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立志于学文科的高中生,从高一开始,应该注重哪些知识储备,应该培养怎样的思维,应该在考试中运用哪些技巧?小编在这整理了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目录▼▼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重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特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论述题高一历史学习方法策略高一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重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六、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背景: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混乱局面。措施:①军事上收精兵: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削实权: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制钱谷: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七、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强化皇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八、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背景:疆域空前扩大。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九、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加强皇权:①太祖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②成祖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西周——世卿世禄制战国-秦——军功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清朝——科举制监察制度的演变:秦代——御史大夫监察百官现刺史监察地方宋代——通判监察地方明清——厂卫、六科给事中和按察使司返回目录>>>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特点1.以皇权为核心,权利高度集中。2.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宗法制度与政治制度的结合)。3.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相结合,人治高于法治。4.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公天下于私天下相结。5.制度创新与继承结合。6.皇权不断加大,相权不断被削弱,有相对专制,到有限专制,最后到绝对专制。7.外儒内法,礼法并用。礼高法低,德主刑辅。8.强调流程式分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发展和加强一直在推动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从历史上可以看出,每一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尤其是皇权的加强,都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次重要发展,最终以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作为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也发展到了自身的最高点。返回目录>>>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论述题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某一项制度之逐渐创始而臻于成熟,在当时必有种种人事需要,逐渐在酝酿,又必有种种用意,来创设此制度。这些,在当时也未必尽为人所知,一到后世,则更少人知道。但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纵然事过境迁,后代人都不了解了,即其在当时,也不能尽人了解得,但到底这不是一秘密。在当时,乃至在不远的后代,仍然有人知道得该项制度之外在需要与内在用意,有记载在历史上,这是我们讨论该项制度所必须注意的材料。——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955年成稿)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立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分析】根据材料中“某一项制度之逐渐创始而臻于成熟,在当时必有种种人事需要,逐渐在酝酿,又必有种种用意,来创设此制度”可得出观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立有其内在用意。【答案示例】示例:3、充分利用老师观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立有其内在用意。论述:秦汉时期,秦朝通过三公九卿制组成中央政府;西汉汉武帝时期创立的刺史制度,意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大一统政权。魏晋至隋唐时期,创立并实行三省六部制,通过“三省”实现相权相互牵制和监督,意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宋元时期,北宋创立通判制度、元代创立行省制度,意在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明清时期,内阁、军机处的创立,意在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结论:秦汉到明清,历朝历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不断创立新的制度。返回目录>>>高一历史学习的策略方法1、学习历史有阶段性高三的历史学习和高一高二很不同,等你上了高三你会发现,它是一个高度概括和整合,反复巩固的过程。这就要求你在高一高二有很扎实的基础和"历史基本功"。高一、高二阶段,不必苛求知识的深度,但要注重追求知识的广度。你会发现语文水平的高低和课外知识的丰富程度对历史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建议你多读一些课外历史书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语感的培养,建立自己的一套历史观和世界观。这些东西对你的影响可能不会马上体现在分数上,但上了高三以后你会发现它们太重要了。2、抓住课堂要说实在的东西,课堂是很实在的。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聪明的理科生不听课,照样可以考好;但是一个文科生如果不听课,他什么成绩都别想拿到。听课也有听课的方法,我认为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把你理解的这一课的知识框架和系统大致构建出来,充分去领会书上每一个部分、每一个框题是为了说明什么;然后在听课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你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听课笔记,课后再与参考书上的知识重点、知识框架进行对比补充,拓展自己的思路。每一个历史老师对历史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他们也都是经历过高考的。你可以主动地和老师交流你对历史问题的观点,从老师的回应中吸取对你有益的东西。4、史实问题和思维问题——两大关键你会发现我们做历史题,做来做去无非就是考察两个问题:要么是史实,要么是思维。史实问题通常就是要考你的记忆,比如:法国大革命什么时候爆发的?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哪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这些都是不容更改的史实,你必须非常熟悉和了解,这需要平时的积累和记忆。记忆史实其实并不是什么痛苦的过程,重要是要对历史抱有激情和信念。最终你会发现一切都不难,就像你不会忘记家里的门牌号和好朋友的电话号码一样。同时,你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来帮助记忆,比如,我就是用"工程队"三个字来记忆中共一大的局限性的:"工——关注工人阶级,忽略了广大农民;程(城)——把城市作为重心,不符合中国国情;队(对)——斗争对象指向资产阶级是错误的"。思维问题考察的是你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比如说我们见到"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索"这样的字眼,那么这道题应该就属于是考察思维的。这些问题通常是选择题里比较难的部分,但其实也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一般来说,"根本原因"通常是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或者本质矛盾(阶级矛盾尖锐);“根本原因”通常看起来和该历史事件的关系并不明显;"直接原因"通常是经过一步推理而不用深入分析就能直接得到的原因,和事件的关联性非常强;"导火索"通常都是一个偶然性很大的事件,不是出于社会和历史发展必然。比如"五四"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索是国王召开议会企图征税等;"主要原因"是最难的,有时它是直接原因,有时是根本原因,这就要求你深入探究事物的内部逻辑,通过对比来决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哪一个因素才是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的。思维的锻炼要靠大量做题和有效总结来实现,这一点也是积累的过程,上了高三老师也会经常给你一些提示,注意吸收,一定会有提高。5、掌握一套既定的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历史学习里面其实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很多概念我都可以用"三条"或"两条"来总结,比如:了解一个事件我们通常是从"背景(原因),内容(经过),影响和意义(结果)"来记忆;分析问题我们总是有"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来思考;分析背景时我们会分"国内环境,国际环境"来进行;评价意义时我们有"正面(积极)和负面(消极)"两个方面。你在答大题时会轻松地发现这些既定的思路可以迅速帮助你理解题目和入手分析。至于这些既定的方法你可以自己在学习中很容易地提炼出来,或者建立一些学习历史的思维和方法,都非常实在和具体!6、宏观地学习历史,形成知识网络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历史很烦琐,细节很多,有没有什么主线可以把它们串起来?当然有!你可以适当地进行发散思维,把历史事件串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不受课本的限制),比如说把一整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整合在一起进行全面理解和思考,这样一来你会发现你的历史知识非常有条理,不光可以从宏观上解答很大的问题,也可以随便拿出一个部分进行微观细致的分析,这就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可以说"绝学无忧"了。比如说在我脑海里,整个历史是由中国史和外国史构成的,中国史里又分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近代史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这一阶段整体由四次大型侵华战争(鸦片战争,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和三次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组成,期间经济方面的显著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年人贫血教学课件
- 轻松学会独立思考
- 老年人日常护理课件
- 老年人心态课件
- CN120209385A 一种反射隔热节能型亚克力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20204939A 高压高湿膜分离测试系统及方法
- 水的组成-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培优分级练(人教版)原卷版
-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词汇表默写
- 老年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课件
- 配饰鉴赏课件
- 2023年起重机械检验员资格考核试题及答案
- 消化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申报汇报课件
- 新版仁爱九年级下册单词
- 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研究
- 《均衡价格理论》课件
- 动漫手办制作课
- 《现代控制理论》(刘豹-唐万生)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 食品包装用纸盒企业标准
- 供货的合同的范例
- 旧变压器移位专项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