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政务微博的研究现状,行政管理论文_第1页
国内外政务微博的研究现状,行政管理论文_第2页
国内外政务微博的研究现状,行政管理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外政务微博的研究现在状况,行政管理论文自2018年以来各地政务微博发展迅速,(2020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显示:截止到2020年12月20日,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上认证的政务微博账号总数为176714个,相对2018年增长了249.51%。在政务微博快速发展的同时,政务微博的研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涌现出来一些有关政务微博的研究成果。郑宁雯以2018年至2020年3月国内对于政务微博的研究文献为对象,从全国政务微博的大概情况及特点、对于政务微博的不同研究视角、研究方式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有关政务微博的文献进行了述评。吴路珂则主要从地方政务微博的发展大概情况、地方政务微博的主要作用及其当下地方政务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对已有政务微博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当前政务微博研究进行的评述主要存在下面缺乏:一是当前有关于政务微博的述评数量较少。笔者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的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时只得到了以上两篇与政务微博密切相关的综述。二是上述对于政务微博的两篇综述只梳理了国内对于政务微博的研究,而没有牵涉到国外的相关研究。三是以上综述更多的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梳理,但是缺乏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价。为全面了解国内外对于政务微博的研究动向,本文拟在述评的基础上把握政务微博的研究现在状况,分析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研究方向。2国内外政务微博的研究现在状况2.1有关政务微博的概念有学者以为政务微博是由各种机构或官员个人以自个的真实身份和真实信息通过某一个微博网站的官方认证而开设的微博平台。李雅以为政务微博是指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主流门户网站上开设的微博,功能主要以政务公开、听取民意、回应质疑、表示出观点为主。也有学者以为政务微博是指中国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力行织博为民。国外没有专门用于描绘叙述政务微博的名词,严格来讲,国外与国内的微博对应的社交工具主要是twitter,但是他们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时,一般以国会、议会成员开通的社交媒体页面进行研究,华而不实包括facebook、youtube页面等。最典型的是集聚了美国大量议员的twitter下一个名为TweetCongress的网站,TweetCongress是一个鼓励议员使用twitter以提升美国透明度的可获取信息的网站。当前对于政务微博的概念还没有明确、权威的界定。大部分学者在进行政务微博的研究时直接将政务微博作为已经知道定义的名词使用,并且在进行研究时对于政务微博、政务微博客、机构微博、政机关微博、微博等概念不加以区分。当前国内已有的定义主要是从政务微博的功能和政务微博的开设条件两个角度给出的。从政务微博的功能角度对政务微博进行定义,很难全面概括政务微博的作用。从政务微博的开设条件方面,对政务微博的定义不够科学,官员或者机构工作人员开通的微博不能被一概定义为政务微博,由于很多官员实名认证的微博发布的内容与政务关联甚少。我们以为,政务微博是指由政机构或者政机构官员开通的经过实名认证的发布政务信息、促进信息公开、加强官民沟通、塑造新型、加强公共服务等内容的微博。2.2有关政务微博对形象和公信力的影响史丽琴以为:微博碎片化、短小、群众传播的特点扩大了网络世界中的公共范围进而延伸了形象的传播范围,微博可弥补传统媒体的可选择性差、传播速度慢的问题,进而有助于形象的即时塑造和修复,但是微博的出现使得对于媒体资源的掌控力下降,这对形象的传播构成了挑战;由于微博信息难辨真假,又具有强大的舆论煽动性,不利于提高公信力。唐嘉仪从双向沟通理论出发,提出了进行微博公关能够有利于塑造正面形象的观点,但是并未给出进行微博公关的详细做法。张雨结合多个实际案例研究了政务微博的管理,提出可从公众对的三种等待的角度出发塑造的形象,然后通过微博的三大特征链接扩容、联合成群和转发扩散来扩大传播效果,李畅从形象的微博传播重点为切入口,从机制建设、观念更新和形式创新三个方面,提出了形象微博传播的策略建议。WuGuohua以为部门能够通过政务微博与公众构成良好的互动沟通,提高的公信力,进而有利于公众对危机管理产生积极的回应。当前,已有一些政务微博对形象影响的研究成果,但是主要以定性的理论分析为主,仅有少数结合案例进行了分析,在案例研究中主要以描绘叙述和列举较多,对案例挖掘不够深切进入。2.3有关政务微博的应用〔1〕信息公开。张文祥以为微博提高了公民介入政治的能力和时机,提高了公民介入社会监督的热情,同时微博舆论和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共景监狱形式将成为倒逼信息公开的气力,有助于推动信息公开制度的落实和进步。卞昭玲以为政务微博是网站的有效延伸、能够快速应对重要事件、及时公开民生信息、利于官民沟通、能够有效整合信息资源,但当前部分政务微博还存在着信息更新滞后、选择性公开信息和缺乏官民互动的弊端,应通过重塑信息公开意识、提倡经营政务微博理念、强化政务微博制度建设来解决这些问题。