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病害研究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含提纲)》_第1页
《沥青路面病害研究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含提纲)》_第2页
《沥青路面病害研究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含提纲)》_第3页
《沥青路面病害研究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含提纲)》_第4页
《沥青路面病害研究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含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预防措施研究任务书本任务书下达给:级专业学生设计(论文)题目: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预防措施研究一、毕业设计(论文)基本内容本论文研究的方法是结合对目前我国某高等级沥青路面车辙泛油病害的情况进行观察调研分析,通过查阅、分析、总结大量资料,结合已有的理论基础,根据对某高等级沥青路面车辙泛油路段的调查,车辙泛油易积水路段分布广泛,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病害。尤其是在山区,由于受地形等条件的限制,高等级沥青路面线形均衡性受到影响,易积水路段更加集中。本论文通过对实际需求的分析论证,分析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泛油危害以及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现状,以及常见的道路车辙泛油处理方案,通过对比分析,确定路面破损程度,评估路面病害状态,针对某高速公路车辙泛油路段采取经济有效的修复处理方案和施工工艺。本论文重点介绍了沥青微表处处理车辙积水,非开挖式敷设排水管处理超高段积水,此外,还针对路段车辙泛油、隧道路面车辙泛油的处理方法和工艺进行了简述。总之,针对不同的道路车辙泛油,提出相应的理论分析及改善路面排水的处理技术方法。最后归纳总结了系统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沥青路面的养护提出科学合理的依据和对策。二、基本要求1、内容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2、理论依据充分。3、具有自己的见解。4、毕业论文书写格式规范,符合《毕业论文格式》的要求。5、资料引用要注明出处,有据可查。

三、重点研究的问题微表处解决路面车辙的修补加铺技术方案,包括材料选择、路面微表处车辙积水项目施工。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预防措施研究四、主要技术指标广泛搜集相关文献资料,根据需要,结合实际调查,归类总结,通过比较和考证,得出沥青路面病害的特点。五、其他要说明的问题下达任务日期:年月日要求完成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题目:学生姓名:学号:年月日一、文献综述面对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良好的公路建设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改革开放至今,国家尤其重视城市道路建设,并将其作为基础性产业,并加大力度建设城市公路,促进城市与城市之间联系,实现资源合理化配置。良好的公路交通不仅能够带动城市经济,也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国在改革开放至今,对公路建设的投入非常大,道路相关工程获得了巨大成就,为人们出行提供了很多便捷,也保证了道路交通安全,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条件。但是公路在使用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导致路面受到破坏,因此提出对道路继续保护和修复的要求。国家规定在进行道路建设时需要根据当地路面状况,对运营后的道路进行养护和管理。关于开展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损害问题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了,国外因为高速公路发展早,研究相对透彻一些,技术也比较先进,国内则因为高速公路发展太晚,所展的研究也相对比较落后。一些发达国家在路基路面病害处理上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技术方法,并且在沥青材料、粗细集料使用上积累了大量成熟的经验,同时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方面的研究也比较投入,很多都进入了实用阶段。欧洲、美国、日本等都非常重视道路养护管理工作,对这方面的研究投入了巨大资金,养护工作也一直开展的很好,使得这些国家的公路不论是安全性还是舒适性都处于较高的水准。一些常用技术,比如表面处治技术、热沥青混合料罩面技术、薄层SMA路面、稀浆封层等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使用。2003年,王旭东结合低噪声沥青路面试验段的铺筑,对6种不同减噪路面结构进行了噪音的检测和分析。认为产生路面噪音的主要因素是混合料粒径大小和孔隙率大小,并提出细粒式、密实型和多碎石沥青混合料更加适用于我国的低噪音路面。2015年,DarHaoChen等在其开展的相关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基于超薄罩面层沥青材料自身的性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与论述,在具体的操作处理过程中,明确了现场项目的类型,结合当地常用的材料获取项目开发的标准混合料。1962年,壳牌公司研发出一种控制车辙病害并能兼顾疲劳裂缝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车辙病害问题自此开始逐渐受到重视。该方法以路基顶面的竖向应变作为控制指标,研究了路基顶面的车辙深度。2002年王哲人等人基于粘弹性断裂力学和弹性层状体系相关理论分析了路面面层的车辙和疲劳寿命的规律,研究发现,中面层的性质对车辙深度影响程度最大,中面层的车辙变形量也最大。国外学者SuhanaKoting对于半柔性材料中的母体沥青混合料和水泥砂浆分别进行了研究,并且尝试使用硅粉代替水泥,研究发现这种替代后的半柔性材料仍然具有优异的抗车辙性能。