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222021北京西城初一(下)期末历史第一部分选择题本部分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589年,隋灭掉_____,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空格处应该填写的是A.魏 B.晋 C.陈 D.吴2.阅读下侧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关于隋朝初年社会发展状况的结论,恰当的一项是A.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并发展B.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C.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开元盛世到来D.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3.做笔记是历史学习方法之一。有同学学习某历史人物时在笔记中写到“君舟民水”“天可汗”“贞观之治”,由此判断该历史人物是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4.有学者认为,要认识唐诗需先认识“诗唐”。下列唐诗与唐朝社会状况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唐诗结论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实施开明的对外政策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长安城商业十分繁荣D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昂扬进取的尚武精神A.A B.B C.C D.D5.“贞观年代,宫人贵妇外出骑马,要戴一种宽檐的帽子,帽檐上垂下长长的罩纱,把全身都遮住……到玄宗年代,连面纱都省了,后来她们干脆女扮男装出行。”这些变化说明唐朝A.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B.妇女受教育程度高C.女性社会地位很低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6.下表列出了部分外国人在唐朝任官情况,这一材料可以用来研究唐朝国家日本新罗印度波斯姓名晁衡崔致远瞿昙罗骆元光官职秘书监翰林学士太史节度使A.发达的商业贸易 B.兼容并包的风气C.和睦的民族关系 D.等级森严的社会7.贞观初年,不畏艰险,历经磨难,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的高僧是A.法显 B.鉴真 C.玄奘 D.萨迦班智达8.下表是“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相关信息,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有五代十国(部分)结束梁唐晋汉周吴吴越闽北汉宋灭北汉907-923923-936936-947947-951951-960902-937907-978909-945951-979979①政权并立②更替频繁③走向统一④经济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下列各项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是A.永嘉南渡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黄袍加身10.宋初的统治者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重文轻武政策,其目的是A.发展科学技术 B.防止武将专横跋扈C.改革科举制度 D.促进各地经济交流11.岳飞赢得后人尊敬的原因是A.遭到诬陷,蒙受冤屈 B.率领岳家军打败辽兵C.坚持抗金,精忠报国 D.扭转了宋金对峙局面12.观察图示,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①图示中“?”处对应的朝代应为隋朝②图示中“?”处对应的朝代应为唐朝③宋朝时纸币成为当时唯一的流通货币④纸币的出现反映出宋朝商业经济繁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北宋市舶岁入约110万缗,约占国库收入的1/60。南宋仅广州、泉州两处海港,每年市舶之利就达到200万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南宋的财政收入完全依赖于对外贸易 B.南宋财政总收入超过北宋C.外贸收入是南宋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D.北宋朝廷不重视海外贸易14.下图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汝窑烧制的“莲花温碗”,“器作十瓣莲花形,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该文物可用于研究A.唐三彩的制作工艺 B.宋与辽文化的交融C.宋代手工业的发展 D.明清时期海外贸易15.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人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的历史人物是A.耶律阿保机 B.元昊 C.阿骨打 D.铁木真16.元朝的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由此可见,行省制度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B.加剧了地方与中央抗衡C.导致了地方机构效率低 D.造成丞相权力威胁皇权17.以下图片、文字材料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个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锦衣卫印军机处外景八股文A.科举制度的发展 B.军事决策的优化C.监察体系的完善 D.君主专制的强化18.明朝《武备要略》中记载的鸳鸯阵法适应南方复杂的丘陵、水网地形,还能根据不同作战情况进行变阵,全队密切配合,可攻可守,浑如一体。用此阵法打败倭寇的明朝名将是A.郑成功 B.戚继光 C.李自成 D.施琅19.1644年明朝崇祯皇帝自缴,明王朝灭亡。与此直接相关的是A.努尔哈赤统一女真B.皇太极改国号为清C.李自成攻入北京城D.吴三桂引清军入关20.下面内容是中国古代一本科技著作的目录节选,由此判断这本著作可能是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21.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为此清政府A.废除了分封制 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兴修水利工程 D.改革中央地方官制22.清朝时设置的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机构是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北庭都元帅府 D.伊犁将军23.下列表格中事件反映清初历史特征是时间事件康熙二十三年(1684)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康熙二十八年(1689)《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康熙五十二年(1713)册封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乾隆三十六年(1762)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A.