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装置制备可。2叫。4,根据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为C%的发生装置,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o

(2)装置B中盛装的液体是,其作用为。

(3)先向装置C的三口烧瓶中通入一段时间的C%制备NaClO,再滴加Fe(NO3)3溶

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

(4)向装置C中通入的。2不能过量,原因是。

(5)若无装置D,可能产生的危害是。

(6)装置C中反应结束后,过滤,然后向滤液中加入饱和KOH溶液,低温析出KzFeO,

晶体。由此可知低温时溶解度:K2FeO4(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Na2FeO4.

(7)高铁酸钾(勺死。。是水处理过程中的一种新型综合型的水处理剂。高铁酸钾具

有强氧化性,在净水过程中可生成Fe(O“)3胶体,高铁酸钾用作水处理剂的理由是

第4页,共15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4同素异形体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

差别很大,故A错误;

B.铁表面自然形成的铁锈比较疏松,不能阻止内层金属被空气氧化,所以钢制品往往要

通过一定的发蓝(或发黑)处理,使其表面产生致密且极薄的氧化物膜起到保护作用,故

B正确;

C.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不同核素,3“e与"He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

D.泡沫灭火器中的水会和钠反应产生氢气,会产生爆炸,不可用于金属钠起火的扑灭,

故D正确;

故选:A0

A.同素异形体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B.钢制品表面产生致密且极薄的氧化物膜起到保护防氧化作用;

C.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不同核素;

D.泡沫灭火器中的水会和钠反应产生氢气。

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组成和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2.【答案】B

【解析】解:4铁锅为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A不选;

B.香樟砧板,主要材料为木材,不属于合金材料,故B选;

C.锦钢防盗门,为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C不选;

D.微波炉用锡箔纸,主要材料为锡,属于金属材料,故D不选;

故选:B«

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单质和合金,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材料组成,把握金属材料概念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A

【解析】解: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

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

型;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汤姆生的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

的原子结构模型;

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谓提出电子云模型(几率说),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第6页,共15页

故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的过程为: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T卢瑟福原子模型

T玻尔原子模型T电子云模型;

故选:Ao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

心球体;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

型;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汤姆生的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

的原子结构模型;

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国提出电子云模型(几率说),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史,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了解化学的发展史,有利于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

4.【答案】C

【解析】解:AC。2分子中含有两个碳氧双键,其结构式为。=。=。,故A正确;

B.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的质量数为17+20=37,该原子可以表示为37^,故B正确:

C.氮气分子中N原子之间共用3对电子,N外围达到8e-稳定结构,其电子式为

2N:,故C错误;

D.S2-的核电荷数为16,核外电子总数为18,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④为:,故D正确;

故选:Co

A.二氧化碳为共价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两个碳氧双键;

B.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C.漏掉了N原子的1对未成键电子对;

D.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8,最外层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涉及电子式、离子结构示意图、结构式等知识,明

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5.【答案】D

【解析】解:溶于水发生电离,所以有化学键断裂,故A不选;

B.NaOH溶于水发生电离,所以有化学键断裂,故B不选;

C.Nci2。溶于水发生反应Na2。+H20=2NaOH,所以有化学键断裂,故C不选;

DCH3cH2。”溶于水时以分子存在,所以没有化学键断裂,故D选;

故选:Do

溶于水没有化学键断裂说明该物质不和水反应,也不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

本题考查化学键及电解质的电离、化学反应,侧重考查阅读、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运

用能力,明确电解质概念、元素化合物性质等知识点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C

【解析】解: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最后定容应该使用胶头滴管,图示操

作方法不合理,故A错误;

B.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图示操作方法不合理,故B错误;

C.饱和食盐水降低了氯气的溶解度,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图示操作方法

合理,故C正确;

D.溶解NaOH固体应该烧杯中进行,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图示操作方法不合理,

故D错误;

故选:Co

A.最后定容时应该选用胶头滴管;

B.过滤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C.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

D.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氢氧化钠固体。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溶液配制方法、实验技

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7.【答案】A

【解析】解:4非金属性大小为:N>P,则酸性大小为:”32。4>”703,故A错误;

B.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碱性:KOH>Mg(0H)2,

故B正确;

C.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元素得电子能力减弱,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减弱,非金

属性:Br>1,故C正确;

D.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F>0,则气态氢化物

的稳定性:H20<HF,故D正确;

故选:A。

A.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B.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C.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元素得电子能力减弱,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减弱;

D.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

律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

识的能力。

8.【答案】B

第8页,共15页

【解析】解: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如制造火箭、飞机的钛、钥

等元素)大多属于过渡元素,故B正确,

故选:Bo

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近的元素性质相似,因此人们可以在元素周期表中一定的区域内研

究合成有特定性质的新物质,如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如错、

硅、硒等),在过渡元素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如制造火箭、

飞机的钛、铝等元素)。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周期表的

指导作用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题

目难度不大.

