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考试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与噪声有关的术语叙述不正确的是()。A、背景值指不含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影响的环境声级B、贡献值指由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级C、预测值指预测点的贡献值和背景值按响度叠加方法计算得到的声级D、边界噪声评价量指新建建设项目以工程噪声贡献值作为评价量;改扩建建设项目以工程噪声贡献值与受到现有工程影响的边界噪声值叠加后的预测值作为评价量答案:C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规定如下:①背景值是指不含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影响的环境声级;②贡献值是由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级;③预测值是指预测点的贡献值和背景值按能量叠加方法计算得到的声级;④边界噪声评价量,新建建设项目以工程噪声贡献值作为评价量,改扩建建设项目以工程噪声贡献值与受到现有工程影响的边界噪声值叠加后的预测值作为评价量。2.某工厂技改前停止生产情况下,厂界外敏感目标处噪声背景值为47dB,正常生产情况下噪声级为50dB;技改后厂区噪声对该敏感目标的噪声贡献值为53dB。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技改后该敏感目标处的声环境影响预测值为()dB。A、53B、54C、55D、56答案:B解析:预测值指预测点的贡献值和背景值按能量叠加方法计算得到的声级。该厂界外敏感目标处噪声背景值为47dB,技改后厂区噪声对该敏感目标的噪声贡献值为53dB,声压级差为6dB,两者叠加,技改后该敏感目标处的声环境影响预测值为54dB。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声环境现状调查内容的是()。A、评价范围内规划敏感目标分布情况B、评价范围内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情况C、评价范围内现有主要声源种类和数量D、评价范围内现状噪声超标区内的人口数及分布情况答案:A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进行环境噪声现状调查时,基本内容包括:①影响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调查。②评价范围内现有敏感目标调查。调查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目标的名称、规模、人口的分布等情况,并以图、表相结合的方式说明敏感目标与建设项目的关系(如方位、距离、高差等)。③声环境功能区划和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调查评价范围内不同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划情况,调查各声环境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现状。④现状声源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现状超过相应标准要求或噪声值相对较高时,需对区域内主要声源的名称、数量、位置、影响的噪声级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4.某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1类地区,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dB(A),则该项目的噪声评价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低于三级答案:B解析: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dB(A)以上不含5dB(A)或受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时,实行一级评价;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2008规定的1类、2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5dB(A)(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进行二级评价。在确定评价工作等级时,如建设项目符合两个以上级别的划分原则,按较高级别的评价等级评价。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关于声环境现状评价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析噪声超标范围内的人口数及分布情况B、以图表结合的方式给出评价范围内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情况C、分析评价范围内现有主要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等D、分析评价范围内拟建主要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等答案:D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以图、表结合的方式给出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功能区及其划分情况,以及现有敏感目标的分布情况;②分析评价范围内现有主要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等,明确主要声源分布;③分别评价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内各敏感目标的超标、达标情况,说明其受到现有主要声源的影响状况;④给出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噪声超标范围内的人口数及分布情况。6.某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绘制等声级线图,说法正确的是()。A、固定声源评价无需绘制等声级线图B、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无需绘制等声级线图C、项目流动声源经过的路段均应绘制等声级线图D、项目流动声源经过的城镇建成区和规划区路段应绘制等声级线图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一级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等声级线的基本要求是:固定声源评价、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流动声源经过城镇建成区和规划区路段的评价应绘制等声级线图,当敏感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还应绘制垂直方向的等声级线图。7.某城市边缘未建成区规划先期建设一条城市主干路(中型工程),受其噪声影响的范围内,后期建设康复疗养区、居民住宅区、文化教育区等。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城市主干路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确定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低于三级答案:A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原则,进行一级评价的有:①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域,以及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等敏感目标;②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dB(A)以上[不含5dB(A)]或受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时。而后期建设康复疗养区、居民住宅区、文化教育区等都属于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因此该城市主干路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确定为一级。8.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的评价量是()。A、倍频带声压级B、等效连续A声级C、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D、A计权声功率级答案:C解析:根据《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9660—88),机场周围区域受飞机通过(起飞、降落、低空飞越)噪声环境影响的评价量为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LWECPN)。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在评价项目边界(厂界,场界)噪声时,评价量取样正确的是()A、扩建项目以扩建工程的噪声贡献值作为评价量B、新建项目以该项目的噪声贡献值与其他环境噪声的叠加值作为评价量C、扩建项目以扩建工程噪声贡献值和现有工程噪声贡献值的叠加值作为评价量D、扩建项目以扩建工程噪声贡献值、现有工程噪声贡献值和其他环境噪声的叠加值作为评价值答案:C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规定了边界噪声的评价量,即新建建设项目以工程噪声贡献值作为评价量;改扩建建设项目以工程噪声贡献值与受到现有工程影响的边界噪声值叠加后的预测值作为评价量。10.某高速公路拟由双向四车道扩建为双向六车道,扩建前敏感目标处声环境现状值为57dB(A),扩建后六车道车流对敏感目标的噪声贡献值为63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扩建后该敏感目标处的噪声预测值为()。[2018年真题]A.63dB(A)B.64dBA、B、65dBC、D、已知条件不足,无法确定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预测值是指预测点的贡献值和背景值按能量叠加方法计算得到的声级。根据题干进行分析,四车道时,环境敏感目标处噪声值为57dB(A)。六车道时,车流对敏感目标的噪声贡献值为63dB(A),其背景值暂无法确定,故无法得出扩建后该敏感目标处的噪声预测值。1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不同类别噪声执行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A、机场场界噪声测量执行《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B、农贸市场场界噪声测量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C、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噪声测量执行《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D、铁路项目施工场地边界噪声测量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不同类别噪声执行标准包括:①《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法》(GB9661—88)规定了机场周围区域受飞机通过(起飞、降落、低空飞越)噪声环境影响的评价量为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LWECPN),适用的区域地带范围由当地人民政府划定。