JeanMayer等人对丹麦机场半柔性复合路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结果表明:半柔性复合路面较水泥混凝土路面极少出现温度或者荷载导致的裂缝,而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在高温和重载影响下有着更高的稳定性,极少出现传统柔性路面的剪切塑形变形。2012年,林毅、黄杰等人依托南京机场高速公路路面改造工程,阐述了NovaChip超薄磨耗层级配选择、最佳沥青用量确定、性能验证等关键技术,并探讨分析了NovaChip施工工艺,为NovaChip超薄磨耗的设计与开发奠定了基础。Parkza指出塑性变形的增多将会使沥青混合料的内部结构受到损伤,内部结构受到的破坏越多,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就会越短。Suhana研究了水泥-沥青复合材料作为半柔性路面铺装材料的力学性能。其中涉及到水泥灌浆合理配比的选择以及水泥-沥青复合材料的开发。结果表明,用硅灰代替5%的水泥(加入适量的增塑剂),可提高水泥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刚度模量,此外,耐磨性也得到了提高。纤维增强沥青应力吸收层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还比较晚,辽宁省在2007年最早把纤维封层技术引入国内,并把它应用到路面的预防性养护、中修和新建公路下封层以及应力吸收中间层中,并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周富杰、孙立军为了能更加深入地揭示复合沥青路面中反射裂缝的产生原理以及其在扩展过程中的规律,对复合路面的临界荷位进行了分析,同时还研究了不同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性能对反射裂缝的影响。陈拴发等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路面结构模型,计算了沥青加铺层中的应力受到反射裂缝的影响情况,并给出了防治反射裂缝的措施。李宇淮、蒋凯锋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定量的计算了应力吸收层的模量和厚度对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李坤通过层间剪切试验和层间粘结试验对应力吸收层的层间结合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层间剪切强度随沥青用量、纤维用量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层间粘结强度随时间增长呈“s”型曲线变化。李志海通过结合国内外应力吸收层的设计方法,给出了各材料的用量范围,对各材料的特性作了要求,并提出把经验法和理论法相结合才是最有效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杜隽在对应力吸收层的材料进行了比选的基础上,采用各项技术指标研究了纤维和沥青在各指标下的变化规律,并确定出最佳的材料配合比。孙吉书与余华等对沥青混合料的塑变累积均做过研究,最后发现轴压、温度和级配都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塑变累积。这些学者通过不同角度,例如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研究,高速公路和区域经济的关系,以及分析了高速公路病害产生的原因,国内相关的研究课题也越来越多,这也说明了道路工作者对沥青路面低速车辆荷载作用下车辙性能的重视。从国内的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出,主要是对路段车辙病害的原因分析、基于提高路段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开展了相关级配及性能优化研究,但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对在低速车辆荷载作用下路段沥青路面的技术要求和抗车辙技术措施均涉及较少,为我国的高速公路事业发展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建议。参考文献1] 柴显文.浅谈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技术要点[J].科技经济导刊,2017,000(016):59-60.[2] 赵军林.浅谈微表处在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6,000(017):96-97.[3] 高谋.微表处填补车辙与薄层罩面技术在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J].华东公路,2017,02(224):72-73.[4] 张宗甫,郭正.雾封层技术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J].汽车世界,2019,000(013):P.143-143.[5] 孙浩洋.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中微表处填补车辙与薄层罩面技术的应用[J].华东公路,2018.[6] 魏家丽.干线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类病害产生原因及预防性养护技术分析[J].智能城市,2020,006(006):111-112.[7] 张承舜.浅论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措施[J].大科技,2015,000(025):138-139.[8] 郭晋阳.高速公路沥青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及防治分析[J].山西建筑,2017(04):178-179.[9] 潘德功.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8,000(004):25.[10] 章煦.浅谈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和防治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000(029):133-133.[11] 刘宇.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治理措施分析[J].