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关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1)摹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流行的观点,也是最早的艺术发生学4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代表人物:雪莱、列•托尔斯泰、维隆5:把艺术看作是个人潜意识的象征表现,而“潜意识”的真正内容则是被压抑的性欲,艺术活动(创作和欣赏)是摆脱苦闷的一种“诱惑的奖赏”。2.劳动——艺术发生的主要原因“劳动先于艺术,总之,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到)1)人类最早的美感是在工具的加工制作活动中萌芽的。2)人类早期的艺术活动,是和劳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3)原始艺术与劳动生产的紧密联系还表现在它所描写的内容上。4)劳动对艺术发生的重要作用,同样表现在艺术的形式方面。第一,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继承。第二,艺术作品形式的继承.第三,艺术种类和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2、革新第一,从艺术作品来说,革新可以不表现为艺术作品内容的革新与艺术作品形式的革新.第二,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对他人的超越和对自我的超越。继承和革新的关系:革新是继承的目的;继承是革新的基础。)从艺术性质来理解,如艺术是技术、技艺,是制造,是灵感,2)从艺术功能来理解,如对现实自然的摹仿,引起快感。性质和功能又不大好分,如制造、认3)从美和艺术的关系来理解,并没有明确把美和艺术联系起来古罗马美学家基本继承了古希腊哲学家关于艺术的观点。但有两点与古希腊关于艺术的观点不同:一点是艺术不是技艺,也不是灵感,而是智慧创造活动,突出了心灵理性(来自神明理性)活动;一点把美和艺术融合在一起,艺术成为美的构思和运转的活动。2)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改变以前把艺术视为手工技术的地位。归纳起来有这些观点:诗是人的精神虚构;表现真理(薄迦丘);艺术是艺术家凭智力和才能对自然的摹仿活动(达·芬奇)等。3)近代法国美学家夏尔·巴托,他在1747年出版的《简化成一个单一原则的美的艺术》一书中以摹仿作为原则考察了音乐、诗歌、绘画、雕塑和舞蹈这五种艺术,舍弃它们之间的差异,而求共性,把它们都放在摹仿的艺术这个原则之下,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并称之为“美的艺术”。由是,西方现代艺术体系得以建立,艺术和技艺才真正分离。(1(2观点。(3)艺术是被压抑的欲望在幻想中的满足,这是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学研究艺术所得出的一个看法。清末刘熙载(1813~1881性“艺术”的涵义。具有现代意义的艺术进行系统的综合的研究,在中国则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开展对唯心主义文艺观点和美学观点的批判,之后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思想逐步取得了主导的统治地位五·简述艺术的特征。1、形象特征艺术形象有三大特征:具体性、概括性和感染性。2、情感特征所谓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3、审美特征审美的问题是贯穿在整个艺术理论中的核心问题,艺术的认识是审美认识,艺术的创造是审美创造,艺术的欣赏是审美欣赏,可以说,审美是艺术区别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A宗教阻碍艺术的发展:第一,宗教是对社会生活的歪曲的反映;而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的反映。第二,宗教要求对彼岸世界的心灵感悟;而艺术要求对现实世界和世俗感情的形象表现。第三,宗教的对象是神,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人们在神面前感到自己的渺小;艺术的对象是全面的社会生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们在艺术面前感到自身的力量、智慧和美。第四,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劝人到彼岸世界去寻求精神的慰藉,它是对人的心灵的麻醉;艺术是生活的教科书,鼓舞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去实现自己的自由创造的本质,它是对人心灵的净化。第五,宗教相信自己的对象超自然实体即神灵的真实存在;而艺术却不相信自己创造的对象的真实存在。B宗教促进艺术的发展第一,宗教与艺术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上帝、圣母、天使等等都是生动的具体形象,尽管这些形象是虚幻的,但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社会生活的抽象。第三,艺术与宗教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的反映。第四,艺术与宗教都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抚慰,产生愉悦与希望。2·艺术与政治关系: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因为政治集中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它拥有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物质力量。因此,政治既可以成为强大的动力促进艺术的繁荣,也可以成为巨大的阻力导致艺术的衰败。关于政治在艺术发展中的作用,有两种错误观点:第一,认为“政治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政治决定艺术”。第二,认为“政治不是艺术发展的任何动力,政治与艺术无关’3·艺术与科学关系: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传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和美学观念的变化。同时艺术也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七·简述艺术的主要功用。1、审美功用: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美的特质,构成着艺术审美功能的客观前提。