②《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规定了工业企业和固定设备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及其测量方法,适用于工业企业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及控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等对外环境排放噪声的单位也按本标准执行。③《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规定了城市铁路边界处铁路噪声的限值及其测量方法,适用于对城市铁路边界噪声的评价。④《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规定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适用于周围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筑施工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及控制。市政、通信、交通、水利等其他类型的施工噪声排放可参照本标准执行。1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声环境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分析的是()。A、评价范围内不同声级范围所覆盖的面积B、评价范围内不同声级范围内声源分布状况C、评价范围内不同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数D、评价范围内不同声级范围内主要建筑物类型、名称和数量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相关规定,声环境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分析应给出评价范围内不同声级范围覆盖下的面积,主要建筑物类型、名称、数量及位置,影响的户数、人口数。13.环境噪声现状调查方法应依据()的要求确定。A、噪声源种类、数量B、受噪声影响人口分布C、噪声功能区多少D、噪声评价工作等级答案:D解析: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有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现场测量法。评价时,应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的要求确定需采用的具体方法。为了提高环境现状调查的效果,在调查中可运用照相、录音、录像等直观显示的手段1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不属于声环境现状调查内容。A、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功能区划B、评价范围内的地貌特征、地形高差C、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气象特征D、评价范围内现有人群对噪声敏感程度的个体差异答案:D解析:声环境现状调查基本内容主要包括:①影响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调查。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气象特征: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等。收集评价范围内1:2000~50000地理地形图,说明评价范围内声源和敏感目标之间的地貌特征、地形高差及影响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②评价范围内现有敏感目标调查。调查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目标的名称、规模、人口的分布等情况,并以图、表相结合的方式说明敏感目标与建设项目的关系(如方位、距离、高差等)。③声环境功能区划和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调查评价范围内不同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划情况,调查各声环境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现状。④现状声源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现状超过相应标准要求或噪声值相对较高时,需对区域内主要声源的名称、数量、位置、影响的噪声级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有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的改、扩建项目,应说明现有建设项目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的超标、达标情况及超标原因。15.某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等级符合一级评价要求,其评价范围为()。A、机场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为评价范围B、机场边界向外200m为评价范围C、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6~12km、侧向各1~2km的范围D、机场中心200m半径的圆内答案:C解析: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范围的确定:①应根据飞行量计算到LWECPN为70dB的区域;②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6~12km、侧向各1~2km的范围为评价范围;③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16.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规定,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不包括()。A、数学模型法B、收集资料法C、现场调查法D、现场测量法答案:A解析: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包括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现场测量法。评价时,应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的要求确定需采用的具体方法。为了提高环境现状调查的效果,在调查中可运用照相、录音、录像等直观显示的手段。17.某无指向性球形声源半径r=2m,距声源外表面1m处的A声级为LA,声源A声功率级为LAw,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该声源源强表达量大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LA>LAwB、LA<LAwC、LA=LAwD、LA与LAw大小关系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规定,点声源以球面波形式辐射声波的声源,辐射声波的声压幅值与声波传播距离(r)成反比。如果已知点声源的A声功率级(LAw),且声源处于自由声场,则等效公式为LA(r)=LAW-20lg(r)-11,即LAw=LA(r)+20lg(r)+11;如果声源处于半自由声场,则等效公式为LA(r)=LAW-20lg(r)-8,即LAw=LA(r)+20lg(r)+8。由此可知,LA<LAw。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中规定,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显著增高,其增高量达()时,应按一级评价进行工作。A.2dB(A)以内B.3dB(A)C.4dBA、B、5dBC、以上[不含5dBD、]答案:D解析:噪声一级评价基本原则有:①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域,以及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等敏感目标;②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dB(A)以上[不含5dB(A)]或受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时。19.某新建高速公路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经计算距离高速路中心线26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为50dB(A),距离高速路中心线280m的敏感目标处夜间噪声预测值为50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为高速路中心线两侧()范围内。A、35±5mB、200mC、260mD、280m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路和水运线路等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包括:①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为评价范围;②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③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贡献值到200m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噪声限值分别为60dB(A)、50dB(A)。题目中给出距离高速路中心线26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为50dB(A),所以应将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扩大到高速路中心线两侧260m范围内。20.已知某声源几何尺寸为D,距声源中心r0处的声级为Lp(r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若按公式Lp(r)=Lp(r0)-20lg(r/r0)计算距该声源中心r处的声级Lp(r),r0、r需满足的条件是()。A.r0>2D,r>2DB.r0>2A、r无要求B、r0无要求,r>2DC、r0>D、r>2D答案:A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规定,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根据靠近声源某一位置(参考位置)处的已知声级来计算距声源较远处预测点的声级。在预测前需根据声源与预测点之间空间分布形式对声源简化成三类声源:即点声源、线声源和面声源。由题干知该声源有声源中,所以可以把它视为点声源。点声源确定原则:当声波波长比声源尺寸大得多或或是预测点离开声源的距离d比声源本身尺寸大得多(d>2倍声源最大尺寸)时,声源可作点声源处理。题中该声源几何尺寸为D,距声源中心r0处的声级为Lp(r0),若按公式Lp(r)=Lp(r0)-20lg(r/r0)计算距该声源中心r处的声级,Lp(r),则需满足的条件是:r0>2D,r>2D。