繁荣开放的盛世景象 B.民族关系的进一步交流与融合C.思想文化的发展昌盛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4.下列著作与《史记》属于同一类别的是A.《资治通鉴》 B.《西游记》C.《本草纲目》 D.《水浒传》25.他是即将步入近代的中国人的启蒙者,意识革新的先驱者。他曾这样评价自己的著作:“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他的著作取名《石头记》,文中的“他”是A.徐光启 B.汤显祖 C.施耐庵 D.曹雪芹第二部分材料分析题本部分共4题,共50分。26.“和”(hé)字的含义有和谐、和睦、结束战争或争执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唐蕃和亲材料一藏族民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五千五百种,使吐蕃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材料二松赞干布因娶公主更仰慕华风,又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学学习诗书……还向唐朝请求给予蚕种及制造酒、纸墨的工匠,都得到了允许。唐人陈陶《陇西行》诗云:“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唐蕃和亲对吐蕃发展起的作用。宋辽和议材料三①(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②澶渊之盟……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③神宗初即位,一日语及辽事,曰:“盖辽人乃不共戴天之仇,反捐金缯数十万,且视之为叔父。为人子孙,当如是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2)材料三的三则材料分别表达了对澶渊之盟的不同观点。请将与观点对应正确的材料填写在横线上。支持“和议是统治者的耻辱”的材料是_______(填写序号即可)支持“和议不利于军事发展”的材料是_______(填写序号即可)支持“和议有利于社会安定”的材料是_______(填写序号即可)和平交往材料四造船技术的不断成熟发展和航海知识的不断积累,以及罗盘的使用都为郑和远航西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早在唐朝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平衡舵、车船、水密隔仓以及开孔舵。发展至宋元时期中国的海船已经大致定型,在海船原有的基础上又使用了搭接法使海船的承重量增大、壳板连接的更为结实且不易漏水。在海船上还可以配备相应的生活设施。同时还可以在海船上种植蔬菜和药材,甚至可以进行养殖。(3)依据材料四,说明郑和下西洋具备的条件。材料五(4)结合材料五,说出郑和的远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5)谈谈你对“和”字理解。27.宋代都市生活繁华、科技文化发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京梦华录》里说:“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材料二(临安)中瓦子是御街中段最为繁华的地方,聚集了众多有名的食店、茶坊、手工艺店铺,中瓦子前便是“五花儿中心”。不仅白天,夜市中也属“中瓦子前最盛,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中瓦子前徐茂之家扇子铺”“中瓦前彭家油靴”为比较著名的手工艺店铺。材料三到了宋代,儿童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如下棋、击球、藏迷、歌舞、戏水、捉蝶、斗蟋蟀、斗草、耍刀枪、玩傀儡、看击乐、节庆祭拜、追货郎等都是当时流行的活动。(1)根据材料一、二、三,说说宋代都市生活繁华的表现。(2)结合所学,分析宋代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3)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列举两例说明这一观点(从科技领域、文学领域等角度举例)。示例《窦娥冤》:元代关汉卿的代表作,他用浪漫的艺术手法,愤怒地鞭挞了黑暗势力。28.文学艺术中的历史材料一①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写于759年)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写于1205年)(1)概括材料一两首诗词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任选一首(答题卡上写出序号)写出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材料二《耕织图》是别有韵味的农书,它以图画的形式,形象生动地记载了古代人民农桑生产的场景。以下两幅图选自清雍正时所绘《耕织图》。(2)从材料二两幅图片中任选一幅,描述图中的劳动场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清朝农业、手工业得以发展的历史背景。材料三下图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后孙公园25号安徽会馆的戏楼(建于清代)。中国古代的戏剧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受到大众的喜爱,当时观看戏剧已成为城乡民众的一种主要的文化和活动。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不断增多,剧目繁多,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争奇斗艳,雅俗共赏。(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代戏剧的特点。29.北京城的发展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北京城从金到明清的空间方位、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元大都的设计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材料二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3)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北京城的特点。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本部分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589年,隋灭掉_____,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空格处应该填写的是A.魏 B.晋 C.陈 D.吴【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89年,隋灭掉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故C项正确,排除ABD。2.阅读下侧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关于隋朝初年社会发展状况的结论,恰当的一项是A.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并发展B.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C.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开元盛世到来D.