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习题一、单选题1.帕尔默指出:“在1991年,一场几乎是不流血的革命在世界共产主义的心脏发生了,毁灭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成果。”这里所指的是(
)A.苏联解体 B.北约东扩 C.东欧剧变 D.两德统一2.20世纪70年代,苏共中央制定并实行《集体农庄示范章程》。其主要措施有:改进农产品收购制度,提高收购价格;对庄员实行有保障的劳动报酬制;支持发展个人副业;推行农业集约化方针;进行农工综合体实验。这些措施(
)A.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B.埋下了苏联解体的某些隐患C.加速了苏联国家工业化进程 D.发挥了市场调节的主导作用3.1947年,苏联不少地区缩小集体农庄基本劳动组织的规模,成立劳动组,并实行包产到组的制度。负责全国农业领导工作的安德烈也夫在《真理报》撰文指出:“集体农庄劳动基本形式越个体化……对发展粮食和畜牧业越有成效”。这些探索(
)A.改变了苏联农业的社会主义性质 B.冲破了斯大林模式对农业的束缚C.拉开了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序幕 D.反映了苏联社会摆脱困境的愿望4.右表所示的内容是苏联的粮食总产量(单位:百万吨),其变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年份粮食总产量1956年127.61957年105.01958年141.21959年124.71960年133.2A.赫鲁晓夫改革的不彻底 B.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弊端C.赫鲁晓夫种植玉米运动的失败 D.美苏争霸影响农业的发展5.20世纪80年代,一位西方记者去苏联采访宇航员加加林,他家的邻居告诉记者说:“他上天了。”记者说:“那我采访他的夫人也行。”邻居说:“她去商店买东西了。”记者说:“那我等她回来吧。”邻居说:“你还是等加加林吧,因为他夫人买东西要排很长时间的队,而加加林在天上飞得很快。”这个故事从侧面反映出苏联(
)A.经济结构比例失调 B.航天工业领先世界C.居民消费水平较高 D.农业发展困难重重6.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7.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赶上美国”的口号。他还到处提倡种植玉米,但很多地区却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材料表明苏联(
)A.经济建设考虑到民生 B.领导人的科学素养低C.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 D.注重引进国外技术8.1970年,苏联集体农庄生产一吨羊肉的成本为1166卢布,1980年上升到2117卢布,10年间成本上升近一倍,羊肉销售价格却没有提高,其他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也存在类似情况。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个人崇拜之风盛行 B.政治体制的极端僵化C.分配制度的不合理 D.美苏“冷战”的影响9.历史学家尤·叶梅里亚诺夫撰文写道:“(斯大林逝世时)苏联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导致这个超级大国灭亡的直接原因是(
)A.苏联模式 B.勃列日涅夫改革C.和平演变 D.戈尔巴乔夫改革10.1913年,沙皇俄国的粮食产量为8600万吨,而1953年苏联粮食产量只有7870万吨,比1913年下降了8.5%。按人口平均计算,1913年人均粮食产量为540公斤,1953年只有433公斤,下降了20%。这说明(
)A.苏联粮食产量的持续下降 B.农业的重要性逐步下降C.战争严重破坏了苏联经济 D.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显现11.1961年的《苏共纲领》指出:在共产主义建设中,必须根据商品货币关系在社会主义时期所特有的新内容,对商品货币关系充分加以利用。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A.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B.意识到现有体制的不足C.政治倾向发生转变 D.准备放弃旧的经济体制12.1965年苏联每个居民拥有的物质财富相当于美国居民的36.3%,其中食品相当于美国居民的58.5%,非粮食商品相当于美国居民的18.5%。这说明苏联(
)A.长期优先发展重工业 B.工农业比重严重失调C.农业集体化成效显著 D.轻工业发展严重滞后13.下表是苏联部分年份的粮食产量统计(单位:百万吨)。这一产量变化主要是由于(
)年份1954年1956年1958年荒地37.363.358.4非荒地48.364.382.8A.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民收入 B.组织个体农民,加入集体农庄C.推广玉米种植,建立家庭农庄 D.取消实物分配,发展家庭副业14.1946年3月,苏联通过了第四个五年计划。到1950年,苏联共恢复和新建成6200个大企业,工业总产值比1940年增加73%,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轻工业的生产增加了22%,农业总产值恢复到1940年的99%,其中籽棉、甜菜、肉、蛋、奶的产量超过战前。这表明,苏联(
)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伟大的成就 B.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C.成就取得得益于斯大林模式最终形成 D.人民生活实现了共同富裕15.从1953年起赫鲁晓夫在乌克兰和苏联南部地区发起玉米种植运动,后来推广到全国各地区。如表是苏联农业中玉米的种植面积数据(单位:万公顷),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年份1953年1954年1955年1960年1962年玉米种植面积350430180028003700A.已经基本解决农业落后的问题 B.改变了集体农庄的生产体制C.农业生产仍然受制于传统体制 D.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6.1984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决定》,1986年2月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制止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规定》。这些决(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我国党政机关的行政效率 B.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C.为改革开放提供公平竞争环境 D.完善中共纪律检查法律体系17.1969年,苏联颁布的《集体农庄示范章程》明确规定:“集体农庄庄员家庭可以拥有一头带有一岁以下仔牛的奶牛,一头两岁以下的小牛,一头带有三个月以下仔猪的母猪或两头育肥肉猪,十只绵羊和山羊以及蜂群、家禽和家兔。”这一规定(
)A.体现了农村经济政策的灵活性 B.逐步形成了个体经济的主体地位C.明显冲击了农村集体农庄经济 D.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停滞18.如表是1954—1963年苏联玉米面积和产量统计,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已经基本解决农业落后的问题 B.改变了集体农庄的生产体制C.农业生产仍然受制于传统体制 D.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9.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各个共和国利用苏联法律中语言地位模糊不明确的情况,开始通过法律确定命名民族的语言在苏维埃共和国中的国语地位。1989年至1990年上半年,15个加盟共和国中有14个颁布了语言法。由此可推知(
)A.民族自决导致苏联解体 B.苏联民族语言多元化发展C.苏联存在民族分裂隐患 D.苏联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20.1962年,某位苏联教授提出,用利润、奖金等手段来推动企业的生产发展,把盈利率作为衡量企业好坏和规定奖金多少的标准。赫鲁晓夫支持利别尔曼的观点,国家只下达给企业生产的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其余由企业自行制定,并在乌克兰的一些工厂试行。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
)A.废弃了部门管理的传统模式 B.推动了苏联所有制结构的调整C.利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经济 D.利用经济手段调动生产积极性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一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史料二