21.在声环境预测过程中遇到的声源往往是复杂的,需根据()形式简化处理。A、声源的地理位置B、声源的性质C、声源的空间分布D、设备的型号、种类答案:C解析: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根据靠近声源某一位置(参考位置)处的已知声级来计算距声源较远处预测点的声级。在预测前需根据声源与预测点之间空间分布形式对声源简化成三类声源,包括:点声源、线声源和面声源。22.某公路扩建项目通过1类和3类声环境功能区,扩建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处噪声超标量在5dB(A)以上,噪声级增量为3dB(A)~5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三级从简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基本原则:①一级评价。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域,以及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等敏感目标;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dB(A)以上[不含5dB(A)]或受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时。②二级评价。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1类、2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5dB(A)[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③三级评价。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3类、4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下[不含3dB(A)],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时。需要注意的是在确定评价工作等级时,如建设项目符合两个以上级别的划分原则,按较高级别的评价等级评价。23.某建设项目位于1类声环境功能区,项目建设前后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下,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判据不充分,无法判定答案:A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规定,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基本原则是:①一级评价。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dB(A)以上[不含5dB(A)]或受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时。②二级评价。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5dB(A)[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③三级评价。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下[不含3dB(A)],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时。在确定评价工作等级时,如建设项目符合两个以上级别的划分原则,按较高级别的评价等级评价。题目中“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属于一级评价(较高级别)的划分基本原则,故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一级。2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在环境噪声评价量中“LWECPN”符号表示()。A、计权声功率级B、声功率级C、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D、等效连续A声级答案:C解析:根据《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9660—88),机场周围区域受飞机通过(起飞、降落、低空飞越)噪声环境影响的评价量为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LWECPN)。2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要求中,不符合噪声防治措施制定原则的是()。A、工业建设项目应针对投产后噪声影响最大预测值制定噪声防治措施B、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应根据铁路边界噪声排放限值制定噪声防治措施C、公路项目应针对运营近、中、远期对噪声影响预测值分期制定噪声防治措施D、应从声源降噪、传播途径降噪和敏感目标自身防护等角度制定噪声防治措施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噪声防治对策制定原则为:①工业(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建设项目噪声防治措施应针对建设项目投产后噪声影响的最大预测值制订,以满足厂界(或场界、边界)和厂界外敏感目标(或声环境功能区)的达标要求。②交通运输类建设项目(如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项目等)的噪声防治措施应针对建设项目不同代表性时段的噪声影响预测值分期制订,以满足声环境功能区及敏感目标功能要求。其中,铁路建设项目的噪声防治措施还应同时满足铁路边界噪声排放标准要求。③噪声防治对策必须符合针对性、具体性、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原则。2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对位于城市建成区的某工业企业,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测量的基本内容不包括()。A、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B、该企业改扩建新增加的噪声源和噪声级C、该企业位于的噪声功能区D、评价范围内的噪声敏感目标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测量的规定,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为:①影响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调查;②评价范围内现有敏感目标调查;③声环境功能区划和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④现状声源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现状超过相应标准要求或噪声值相对较高时,对区域内主要声源的名称、数量、位置、影响的噪声级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有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的改、扩建项目,应说明现有建设项目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的超标、达标情况及超标原因。27.已知某声源最大几何尺寸为D,A声功率级为LAW,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若按公式LA(r)=LAW-20lg(r)-8计算距声源中心r处的A声级LA(r),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处于自由声场的无指向性声源、r>2DB、处于自由声场的无指向性声源、r>DC、处于半自由声场的无指向性声源、r>2DD、处于半自由声场的无指向性声源、r>D答案:C解析:公式LA(r)=LAW-20lg(r)-8适用于半自由声场点声源的预测,当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最大几何尺寸2倍,即r>2D时,该声源可近似为点声源。2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公路建设项目声环境现状监测布设的说法,正确的是()。A、应在代表性敏感目标处布设监测点B、应在垂直拟建公路不同距离处布设监测点C、应在拟建公路两侧采用网格法布设监测点D、敏感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应在各楼层布设监测点答案:A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评价类别的规定,流动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指在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上行驶的车辆以及从事航空和水运等运输工具,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根据现状测量点布设原则的规定,当声源为流动声源,且呈现线声源特点时,现状测点位置选取应兼顾敏感目标的分布状况、工程特点及线声源噪声影响随距离衰减的特点,布设在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为满足预测需要,也可选取若干线声源的垂线,在垂线上距声源不同距离处布设监测点。其余敏感目标的现状声级可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噪声的验证和计算求得。+考生笔记分享用软件考,2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公路建设项目噪声影响预测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应预测给出预测点处噪声贡献值与现状噪声值的差值B、应预测高层噪声敏感建筑各楼层所受的噪声影响C、应预测给出满足声环境功能区标准要求的距离D、应按预测值绘制代表性路段的等声级线图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规定,公路、铁路、轨道交通噪声预测的内容是:预测各预测点的贡献值、预测值、预测值与现状噪声值的差值,预测高层建筑有代表性的不同楼层所受的噪声影响。按贡献值绘制代表性路段的等声级线图,分析敏感目标所受噪声影响的程度,确定噪声影响的范围,并说明受影响人口分布情况,给出满足相应声环境功能区标准要求的距离。30.