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表格“581年、604、人口、垦田面积”的数据可以看出,隋朝初年人口大幅度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说明了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并发展,A正确;大运河是在605年起陆续开凿的,排除B;休养生息政策是西汉初年的政策,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局面,排除C;表格没有涉及科举取士制度,排除D。故选A。3.做笔记是历史学习方法之一。有同学学习某历史人物时在笔记中写到“君舟民水”“天可汗”“贞观之治”,由此判断该历史人物是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历史上称“贞观之治”,B正确;唐高祖、武则天、唐玄宗与题干的“君舟民水”“天可汗”“贞观之治”不符,排除ACD。故选B。4.有学者认为,要认识唐诗需先认识“诗唐”。下列唐诗与唐朝社会状况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唐诗结论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实施开明的对外政策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长安城商业十分繁荣D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昂扬进取的尚武精神A.A B.B C.C D.D【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句反映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唐都长安布局严整,规模宏大。表明长安人口众多,唐长安城按中轴对称布局,城为方形,街道正直,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A符合题意;“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B排除;“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描写的是菊花,C排除;“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反映的是民族交融,D排除。故选择A。5.“贞观年代,宫人贵妇外出骑马,要戴一种宽檐的帽子,帽檐上垂下长长的罩纱,把全身都遮住……到玄宗年代,连面纱都省了,后来她们干脆女扮男装出行。”这些变化说明唐朝A.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B.妇女受教育程度高C女性社会地位很低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宫人贵妇外出骑马,要戴一种宽檐的帽子,帽檐上垂下长长的罩纱,把全身都遮住……到玄宗年代,连面纱都省了,后来她们干脆女扮男装出行”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D符合题意;AB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D。6.下表列出了部分外国人在唐朝任官情况,这一材料可以用来研究唐朝国家日本新罗印度波斯姓名晁衡崔致远瞿昙罗骆元光官职秘书监翰林学士太史节度使A.发达的商业贸易 B.兼容并包的风气C.和睦的民族关系 D.等级森严的社会【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有部分外国人在唐朝任官,如日本人、新罗人、印度人、波斯人等,说明了外国人受到比较平等的对待,外国文化受到尊重与接纳等。由此可知,这体现了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或兼容并包的对外政策,所以这一材料可以用来研究唐朝兼容并包的风气,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在表格中未体现,排除。故选B。7.贞观初年,不畏艰险,历经磨难,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的高僧是A.法显 B.鉴真 C.玄奘 D.萨迦班智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演习佛法,10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B正确;法显是东晋高僧,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排除A;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排除B;萨迦班智达是元代的,排除D。故选C。8.下表是“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相关信息,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有五代十国(部分)结束梁唐晋汉周吴吴越闽北汉宋灭北汉907-923923-936936-947947-951951-960902-937907-978909-945951-979979①政权并立②更替频繁③走向统一④经济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表格信息“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这一时期政权并立、更替频繁,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979年,宋灭北汉,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局面,所以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有①②③,A项符合题意;而④经济发展在表格中未体现出来,排除。故选A。9.下列各项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是A.永嘉南渡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黄袍加身【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杯酒释兵权是在宋太祖时期。后周时,黄袍加身是指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D正确;永嘉南渡发生在西晋时期,排除A;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排除BC。故选D。10.宋初的统治者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重文轻武政策,其目的是A.发展科学技术 B.防止武将专横跋扈C.改革科举制度 D.促进各地经济交流【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发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故B正确;ACD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B。11.岳飞赢得后人尊敬的原因是A.遭到诬陷,蒙受冤屈 B.率领岳家军打败辽兵C.坚持抗金,精忠报国 D.扭转了宋金对峙局面【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金军南下攻宋,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灾难,岳飞坚持抗金,精忠报国符合南宋人民渴望生活安定,发展经济的要求,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C正确;遭到诬陷,蒙受冤屈不是岳飞受后人尊敬的原因,排除A;率领岳家军打败的是金军,排除B;扭转了宋金对峙局面不符合史实,排除D。