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第二届好教育联盟同课异构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_第1页
内蒙古第二届好教育联盟同课异构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_第2页
内蒙古第二届好教育联盟同课异构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_第3页
内蒙古第二届好教育联盟同课异构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_第4页
内蒙古第二届好教育联盟同课异构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件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了解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基本史实。基础目标

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主动探究问题,进行判断分析,全面看待内阁与军机处的作用与影响。

结合本课内容,综合单元内容分析,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和评价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影响。学习目标拓展目标挑战目标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宰相制度的废除二、内阁的出现三、军机处的设立本课内容

有人对目前面对民众日常发行的有关明朝的通俗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作了一个小调查,(影视可参考《大明1566》、《锦衣卫》、《绣春刀》、《太极张三丰》、《龙门飞甲》、《新龙门客栈》等等)发现了几个十分明显的特点:1.皇帝:多半凶残或不理朝政2.太监:武功高强,阉党专权3.大臣:多称大学士或阁臣,经常跟太监斗争4.特务:锦衣卫或东厂、西厂,首领多半是公公方法:1、仔细阅读问题,注意要求。(1分钟)2、快速默读课文相关内容和材料。(2分钟)3、选择符合题干要求的关键词进行表述。(1分钟)4、小组内合作,讨论整合信息,归纳成文。(1分钟)5、展示共识成果,接受同学们的检验。(1分钟)活动一: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导学案材料,归纳废除宰相制度的历史原因、现实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一、宰相制度的废除(一)原因一、宰相制度的废除(根本原因)(历史原因)(直接原因)1.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2.废行省设三司,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3.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4.相权过大,威胁皇权(具体原因)2.特点

以废除宰相,权分六部方式集权于皇帝3.变化的实质加强君主专制观察下面两幅图,找出其中的变化,归纳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1.变化

宰相被废除明代以前的中央机构明代中央机构(二)权力机构的变化、特点及其实质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首章》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皇明祖训·序》思考:教材16页前言和正文第二段两处提到胡惟庸被杀,你认为是其个人专权的结果还是历史的必然,请说明理由?君主专制加强的必然结果

胡惟庸案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状杀了胡惟庸,又杀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节等数人。十年之后,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又以胡党为题大开杀戒。于是太师韩国公李善长被赐死,家属七十余人被杀。同时被杀者,又有陆仲亨等列侯多人,总计先后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

你是否同意这位学者的观点?请你谈谈宰相制度的废除,究竟有何利弊?结合16页“资料回放”,完成17页“学思之窗”的思考:(三)宰相制度的废除的利弊或影响1、皇帝集皇权与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造成皇权过于集中,政务繁忙,负担加重,易导致决策失误,3、当皇帝无能或不理朝政时就会造成皇权旁落,明代中后期出现太监乱政。1.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逐渐衰弱B.君主专制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及时检测B阅读下列材料:明太祖与奏章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⑶这则材料反应了洪武十七年政治上的什么特点?

⑴大量奏章,明朝以前由谁或哪一机构来处理?⑵材料中是谁或哪一机构处理如此多的奏章?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皇帝

朱元璋

一切权力归皇帝;皇帝政务繁多请回答:《骂文士》

叽叽喳喳几只鸦,满嘴喷粪叫呱呱。今日暂别寻开心,明早个个烂嘴丫。无题

诸臣未起朕先起,

诸臣已睡朕未睡。

何似江南富足翁,

日高三丈犹披被。二、内阁的出现(一)、出现的原因(快速阅读P17页课文内容用彩色笔划出)

——朱元璋废宰相制度,皇帝政务繁多,需要辅臣和顾问(二)、内阁形成与发展快速阅读P17页课文内容,按表格要求归纳内阁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知识。时期名称职权特点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明神宗时期名称职权特点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当天帮助处理政务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明成祖设立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明宣宗内阁阁臣“票拟”,替皇帝拟出处理意见起草批答,皇帝审定侵夺六部职权明神宗内阁首辅首辅权压群臣,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票拟: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学士处理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章上面以进呈,这实际上就是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纳。思考:票拟是否表示内阁拥有决策与执行的权力?答案:否。票拟仅仅是提供意见,是否采纳的权力仍在皇帝手中,执行也并不是由内阁学士负责,而是传达到六部等有关机构。特别注意:17页图下小字的票拟和批红批红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太祖成祖宣宗神宗侍从顾问顾问,参与机密事务决策票拟权“部权尽归内阁”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X(时期)【探究提升】宰相=内阁首辅宰相制=内阁制??根据所学,尝试分析比较,完成表格如果可以穿越,你愿意当宰相还是当内阁首辅?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名称宰相制内阁制相似不同地位(权力来源)职权对皇权作用宰相内阁首辅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法定,制度赋权非法定,咨询机构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意愿,信任参与决策侍从顾问,无决策权,不能正式统领百官,受宦官牵制一定程度制约皇权不能制约,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宰相与阁臣还有很大的不同,宰相具有执行权,遇事都可奏而行之,甚至事毕之后方上奏明也是常有的事;而阁臣则只有遵从皇帝的旨意,拟出具体办法,待皇帝批准后方可颁行。

