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氯离子对金属及其化合物与酸溶液反应的影响周学工1吴文中2(1浙江省海宁市教研室浙江海宁314400,2浙江省越州中学浙江绍兴312075)摘要:本文试图从热力学与动力学两方面研究Cl-对金属表面的保护膜(氧化物、氢氧化物)的作用机理,通过对比分析CuO、Fe(OH)3等化合物与同pH的盐酸、H2SO4溶液反应差异,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全面解读Cl-对高中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与酸溶液反应的影响,认为Cl-的“离子钻入效应”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关键词:氯离子;离子钻入效应;金属;金属氧化物;酸溶液段昌平等学者在文章[1]中认为:Cl-能与Al表面的氧化膜形成AlCl4-,是金属Al与同pH的H2SO4溶液、盐酸以及与同浓度的CuSO4、CuCl2溶液反应时,都是后者与金属Al反应更快的主要原因。学者潘斌在“酸溶液溶解氧化铝和氯离子对金属氧化膜破坏的探究”⑵一文中通过系列实验证明了Cl-对酸溶液溶解Al2O3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出了Cl-具备的强穿透性容易穿透金属表面氧化膜的观点。但上述文章都没有从理论上探讨Cl-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且仅局限于Cl-对Al2O3这一保护膜的作用,本文试图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研究Cl-对金属表面的保护膜(如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影响,全面解读Cl-对高中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与酸溶液反应的作用机理,同时认为Cl-的“离子钻入效应”是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以馈读者。1氯离子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影响浓HNO3具有强氧化性,但浓HNO3并不能直接氧化金属Au,而实验室常使用王水(浓HNO3与浓HCl体积比为1:3)来溶解金属Au,方程式如下:Au+HNO3+4HCl=HAuCl4+NO+2H2O若不使用王水,而是在浓HNO3中加一定量NaCl固体或往浓HCl中加一定量KNO3固体得到的溶液也具有溶解金属Au的性质,也能溶解一些难溶物(如HgS),这都是因为Cl-的配位效应起了作用。Cl-与许多金属离子都能形成稳定或较稳定的配合离子(如ZnCl4-、AuCl4-、FeCl+、CuCl42-等),现以分析Cu与浓HCl为什么能反应得到H2为例来说明Cl-的配位作用对反应限度的影响。Cu+/Cu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矿=0.521V,但若有Cl-存在时,计算CuCl2-+e-m^Cu+2Cl-的电极电位如下(已知CuCl2-的稳定常数K稳=105.5):则CuCl2-+e-m^Cu+2Cl-的条件电极电位:饥CuCl2-/Cu)=矿+0.0592lgc(Cu+)*°+0.0592lg{c(CuCl2-)/[K稳・c2(Cl-)]}当CuCl2-、Cl-浓度为1mol-L-1时,饥CuCl2-/Cu)=0.521-0.0592・lg105.5=0.1954V。(查表得CuCl2-+e-m^Cu+2Cl-,p=0.19V,与计算结果基本吻合)由于Cl-的存在,与Cu+形成稳定的配合物,降低了金属的电极电位,使反应的趋势增大。若同时增大c(H+)和c(Cl-),则饥H+/H2)会变得更正,而饥CuCl2-/Cu)变得更负,其结果就有可能金属铜与浓HCl可能发生反应产生h2。实验:铜屑与浓盐酸混合后,无明显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可见气泡生成,溶液逐渐变绿色,最终第1页共6页呈墨绿色。解析:因为CuCl2-是无色的,溶液变绿是因为Cu+在空气中被氧化成Cu2+,与Cl-配位得棕黄色的CuCl42-(四氯合铜配离子),与水分子配位得蓝色的Cu(H2O)42+(四水合铜配离子),黄色和蓝色溶液混合成绿色。以上案例说明,正由于Cl-的配位作用,使得某些金属的条件电极电位变得更负,使反应的总电势变大,反应限度增大,显然,Cl-的配位作用在上述反应的影响是热力学的,即由于Cl-的配位作用,可以使一个看似不能自发的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常见金属(如Al、Fe、Zn等)都能与Cl-形成配合物,从而使得这些金属在有无Cl-的溶液中发生的反应限度就不一样,有Cl-时,可使得反应限度变大,这与利用含有F-的浓HNO3来溶解连王水都无法溶解的Nb(铌)和Ta(钽)的道理一样,其原因在于F-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一般更稳定。