郑烨的实证研究表示清楚,政务微博上建立的信任在信息沟通与信息公开之间存在着部分中介作用,而信任关系的构成有利于促进信息公开。JohnCarloBertot以为政务微博的协作性、介入性、自主性和及时性,有助于提升的开放度、透明度和反腐能力。当前专门研究政务微博在信息公开中的应用的文献较少,大多是在研究政务微博应用时提及了信息公开,并且政务微博在信息公开中应用的研究以定性方式方法为主,定量实证研究成果偏少。〔2〕社会管理的创新。董立人以为,政务微博提升了社会管理中的服务意识,为良性互动提供支持,有利于在社会管理中践行群众道路。张蓉以为,微博能提供社会管理入口、释放社会管理话语权,又能够愈加贴近民众使得微博有益于创新社会管理,但是狭隘民意、群体极化等现象也使得微博加大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因而应推行微博实名制强化公众责任感,遏制虚假和攻击性言论。杨娜以为,政务微博将有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具有官民关系润滑剂的作用、并有利于加快向服务型转型的进程。SeongEunCho以为政务微博应注意平衡作为政务信息提供者和浅层次官民沟通的对象这两个角色,以此博得公众信任,进而促进数字化合作型的构建和社会管理的创新。当前研究政务微博在社会管理中应用的成果相对较多,主要以为政务微博能够促进官民沟通、微博问政和信息公开来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但是这些研究大部分仅限于定性的理论分析。〔3〕舆情管理。微博所导致的信息多源性挑战的信息控制能力、舆论多元化挑战舆论统一性、社会发动挑战社会管理使得在微博时代舆论的引导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李凌凌从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的角度出发,以为中国的官方主流媒体和微博平台已经构成了两个信息场和舆论场,其信息和观点的差异正在撕裂社会的价值共鸣,因而部门应该改变信息控制,以政务微博促进信息公开、介入舆论竞争。陈显中以为,政务微博引导网络舆情的机制应该包括组织管理机制、网络舆情监测机制、信息发布机制、媒体联动机制、议程设置机制、意见领袖培养机制、管理人员培训机制和工作绩效赏罚机制。王灿发以为,不仅能够通过暂停账号、删帖、事后追惩和建立用户信誉评价体系的方式方法控制谣言的传播,可以以通过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或制定一套简易的操作手册,从遣词造句、信源选择、内容甄别等方面对普通微博用户予以指导,进而遏制谣言的传播。钟柔英则从舆论学的角度探寻求索了通过设置新闻议程实现舆论引导的可能性。当下利用政务微博进行舆情管理的研究,从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传播学、舆论学等多学科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一系列将政务微博应用于舆情管理的举措,但绝大多数措施主要依靠人工处理且可操作性不强。我们以为,融合计算机技术的自动处理技术以及一套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措施理应是利用政务微博进行舆情管理研究的重点领域。〔4〕官民沟通。曹劲松以为微博的实际传播效果要优于传统媒体,并结合公安微博、发言人微博等实际案例,指出当下对政务微博的使用和认识还不够深切进入,应当树立微博服务的政务理念。李晓方将官民互动抽象为关注层、微博沟通层、虚拟与现实转换层三个层次,对抽取样本进行数据处理之后,指出官微博主要充当着沉默发言人的角色,官微博更新速度较慢,官微博的内容以新闻及其评论为主。JenniferGolbeck指出,若政务微博收到的民众反应太多,那么其与民众直接沟通沟通的功能就会遭到限制。F.DianneLuxWigand以为部门在运用政务微博进行官民沟通时,应该通过明确沟通对象,实现官民沟通效果的最优化。就当前对于政务微博应用于官民沟通的研究而言,主要集中于研究政务微博中的官民互动行为,但是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固然也有对官民互动行为进行定量分析的,但是总体而言存在着样本量缺乏、深度不够、缺乏比照性的研究的问题。除此之外,曹健敏以为,微博碎片化的表示出方式不利于政务微博准确、全面地发布公共信息;微博用户只是社会群众中的一部分人,政务微博还不能成为公共关系构建的主流工具。2.4有关官员微博行为探究林志标以为官员微博是指公开以政的身份开设的个人微博,他从传播学角度讨论了新传媒变革下的官员微博,以为官员微博的基本内涵是问政,而官员微博实现了民众与官员之间虚拟的面对面。王娟则从制度和意识两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官员政务微博媒介素养的策略。张宁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三个官员的微博样本,从官员微博的传播定位、传播内容偏向、与受众互动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官员微博在有利于公共关系建立的同时,也增加了公共关系危机的风险;他以为官员微博发挥的公共关系的作用有限,公共关系需要通太多层次、多媒体、多渠道进行建设。汪莅轩从组织管理中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了官员、组织机构和微博关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为三者之间存在着互为关联合构,这不利于信息交互,易构成信息不对称,因而并非所有官员都合适于微博平台,官员应该审慎决定进入微博平台。冯伟则从官员微博传播与评论者的行为角度分析了官员庹祖海的新浪微博,指出官员微博进行适当的个人宣传有利于培养官员意见领袖,官员微博应该慎重发表批评意见,尤其是针对国家管理和社会发展事务。