某新建城市快速路通过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的城市大型居民稠密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低于三级答案:B解析: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二级划分基本原则为:①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2008规定的1类、2类地区;②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5dB(A)[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3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关于户外声传播衰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屏障引起的衰减与声波频率无关B、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与声波频率无关C、距声源较近处可忽略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D、无限长线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大于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答案:A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指出,户外声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引起声级衰减的主要因素有: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包括反射体引起的修正)、屏障引起的衰减、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绿化林带以及气象条件引起的附加衰减等。3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不属于声环境功能区质量评价量的是()A、昼间等效声级B、夜间等效声级C、昼夜等效声级D、最大A声级答案:C解析: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评价量分为昼间等效声级(Ld)、夜间等效声级(Ln),突发噪声的评价量为最大A声级(Lmax)。3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声环境影响评价时段,说法正确的是()。A、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声环境影响评价时段不包括施工期B、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声环境影响评价时段不包括运行期C、运行期声源为流动声源时,仅以工程预测近期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D、运行期声源为固定声源时,固定声源投产运行后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规定,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时段可分为施工期、运行期两个时段评价。建设项目运行期声环境评价时段划分与声源种类有关,通常按以下情况进行划分:①固定声源,将固定声源投产运行后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②流动声源,将工程预测的代表性时段(一般分为运行近期、中期、远期)分别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3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划分声环境影响评价类别说法,正确的是()。A、按评价对象划分,可分为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B、按声源种类划分,可分为稳态声源和非稳态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C、按声源种类划分,可分为机械噪声源、气流噪声源和电磁噪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D、按评价对象划分,可分为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声环境影响评价类别包括:①按评价对象划分,可分为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②按声源种类划分,可分为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35.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矿山爆破施工作业环境噪声的测量量是()。A、A声级及等效连续A声级B、A声级及脉沖声级C、最大A声级及噪声持续时间D、线性声级及倍频带声压级答案:C解析: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评价量为昼间等效声级(Ld)、夜间等效声级(Ln),突发噪声的评价量为最大A声级(Lmax)。36.某新建高速公路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经计算距高速公路中心线150m和36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分别为55dB(A)和50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为高速公路中心线两侧()m范围内。A、150B、200C、360D、400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的规定,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路和水运线路等建设项目的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依据评价工作等级确定:①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为评价范围;②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③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贡献值到200m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2类声环境功能区的夜间噪声限值50dB,所以根据题干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360m。3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户外声传播过程中,与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无关的因素是()。A、大气温度、湿度B、声传播距离C、声波频率D、声源源强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按Aatm=a(r—ro)/1000进行计算。式中,a为温度、湿度和声波频率的函数。所以在户外声传播过程中,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与温度、湿度、声波频率、声传播距离有关。3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规定的环境噪声现状调查方法的确定依据是()。A、评价范围B、评价等级C、评价标准D、评价目的答案:B解析:根据声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包括: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现场测量法。评价时,应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的要求确定需采用的具体方法。39.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时段可分为()。A、施工期和运行期B、运行近期、中期、远期C、运行期和竣工期D、施工期和竣工期答案:A解析: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时段可分为施工期、运行期两个时段评价。建设项目运行期声环境评价时段分为:①固定声源,将固定声源投产运行后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②流动声源,将工程预测的代表性时段(一般分为运行近期、中期、远期)分别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4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声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项目建设前后声环境变化B、分析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或主要原因,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备布局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以及建设项目设计中已有的噪声防治措施的适用性和防治效果C、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和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建议D、绘制等声级线答案:D解析:声环境影响评价包括:①项目建设前声环境现状,项目建设在施工、运行阶段噪声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超标状况。重点要评价敏感区或敏感点声环境的变化。②分析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分析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或主要原因,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备布局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设计中已有的噪声防治措施的适用性和防治效果。③提出措施和建议,即提出建设项目需要增加的噪声防治措施,并进行其经济、技术的可行性论证;在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噪声监测和城市规划或区域规划方面提出建议。4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预测点处A声级与各倍频带声压级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2018年真题]A、A声级大于各倍频带声压级B、A声级为各倍频带声压级代数和C、A声级小于各倍频带声压级中的最大值D、A声级不一定大于各倍频带声压级中的最大值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设各个倍频带声压级为Lpi,那么A声级为:。式中,ΔL为第1个倍频带的A计权网络修正值,dB;n为总倍频带数。中心频率为63~16000Hz倍频带的A计权网络修正值见下表。根据公式可知,各倍频带声压级经A计权网络修正后进行能量叠加后得到A声级。由于A计权网络修正值有正值、负值和0,故A声级与未经A计权网络修正的各倍频带声压级没有特定的大小关系,A声级不一定大于各倍频带声压级中的最大值。42.下列有关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叙述错误的是()。