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1413/14/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1.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和中国,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2.结合两次鸦片战争示意图,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历程。3.结合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林则徐、魏源等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比较世界中国社会形态资本主义时代eq\x(\s\up1(01))封建社会政治制度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君主专制统治经济基础工业革命后,eq\x(\s\up1(0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eq\x(\s\up1(03))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军事力量船坚炮利,战斗力强作战能力低下外交政策争夺殖民地闭关自守,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二两次鸦片战争1.第一次鸦片战争(1)直接原因:虎门销烟(2)过程:eq\x(\s\up1(04))1840年,英军侵华,中国组织了反侵略战争;1842年,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战争结束。(3)第一批不平等条约(4)意义:鸦片战争成为eq\x(\s\up1(07))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eq\x(\s\up1(08))中国市场和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提出修约,遭到拒绝。(2)过程:1856-1860年,英法出兵,美俄帮凶。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焚毁eq\x(\s\up1(09))圆明园。(3)第二批不平等条约3.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把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在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开眼看世界1.概况2.意义: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引导着国人冲破传统束缚,放眼世界,向西方学习。[特别提醒]鸦片战争前夕中西文明的差异教材第一、第二自然段实际上揭示了鸦片战争前中西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西方已经迈进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阶段;中国还处于落后的农耕文明时代(或封建社会)。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封建专制统治顽固,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等。[思考探究1]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吗?金版点拨:不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不是中国禁烟,而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思考探究2]结合教材第一目内容,思考鸦片战争中国为何会战败?金版点拨:(1)英国综合国力强大。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由于科学技术领先,武器装备精良,战争准备充分,取得胜利实属必然。(2)清王朝的腐朽落后。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清王朝,综合国力衰落,政治腐败,军备废弛。长期闭关锁国,不了解西方世界,对战争没有丝毫准备。在战争中军事指挥失当,又不能发动人民。虽有爱国官兵奋力抵抗,但终不能挽回败局。(3)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知识拓展]自诩为西方文明国家的军队焚毁东方文明精华的原因军队是国家暴力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以被用来抵抗外来侵略,也可以被用来发动侵略战争。19世纪中期的西方殖民者虽以文明者自居,但到处扩张、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城。当他们看到那些“比巴黎圣母院的珍宝的总和还要多”的珍宝时,他们贪婪和掠夺的本性立即取代了“文明”的面孔。烧杀劫掠之后再放火焚烧,还美其名曰“这是为了给中国人一个教训”。强盗逻辑暴露无遗。[易混易错]《南京条约》中关于割地范围与赔款数额的规定(1)香港岛不等于香港,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等部分组成。(2)2100万银元不等于2100万两白银。[名词解释]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缔约国家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有。但清朝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国(列强)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名词解释]领事裁判权指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的特权。[名词解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社会,一半是封建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半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半封建性质。“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内涵。“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独立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易混易错]林则徐、魏源等人并不学习西方制度他们只强调学习西方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地主阶级的本质使他们不可能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思维导图]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必然性[知识拓展]“近代史”和“近代化”的区分“近代史”中的“近代”是个时间概念,史学界一般认为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近代化”是个过程概念,指的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方面的变化,如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学化等。中国的近代化是在近代史中进行的,但并不与近代史完全吻合。近代史结束后,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依然在继续。主题一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一为大府者,见黄金则喜,为县令者,严刑非法以搜刮邑之钱米,易金贿大府以博一喜。至于大饥人几相食之后,犹借口征粮,借名采买……必罄尽其家产而后已。——《张亨甫文集》二乾隆时期,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马戛尔尼邀请福康安观看他的卫队演习欧洲新式的火器操法。福康安冷淡地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也没有什么稀罕!”三到19世纪中叶,英国人认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应该受到谴责的。四1835年,英国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英国用蒸汽机装备海军炮舰。那时候,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横行世界,到处进行殖民侵略。19世纪上半期,侵占印度,又不断侵略缅甸、阿富汗、伊朗等国。史料一反映了清朝对内统治情况。史料二反映了清朝的对外心态。史料三、四反映了英国19世纪上半期的对外政策及军事实力等情况。(1)根据史料一、二,概括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的社会状况。金版参考:清朝的封建统治腐败落后,欺压百姓;对外闭目塞听,虚骄自大,不愿意了解西方情况。(2)史料三反映了英国怎样的政策?其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金版参考:政策:自由贸易。目的:打开中国市场。(3)根据史料四,概括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有利条件。金版参考:工业革命使英国生产力迅速发展;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是“海上霸主”,海上交通无阻;在亚洲拥有侵华的前沿根据地等。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思想文化等发生了全方位剧变,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政治上①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居于主导地位。③革命任务:由反封建转变为反封建反侵略,中国革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经济上①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创造了条件。(3)思想上: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他们抛弃陈腐的观念,重新认识世界,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变化。(4)对外关系上: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中国的大门被迫开放。