故选C。12.观察图示,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①图示中“?”处对应的朝代应为隋朝②图示中“?”处对应的朝代应为唐朝③宋朝时纸币成为当时唯一的流通货币④纸币的出现反映出宋朝商业经济繁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片②可以看到“开元通宝”的字样,开元通宝,为唐代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因此②正确,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反映了宋朝商业经济繁荣,因此④正确,故D正确;图①是秦朝的圆形方孔半两钱,因此①错误,含有①的选项AB错误;宋朝时纸币成为不是当时唯一的流通货币,仅在四川地区出现,因此③错误,故含有③的选项C错误。综上答案D。13.北宋市舶岁入约110万缗,约占国库收入的1/60。南宋仅广州、泉州两处海港,每年市舶之利就达到200万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南宋的财政收入完全依赖于对外贸易 B.南宋财政总收入超过北宋C.外贸收入是南宋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D.北宋朝廷不重视海外贸易【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北宋市舶岁入约110万缗,约占国库收入的1/60。南宋仅广州、泉州两处海港,每年市舶之利就达到200万缗”可归纳得出宋代海外贸易的收入在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发展趋势是逐步增长,到南宋时期,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故C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南宋的财政收入完全依赖于对外贸易,而是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故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南宋财政总收入超过北宋对外贸易,故B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北宋朝廷不重视海外贸易,故D错误。综上答案C。14.下图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汝窑烧制的“莲花温碗”,“器作十瓣莲花形,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该文物可用于研究A.唐三彩的制作工艺 B.宋与辽文化的交融C.宋代手工业的发展 D.明清时期海外贸易【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汝窑烧制的“莲花温碗””可知反映的是宋代瓷器,故可用于研究宋代手工业的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是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故C正确;材料是汝窑烧制的“莲花温碗”,不是唐三彩,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宋与辽文化的交融,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明清时期海外贸易,故D错误。综上答案C。15.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人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的历史人物是A.耶律阿保机 B.元昊 C.阿骨打 D.铁木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D正确;耶律阿保机统一的是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排除A;元昊建立的是西夏,排除B;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政权,排除C。故选D。16.元朝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由此可见,行省制度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B.加剧了地方与中央抗衡C.导致了地方机构效率低 D.造成丞相权力威胁皇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这体现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正确;BCD说法错误,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A。
17.以下图片、文字材料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个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锦衣卫印军机处外景八股文A.科举制度的发展 B.军事决策的优化C.监察体系的完善 D.君主专制的强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片“锦衣卫印”可知反映了朱元璋为监视官民而设立的特务机构。图二“军机处外景”可知反映了军机处的设置是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根据材料“八股文”可知反映了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综上所述图片、文字材料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君主专制的强化,D正确;科举制度的发展只适用于文字材料,排除A;图片、资料都没有涉及军事决策的优化,排除B;只有第一幅图涉及到监察体系,排除C。故选D。18.明朝《武备要略》中记载的鸳鸯阵法适应南方复杂的丘陵、水网地形,还能根据不同作战情况进行变阵,全队密切配合,可攻可守,浑如一体。用此阵法打败倭寇的明朝名将是A.郑成功 B.戚继光 C.李自成 D.施琅【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数学知识,戚继光是明朝时期抗击倭寇的民族影响,他抗击倭寇所用的阵法是鸳鸯阵,B正确;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排除A;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推翻了明朝统治,排除C;施琅是清朝将领,康熙时领军收复台湾,排除D。故选B。19.1644年明朝崇祯皇帝自缴,明王朝灭亡。与此直接相关是A.努尔哈赤统一女真B.皇太极改国号为清C.李自成攻入北京城D.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覆亡,C项符合题意;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1636改国号为清,镇守山海关吴三桂降清,引清兵人关是在明朝灭亡之后,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0.