A、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依据评价工作等级确定B、工厂、港口、施工工地、铁路站场等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200m为评价范围C、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路和水运线路等建设项目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为评价范围D、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为评价范围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依据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主要包括:①对于以固定声源为主的建设项目(如工厂、港口、施工工地、铁路站场等)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200m为评价范围;②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路和水运线路等建设项目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为评价范围;③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6~12km、侧向各1~2km的范围为评价范围。4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规定,当声源以平面波形式辐射,辐射声波的声压幅值不随传播距离改变,该声源可当作()处理。A、点源B、线源C、面源D、体源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规定,面声源确定原则为:以平面波形式辐射声波的声源,辐射声波的声压幅值不随传播距离改变(不考虑空气吸收)。对一长方形的有限大面声源(长度为b,高度为a,并a>b),在该声源中心轴线上距声源中心距离为r:如r<a/π时,该声源可近似为面声源(Adiv≈0);当a/π<r<b/π,该声源可近似为线声源(Adiv≈10lg(r/r0);当r>b/π时,该声源可近似为点声源(Adiv≈20lg(r/r0)。4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某扩建的大型建设项目,其所在的功能区是文教区,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进行工作。A、一级评价B、二级评价C、三级评价D、二级或三级评价答案:B解析: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有:①一级评价,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域,以及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等敏感目标,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dB(A)以上[不含5dB(A)]或受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时;②二级评价,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2008规定的1类、2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3dB(A)~5dB(A)[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③三级评价,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3类、4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下[不含3dB(A)],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时。题中文教区属于1类声环境功能区。45.某建设项目位于3类声环境功能区,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加量高达5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的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应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中的二级评价基本原则为:①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2008规定的1类、2类地区;②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5dB(A)[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46.已知某线声源长度为L0,在线声源垂直平分线上距线声源r0和r处的声级分别为Lp(r0)和Lp(r),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当r<L0/3且r0<L0/3时,可用于简化计算Lp(r)的公式是()。A、Lp(r)=Lp(r0)-10lg(r/r0)B、Lp(r)=Lp(r0)-20lg(r/r0)C、Lp(r)=Lp(r0)-10lg(r0/r)D、Lp(r)=Lp(r0)-20lg(r0/r)答案:A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规定,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线声源确定原则是:以柱面波形式辐射声波的声源,辐射声波的声压幅值与声波传播距离的平方根成反比。对于一长度为L0的有限长的线声源,在线声源垂直平分线上距线声源的距离为r,如r>L0,该有限长线声源可近似为点声源;如r<L0/3,该有限长线声源可近似为无限长线声源。题中已知该线声源长度为L0,在线声源垂直平分线上距线声源r0和r处的声级分别为Lp(r0)和Lp(r),当r<L0/3且r0<L0/3时,有限长线声源可当作无线长线声源,故Lp(r)=Lp(r0)-10lg(r/r0)。4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飞机噪声评价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效感觉噪声级为声源源强表达量B、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为声源源强表达量C、有效感觉噪声级和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均为声源源强表达量D、有效感觉噪声级和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均为声环境质量评价量答案:B解析: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评价量为昼间等效声级(Ld)、夜间等效声级(Ln),夜间突发噪声的评价量为最大A声级(Lmax)。根据《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9660—88),机场周围区域受飞机通过(起飞、降落、低空飞越)噪声环境影响的评价量为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LWECPV)。声源源强表达量:A声功率级(LAw),或中心频率为63~8kHz8个倍频带的声功率级(Lw);距离声源r处的A声级[LA(r)]或中心频率为63~8kHz8个倍频带的声压级[Lp(r)];有效感觉噪声级(LEPN)。48.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环境噪声现状评价内容不包括()。A、影响噪声传播的建筑和地形分布情况B、评价范围内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情况C、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调查结果D、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结果答案:A解析:环境噪声现状评价主要内容有:①以图、表结合的方式给出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功能区及其划分情况,以及现有敏感目标的分布情况;②分析评价范围内现有主要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等,明确主要声源分布;③分别评价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内各敏感目标的超标、达标情况,说明其受到现有主要声源的影响状况;④给出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噪声超标范围内的人口数及分布情况。4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属于新建铁路项目声环境现状评价内容。A、拟建铁路噪声源特性分析B、拟建铁路边界噪声达标情况C、拟建铁路两侧敏感目标处现状噪声达标情况D、拟建铁路两侧4b类声环境功能区达标情况答案:A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规定,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以图、表结合的方式给出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功能区及其划分情况,以及现有敏感目标的分布情况;②分析评价范围内现有主要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等,明确主要声源分布;③分别评价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内各敏感目标的超标、达标情况,说明其受到现有主要声源的影响状况;④给出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噪声超标范围内的人口数及分布情况。5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获取一级评价项目敏感目标处声环境质量现状数据必须采用的方法是()。A、引用已有数据B、类比测量C、现场实际测量D、专家咨询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对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一级评价时,评价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需要实测。对实测结果进行评价,并分析现状声源的构成及其对敏感目标的影响。51.根据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对于大、中型建设项目,属于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有适用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规定的()标准以上的需要特别安静的地区,应按一级进行工作。A、0类B、1类C、2类D、3类答案:A解析:噪声一级评价基本原则有:①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域,以及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等敏感目标;②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dB(A)以上[不含5dB(A)]或受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时。5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声环境现状监测的说法,错误的是()。A、布点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B、应选取代表性敏感目标的各楼层布设测点C、评价范围内没有显著声源且声级较低时,可选择有代表性区域布设测点D、评价范围内有明显声源且对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有影响,应根据声源种类采取不同的监测布点原则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现状测量点布置原则包括:①布点范围。