(5)社会生活上:引起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主题二鸦片战争的影响一清王朝的声威一遇到不列颠的枪炮就扫地以尽,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二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从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三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其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茅海建《天朝的崩溃》四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序》四则史料分别从政策角度、社会性质角度、社会发展的角度和思想变化的角度阐述了鸦片战争的影响。上述四则史料反映出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金版参考: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应对国际局势,中国开始走上探索近代化的道路;在坚船利炮的打击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项目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继续目的都是打开中国市场战争性质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扩大战争过程侵略力量英国以英法两国为主,美俄为帮凶侵略时间两年四年侵略范围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从沿海深入内地战争危害和影响开放口岸和割地开五口、割香港岛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割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主权遭到破坏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片面最惠国待遇在近代中国的确立最惠国待遇,是主权国家之间互相给予对方享受本国给第三国的某些优惠,这里有两条准则必须遵循,即平等互惠与范围的严格限定(一般仅适用于关税贸易,而不适用于其他涉及到国家主权的敏感领域)。近代中国存在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则反是。如前述,在虎门、望厦条约中,最惠国的规定就已经颇为含混,但毕竟还列在《海关税则》的名目下。到1858年的中美《天津条约》又有新发展,该约第30款规定:“现经两国议定,嗣后大清朝有何惠政、恩典、利益施及他国或其商民,无论关涉船只海面、通商贸易、政事交往等事情,为该国并其商民从来未沾,抑为此条约所无者,亦当立准大合众国官民一体均沾。”明确地将最惠国待遇引入到“政事交往”方面。而且,1858年的规定已经没有了早期条约中关于受惠国不得凭借特权对中国政府“任意妄有请求”的约束。1903年的中日《通商行船续约》第9款更规定: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任何国家在华取得的特权,日本都要“完全无缺”地“一体均享”。将最惠国特权推向一切国家在华享受的一切特权,推向从过去到将来的一切时限。显见,该项特权在中国的确立,完全违背了国际法关于最惠国的基本原则。——郭卫东《片面最惠国待遇在近代中国的确立》,载《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1期晚清中外不平等条约中的最惠国待遇,对于晚清和近代中外关系有着深刻的影响。所谓清政府不加抗争地轻易出让最惠国待遇的观点不符合事实,当时清政府所持的立场和态度因不同的优惠内容而不同。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订立《天津条约》到清末,中外不平等条约中的最惠国条款的特性发生了三个显着的重要变化:一是特定的最惠国条款变为一般的最惠国条款;二是除片面最惠国条款外,出现了双方最惠国条款;三是从无文字规定到以文字明确规定最惠国条款的附加条件。片面的最惠国待遇使中国处于不平等的屈辱地位。从经济上看,最惠国待遇的片面性特质在当时对中国的危害并不严重和明显,对中国造成危害的,是最惠国条款本身、它的均沾性本质。由于中国长期积弱不振,不平等条约中的最惠国条款给中国的经济和外贸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并使列强结成了侵略中国的“神圣同盟”,中国的外交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王国平《略谈晚清中外不平等条约中的最惠国待遇条款》,载《江海学刊》1997年第1期课堂跟踪训练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之所以不可避免,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中国在军事上和经济上极端落后B.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C.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D.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前,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迫切要求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而中国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所以他们需要打开中国的大门,这是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故选C项。2.有人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3.(2020·辽宁盘锦期末)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英国在市场扩张的驱动下发动了鸦片战争。下列条款出自《南京条约》并能反映上述动机的是()A.中英协定关税 B.赔款2100万银元C.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 D.派兵保护各国使馆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了开辟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发动鸦片战争,协定关税更便于市场的开拓,故选A项。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与材料中市场扩张的驱动不符,排除B项;C、D两项不是《南京条约》中的条款,排除。4.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A.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B.侵略者的目的在于占据中国的市场和掠夺财富C.推进到清朝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D.外国侵略者以武力的方式达到其目的答案B解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都是从东南沿海地区开始的,这是表面现象,而不是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排除A项;两次鸦片战争从根本上都是因为工业革命,列强需要拓展中国市场,目的是完全相同的,故选B项;战争涉及的地区,以及两次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以武力的方式达到其目的,这都是表面上的相同点,而不是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排除C、D两项。5.(2020·辽宁朝阳期末)右图书籍在当时的中国与日本知识界都有很大的影响,其最突出的影响在于()A.使人们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B.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政治学说C.使人们开阔视野、了解外部世界D.使人们奋起进行反封建斗争答案C解析图示书籍是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它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着,引导着人们开阔视野、了解外部世界,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故选C项。《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着,并非主要介绍政治制度,排除A项;B项中“开始”表述错误,排除;D项不是《海国图志》产生的影响,排除。课时作业1.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爆发时间是19世纪40年代,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所以材料中的“世界大势”主要是指西方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与中国保守封闭的农业文明相对,两种文明必然会发生冲突和碰撞,故B项正确。船坚炮利是英国取胜的原因,不是必然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排除A项;“闭关锁国”并不必然招致外来侵略,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列强就在世界各地扩张,排除D项。2.下列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情况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停留在封建社会 B.科技处在传统状态C.小农经济占主导 D.武器以热兵器为主答案D3.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B.削弱清朝军队战斗力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 D.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答案D4.“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这是一位晚清大臣在广东的声明。发表以上声明的是()A.林则徐 B.曾国藩C.李鸿章 D.邓世昌答案A5.“英国商民既在各口通商,难保无与内地居民人(等)交涉狱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他国夷商,仍不得援以为例。”