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逍遥境界_第1页
庄子逍遥境界_第2页
庄子逍遥境界_第3页
庄子逍遥境界_第4页
庄子逍遥境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庄子逍遥境界庄子逍遥境界

庄子的《逍遥游》是《庄子》一书中的开篇,也是庄子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之一,那么,如何达成逍遥游的境界,是千百年来多数庄子的追随者所探讨的问题,文章就此提出论点,供方家指正。

庄子;逍遥游;境界

G423.50A1326-3587(2022)04-0001-01

“逍遥游”是追求十足自由,是庄子思想学说的精华,文章以一系列变幻离奇的寓言故事,说领略巨大的鲲鹏借海运而徙于南冥,渺小的斥�起落于蓬蒿,御气而行的列子,辨乎荣辱的宋荣子,都是“有待”而行的,“有待”意味着有所凭借、有所依靠、有束缚,算不得真正的自由。只有“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即无为之人才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无用而用,无为而为,是达成“无待”这一个最高境界的唯一手段和途径。逍遥也,无为也,给“游”字来了一个诠释或是无限的限定,这个游才能真正的实现。庄子认为,只有进入这的种“逍遥游”精神境界,才能把人从对物质利欲等的追求,对生老病死的忧惧,解脱出来,从而获得人的自然本性。

如何才能摆脱种种束缚,达成“逍遥游”的境界,如何游,庄子提出“虚静”,如何“虚静”,要求“坐忘、心斋”。

《庄子・人间世》云:“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心斋,摈弃自我意识同天地融为一体,在空明的心境中保持淡泊和虚静。《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利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庄子・人间世》)。庄子用“坐忘、心斋”的方法,摒除杂念和功利之心,通过对心灵的主观体验,达成一种心理的自由“坐驰”状态,达成一种无待、无欲、无累的“天人合一”的自由的精神世界。

坐忘、心斋的方法,首先要求创作和审美要摈弃不必要的心理因素而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以“虚静”为美学心态,体察万物,自然之心就会得到“自由”,从而观照到无限之“美”,感受到至美的境界。在庄子看来,审美境界的达成是与物我同一的达成分不开的。审美的境界,即是消释了物我对立,物我一体,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吉利止止,虚室生白”让万物自然进入,使自己的精神之室光明生辉。这就要能够坐忘、心斋,断绝一切杂念、算计之心后,给万物一个对等的观照。揭开主客观对外物的成见和遮盖,开启物的自性空间,进入到一种自由自由的大明境界。庄子的体道,要人摈弃各种杂念,在虚静的状态中,泯灭了主客体的界限,化我为物,融心于道,去感受到的存在。摈弃各种杂念,包含意识摈弃情感、愿望,和摈弃心智、计虑。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千古传颂,由于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安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怡然自满,超凡脱俗。在虚静中体验,才能体会到无限的韵味和诗意。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的“于静观寂照中,求返于自己深心的心灵节奏,以体合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其中,主客合一,人不再以理性的思维对物举行无情的解剖,而是以感性的心灵与物举行情感交流;而万物也不再是冷漠的异己的疏离的存在,同时也具有了人的对等与生命力,万物和人一起,没有对立,只有生命和心灵的自由的驰骋,“生命和心灵也因此而在这个世界里获得了舒畅的实现;这时人觉得恍然回到了渴望已久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园,产生一种无法言说的自由的快感。”在这一境界中,人的心灵同时获得了超越与升华。最终人的心灵在超越之后所达成与世界在本真状态中的融合。在这个境界的体验中的自由的快感就是审美境界,或者说就是美;这种体验中的自由的快感就是审美感受,或简称为美感。是一种生活的体验的美。

另外,游的意义在于滚动,我们在赏识万物世界时,触物感兴,先有心绪的滚动,而虚静是一种静,在静中欲求滚动,是一种相对的变化。如太极一样,相互融合,在相对的旋转之中产生动力,蕴含着神秘而最根本的奥秘。动静即是一种相对又相融的关系,所以,游在虚静中才更能把握其滚动的本质,才能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来容纳万物,摆脱束缚,在无拘无束的精神的国度翱游,在审美的维度去察觉万事万物的本真的美,这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是在极度的宁静下涌现的。苏轼的“空故纳万境,静故了群动”,正是体会到庄子的虚静的微妙,这给后世的诗人开启了一个空间.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鸟鸣涧》)体会自然微妙,动中有静,动静相衬,在对照中才更显其本真的情态。王维“木末芙蓉花,纷纷开且落”(《辛夷坞》),花开花落,顺应本性,在静中蕴含着动,悄悄之中弥漫着无限的生命力。

庄子之后,宗炳、陆机、刘勰、刘禹锡、苏轼发挥并完善了审美虚静说。如刘勰强调虚静,“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沦五脏,澡雪精神”,是为了摈弃不必要的主客观因素,求得内心恬静澄明,潜心致志,而达成一种充分的精神自由,这样使得想象驰骋在自由的精神王国中。张少康先生认为,虚静从熟悉论的角度看,具有两重性,一是熟悉无知无欲,二是在于它可以进入到一个“大明”境界,能从内心深处把握整个宇宙万物,洞察它的变化规律。但是,庄子用虚静思想来说明一些技艺活动,如庖丁解牛,津人渡舟,佝偻者承蜩等,这样虚静说转化成为艺术创作上的条件论。刘勰把虚静用于文学创作中,是用虚静的方法来获取神思,虚静是一种方法,而目的在于神思。而神思的本质即是“神与物游”,最终的目的在于“游”,而诞生出作家的灵感、构思及审美之心。虚静能使作家的构思和审美想象顺遂举行,向深度和广度扩展。

“游”的意义在于超越了现实人间的一切,超越了算计之心,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和心胸去观照世界,独具艺术魅力。虚静也为我国古代的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创作,文艺鉴赏,供给了创作或鉴赏主体修养的最根本条件,成为了审美的一种主导的前提的心理打定活动。

1.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1983

2.胡道静主编,十家论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4月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