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议“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的应用【摘要】采用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或主题类型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本或一组文本放在一起教学,通过比较、对照、鉴赏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引申课本中文本与引申内容之间的差异,把握文本特点,通过比较阅读,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升阅读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关键词】比较阅读;群文阅读;应用;不同在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中,一直把实践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对一个或多个在表达形式、同一作者或同一主题的相近文本中,对某一个问题进行主题性的群文阅读,对多个文本的相似之处或不同之处进行探究、讨论,最终达成一致共识的阅读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可以看出我们在平时的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清晰的发现“比较阅读”的身影。比较阅读教学就是将内容、主题类型或表达方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本或一组文本放在一起进行教学,通过比较、对照、鉴赏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引申课本中文本与引申内容之间的差异,进而掌握文本内涵,达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面,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一、抓住“比较阅读”,感受同一人物的不同个性叙事类课文是小学语文内容的构成之一,其中人物的描写是重点,而人物的个性特征比较复杂,由于小学语文课本篇幅的限制,只能对人物个性的某一点进行详细的描述,人物个性特征展示的不是很全面,从而局限了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如《卧薪尝胆》一文中的勾践“刻苦自励,发愤图强”,而勾践的另一个“可与共患,难与处安”性格特点学生并不了解,可与成语故事《鸟尽弓藏》进行比较阅读,一个立体多面的人物形象就跃然于眼前了。再如《负荆请罪》一文中着力刻画了廉颇知错就改,蔺相如顾全大局的人物形象,但廉颇为何如此刁难蔺相如?在《渑池之会》《完璧归赵》中,我们找到了答案。三个故事组成的群文使蔺相如与廉颇的形象丰满立体,学生既理解了廉颇为何刁难蔺相如,又明白了将相二人对赵国的重要性。通过比较阅读学生能够全面而深入地把握人物形象,真切地感受人性的复杂多变,对文本的认识自然是更上一层楼。二、关注“比较阅读”,把握同一手法的不同形式写作手法指的是文学作品在展现生活和刻画形象时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因为文本有不同的表达需求,一样的写作手法也能呈现出不一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如《梅花魂》一文通过描写以为老华侨十分珍爱的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郑重地交给自己的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课文通过描写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对祖国深情的眷恋。同样借物喻人的还有于谦的古诗《石灰吟》,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赞美了于谦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始终保持忠诚清白的优良品格。再如,同是状物抒情的《广玉兰》和《夹竹桃》。除了文体不同,很多细节描写的处理上,二者都有所不同,例如写花的颜色、如何写花开、语言的特点以及写作手法的运用等方面,教师要紧紧抓住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多角度的组织学生比较阅读,找出两篇文章各自的特点,深入分析不同形式下的不同表达作用,培养他们的对比分析能力。三、联系“比较阅读”,读懂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在语文教材中,不乏一些名家作品,学生对名家们了解不够全面,使得知识体系的建立也有了缺陷。根据同一作者不同的代表作品进行掺杂糅合,引导学生从其语言特征、结构设定、表达策略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故事和写作背景,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点,在增强学生对作品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还能拓展了学生对创造性方法的认识,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逻辑思维水平和审美技巧。如诗歌《画》,教学时和王维的《鹿柴》进行比较阅读,对比《鹿柴》和《画》都是抒发作者对山水的喜爱之情,在其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体会《画》中作者醉情于风景的语言艺术风格,感受《鹿柴》中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达开朗。再如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整首词的基调非常欢快,尤其是这一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不仅表达了词人心情的欢快,还表现了词人热爱美好生活。这是词人早期的词,而在晚期,她的词又表现出了另一种词风,在《声声慢》中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感情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诗眼“愁”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作者对故国、对往事的深情眷恋。李清照在不同时期创作的词风格截然不同,通过比较两首词的创作背景、意象意境,学生对李清照早年与晚年的词风有了一定的认识。这种对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阅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还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大大加深了对于文本内容的整体认识和逻辑理解。四、串联“比较阅读”,感悟同一主题的不同特点在同一个主题的文本之间,都各有异同之处。教师将同一主题的文本放在一起进行阅读、比较、赏析,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在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补充同类型文章《石榴花》,使得学生能够在比较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掌握同一种类型文章的语言与写作的技巧与策略,为学生积累语言与写作提供素材,提高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素养,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美好的高尚情操又如在一组主题为祖国风光的散文中,《烟台的海》《三亚落日》《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三篇文章中,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但在其表达方式上则完全不同:《烟台的海》是按照季节的顺序将烟台的自然人文和景观有机地结合;《三亚落日》则是按照一天的时间顺序,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详细的描写三亚的落日美景;而《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散文,最突出的描写特点就是景随人移。我们可以以这些描写方法为切入点,进行整合比较阅读,让学生借助模仿这几种不同的写景方法,描写自己身边的一处风景,将课文与延伸练笔结合起来,既是一次很好的习作指导,也能提高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五、留心“比较阅读”,走向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教材中的课文,尤其是名著,为了贴近学生的语言,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很多文章都进行了改编,或删,或减,或换。遇到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拿之与原文进行比较阅读。如课文《三打白骨精》,中对白虎岭的描写只有轻描淡写的八个字“山势险峻,峰岩重叠”,学生读起来画面感不强,很难与师徒四人的危险处境产生共鸣,但在《西游记》原著中的这段环境描写是这样的“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钯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大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道旁荆棘牵漫,岭上松楠秀丽。薜萝满目,芳草连天。影落沧溟北,云开斗柄南。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通过比较、反复的朗读,再把这样的感受带到课文中去,紧张、凶险的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学生能更好的体会环境带给人的压迫感,产生穷山恶水、毛骨悚然、胆战心惊的感受。再如《螳螂捕蝉》,除了课文中大臣和少年劝的方式与劝的结果的进行比较阅读外,在正确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科与刘向的《说苑·正谏》中的《螳螂捕蝉》进行比较,分析现代版与文言版的异同。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更深入的理解文本内容,还调动了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古文字的学习中去,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教学虽然有法,但是却没有固定的模式,贵在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提高比较阅读的效率,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我们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去探索、去学习。如果我们能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基于文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效的开展比较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只要我们坚持做下去,在语文的教学道路上,我们一定会发现别样的风景!【参考文献】[1]张艳:关于比较阅读的课堂探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