RolfeDausPeterson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式方法研究了美国第111届国会议员的微博使用行为,发现议员的派、选举行为、性格特征、所在地区会影响议员微博的使用率、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SounmanHong以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为情境,研究了参选者的微博使用情况,发现微博的使用既会影响参选者在传统媒体中的关注度,也会影响他们在网络上的公众关注度。当前学者们对于官员微博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这些成果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有少量定量的研究成果,存在样本数目较少,样本涵盖面不够广、缺少动态研究等问题。2.5有关政务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郑磊调查发现政务微博发展中存在地理、层级、机构以及部门分布不平衡、微博账号身份信息不一致或难以辨别、微博流于形式未被真正使用、活泼踊跃期短未实现常态化、部门类微博间缺乏整合和互联等问题,提出了政务微博应进行分类管理等建议。唐亮以为政务微博功能定位不清,会影响形象,借鉴英、美的经历体验,提出要注重微博使用效果评价和注重微博推广。瞿旭晟借鉴美国的经历体验和政务微博运营管理的风险,从内容发布、网络互动、日常维护、平台运营等方面提出了政务微博的运营策略,提出应该推动详细部门先行先试,反对一哄而上开通微博的极端现象。JohnCarloBertot以为部门使用微博,会给用户隐私、信息安全、海量数据管理、可获得性、信息准确性和的支配地位等方面带来挑战,因而他以为美国应该建立更适应微博时代的信息政策框架体系。当前已有部分学者对政务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但是,基于政务微博客观数据的定量分析研究成果明显偏少。在当前国内政务微博数量较多且微博内容较为丰富的情况下,若能以政务微博活动产生的大量客观数据为基础,采用数据挖掘的方式方法分析政务微博发展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也许更能推动政务微博发展。2.6有关政务微博的传播特性政务微博传播是政务微博研究的热门领域,对于政务微博的传播通常采用实证研究,多从突发事件入手。桂万保将用户划分为核心节点、桥节点、长尾节点的方式对机构官方微博的传播动力进行了分析,以为机构的积极支持是机构微博的传播动力要素之一,微博传播的圈子化特点要求政务微博积极介入互动,而不是单纯作为一个信息发布的平台。杨妍通过分析温州动车事故这一实际案例,以为微博的及时性、进入门槛低和裂变式传播特点可能使陷入塔西佗陷阱;微博信息传播链条的加长,使信息失真度加剧并易于产生谣言,重塑公信力是应对政务微博传播中的塔西坨陷阱的关键。MaLiang实证研究了公安微博的传播之后,发现部门的层级、互联网的普及率、区域扩散效应和上级压力会显着正向影响公安微博的可用性,而财政收入、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电子政务的发展没有显着的影响。阅读前人有关政务微博传播特性的研究成果,发现研究大多都是先从微博的传播特性出发,再将微博的传播特性移植到政务微博的研究,而对于政务微博传播特征与一般微博传播特征的差异研究较少。除此之外,鲜有研究政务微博传播节点的成果。2.7有关政务微博的内容与发布形式黄河将政务微博的内容分为形象塑造类信息、公共服务类信息、关系类信息三个大类以及这三类所包含的十个子类,把政务微博的发布方式分为连续、规律发布信息、根据用户活泼踊跃情况设定信息发布节拍、多媒体元素融合使用、用网民风格发布信息四种发布方式。曹丹研究了十大新闻办机构微博,发现生活服务资讯占主导,城市文化新闻是重点,新闻发布会信息优先,互动性内容作补充是当前政务微博群的内容发布规律,提出城市政务微博群应当将各类信息资源构成有序的、重点突出的、符合认识规律的综合信息发布窗口,并且政务微博群能够尝试建立与已有电子政务平台的联络提高信息的聚合度。郑拓选取十个机构微博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研究,以为机构微博的信息透明度有待提升,机构微博内容忽视公共服务,微博形式单一,语言风格刻板,出现门户网站微博化趋势。SeongEunCho以为当下政务微博发布的多为流于形式的次要信息,缺乏基于政策和官员行为的深切进入讨论,政务微博缺乏构成公众观点的兴趣,这容易导致有可能成为介入政策制定的利益相关者,对部门失去信任。有关于政务微博的内容与发布形式的研究文献较少,研究方式方法以内容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确实能揭示政务微博内容与发布形式的现实情况。但是,我们发现这些研究中存在样本偏少、案例研究规范性有待提高、内容分析法所建类目合理性有待推敲等一些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学者从政务微博的运行机制、借助微博所到达的回应形式的变革以及政务微博档案化保存等角度对政务微博进行了研究。3结语在研究中发现,伴随着政务微博的快速应用,政务微博的研究也已引起学界的关注,涌现出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政务微博的概念、政务微博对于形象、公信力的影响、政务微博的应用、官员微博行为、政务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政务微博传播特性、政务微博的内容与发布形式等一些领域。国内政务微博的研究固然成果较多,但是这些研究中存在现有研究以定性的理论分析为主,以政务微博活动产生的大量客观数据为基础进行定量研究的成果偏少、少量的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