下面内容是中国古代一本科技著作的目录节选,由此判断这本著作可能是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目录判断该科技著作是《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内容分为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创作了《天工开物》,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体现了作者重农工、重实学的思想,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选B正确;《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是一部药物学著作,故A错误;《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故C正确;《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故D错误。综上答案B。21.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为此清政府A.废除了分封制 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兴修水利工程 D.改革中央地方官制【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导致近代被动挨打,故B正确;ACD与材料不符,排除。综上答案B。22.清朝时设置的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机构是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北庭都元帅府 D.伊犁将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设置伊利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D正确;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排除AB;北庭都元帅府是元朝设置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的机构,排除C。故选D。23.下列表格中事件反映的清初历史特征是时间事件康熙二十三年(1684)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康熙二十八年(1689)《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康熙五十二年(1713)册封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乾隆三十六年(1762)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A.繁荣开放的盛世景象 B.民族关系的进一步交流与融合C.思想文化的发展昌盛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设置台湾府、《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册封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可知,主要体现了加强对边疆的管辖,反抗外国侵略,这些历史事件都体现了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正确;繁荣开放的盛世景象体现的是隋朝的时代特征,排除A;设置台湾府、《尼布楚条约》与“民族关系的进一步交流与融合民”,排除B;表格反映的事件没有涉及思想文化内容,排除C。故选D。24.下列著作与《史记》属于同一类别的是A.《资治通鉴》 B.《西游记》C.《本草纲目》 D.《水浒传》【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之一。《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两部都属于通史,A正确;《本草纲目》属于药物学巨著,排除B;《西游记》、《水浒传》属于小说,排除BD。故选A。25.他是即将步入近代的中国人的启蒙者,意识革新的先驱者。他曾这样评价自己的著作:“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他的著作取名《石头记》,文中的“他”是A.徐光启 B.汤显祖 C.施耐庵 D.曹雪芹【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初名《石头记》,晚年,曹雪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进行小说的创作和修改,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来高鹗续写了后40回,题名《红楼梦》,在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故D正确;徐光启著作是《农政全书》,故A错误;汤显祖代表作是《牡丹亭》,故B错误;施耐庵著作是《水浒传》,故C错误。综上答案D。第二部分材料分析题本部分共4题,共50分。26.“和”(hé)字的含义有和谐、和睦、结束战争或争执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唐蕃和亲材料一藏族民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五千五百种,使吐蕃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材料二松赞干布因娶公主更仰慕华风,又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学学习诗书……还向唐朝请求给予蚕种及制造酒、纸墨的工匠,都得到了允许。唐人陈陶《陇西行》诗云:“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唐蕃和亲对吐蕃发展起的作用。宋辽和议材料三①(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②澶渊之盟……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③神宗初即位,一日语及辽事,曰:“盖辽人乃不共戴天之仇,反捐金缯数十万,且视之为叔父。为人子孙,当如是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2)材料三的三则材料分别表达了对澶渊之盟的不同观点。请将与观点对应正确的材料填写在横线上。支持“和议是统治者的耻辱”的材料是_______(填写序号即可)支持“和议不利于军事发展”材料是_______(填写序号即可)支持“和议有利于社会安定”的材料是_______(填写序号即可)和平交往材料四造船技术的不断成熟发展和航海知识的不断积累,以及罗盘的使用都为郑和远航西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早在唐朝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平衡舵、车船、水密隔仓以及开孔舵。发展至宋元时期中国的海船已经大致定型,在海船原有的基础上又使用了搭接法使海船的承重量增大、壳板连接的更为结实且不易漏水。在海船上还可以配备相应的生活设施。同时还可以在海船上种植蔬菜和药材,甚至可以进行养殖。(3)依据材料四,说明郑和下西洋具备的条件。材料五(4)结合材料五,说出郑和的远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5)谈谈你对“和”字的理解。【答案】(1)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了民族交流。(可以从经济、社会、民族关系等方面回答具体内容。)(2)③②①(3)造船技术的发展;航海知识的积累;指南针的使用;船上生活得到改善。(4)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5)渴望安定、平和、幸福生活的普遍愿望等。