1950年至1963年,南斯拉夫实行自治经济制度,把集中于中央的权力下放到地方,把工厂交给工人管理,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扩大企业财权,注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史料三
(1)根据史料一,分析苏联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如何。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根据史料二,分析南斯拉夫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3)史料三中两幅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并分析其原因。22.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问题地区问题结果措施亚洲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导致金融危机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拉丁美洲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影响发展经过改革,20世纪90年代的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非洲发展最不平衡近一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成立了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2)挑战材料一材料二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世界上的贫困人口有一半居住在五个国家:印度、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刚果(金)和埃塞俄比亚。其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该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甚至占到全球贫困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思考: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发展中国家面临怎样的挑战。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苏联真相》材料二
到这个时期,苏共二十大所激发的,而在随后的岁月中被保守主义的灭火队竭力加以扑灭的那股新的热情也逐渐派灭。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傣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俄罗斯专家格·阿·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执政生涯的评价(1)根据材料一,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2)据材料二,概括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的基本态度。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的局限性。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斯大林逝世的前几年,苏联农业发展非常缓慢,单位面积产量始终没有恢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粮食产量从1913~1953年基本没有提高。1954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作了《关于进一步扩大苏联的谷物生产和关于开垦生荒地和熟荒地的报告》,规定1954年—1955年至少开垦1300万公顷荒地。(政府)原来对农业生产规定非常细致,规定播种面积、播种时间、技术措施、收割期限,1955年3月通过《关于改变农业计划工作》的决议,废除国家下达的指标。1958年6月30日,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从1958年7月1日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蔬菜、肉、奶、蛋、羊毛、饲草的制度;从同日起,国家实行统一的产品收购办法。——摘编自张建华《俄国史》材料二:1979年9月28日,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当前发展农业生产力的二十五项政策和措施”。《决定》把“草案”中不许包产到户六个字删掉了……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它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基础上的……所以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除有法律规定者外,不得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强制社、队执行,应该允许他们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在这方面的自主权,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摘编自许平《当代西方国家社会分层变化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农业改革的背景及其措施。(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和中国在农村改革中的异同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A3.D4.A5.A6.D7.C8.C9.D10.D11.B12.D13.A14.A15.C16.C17.A18.C19.C20.D二、非选择题21.(1)作用:在一段时期内有一定效果,但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败的境地,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2)特点: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影响: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3)现象:由20世纪60年代物质匮乏到21世纪初物质丰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22.①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②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③发展中国家自身也存在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23.(1)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调整农产品采购制度;大面积推广玉米种植。(2)态度:否定态度,认为勃列日涅夫在走回头路。局限:虽然都开展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公关危机处理预案编制手册
- 企业财务报销与审计标准流程
- 《几何图形变换与建模教案》
- 《中西艺术史比较:艺术鉴赏课程教案》
-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课件
- 团队绩效评估体系设计工具
- 农村社区农业示范园区管理协议
- 企业内部沟通机制优化与实施指南
- 餐饮业厨房操作安全与卫生管理模板
- 《函数的性质与图像》高中数学基础概念教案
- 2025年疫苗上岗证考试题及答案
- 2025中国载人eVTOL行业白皮书
- 202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招聘4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老年康复科老年康复护理技能评估试卷答案及解析
- 征地拆迁面试题目及答案
- 果树栽培工专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招聘高层次人才21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电气运行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2026粤教粤科版(2024)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50497-201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