──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三)、内阁的性质、作用及评价:(结合17页最后一段)

1、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不是明朝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一个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它是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可能在制度上对皇权起制约作用。内阁

皇帝

司礼监

内阁

六部票拟

审定

代批红

传达

执行B及时检测2.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3.纵观古代中国的历史,明朝是太监乱政较为严重的朝代,其根源在于()

A.明代皇帝大多昏庸无能 B.明代皇权过于集中

C.明代封建制度趋于衰落 D.明代政治异常腐败B三、军机处的设立雍正皇太极康熙雍正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内阁皇权受到限制皇权得到扩大军机处皇权到达顶峰1、清初权力机构的演变(阅读课本P18页归纳完成)2、军机处的设立方法:1、仔细阅读问题,注意要求。(1分钟)2、快速默读课文相关内容和展示的材料。(3分钟)3、选择符合题干要求的词进行表述。(1分钟)4、小组内合作,讨论整合信息,归纳成文。(1分钟)5、展示共识成果,接受同学们的检验。(1分钟)活动二:根据P18页课文内容和军机处内景图片,归纳军机处设立的时间、原因、目的、职权、影响或意义。1、军机处设立于何时?设立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直接原因: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③根本目的:加强皇权

职权: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中枢机构,不是“决策”机构,只是将皇帝的旨意跪受笔录,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2、军机处的职权是什么?

3、军机处设立的影响或意义(1)、精简了行政办事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2)、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P18页

本课要旨)考考你

军机处的三张图片:上图:隆宗门内军机处右图:军机处位置图右上图:军机处内景从中你能得出哪些有用的信息?简、速、密;地处内廷,决策封闭1、地位上,虽然是最高执政机关,但是形式上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2、成员组成上,军机处的成员具有临时性,由皇帝选派“亲臣、重臣”担任,成员随时更换。3、办公地点,不称衙署,只称“值房”。4、从军机大臣的职权看,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和传达皇帝的旨意,决策权都在皇帝。【难点探究】课本P18页本课要旨说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根据所学知识,说说这是为什么?乾纲独断,及本朝家法。处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卷323乾隆十三年八月辛亥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此其所以逊于唐、虞也。

——中外历史纲要(上)P774.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有()①皇帝的谕旨可以迅速传达到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②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③军机大臣掌握了国家最高决策权④避免了皇帝决策的失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

D.①③c及时检测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一)丞相制度的废除(二)内阁的出现二、清朝前期君主专制强化:军机处的设立本课内容整理趋势:一切权力归于皇帝与中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含义:

君主专制指国家政权统治形式,君主掌握最高权力,臣下必须服从君主。

中央集权指国家政权分配形式,国家权力(军、政、财大权)集于中央,地方必须服从中央。

核心:皇帝控制国家核心人事大权,地方和中央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专制皇权与相权的博弈秦朝皇帝三公九卿三权分立相互牵制西汉皇帝隋唐皇帝北宋皇帝两府三司元朝皇帝中书一省中朝外朝三省六部明朝清朝皇帝废宰相设内阁皇帝军机处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演变的基本认识:1.皇权不断加强2.臣(相)权不断被削弱或分割,直到废除宰相3.后代对前代的制度继承并发展创新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活动三:根据本课所学,综合P18页历史纵横,归纳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材料:“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此其所以逊于唐、虞也。

——《中外历史纲要(上)》P77(一)积极作用:1.政治上: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维护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2.民族关系: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加强民族交流,防止分裂割据3.经济上:有利于组织大型工程建设,发展社会经济。4.文化上:有利于古代文化的发展繁荣。

(二)消极作用:1.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容易导致暴政,使政治黑暗,腐败。2.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3.思想文化: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阻碍了中国文化与社会的发展。一道不需计算的数学题~~x(t)Y(程度)0图1: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发展的趋势0图2: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Y(程度)秦明清秦明清x(t)1、起草诏敕、票拟批答、咨询顾问,这是下列哪种官员的职责?A.御史大夫B.参知政事C.枢密使D.内阁大学士2、明成祖在设立内阁的同时,又重用宦官。到明朝中后期,在内阁权威扩大的同时,代天子批红”的司礼监权力也不断上升,甚至出现宦官专权现象。这反映出A.内阁和司礼监相互制衡、共同决策 B.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