布点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包括厂界(或场界、边界)和敏感目标。当敏感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还应选取有代表性的不同楼层设置测点。②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声源(如工业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建设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且声级较低时,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布设测点。③评价范围内有明显的声源,并对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有影响,或建设项目为改、扩建工程,应根据声源种类采取不同的监测布点原则。5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关于声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与评价范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预测范围应与评价范围相同B、预测范围应大于评价范围C、预测范围可小于评价范围D、预测范围与评价范围无关答案:A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预测范围和预测点的布置原则有:①噪声预测范围一般与所确定的噪声评价等级规定的范围相同,也可稍大于评价范围;②建设项目厂界(或场界、边界)和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目标应作为预测点。54.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对非稳态噪声,一般以()为评价量A、A计权声功率级B、A声级C、A声功率级D、等效连续A声级答案:B解析:根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社会生活噪声源边界噪声评价量为昼间等效声级(Ld)、夜间等效声级(Ln),室内噪声倍频带声压级、非稳态噪声的评价量为最大A声级(Lmax)。5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推荐的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中,中型车的总质量(GVM)为()。A、1.5t<GVM≤2.8tB、2.8t<GVM≤3.5tC、3.5t<GVM≤12tD、12t<GVM≤25t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附录A第A.2.1条第A.2.1.1款规定,车型分类(大、中、小型车)方法见下表。表注:M1,M2,M3,N1,N2,N3和(GB1495)规定方法一致。摩托车、拖拉机等应另外归类。5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规定,在噪声传播声级衰减计算中,当声波波长比声源尺寸大得多或是预测点离开声源的距离比声源本身尺寸大得多时,该声源可当作()处理。A、点源B、线源C、面源D、混合源答案:A解析:噪声评价中,点声源确定原则为:当声波波长比声源尺寸大得多或是预测点离开声源的距离d比声源本身尺寸大得多(d>2倍声源最大尺寸)时,声源可作点声源处理,等效点声源位置在声源本身的几何中心。如各种机械设备、单辆汽车、单架飞机等可简化为点声源。57.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对同一噪声源在相同位置、相同时段测得的评价量中,大小关系必定成立的是()。A、最大声压级≥最大A声级B、最大A声级≥最大声压级C、最大声压级≥各倍频带声压级最大值D、A声级≥各倍频带声压级答案:C解析:噪声源噪声级数据包括:声压级(包括倍频带声压级)、A声级(包括最大A声级)、A声功率级、倍频带声功率级以及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各噪声级之间的关系为:①A声级一般用来评价噪声源。对特殊的噪声源在测量A声级的同时还需要测量其频率特性,频发、偶发噪声,非稳态噪声往往需要测量最大A声级;②各倍频带声压级经能量叠加法求得的和为总声压级;③倍频带声压级和A声级的换算关系为:式中,LA为A声级,dB;LPi为各个倍频带声压级,dB;ΔLi为第i个倍频带的A计权网络修正值,dB;n为总倍频带数。总声压级(最大声压级)是能量的叠加即相当于几个噪声叠加,可知总声压级≥各倍频带声压级。58.某工厂一设备产生高声级的突发性噪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其噪声源评价量为()。A、最大A声级及持续时间B、等效连续A声级C、倍频带声压级D、A声级答案:A解析: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场界噪声评价量为昼间等效声级(Ld)、夜间等效声级(Ln);夜间频发、偶发噪声的评价量为最大A声级(Lmax)。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建筑施工厂界噪声评价量为昼间等效声级(Ld)、夜间等效声级(Ln)和夜间最大A声级(Lmax)。发声持续时间和对敏感目标的作用时间段也是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59.某城市拟建地铁高架线路,位于GB3096中规定的0类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其噪声评价工作等级是()。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答案:A解析: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第5.2.2条规定,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域,以及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等敏感目标,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5dB(A)以上[不含5dB(A)]或受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时,按一级评价。60.某声源昼间运行2h,运行时辐射至厂界的噪声级为56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声源辐射至厂界的噪声昼间(16h)等效声级为()。A.56dB(A)B.53dB(A)A、50dBB、C、47dBD、答案:D解析:根据等效声级公式可得,该声源辐射至厂界的噪声昼间(16h)等效声级为:61.某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本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A、噪声预测应覆盖评价范围内全部敏感目标,给出各个敏感目标处的预测值B、在缺少声源源强资料时,通过类比测量取得源强数据,并给出类比测量的条件C、评价范围内代表性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需实测,不能利用已有监测资料D、应给出防治措施的最终降噪效果和达标分析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二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包括:①评价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以实测为主,可适当利用评价范围内已有的声环境质量监测资料,并对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②给出建设项目对环境有影响的主要声源的数量、位置和声源源强,并在标有比例尺的图中标识固定声源的具体位置或流动声源的路线、跑道等位置。在缺少声源源强的相关资料时,应通过类比测量取得,并给出类比测量的条件。③预测点应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给出各敏感目标的预测值;给出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值;等声级线根据评价需要绘制;给出建设项目建成后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④不同代表性时段噪声级可能发生变化的建设项目,应分别预测其不同时段的噪声级。⑤从声环境保护角度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和建设布局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进行分析。6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需按昼间、夜间两个时段进行噪声影响预测的项目不包括()。A、铁路项目B、机场项目C、内河航运项目D、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答案:B解析: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评价量为昼间等效声级(Ld)、夜间等效声级(Ln),夜间突发噪声的评价量为最大A声级(Lmax)。根据《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9660—88),机场周围区域受飞机通过(起飞、降落、低空飞越)噪声环境影响的评价量为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LWECPN)。63.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某新建机场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以下符合其评价工作要求的是()。A、对噪声级变化可能出现的三个阶段(投入运营后的近期、中期、远期),选择噪声级最高的阶段进行预测B、对不同选址方案、建设方案等对策引起的声环境变化进行定性分析C、绘制主要敏感目标等声级线图D、分析通往机场道路的噪声增量影响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的规定,一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为:①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需要实测。②工程分析,要给出建设项目对环境有影响的主要声源的数量、位置和声源源强。③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给出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值。对于固定声源评价、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流动声源经过城镇建成区和规划区路段的评价应绘制等声级线图,当敏感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还应绘制垂直方向的等声级线图。要给出建设项目建成后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及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④预测时段,不同代表性时段噪声级可能发生变化的建设项目,应分别预测其不同时段的噪声级。⑤方案比选,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和建设布局方案,应根据不同方案噪声影响人口的数量和噪声影响的程度进行比选,并从声环境保护角度提出最终的推荐方案。