材料反映了()A.英国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B.门户开放政策C.英国商人的利益受到保护D.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答案D解析材料所述信息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独立,反映了英国商民不受中国管辖,只需本国依照法律审判,这是领事裁判权的内容,故选D项。6.(2019·北京学业水平测试)《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中说:“鸦片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关系至此逆转,旧格局随条约缔结而俱逝,中国被不情愿地拉入到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以上内容属于()A.历史事实的叙述 B.历史过程的描述C.历史原因的分析 D.历史结论的阐释答案D7.曾国藩指出:“咸丰九年,洋人来换和约,僧忠亲王诱而击沉其船,天下称快;十年,夷人复至”“京师不守,几丧天下”。这次“换约”事件()A.使列强侵华逐步加深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迫使清政府开始对外开放D.促使清政府放弃以“天朝上国”自居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判断换约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故A项正确。8.下图的条约文本产生于()A.1842年 B.1856年C.1858年 D.1860年答案D9.福建布政使徐继畲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之一。他留心搜集外国事务和西人着述,撰成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着作()A.《四洲志》 B.《海国图志》C.《瀛寰志略》 D.《康輶纪行》答案C10.(2014·北京高考)《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答案B解析《海国图志》中出现的一些政治方面的外来词汇,说明其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故B项正确。《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图书,故A项错误;向西方学习代议制明显不符合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更与戊戌变法无关,排除C、D两项。11.造成下图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百姓普遍贫困 B.对外贸易萧条C.农业严重歉收 D.鸦片大量走私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鸦片贸易,白银外流,导致银贵钱贱,故D项正确。百姓普遍贫困,与银贵钱贱现象无关,排除A项;对外贸易萧条不会导致白银外流、银贵钱贱,排除B项;农业严重歉收,与银贵钱贱现象无关,排除C项。12.(2019·辽宁大连模块考)“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最根本的“失败理由”是()A.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和无能B.军事技术的落后C.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D.英国的坚船利炮答案C解析清政府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落后的封建专制体制无法抵御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即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之间的差距,故选C项。清政府统治的腐朽无能、军事技术的落后和英国的坚船利炮都是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但都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A、B、D三项。13.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处理各国事务的总理衙门;1864年,清政府翻译出版了有关国际法的教科书;1873年,清帝接见外国外交官时准予免行叩拜礼;1876年,清政府开始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这反映了()A.中国近代外交半殖民地化进程加速B.中国外交逐渐步入近代化C.传统朝贡体系外交退出历史舞台D.清廷外交受制于西方列强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清政府外交事务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运作流程均初步向国际惯例看齐,这一过程体现的是外交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出的是外交的近代化,不是外交半殖民地化,A项错误;传统的朝贡体系外交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C项错误;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14.如图是签订《南京条约》的情景,这一事件及此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A.清朝官员普遍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而庆幸B.道光帝认为《南京条约》影响很坏而一直不予批准C.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商人为鸦片贸易合法化举杯祝贺D.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领事商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答案D解析《南京条约》中有关于协定关税的内容,故选D项。A项中“普遍”、B项中的“一直”,均不符合事实,排除;“鸦片贸易合法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者获得的权益,故排除C项。15.姚莹在《康輶纪行》中,阐述了英法历史、英印关系、英俄关系,以及印度、尼泊尔、锡金入藏交通要道等,并建议清政府提防英国侵略西藏的野心。这部着述与《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相似的是()A.推动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B.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C.面对民族危亡,探索救国之路D.促使人们普遍面对现实答案C解析“建议清政府提防英国侵略西藏的野心”与《海国图志》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及《瀛寰志略》介绍西方政治、军事、地理、风俗的目的基本一致,都是为探索救国之路,故C项正确。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程度……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更好地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材料二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城;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市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材料三两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请回答:(1)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英国要求修订条约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通商口岸的特点。这反映了什么实质?(3)根据材料,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答案(1)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加强经济侵略。(2)特点:列强获得对中国的侵略已经扩大到整个东部沿海,并开始深入到长江沿岸和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带。实质:列强获得更多侵略权益,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3)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和实质相同,都是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字化营销策略及内容制作指导
- 集团采购管理流程手册
- 2026届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学市九上物理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湖南省邵阳市北塔区2026届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6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大庆市重点中学2026届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阳台地面改造施工方案
- 混凝土屋面吊顶施工方案
- 教学楼前施工方案设计
- 建筑防火安装施工方案
- DB12∕T 598.4-2024 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第4部分:交通运输项目
- 工作迎新流程策划
- 农村活动捉鱼活动方案
- 医保局大比武活动方案
- 中学生急救知识培训
- 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课件
- 2025-2030骨髓纤维化治疗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 DB13(J)∕T 203-2016 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技术规程
- 场地占用免责协议书
- 输血科培训及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