交通世界:建养,2015,.373(11):122-123.[12] 祁睿.浅议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20,46(12):144-145.[13] 温照煕.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其治理措施研究[J].山西建筑,2019,45(06):127-128.[14] Liu,BingZ.AsphaltPavementPreventiveMaintenanceTechnologyOverview[J].AppliedMechanics&Materials,2014,638-640:1135-1138.[15] HuG,LiJ.Developmentonpreventivemaintenancemanagementsystemforexpresswayasphaltpavements[J].2010:942-945.[16] ZhouB,ZhangC,TsaiJ,etal.AsphaltPavementMaintenanceTechnologiesEvaluationModelbasedon"Economic-Benefit"Index[J].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2013,96:2115-2122.[17] YinfengZ.ResearchonthepreventivemaintenancetechnologyofasphaltpavementinExpressway[J].JournalofHenanScienceandTechnology,2015.[18] YoupingW.PreventiveMaintenanceTechniqueofExpresswayAsphaltPavement[J].UrbanRoadsBridges&FloodControl,2017.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面对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良好的公路建设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现阶段国内外交通事业快速发展,沥青路面因其具有的诸多优点被广泛使用。但是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对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环保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因此寻找安全、环保且能够使沥青耐久性能更优的改性剂对沥青的使用尤为重要。我国早期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经过多年的运营,以及路线承载交通量迅速增加,超载超限车辆日益增加,重载车辆占比越来越大。早期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当时设计理论不够完善以及施工经验不足和日常养护不够规范等原因,全国早期修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有许多出现了功能性的缺陷或者是结构性损坏,严重降低行车舒适性和行车安全,严重的影响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使用功能,导致大部分水泥混凝土路面都维持在较低的服务水平,需要进行不同方案的修复或改造来恢复路面使用性能。因此提出对道路继续保护和修复的要求。国家规定在进行道路建设时需要根据当地路面状况,对运营后的道路进行养护和管理。虽然我国在对道路施工过程中提出众多要求,但是在对正在使用的公路未能提出相对应的养护和监管政策,导致公路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按要求使用,大量的道路出现破坏等情况,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道路损坏出现安全问题,为我国交通发展带来问题。目前我国未能完善公路养护体系和道路监管政策,因此国家和政府在对道路进行管理时,不能做到全面、有效管理道路问题,并且在出现问题后,不能有效的对问题进行处理。因此在对道路工程项目进行建设和维护时,根据每一段道路的特点,针对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全面的道路养护体系,并及时根据道路发生的病害进行处理。本文在分析不同病害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案例某高速公路路段沥青路面道路病害进行调研,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为道路养护工作提供依据。对高速公路采取有效地路面车辙的修补改善措施,有利于公路建设的巨额投资充分发挥其投资效益,对于高速公路自身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对案例高速实际运行情况的分析,分析了沥青路面路面状况,并从这个角度重新分析了路面车辙病害的变形组成,对其沥青路面状况进行了现状调查和检测,分析了案例高速的交通和运行情况以及使用状况,对高速路面当前面临的主要病害及其原因进行了研究,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使用现状及其在性能方面存在的问题进分析,结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损状况,提出提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性能的整治措施。沥青路面的病害修复技术展开深入的探究,实实在在的解决了平时养护过程中很多问题,让现有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作变的更加高效、规范和科学,从而大大的提升了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和性能。三、研究方案(框架)1引言1.1研究背景1.2研究意义1.3国内外文献综述2某高速公路路段沥青路面状况2.1某高速公路路段概况2.2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2.2.1裂缝病害分析2.2.2泛油病害分析2.2.3车辙病害分析2.2.4坑槽病害分析3微表处解决路面车辙的修补加铺技术方案3.1项目车辙背景3.1.2案例公路路面车辙破损检测3.1.2车辙填补实施方案3.2材料选择3.2.1集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