9.【答案】C

【解析】解:44与NaOH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氢气,可以除杂质,

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碳酸钙和硫酸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且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

不能达到除杂目的,故B不选;

C.氯化镁与NaOH反应生成沉淀和NaCl,且盐酸可中和过量NaOH,可除杂且不涉及

氧化还原反应,故C选;

D.Cu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铜,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

但引入新的杂质铜离子,故D不选;

故选:Co

A.AI与NaOH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氢气;

B.碳酸钙和硫酸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氯化镁与NaOH反应生成沉淀和NaCl,且盐酸可中和过量NaOH;

D.铜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铜。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

方法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

不大。

10.【答案】B

【解析】解:418g%。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X3XNAUIOL=2.7%,故A

错误;

B.lmolMg与足量3或N2反应生成MgO或Mg3N2,都生成Imol镁离子,均失去29个

电子,故B正确;

C.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钠离子个数,故C错误;

D.lmo/MnO?与IL4mol•盐酸反应,随着反应进行,盐酸浓度降低,变为稀盐酸,

不再与二氧化锌反应,所以生成的C,2的分子数小于2Mp故D错误;

故选:Bo

A.依据N=/x惧结合水是三原子分子计算;

B.镁与氧气、氮气反应,镁都从0价升高为+2价;

C.溶液体积未知;

D.二氧化锦与浓盐酸反应,与稀盐酸不反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掌握公式的运用和物质

的结构是解题关键,注意盐酸与二氧化镭反应的条件。

11.【答案】BD

【解析】解:4K4(S04)2溶液与足量的Ba(0H)2溶液反应:Al3++2S0l-+2Ba2++

40H~=2BaSO4I+AIO2+2H2O,评价合理,故A不选;

B.已知氧化性Hr2>Fe3+,向FeB%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C%+2Fez+=2Fe3++2Cl~,

评价错误,故B选;

+

C.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

2+

Ca+C02t+H20,评价合理,故C不选;

D.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气和氢氧化铜沉淀,离子方程式为:2Na+

2++

2H2O+Cu=W2T+2Na+Cu(OH)2l,评价错误,故D选;

故选:BD。

A.氢氧化铝能够溶于强碱中;

B.亚铁离子还原性强于漠离子,氯气少量先氧化亚铁离子;

C.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D.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气和氢氧化铜沉淀。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为高考中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掌

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能否发生,检

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

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

12.【答案】A

【解析】解:通入C%为5.6L时只发生。2+2厂=/2+2C广,n⑹2)=

2d2.4L/m。,

0.25mol,生成n(C「)=0.5?noZ,可知原溶液中M(C厂)=-0.5m。/=IznoZ,原

溶液中n(BL)=1.2mo,,此时参加反应的n(/-)=0.5mo,,则原溶液中n(/-)=

O.Smol+03mol=0.8mol,原溶液中C厂、BL、厂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

之比,比值为1mol:1.2m。,:O.Qmol=5:6:4,只有A正确,

故选:A=

还原性为厂〉Bk,由表中数据可知,通入C%为5.6L时只发生C%+2厂=与+2C广,

第10页,共15页

通入CL为1L2L时,发生CL+2厂=与+2Cr、Cl2+2Br-=Br2+2CT,以此来解

答。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还原性的强弱、反应的先后顺序为解

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表中数据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3.【答案】AD

【解析】解:4X、Y、Z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别为“2。、MS、NH3,X的最简单氢化物”2。

形成的氢键多,沸点最高,故A正确;

B.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半径

大小为:S2->N3->02->Na+,即Y>Z>X>M,故B错误;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2丫。4,故C错误;

D.X、Y、M分别为0、S、Na元素,可以组成多种离子化合物,如NC1HSO3、Na2S03.

NCL2SO4、NaHS04,Na2s2O3等,故D正确;

故选:AD。

X、Y、Z、M是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丫位于同一主族,丫与M、X与Z位于

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推断X为O元素,丫为S元素,

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X原子的少1,判断Z为N元素,M是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半径最

大的为Na元素,据此分析判断选项。

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周期表中元素位置的确定和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分析,主要是离

子半径、物质组成、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14.【答案】丁达尔效应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黄物理2Na2Oz+2CO2=

2Na2CO3+022N»:O,+2C(X—2Nn:C?+O:有色花瓣变成无色氯气和水反应生

得2Xc-

成了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2、Cl2

【解析】解:(1)云、雾属于胶体,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胶体和溶

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

故答案为:丁达尔效应;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

(2)钠的焰色试验的焰色为黄色,焰色试验属于物理变化,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27。2。2+2c。2=2Na2CO3+02,过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一1价升高

