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议论文结构模式之“引议联结”课件_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议论文结构模式之“引议联结”课件_第2页
2023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议论文结构模式之“引议联结”课件_第3页
2023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议论文结构模式之“引议联结”课件_第4页
2023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议论文结构模式之“引议联结”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议论文结构模式之“引议联结”2023届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指导教学目标:1.掌握“引提议联结”结构。2.运用“引议联结”结构写好高考作文。

引议联结式结构,是议论文常用的结构模式。引议联结的过程,本质上也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内容“引议联结”式结构的运用第一部分:析意第二部分:运用第三部分:变式一、析意诗歌里的起承转合:

“破题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题起。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结句或就题结,或开一步,或缴前联之意,或用事,必放一句作散场,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穷。”——元∙杨载《诗法家数》一、析意起:起笔破题承:承接续写转:宕开拓展合:收束全诗引:引述材料提出观点议:结合材料分析观点联:联系现实拓展文意结:强化观点收束全文该结构可展示考生这几大能力:①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②思考、分析观点的能力;③关注、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④谋篇布局的能力;⑤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思维能力二、“引议联结”之“引”引:援引材料,再现情境,提出观点解决文章从何写起的问题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材料)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情境)。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写作要求)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情境-文体要求)。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常规要求)【范例分析

2020年全国1卷】【范例分析

2020年全国1卷】材料内容:

齐桓公争霸,鲍叔荐管仲,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写作要求:你对哪个感触最深写作情境: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文体要求:发言稿【范例分析

2020年全国1卷】写作示例: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发言稿格式,情境再现)。很荣幸能够在读书会上

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感受和思考(情境再现)。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究竟是谁居功至伟?孔子认为是管仲之力,司马迁偏向于鲍叔知人(引述材料),而我却认为齐桓公的博大胸襟才是推动他最终实现霸业的重要条件(提出观点,落实写作要求)。引:援引材料,再现情境,提出观点【范例分析

2021年新高考1卷】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材料)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写作要求)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常规要求)【范例分析

2021年新高考1卷】写作示例:1917年,青年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一文振聋发聩,曾经唤醒了因国贫民弱而激愤,却苦于找不到出路的一代青年,对今天的我们同样有着启示意义。(落实写作要求:论述的启示)滥用其强可使生而强者变弱,勤自锻炼可令生而弱者变强,

(引述材料)毛泽东关于“强弱变化”的阐述告诉我们:强弱本非定论,变化才是必然。

(提出观点,落实写作要求)引:援引材料,提出观点二、“引议联结”之“引”“引”需要注意的问题:1、援引材料要简练精当,切入点要准确。2、必须显现写作要求、情境要求、文体要求。引:援引材料,再现情境,提出观点解决文章从何写起的问题二、“引议联结”之“议”议:条分缕析解决文章思维深度的问题分论点的常见展开方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根据具体写作内容选择)追问法:不断追问“为什么”,由果溯因,对观点进行深入剖析,体现了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能力。

【范例分析

2020年全国1卷】写作示例: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发言稿格式,情境再现)。很荣幸能够在读书会上

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感受和思考(情境再现)。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究竟是谁居功至伟?孔子认为是管仲之力,司马迁偏向于鲍叔知人(引述材料),而我却认为齐桓公的博大胸襟才是推动他最终实现霸业的重要条件(提出观点,落实写作要求)。追问1:为什么博大胸襟是推动齐桓公最终实现霸业的重要条件?追问2:为什么齐桓公可以拥有“博大胸襟”?追问法展开议论【范例分析

2020年全国1卷】写作示例:齐桓公的博大胸襟才是推动他最终实现霸业的重要条件。(观点)追问1:为什么博大胸襟是推动齐桓公最终实现霸业的重要条件?不管是成就一国之伟业还是席卷天下囊括四海,招揽足够优秀的人才都是实现这一政治理想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怎样才能让人才纷至沓来,天下归心?齐桓公的博大胸襟可以说是必杀技。试想,管仲曾经辅佐过他的对手公子纠,甚至差点用箭将他射死。齐桓公连这样的人都可以不计前谦,委以重任,其胸襟之博大怎能不让天下人赞叹景仰,那些渴望得遇知音一展抱负的有才之人又如何能够不动心?齐桓公任用了一个管仲,便可得天下人才之心,霸业当然指日可待。追问法展开议论【范例分析

2020年全国1卷】写作示例:齐桓公的博大胸襟才是推动他最终实现霸业的重要条件。(观点)追问2:为什么齐桓公可以拥有“博大胸襟”?一个拥有博大胸襟的人必然是一个目光长远、心怀天下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将个人的得失恩怨抛至脑后,彰公心,重国器,最终成就一番大事业。齐桓公就是这样的人。对于他而言,虽然管仲曾经辅佐过他的对手公子纠,甚至差点用箭把他射死,但这些都只是个人的私事,在齐国发展壮大这等宏伟大业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正是因为齐桓公胸怀大志,以国事为先,才能做到不计前嫌,以博大的胸襟接纳鲍叔的推荐,重用管仲,最终成就一代霸业。追问法展开议论二、“引议联结”之“议”“追问”的几个基本角度:1、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观点,其利在何处?2、这个观点为什么可以成立,观点中的概念具有怎样的逻辑关联?3、这个观点为什么可以实现,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基本角度之间存在着递进关系而我却认为齐桓公的博大胸襟才是推动他最终实现霸业的重要条件(观点)。追问1:为什么博大胸襟是推动齐桓公最终实现霸业的重要条件?(角度1:“博大胸襟”与“实现霸业”之间的逻辑关联。)追问2:为什么齐桓公可以拥有“博大胸襟”?(角度2:拥有“博大胸襟”需要具备的条件。)二、“引议联结”之“联”联:联系现实,拓展文意解决文章思维广度的问题基本认识:材料作文写作紧扣材料不等于仅扣材料。仅扣材料的危害:扁平化,论述视野狭窄,文章容量有限。二、“引议联结”之“联”