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打动人的情感,愉悦人的精神,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升华人的审美理想,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使人从中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审美功能是艺术的首要功能,艺术的其他社会功能都是建立在审美功能之上的。2、认识功用:在现实主义的叙事性作品中,不仅生活的本质规律得到深刻的揭示,而且生活的外观也得到尽可能真实的描绘。浪漫主义艺术不能象现实主义那样提供对客观生活外观的忠实描绘,但却能给人们提供一个时代人们的理想、幻想和激情的生动表现。3、教育功用:一般认为,艺术教育是智力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补充,而且还具有其自身的价值,对知识4、组织功用:艺术从一开始就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社会创作的。艺术家在作品中表达的毫无疑问是个人的思想感情,但他无疑期待着广大观众、听众和读者的共鸣,并把能否引起这种共鸣看作创作成功或失败的重要标志。共鸣就意味着思想感情的沟通,意味着艺术家与大众在对生活的某些方面的见解和态度上取得一致。这种一致性就赋予艺术社会组织的功能。净化是对宣泄功能的扬弃和超越,由生理、感官的界面进展到情感的界面,为情感注入精神动力,使艺术品因其净化功能而获得永恒的价值。5、心理功用:艺术的宣泄功能的特点是它对情感进行引导、疏通和形式化,使之无害地释放。中国古代也有艺术具有情感宣泄功能的观点。如司马迁认为,艺术的产生离不开艺术家对社会人生酸甜苦辣的切身体验,但艺术的目的不能定位于为情感宣泄寻找合理的途径,在艺术中还有更高的目的:情感的净化作用。净化的要义是:可以通过音乐或其他艺术,使某种过分强烈的情绪困宣泄而达到平静,因而恢复和保持住心理的健康。3、创造审美对象、进行审美教育1、艺术体验他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造主题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因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现、体味和理解的过程。1)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2)艺术体验和审美发现3)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2、艺术构思他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1)构思的方式及运作:(2)艺术意象的凝结,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创作者的审美感情与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3、艺术表现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创作者选择并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将自己艺术构思中已经形成的艺术意象最终呈现为物态的存在,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主体审美倾向逐渐明确,艺术语言得到锤炼,艺术意蕴得到升华。十·什么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以具体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主要材料,以情感作为思维的中介和动力,并体现出浓烈的创造色彩和艺术家对事物的整体把握。形象思维具有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整体性等特点。十一·什么是灵感?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过程中的某一时间里,突然出现精神高度亢奋、思维极为活跃的特殊的特殊心理现象,呈现为远远超出平常水准的创作冲动和创作能力,艺术构思或传达通过顿悟获得飞跃。灵感具有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的特点。十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十三·创作风格和创作流派。1·创作风格:按构成艺术风格总体特征的社会历史、文化心理因素而划分的风格类型形态,包括:1)个人风格,即艺术家个体风格,也就是艺术产品风格所显示的艺术家个性的独创性,个性特征。2)民族风格,亦即艺术风格显示的民族性或民族特征。构成民族风格的因素,包括属于一个民族共同体的自然环境、社会状况、人文精神、文化传统、风俗礼仪、文化心理,以及艺术表现方式、审美趣味等等。3)地域风格,按地域分化的艺术风格,其构成因素与构成民族风格的因素是相同的,有时民族风格就是地域风格4)时代风格,是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产品所显示的富有时代特色和印迹的风格,亦即艺术风格的时代性或时代特征。5)阶级风格,即艺术风格显示的阶级或阶层的理想、信念、趣味、爱好,以及所崇尚的艺术和审美的特殊方式。6)宗教风格,即艺术风格显示的宗教特色,如宗教理念、信仰、仪式、情感,以及所崇尚的典范的艺术形式、美学趣味、态度等等的综合表现。2、艺术流派: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以艺术倾向、艺术风格、创作方法等命名。如浪漫派、古典派。象征派、印象派、唯美派、荒诞派等以艺术大师的名字命名。如中国京剧梅兰芳开创的梅派等,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开创的布莱希特戏剧体系以艺术流派产生的地区命名。如中国的桐城派、岭南画派;西方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画派,法国左岸派电影1·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艺术家体验、加工和存在的人类生活,其中包括客体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诸多要素的总和。2·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也指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态。其内部联系表现为内部形式,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其外部表现形态呈现为外部形式,即内容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3·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和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在艺术创作中,内容常常起到主导作用,形式的选择应以是否适应内容的需要为原则;但同时,形式有呈现相对的独立性,它不仅可以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且由于形式的变幻,可以直接影响和制约内容的审美价值的实现。