到0价,降低到-2价,结合电子守恒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失2Xl

2Na:(&+2c();----2N»:C(),+()­,

郡2Xc-

-2XL

故答案为:黄;物理;22。2。2+2c。2=2Na2CO3+02;2Nn:C:+2CC:---2N1CO,+O»;

W2Xe-

(3)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将新鲜的有色花瓣放入干

燥的氯气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色花瓣变成无色,

故答案为:有色花瓣变成无色;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4)漂白粉暴露在空气中易变质,次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

次氯酸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若向暴露在空气中的漂白粉中加入浓盐酸,氯化钙和次

氯酸钙反应生成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厂+/0-+2"+=口27+“2。,可能

收集到的气体除了挥发的HC1和水蒸气外,还可能有:CO2、Cl2,

故答案为:。。2、以2。

(1)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征性质,分散系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2)钠的焰色试验为黄色,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过氧化钠和二氧化

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过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1价升高到。价,降低到-2价,

结合电子守恒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

(4)漂白粉成分为氯化钙、次氯酸钙,变质后次氯酸钙部分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了

碳酸钙和次氯酸,向暴露在空气中的漂白粉中加入浓盐酸,会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

碳气体,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

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和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胶体性质等知识点,注意知识的

熟练掌握,题目难度不大。

3+

15.【答案】43+、H+尸02。3+6H+=2Fe+3H2O14:12NaOH+SiO2=Na2SiO3+

也。白色沉淀生成.部分转化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NazS/、NaAlO2Al2O3

【解析】解:(1)“酸溶”过程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

阳离子除了Fe2+还有43+、仁;硫酸与氧化铁、42。3、MgO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离子方程式为尸02。3+6H+=2Fe3++3H2。,

故答案为:43+、”+;尸62。3+6H+=2,3++34。;

⑵Fes2中S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6价,2个S原子转移14个电子,Fe3+转移1

个电子,则二者的计量数之比为1:14,根据S守恒可知SOk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2,

根据氧守恒可知修。前面化学计量数为8,根据H守恒可知H+前化学计量数为16,则

3+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S?+14Fe+8H20=15Fe+2soe+16"+,

故答案为:14:1;

(3)“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Si。?,Si。?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与CO2类似,都可与

强碱反应,Si。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我2NaOH+Si02=Na2SiO3+H20,

故答案为:2Na0H+Si02=Na2SiO3+H20;

(4)Fe2+与OH-反应生成Fe(0H)2,Fe(0H)2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为Fe(0H)3,“氧化”

第12页,共15页

时,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部分转化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若

加入的NaOH溶液过量,则“滤液B”中的溶质除了NaOH外,还含有Na2s。4、7乙4/。2,

若加入的NaOH溶液不足,沉淀成分为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则制得的铁红中山2。3,

故答案为:白色沉淀生成.部分转化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NCI2SO4、NaAlO2;

42。3。

硫酸渣中含八2。3、SiO2.42。3、MgO等,稀硫酸溶解主要除去不与酸反应的8。2,

加入FeS2将溶液中的Fe3+还原为Fe2+,再加氢氧化钠和空气,调节溶液的pH的范围是

3.2〜3.8,主要是使三价铁沉淀,而二价镁,三价铝都不沉淀,最后洗涤、烘干、研磨

使氢氧化铁分解生成氧化铁,从而得到铁红,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知识综

合应用、根据实验目的及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实验方案设计能力,

综合性较强,注意把握物质性质以及对题目信息的获取于使用,难度中等。

16.【答案】第三周期第@4族//-O-C/H:CI:坊。氧元素非金属性比氮元素强N20

安静燃烧,发出苍臼色火焰,在瓶口有白雾产生集气瓶内液面上升,最终溶液几乎充

满集气瓶NaCl、NaClO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X为H、丫为N、Z为0、W为Na、R为Cl;

(1)元素R为Cl,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第团4族,

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回A族;

(2)HC7。的结构简式为H-O-CI,化合物HC1的电子式为H:Cl:-

故答案为:H—O—Cl;H:CI:;

(3)元素非金属性0>N,故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修。>N,3;化合物中N、0原子数目

之比为^—=2:1,故该化合物分子式为N2。,

F14g/mTol16g/mol乙

故答案为:”2。;氧元素非金属性比氮元素强;N20;

(4)少量氢气在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现象: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在瓶口

有白雾产生;燃烧片刻后取出燃烧管,迅速将集气瓶倒扣在过量的烧碱溶液中,瓶内气

体可能是氯气、氯化氢,HC1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

次氯酸钠和水,可能产生的现象是:集气瓶内液面上升,最终溶液几乎充满集气瓶,所

得溶液中存在的溶质除了过量NaOH外,还含有的是NaCl、NaClO,

故答案为: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在瓶口有白雾产生;集气瓶内液面上升,最终

溶液几乎充满集气瓶:NaCkNaClOo

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