值得注意的是化学反应限度变大并不代表化学反应速率变大。同时问题也来了,Mg2+不能与Cl-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但其单质Mg为什么能与NH4Cl溶液较快反应,而与同pH的(NH4)2SO4溶液反应则相对较慢?2氯离子对氧化物的“离子钻入效应叩]肖特基缺陷是晶体的一种缺陷方式,主要是由于晶体表面附近的原子热运动到表面,在原来的原子位置留出“空位”,然后内部邻近的原子再进入这个“空位”,这样逐步进行而造成的,看起来就好像是晶体内部原子跑到晶体表面来了,如图1为MgO晶体缺陷示意图囹。•&口。•。粘。图1MgO晶体缺陷一肖特基缺陷示意图当氧化镁表面形成“空位”时,内部的离子会及时补充“空位”,但如果恰好此时有其他离子占据这些“空位”(空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但足够多),MgO晶体又会在晶体表面的其他位置不断形成“空位”,从而其他离子也就能持续不断地占据这些“空位”,这个过程中这些离子客观上起到了破坏了晶体结构的作用,使得MgO中的Mg2+和O2-不断离开原有晶体表面形成自由移动的Mg2+和O2-(O2-离开晶体表面后,能和水分子或H+结合分别得到OH-或水分子),本文把这种现象称为,离子钻入现象”,如使MgO晶体溶解的事实则称之为“离子钻入效应”。遗憾的是并不是任何离子都有“能力”占据这些“空位”的,只有当“空位”离子(半径为%或r2)和占据离子半径(半径为r2或r1)满足以下关系时才能有效发生(假定r2>r],其中(。。/。用A来表示):当A<15%,容易发生;当15%<A<30%,可以发生;当A>30%,难以发生;当然,占据离子是否能有效破坏原有晶体,和占据离子的浓度也有关,浓度越大,“离子钻入效应”越明显。一些离子的离子半径如表1:表1几种阴离子半径以及A值离子离子半径(nm)A结论O2-0.14参照离子Br-0.19628.57%>15%Cl-0.18122.6%>15%且<30%F-0.1335.2%<15%表中A值表明,Br-就很难出现“离子钻入效应”,难以使MgO溶解,而Cl-、F-等离子明显具备产生“离子钻入效应”的条件,且F-更具优势,而SO42-、NO3-等离子更是不可能出现“离子钻入效应”。Cl-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是热力学范畴,而Cl-对钻入效应是动力学范畴,那到底是热力学支配了反应的发生,还是动力学是化学反应的驱动力?金属Mg、Al从热力学而言,都是能和水发生反应,且能进行到底的,但Mg、Al事实上都比较难以与水反应,显然动力学上的原因使得反应难以发生是主要的,而对于热力学上不支持的反应如金属Au与浓硝酸),则Cl-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对反应的影响就体现出来了。可以说,正是由于Cl-的具备的“离子钻入效应”,才使得Cl-能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Cl-的离子钻入行为的发生决定了反应的发生,现就Cl-对某些氧化物、氢氧化物的作用分析阐述如下。3Cl-对常见金属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与酸反应的影响3.1金属与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差异性分析(以金属Al为例)为什么金属Al为什么既能与盐酸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且金属Al与碱反应更为剧烈?Al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Al(OH)4-和H2:其中:2H2O+2e-=2OH-+H2p=-0.83V,Al(OH)4-+3e-=Al+4OH-p=-2.35V,那么:2Al+2OH-+6H2O=2Al(OH)4-+3H2E总=-0.83V-(2.35V)=1.52VAl和盐酸反应生成Al3+和H2:其中:H++2e-=H2p=0.00V,Al3++3e-=Al-p=-1.6V,那么:2Al+6H+=Al3++3H2E总=0.00V-(1.6V)=1.6V一般认为:pH相同的盐酸、H2SO4与Al反应速率应该接近,而与NaOH溶液应该更慢,但通过实验表明:Al与同浓度的盐酸、NaOH溶液反应速率都比较大,而H2SO4溶液与Al反应较慢。Al与盐酸反应速率快,可以认为Cl-具有的“离子钻入效应”,破坏Al表面的氧化物,并与Al3+形成配合物,值得注意的是Cl-的“离子钻入效应”是占主导地位的(因为Al3+与Cl-形成的配合物稳定常数并不大)。