十五·艺术作品传播的方式。艺术传播是指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是艺术信息和作品得到扩展和蔓延,并传递给艺术接受者的过程。艺术信息、受传者、传播主体、传播媒介是构成艺术传播的4个要素。艺术传播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大众传播方式。十六试举例说明艺术鉴赏的过程。1、审美期待:审美期待是艺术鉴赏的准备阶段,指接受主体在鉴赏之前或鉴赏过程中,基于个人或社会的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它使接受者具有审美需求,并希翼在欣赏中得到满足。2:从心理活动来看,艺术鉴赏活动的过程包括直觉与感知、体验与想象、理解与创造三个阶段.(1)直觉与感知艺术直觉是指人民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民在注意审美形式特点的同时,也已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2)体验与想象在鉴赏过程中,主题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潜入作品规定情景之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象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对话,洞察其深层意蕴,并使审美愉悦逐渐生成(3)理解与创造理解既包括对于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知,也包括对于作品整体价值的追寻。艺术欣赏的目标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1)共鸣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作共鸣。(2)净化接受者通过对于一定户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3)领悟指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对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彻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社会历史批评模式的共同特点是通过艺术作品本身发现它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本质,最终阐释艺术作品本身。艺术作品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它对社会历史生活的深刻反映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代表人物:丹纳马克思主义批评心理学批评从创作主体----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入手来批评艺术。它既可以从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创作中的心理活动来理解艺术作品,也可以从艺术作品折射出的心理因素出发来反观艺术家的心理状态。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文本批评是一种侧重于研究作品本身的研究方法,它认为艺术作品本身是一个自足的整体,其意蕴和魅力需要从文本中去寻找。尤其注重艺术作品的文本语言和物质媒介。代表人物:罗兰·巴特尔4、接受批评模式接受批评模式从接受者的角度研究艺术活动,认为观众、听众和读者的接受过程才是艺术研究的中心所在。这种模式突出了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过程中的能动性。认为应该确立以读者为中心的观念,致力于使创作与接受,作者、作品与读者的动态过程合理化。十八·简述建筑艺术、园林艺术、戏剧艺术、设计艺术和电影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1.建筑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特点:1)以形体、线条、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艺术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2)不是直接地模仿和再现自然和人身,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794-1-110:2025 EN Optical fibre cables - Part 1-110: Generic specification - Basic optical cable test procedures - Mechanical tests methods - Kink,Method E10
- 【正版授权】 ISO/IEC 23090-32: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ded representation of immersive media - Part 32: Carriage of haptics data
- 【正版授权】 IEC 63522-54:2025 EN-FR Electrical relays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54: Critical DC load current test
- GB/T 33014.2-2025道路车辆电气/电子部件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性试验方法第2部分:电波暗室法
- 地面施工协议书
- 重庆窗帘布料知识培训课件
- 新解读《GB-T 30554-2014螺杆膨胀机 术语》
- 重庆教育培训基础知识课件
- 重庆市会计知识培训课件
- 重庆小儿推拿培训知识课件
- 12K101-1 轴流通风机安装
- 邮政储汇业务员高级技师理论知识试卷5套(完整版)
- 新药发现与开发第一章概论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版第一章教案
- SC/T 9010-2000渔港总体设计规范
- 方太- IPD流程基础知识培训
- 乡镇应急信息报送制度
- 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课件
- 实验动物遗传学及质量控制课件
- 新能源概论全解课件
- 《中国的行政区划》- 完整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