⑥噪声防治措施,针对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提出噪声防治措施。64.某工业企业所在区域噪声背景值为55dB(A),技改前全厂噪声源对厂界噪声贡献值为62dB(A),技改后全厂噪声源对厂界噪声贡献值为61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技改后该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值为()。A.61dB(A)B.62dB(A)A、63dBB、C、65dBD、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规定,边界噪声评价量是指新建建设项目以工程噪声贡献值作为评价量;改扩建建设项目以工程噪声贡献值与受到现有工程影响的边界噪声值叠加后的预测值作为评价量。即技改后该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值为62dB。6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不属于声环境现状调查主要内容的是()。A、声环境敏感目标B、拟建项目声源C、声环境功能区划D、主要现状声源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声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影响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调查;②评价范围内现有敏感目标调查;③声环境功能区划和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④现状声源调查。6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按评价对象,噪声源类别可分为()。A、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B、稳态声源和突发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C、建设项目声源对户外环境和室内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D、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和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答案:D解析:按评价对象划分,可分为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67.某铁路扩建项目通过2类和3类声环境功能区,扩建前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处噪声超标5dB(A)以上,扩建后噪声级增量在3dB(A)以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建设项目声环境二级评价为:①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2008规定的1类、2类地区;②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5dB(A)[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三级评价为:①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3类、4类地区;②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下[不含3dB(A)],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时。在确定评价工作等级时,如建设项目符合两个以上级别的划分原则,按较高级别的评价等级评价。68.工业企业厂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评价量不包括()。A、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B、昼间等效声级C、夜间等效声级D、室内噪声倍频带声压级答案:A解析: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工业企业厂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评价量为昼间等效声级(Ld)、夜间等效声级(Ln)、室内噪声倍频带声压级,频发、偶发噪声的评价量为最大A声级(Lmax)。69.某建设项目位于3类声环境功能区,项目建设前后厂界噪声级增量为5dB(A),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处噪声级增量为2dB(A),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判定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A、一级B、三级C、二级D、三级从简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二级评价包括: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1类、2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三级评价包括: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3类、4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下[不含3dB(A)],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时。7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户外声传播衰减的说法,错误的是()A、屏障引起的衰减与声波频率有关B、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与声传播的距离有关C、计算屏障衰减后,还需考虑地面效应衰减D、户外声传播衰减计算需要考虑反射体引起的修正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规定,户外声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引起声级衰减的主要因素有: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包括反射体引起的修正)、屏障引起的衰减、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绿化林带以及气象条件引起的附加衰减等,所以D项正确;又由GB/T17247.2可知屏障引起的衰减与声波频率、声程差有关,大气吸引引起的衰减与传播距离有关,Aatm=ad/1000(d为传播距离),所以AB两项正确;故C项错误。多选题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关于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有()。A、在确定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后,才能开展建设项目声环境现状评价B、在确定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后,就可以确定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C、在完成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基础上,才能完成声环境影响预测D、在完成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基础上,才能开展新建项目噪声部分工程分析答案:AC解析:B项,根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需先确定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才能确定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D项,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新建项目噪声部分工程分析是彼此独立开展的工作,无先后之分。.2.有关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于以固定声源为主的建设项目,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200m为评价范围B、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路和水运线路等建设项目,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为评价范围C、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6~12km、侧向各1~2km的范围为评价范围D、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贡献值到200m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缩小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答案:ABC解析: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①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200m为评价范围;②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路和水运线路等建设项目,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为评价范围;③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6~12km、侧向各1~2km的范围为评价范围。3.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为()。A、评价建设项目引起的声环境变化和外界噪声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影响程度B、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把噪声污染降低到允许水平C、为建设项目优化选址、选线、合理布局以及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D、评价声环境变化对建设项目的影响程度答案:ABC解析: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包括:①评价建设项目引起的声环境变化和外界噪声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影响程度。②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把噪声污染降低到允许水平。