但为什么NaOH溶液与金属Al反应也比较快(在NaOH溶液/Al体系中无Cl-离子存在)?这是由于OH-离子半径和Al2O3中的O2-离子半径相近,与Cl-离子一样具有“离子钻入效应”,且Al3+与OH-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更大造成的。(Al(OH)4-的稳定常数为1033-03)徐平坤编著的《刚玉耐火材料冲]中提到:a-AlO属六方紧密堆积晶体,晶格能较大(16743kJ.mol-i),23 ...•熔点高,结构紧密,其制品对酸、碱有较好的抵抗力等优点。书中很明确讲到,a-Al2O3是很难被盐酸或NaOH溶液溶解?这又是为什么?这不是与上述观点自相矛盾了吗?原来晶体缺陷的形成对不同类型的晶体而言是有差异,由于a-AlO属六方紧密堆积晶体,使得Cl-23 ••••难以钻入,很难产生“离子钻入效应”,尽管盐酸中的Cl-和NaOH的OH-离子都能与Al3+形成配合物,但在a-Al2O3环境中难以出现“离子钻入效应”,使a-Al2O3与盐酸、NaOH溶液作用的速率变得非常缓慢,这恰好从另侧面说明:Cl-离子的钻入行为主导了上述反应,没有离子钻入效应,Cl-就无法Al3+形成配合物,Cl-与Al3+形成配合物的前提:得首先保证存在Cl-的“离子钻入行为”,即“离子钻入效应”才是影响这类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金属铝放在空气中往往形成的是a-Al2O3,因此这样的金属铝我们往往需要用砂布除去其表面的a-Al2O3,否则没有除去的保护膜的金属铝难以与盐酸反应,笔者在后续的实验中也证明了这一点)。3.2氧化物与盐酸、H2SO4溶液反应的差异性分析(以CuO为例)实验1:在盛有3mol-L-1的盐酸与l.SmolL1的H2SO410mL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等量的黑色CuO,振荡,发现前者很快溶解得到蓝绿色溶液,后者无明显现象(加热以后,得到蓝色溶液)。为什么H+浓度几乎一样的两种酸溶液在溶解CuO会出现不一样的情况?分析其原因,显然是两种溶液中阴离子的差异造成的。在盐酸溶液中,存在Cl-,Cl-对CuO中的O2-具有钻入效应,且Cl-能与Cu2+形成配合物,促进了CuO的溶解,两种因素综合作用,使得CuO在盐酸中溶解更快,反应过程表示如下:CuO+2H++4H2O=[Cu(H2O)4]2++H2O;[Cu(H2O)4]2+(蓝色)+4Cl-=[CuCl4]CuO+2H++4H2O=[Cu(H2O)4]2++H2O;在HCl/CuO体系中,上述过程同时发生,很好地促进了CuO的溶解,而在H2SO4/CuO体系中,不但无Cl-的钻入效应,也无Cl-的配合作用。实验2:用铁丝在纯氧中燃烧制备Fe3O4,用不同浓度的盐酸与之反应,先在盐酸中滴入无色的KSCN溶液两滴,放入Fe3O4样品,放置3天,每天观察8次,做好记录。浓盐酸(35%—37%)中有极少量的Fe3O4发生反应,用KSCN溶液检测到溶液变为红色,但反应缓慢,与“易溶”有着很大的差距。在6mol・L-或更稀的盐酸中Fe3O4几乎不溶液,无明显现象,用KSCN溶液检测不到红色。用磁石做同样的对比实验,用不同浓度的盐酸来与之反应,浓盐酸(35%—37%)中有极少量的磁石发生反应,用KSCN溶液检测到溶液变为红色,但反应缓慢,与上述实验现象相似。为什么Fe3O4也很难溶解在盐酸中?经X射线研究证明,Fe3O4是一种反式尖晶石结构,可写成FeIII[(FeIIFeIII)O4]。尖晶石是一类矿物的总称,具有通式XYO,为等轴晶系,氧原子为立方紧密堆积,X与Y占晶格中的部分八面体和四面体空24 ....隙,反尖晶石与尖晶石结构类同。尽管Fe3+能与Cl-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但由于Fe3O4的这种特殊的晶体结构使得O2-很难被其他离子钻入,造成Fe3O4难以被盐酸溶解。实验2很好说明了:Cl-对这类化学反应的两种影响行为中(配合行为与离子钻入行为),Cl-能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主要影响了化学反应限度,而'离子的钻入效应”主导了化学反应速率,正因为如此,Mg2+尽管不能与Cl-形成配合物,但NaCl溶液也能较好与金属Mg发生反应得到H2。结论:若无“离子钻入行为”的发生,即便有Cl-离子的配合作用的可能,反应也难以发生,相反,即便没有相应离子的配合行为,只要存在产生“离子钻入效应”的离子(如F-、Cl-),对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是很明显的。3.3氢氧化物与盐酸、硫酸溶液反应的差异性分析(以Fe(OH)3为例)实验:在盛有3mol・L-i的盐酸与1.5mol・L-i的H2SO410mL的试管中分别加入较少量等量的红褐色固体Fe(OH)3,振荡,发现Fe(OH)3溶解在盐酸中显黄色,Fe(OH)3溶解在H2SO4溶液中显浅棕色,经过10min后,盐酸中的Fe(OH)3全部溶解,而H2SO4溶液中还有部分没有溶解。