(言之成理即可)【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给吐蕃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使吐蕃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可得出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材料二“松赞干布因娶公主更仰慕华风,又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学学习诗书……‘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可得出唐蕃和亲加强了民族交流。(2)根据材料三“①(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可知反映了澶渊之盟之后和平局面;材料三“②澶渊之盟……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反映的是不利于军事发展。材料“③盖辽人乃不共戴天之仇,反捐金缯数十万,且视之为叔父。为人子孙,当如是乎?”反映了统治者认为是耻辱。综上所述支持“和议是统治者的耻辱”的材料是③;支持“和议不利于军事发展”的材料是②;“和议有利于社会安定”的材料是①。(3)根据材料四“造船技术的不断成熟发展和航海知识的不断积累,以及罗盘的使用都为郑和远航西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可得出郑和下西洋具备的条件:造船技术的发展;航海知识的积累;指南针的使用;根据材料“……在海船上还可以配备相应的生活设施。同时还可以在海船上种植蔬菜和药材,甚至可以进行养殖。”郑和下西洋具备的条件:船上生活得到改善。(4)根据材料五“郑和航海路线图”可知,郑和的远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5)本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渴望安定、平和、幸福生活的普遍愿望等。27.宋代都市生活繁华、科技文化发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京梦华录》里说:“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材料二(临安)中瓦子是御街中段最为繁华的地方,聚集了众多有名的食店、茶坊、手工艺店铺,中瓦子前便是“五花儿中心”。不仅白天,夜市中也属“中瓦子前最盛,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中瓦子前徐茂之家扇子铺”“中瓦前彭家油靴”为比较著名的手工艺店铺。材料三到了宋代,儿童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如下棋、击球、藏迷、歌舞、戏水、捉蝶、斗蟋蟀、斗草、耍刀枪、玩傀儡、看击乐、节庆祭拜、追货郎等都是当时流行的活动。(1)根据材料一、二、三,说说宋代都市生活繁华的表现。(2)结合所学,分析宋代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3)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列举两例说明这一观点(从科技领域、文学领域等角度举例)。示例《窦娥冤》:元代关汉卿的代表作,他用浪漫的艺术手法,愤怒地鞭挞了黑暗势力。【答案】(1)瓦子勾栏等娱乐场所;商品经济繁荣;夜市;各种儿童游戏等。(答出三项即可。)(2)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等等。(答出两项即可。)(3)活字印刷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三国演义》:罗贯中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充分运用文学手段,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全书结构宏伟,脉络细密,情节跌宕起伏。《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解析】【详解】(1)根据“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可归纳出瓦子勾栏等娱乐场所;根据“(临安)中瓦子是御街中段最为繁华的地方,聚集了众多有名的食店、茶坊、手工艺店铺”等可归纳出商品经济繁荣;根据“中瓦子前最盛,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可归纳出夜市;根据“到了宋代,儿童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如下棋、击球、藏迷、歌舞、戏水、捉蝶、斗蟋蟀、斗草、耍刀枪、玩傀儡、看击乐、节庆祭拜、追货郎等都是当时流行的活动。”可归纳出各种儿童游戏等。(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等等。(3)根据“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可列举科技领域、文学领域两个角度,任何具体事例,如: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俗称《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这部小说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充分运用文学手段,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全书结构宏伟,脉络细密,情节跌宕起伏。《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在这部小说之后,长篇说史的小说大量涌现出来。28.文学艺术中的历史材料一①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写于759年)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写于1205年)(1)概括材料一两首诗词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任选一首(答题卡上写出序号)写出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材料二《耕织图》是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书范本:专业律师参与下的婚姻解体合同
- 离婚夫妻财产分割及子女监护抚养责任协议
- 矿山资源开采许可证转让合同模板(含审批程序)
- 教育机构线下校区2025年扩建项目风险管理与应对措施报告
- 合同范本200个机器损坏险保险合同5篇
- 关节肿瘤基因组学与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洞察及研究
- 催化裂化竞赛试题及答案
- 智能化供应链风险控制-洞察及研究
- 销售有关试题及答案
- 地理竞赛试题及答案高一
- 甲油胶行业报告
-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及MWORKS实践》全套教学课件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讲课
- 苏教版4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
- 小学教育课件古诗
- BEC商务英语初级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6套
- 消除“艾梅乙”医疗歧视-从我做起
- 感恩老师课件教学课件
- GB/T 44625-2024动态响应同步调相机技术要求
- 不违反计划生育协议书模板
- (人教2024版)七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