③为建设项目优化选址、选线、合理布局以及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关于声环境影响预测点确定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A、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的建筑项目,噪声预测需覆盖评价范围内的全部敏感目标B、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建筑项目,噪声预测需覆盖评价范围内的全部敏感目标C、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的建筑项目,噪声预测需覆盖评价范围内的全部敏感目标D、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的建筑项目,噪声预测只需覆盖评价范围内的代表性敏感目标答案:A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一、二级的建设项目,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给出各敏感目标的预测值;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的建设项目,噪声预测应给出建设项目建成后各敏感目标的预测值及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值,分析敏感目标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5.声环境影响评价按声源种类可划分为()环境影响评价。A、固定声源B、移动声源C、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D、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答案:A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按评价对象划分,声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按声源种类划分,可分为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6.噪声防治对策必须符合()原则。A、针对性B、经济合理性C、有效性D、具体性答案:ABD解析:噪声防治对策制订原则有:①工业(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建设项目噪声防治措施应针对建设项目投产后噪声影响的最大预测值制订,以满足厂界(或场界、边界)和厂界外敏感目标(或声环境功能区)的达标要求。②交通运输类建设项目(如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项目等)的噪声防治措施应针对建设项目不同代表性时段的噪声影响预测值分期制订,以满足声环境功能区及敏感目标功能要求。其中,铁路建设项目的噪声防治措施还应同时满足铁路边界噪声排放标准要求。③噪声防治对策必须符合针对性、具体性、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原则。7.噪声源噪声级数据包括()。A、声压级B、最大A声级C、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D、功率级答案:ABC解析:噪声源噪声级数据包括:①声压级(包括倍频带声压级);②A声级(包括最大A声级);③A声功率级;④倍频带声功率级;⑤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资料中,属于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预测所需的基础资料有()。A、声源和预测点间的地形B、声源和预测点间的高差C、室外声源周边建筑物门窗设置情况D、室内声源所在建筑物门窗设置情况答案:ABD解析: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预测所需的基础资料包括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和建筑布局、室外声波传播条件、气象参数及有关资料等:①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主要包括:声源种类、数量、空间位置、噪声级、频率特性、发声持续时间和对敏感目标的作用时间段等。②影响声波传播的各类参量包括:a.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b.声源和预测点间的地形、高差。c.声源和预测点间障碍物(如建筑物、围墙等;若声源位于室内,还包括门、窗等)的位置及长、宽、高等数据。d.声源和预测点间树林、灌木等的分布情况,地面覆盖情况(如草地、水面、水泥地面、土质地面等)。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声环境影响预测中需要调查的影响声波传播的参量有()。A、声源种类B、声源发生持续时间C、声源与预测点间障碍物位置及长、宽、高等数据D、声源和预测点间树林、灌木等的分布情况答案:CD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规定,影响声波传播的各类参量应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取得,各类参量如下:①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②声源和预测点间的地形、高差;③声源和预测点间障碍物(如建筑物、围墙等,若声源位于室内,还包括门、窗等)的位置及长、宽、高等数据;④声源和预测点间树林、灌木等的分布情况,地面覆盖情况(如草地、水面、水泥地面、土质地面等)。10.下列有关声源简化要求或简化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有()。A、等效点声源的位置位于声源本身的中心B、当许多点声源连续分布在一条直线上时,可以认为该声源是线状声源C、当声源体积较大、声级较强,在声源附近的一定距离内会出现距离变化而声级基本不变或变化微小时,可认为该环境处于面声源影响范围D、当城市市区主干道周边高层楼房建筑某一层附近出现垂直声场最大值时,可认为该层声环境受到主干道多条车道线声源叠加的影响答案:ABCD解析:点声源确定原则:当声波波长比声源尺寸大得多或是预测点离开声源的距离d比声源本身尺寸大得多(d>2倍声源最大尺寸)时,声源可作点声源处理,等效点声源位置在声源本身的中心。如各种机械设备、单辆汽车、单架飞机等可简化为点声源。线声源确定原则:以柱面波形式辐射声波的声源,辐射声波的声压幅值与声波传播距离的平方根成反比。对于一长度为l0的有限长的线声源,在线声源垂直平分线上距线声源的距离为r,如r>l0,该有限长线声源可近似为点声源;如r<l0/3,该有限长线声源可近似为无限长线声源。面声源确定原则:以平面波形式辐射声波的声源,辐射声波的声压幅值不随传播距离改变(只考虑几何发散衰减)。对一长方形的有限大面声源(长度为b,高度为a,并a>b),在该声源中心轴线上距声源中心距离为r:如r<a/π时,该声源可近似为面声源(Adiv≈0);当a/π<r<b/π,该声源可近似为线声源(Adiv≈10lg(r/r0);当r>b/π时,该声源可近似为点声源(Adiv≈20lg(r/r0)。1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声环境现状评价应包括的内容有()。A、评价范围内声环境功能区划及敏感目标超、达标情况B、评价范围内既有主要噪声源分布及厂界超、达标情况C、评价范围内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对不同声环境功能区的声环境影响D、评价范围内不同声环境功能区超标范围内的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答案:A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环境噪声现状评价主要内容包括:①以图、表结合的方式给出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功能区及其划分情况,以及现有敏感目标的分布情况;②分析评价范围内现有主要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等,明确主要声源分布;③分别评价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内各敏感目标的超标、达标情况,说明其受到现有主要声源的影响状况;④给出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噪声超标范围内的人口数及分布情况。1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等声级线图绘制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A、固定声源评价应绘制等声级线图B、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应绘制等声级线图C、流动声源经过城镇规划区路段的评价应绘制等声级线图D、对高于(含)三层建筑的敏感目标的评价,应绘制垂直方向的等声级线图答案:ABCD解析:一级声环境影响评价噪声预测要求:固定声源评价、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流动声源经过城镇建成区和规划区路段的评价应绘制等声级线图,当敏感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还应绘制垂直方向的等声级线图。13.噪声防治对策的制定原则为()。A、工业(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建设项目噪声防治措施应针对建设项目投产后噪声影响的最大预测值制订,以满足厂界(或场界、边界)和厂界外敏感目标(或声环境功能区)的达标要求B、交通运输类建设项目(如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项目等)的噪声防治措施应针对建设项目不同代表性时段的噪声影响预测值分期制订,以满足声环境功能区及敏感目标功能要求C、铁路建设项目的噪声防治措施还应同时满足铁路边界噪声排放标准要求D、噪声防治对策必须符合针对性、具体性、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原则答案:ABCD解析:噪声防治对策的制定原则有:①工业(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建设项目噪声防治措施应针对建设项目投产后噪声影响的最大预测值制订,以满足厂界(或场界、边界)和厂界外敏感目标(或声环境功能区)的达标要求。②交通运输类建设项目(如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锌电解节能电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防汛知识培训反思课件
- 职业发展咨询公司合伙协议书
- 防暑降温知识培训教材课件
- 浙江省余姚市2025年九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
- 子女抚养权变更合同7篇
- 试用期过多久必须签订劳动合同4篇
- 智能交通系统的实时数据分析-洞察及研究
- 钢筋组承包合同4篇
- 河北省唐山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卷
- 内河、玻璃钢、海洋木质及小型钢质渔业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
- 四川省2019年 (2017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通用技术试卷
- (绿化)质量评估报告
- GB/T 2411-2008塑料和硬橡胶使用硬度计测定压痕硬度(邵氏硬度)
- GB/T 19227-2008煤中氮的测定方法
- GA/T 1217-2015光纤振动入侵探测器技术要求
- 企业员工出差登记表Excel模板
- 《鱼》 一种提高士气和改善业绩的奇妙方法
- 汽车认购合同
- 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
- GB∕T 37303.6-2019 船舶和海上技术 船舶操纵性 第6部分:模型试验特殊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