“联”的主要作用:

充分展现由此及彼的思维链条,将文章中心论点从材料转而置于现实大环境之中,或者思考它对于当下社会的意义作用,或者借助它来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甚至还可以借此展现某些优秀思想品质、道德精神在时代发展过程中的传承脉络,真正落实“文章合为时而著”。联:联系现实,拓展文意解决文章思维广度的问题二、“引议联结”之“联”联:联系现实,拓展文意解决文章思维广度的问题“联”的两种写法:1、联系社会现实素材,展现倡导中心论点的现实意义。2、联系写作者特定身份,展现青年人对优秀思想品质、道德精神的传承与发扬。(青年立场)【范例分析

2020年全国1卷】1.联系社会现实素材,展现倡导中心论点的现实意义。写作示例:白云苍狗,沧海桑田,齐桓公和他的辉煌霸业早已湮没于黄土之下,仅在史册上留下了几道斑驳的墨迹。(材料)但是,他不计前嫌重用管仲,重公心忘小我的博大胸襟却被后人传颂,鲜活至今。(过渡,由材料到社会现实)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我看到了医疗队员们将公心置于小家之上,驰援武汉的博大胸襟;我看到了中国政府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公心,与他国分享医疗物资的博大胸襟。(社会现实素材)一个人只有拥有重公心忘小我的博大胸襟,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一个民族只有拥有重公心忘小我的博大胸襟,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强调观点的现实意义)【范例分析

2020年全国1卷】2.联系写作者特定身份,展现青年人对优秀思想品质、道德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示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齐桓公的故事,(材料)不仅仅是为了知道这段历史,了解这个人物,更重要的是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以指导自己成长。(过渡,由材料到青年成长)我们是高中生,是青年,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在这个物质高度发达,充满种种诱惑的时代里,如何做到像齐桓公那样重公心忘小我,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这是我们每一个青年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强调观点对青年成长的意义)二、“引议联结”之“结”结:回应前文,收束全文解决文章结构意识的问题。基本认识:“结”篇幅不长,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最能体现作者是否具有稳固的结构意识。【范例分析

2020年全国1卷】示例:

“重公心,轻小我”,(回应观点)这句齐桓公用行动撰写的箴言,(回应材料)已经被时光凝固成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即使岁月更替,也要此心不改,光彩犹荣。(回应文章的写作脉络:齐桓公的公心——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工作者的公心——青年人应该具有公心)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回应写作情境)结:回应前文,收束全文“引议联结”结构的整体呈现引: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在读书会上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感受和思考。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究竟是谁居功至伟?孔子认为是管仲之力,司马迁偏向于鲍叔知人,而我却认为齐桓公的博大胸襟才是推动他最终实现霸业的重要条件。议:1、为什么博大胸襟是推动齐桓公最终实现霸业的重要条件?2、为什么齐桓公可以拥有“博大胸襟”?——彰公心,重国器联:1、齐桓公和他的辉煌霸业早已湮没于黄土之下,仅在史册上留下了几道斑驳的墨迹。但是他不计前嫌重用管仲,重公心忘小我的博大胸襟却被后人传颂,鲜活至今。2、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齐桓公的故事,不仅仅是为了知道这段历史,了解这个人物,更重要的是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以指导自己成长。结:“重公心,轻小我,成就博大胸襟”,这句齐桓公用行动撰写的箴言,已经被时光凝固成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即使岁月更替,也要此心不改,光彩犹荣。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三、“引议联结”的变式1、“议”与“联”的详略之变【2020年全国1卷】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议详联略)

【2018年全国2卷】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议略联详)三、“引议联结”的变式1、“议”与“联”的详略之变【2021年新高考1卷】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三、“引议联结”的变式1、“议”与“联”的详略之变认真研读题目中的具体表达,准确把握命题人的命题意图,这是我们权衡“议略写联详写”还是“议详写联略写”的唯一依据。2、个体思维特点及表达习惯之变(1)引——议+联——议+联——结(2)引——议1——议2——联——结(3)引——议——联1——联2——结如果再引入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等论证结构,又可以形成更多的组合形式。三、“引议联结”的变式2、个体思维特点及表达习惯之变曹操平定北方后,率大军南下,逐刘备,进逼东吴。东吴方面分化为主降派和主战派,主战派主张联刘抗曹。刘备也有联吴抗曹之心,派诸葛亮前往东吴游说。诸葛亮先用激将法,后分析时局,孙权听后心动。都督周瑜力主抗曹,并指出了曹军的不利因素,最后孙权斫案立誓,联刘抗曹。在绵中实验“鉴古知今”的主题读书会上,大家围绕这个故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面对强敌,孙权、诸葛亮、周瑜均有出彩的表现,谁才是你最欣赏的人呢?请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三、“引议联结”的变式写作范例

引: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很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