继续往Fe(OH)3没有完全溶解的H2SO4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Cl固体,振荡,观察到Fe(OH)3固体继续溶解,23min后Fe(OH)3固体完成溶解,最后溶液呈黄色。很明显,上述实验过程和现象,还是因为Cl-能与Fe3+形成配合物和Cl-离子的“钻入效应”等双重作用的结果。只不过,在氢氧化物晶体中,Cl-的钻入晶体中取而代之的是OH-离子,而不是O2-离子,Cl-半径更接近OH-离子,更易产生“离子钻入效应”。而在没有Cl-离子的H2SO4溶液/Fe(OH)3体系中,H+只能依靠破坏Fe(OH)3(s)L^Fe3+(aq)+3OH-(aq)这个沉淀溶解平衡,使得Fe(OH)3(s)不断溶解。有趣的是含有较多Cl-的H2SO4溶液溶解Fe(OH)3所需要的时间长得多(前者需要10min,后则却至少需要23min),后续实验证明:因为该试验中的c(Cl-)比盐酸与Fe(OH)3反应体系中的Cl-浓度低得多,使得Cl-的配位作用和“离子钻入效应”大大降低造成的。Mg2+不能与Cl-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但在实验中把表面光洁质量相同的Mg分别放入1moLL-1NaCl、1mol・L-1NaNO3溶液中,在NaCl溶液中释放H2量显著多于Mg和NaNO3溶液的反应(室温下要经过6小时以上的时间,才能使原先的NaNO3溶液中的酚酞显现浅红色)。显然,Cl-对金属镁表面的保护膜所产生的“钻入行为效应”是上述反应差异的唯一解释,文献'阴、阳离子对镁/水反应体系的影响”回一文就对这一现象做了相应的阐述,与本文观点基本一致。4对中学化学某些实验的建议许多的金属或者氧化物、氢氧化物与盐酸、H2SO4作用时,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其差异主要来自与Cl-对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等固体钻入效应的程度以及Cl-与某些金属形成配合物等原因造成的,正因为如此,高中化学实验中,许多演示实验使用硫酸盐还是氯化物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学者钱胜[7]在“谈实验中硫酸盐和氯化物的选用”一文中就做了详细的解读,如Al与CuSO4溶液反应:由于铝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导致Al与CuSO4溶液的反应难以进行,为了加快这一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多人合伙协议书范本
- 催款居间服务协议书范本
- 分包方物业服务合同范本
- 难点解析-京改版数学9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完整版】附答案详解
- 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法律法规》考前冲刺测试卷讲解带答案详解(培优b卷)
- 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投资分析题库练习备考题及答案详解【新】
- 难点详解人教版7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有一套】
- 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法律法规》考试彩蛋押题及答案详解(基础+提升)
- 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投资分析模拟题库讲解有答案详解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病理与病理生理期末考试历年机考真题集含答案详解【巩固】
- GB/T 45997-2025科技成果五元价值评估指南
- 理论中心组学习教育交流发言(五个进一步到位)
- 小学食堂供餐管理方案(3篇)
- 企业产学研用管理办法
- 2025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题库及答案(教师培训考试专用七套)
- 2025广东省中考数学试卷
- 工程事业部运营管理办法
- 2025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
- 苯职业病防护课件
- 2025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本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湖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