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_第1页
麻醉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_第2页
麻醉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_第3页
麻醉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_第4页
麻醉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麻醉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杨宏爱,刘启贵,孔英,沈菀真,闻庆平*(大连医科大学,辽宁大连116044)[摘要]通过对国内23所院校麻醉学专业的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与学时数的研究,进行了校内、外对比分析,制订了新的教学计划,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更加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麻醉学[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前言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又称专业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和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不仅要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体现出自己的专业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是一项复杂而又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事关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1]。我校麻醉学系于2005年开始正式招收麻醉学本科专业学生,在经过一轮五年的培养周期之后,2010年对原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并于2011年顺利实施。新的专业培养方案目标明确,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完善,可执行性强,体现出新时代对医学教育和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为培养“重理论、强实践”的应用型卓越麻醉医师奠定坚实的基础。二、研究方法与内容本研究采用了文献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查阅了国内25所高校的麻醉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了解实施的现状,并与我校进行对比分析,制定了我校麻醉学专业修订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以及进行了具体的修订工作。三、研究结果(一)现状的调查通过实地与网络调研,以及参阅国家教育部2007年出版的《中国高等医药教育课程指南》[2],共收集了23所高等院校在2000年以后修订的麻醉学专业(不含专业方向)教学计划。1.修订的时间。最早的修订时间为2001年,最新的修订时间为2009年,在2002年、2003年修订的占74%。2.必修课程体系:调查的23所院校麻醉学本科专业均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为主干学科;采用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通修课、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与麻醉学课程。手术性质的学科之教学内容明显高于非手术治疗性质的学科;有超过60%的学校开设了医学与人文交叉类课程;有30%以上的学校开设了新兴的医学科技进展与思维类课程,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3.麻醉特色课程体系。麻醉特色课程是指专门为麻醉学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包括麻醉基础类和麻醉专业类。有少部分院校将其中的1-2门课程开设为限定性选修课程或专业选修课程。调查的23所院校100%开设了《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或重症监测治疗学)》、《麻醉设备学(或麻醉物理学)》课程,95.7%的学校开设了《麻醉生理学》和《麻醉解剖学》,有91.3%的学校开设了《麻醉药理学》、《疼痛诊疗学》,具体开课学时与实践教学开出率见附表1。有1所院校在低年级学生中开设了《麻醉学导论》,仅我校1所院校开设了《麻醉药物代谢动力学》。附表1麻醉学专业特色课程统计表课程名称开设院校比例学时范围课程开设率%实践开出率%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麻醉生理学95.786.418-6218-408-24麻醉解剖学95.795.530-10014-508-67麻醉药理学91.376.220-7220-548-36疼痛诊疗学91.381.016-5412-424-18临床麻醉学100.091.372-14648-1008-90麻醉设备学(或麻醉物理学)100.095.730-8118-545-27危重病医学(或重症监测学)100.091.346-15032-989-54(二)我校新版教学计划的研究1.修订宗旨与原则。第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工作精神与卫生事业发展要求,全面提升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二、特色明显,突出麻醉学特色和我校办学特色。第三、密切围绕培养目标和业务要求,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第四、以人为本,减负增能,缩减课内学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第五、扩大实践学时比例,强化麻醉专业技能与动手能力培养。第六、适应现代化教学管理,进一步体现学分制管理内核。第七、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将校内优秀医学教育资源与近期改革成果及时固化。2.新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的构成麻醉学专业属于临床医学类专业,毕业后必须经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不仅需要具有临床医学专业知识,从业还需要特殊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在修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严格落实了“整合资源、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突出特色”的思路。公共课程、一般基础课程与全校同步;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课程采取了与本校临床医学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课程体系与学时数。后期分化,加重麻醉特色课程的比重,突出专业特色。新计划继续保留了执业医师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全部课程,方便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在五年的教学计划中,前3.5年为集中的理论授课,1年的实习,以及0.5年的个性化强化培养[3]。打破“老三段”,公共类课程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的三年半的过程中。新生入学即接触《人体解剖学》等医学知识,一年级新增了《医学导论》(限选课,含麻醉学导论内容),实现早期接触医学、早期接触专业。3.新、旧教学计划的对比我校新、旧教学计划的调整从附表2可以看出,公共课进行了大幅缩减,而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缩减比例较小,专业特色课程和限选课程却是负减少。在整体学时缩减的前提下,从附表3可以看出,新教学计划调整后的麻醉学特色课程比例明显加重,尤其更加突出了实践教学的地位。附表2我校麻醉学专业新、旧教学计划课程学时数调整统计表课程分类旧计划新计划减少学时减少比例%公共课、公共基础课118292825421.5专业基础课1037969686.6专业课1026998282.7必修课程合计3245289535010.8专业特色课程合计418448-30-7.2限定性选修课99190-91-91.9附表3我校麻醉学特色课程调整前后分析统计表课程门数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实践学时比例占整个教学计划学时比例调整前8门41829812028.7%12.9%调整后9门44829215634.8%15.5%调整情况↑1门↑30学时↓8学时↑36学时↑6.1%↑2.6@(三)我校新版教学计划与国内同类院校的比较1.整体课程体系。经过比较,我校与国内部分院校相比,课程体系基本一致,遵循了医学教育规律,教学执行性强。从附表4看出,调整之后的教学必修课程学时2895学,达到国内最低,起到了显著的减轻学生负担的效果。另外,我校由原来开设3门限选课增加至6门。附表4我校麻醉学专业必修课程同国内院校整体对比分析表必修课程国内院校我校范围平均值调整前调整后变化%必修课门数(门)35-55445049↓2%学时数(学时)2979-3772340132452895↓10.8麻醉特色课程(学时)212-566416418448↑7.2专业实习(周)42-604948+1548+150注:实习“+15”是指最后半年的实践强化型培养2.麻醉特色课程。通过统计软件,计算出23所院校开设的7门麻醉特色课程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P25、P75,从附表4和图1可以看出,其学时数与兄弟院校相比,在同类课程的中间水平。此外,除了开设麻醉学必备的7门专业课程之外,我校还开设了《麻醉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麻醉技能培训》两门课程,这在国内是不多见的。附表4我校麻醉学特色课程与国内院校分析统计表课程名称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平均值我校平均值我校平均值我校麻醉生理学413628241212麻醉解剖学566427242940麻醉药理学41322932120疼痛诊疗学302424246.60临床麻醉学1131048096338麻醉设备学45403132148危重病医学886863322436图1我校开设的麻醉特色课程学时数与兄弟院校学时数的描述(四)我校新版教学计划的特点1.减负增强,突出个性化培养。专业必修课程大幅缩减学时达10.8%,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时间保障。在培养的最后半年开展“多选式”个性强化培养,在学校统一监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自主选择理论加强型、实践加强型和科研加强型三种个性化的培养方式,理论加强型是指:回学校选择10学分以上的课程并通过考核;实践加强型是指:到我校的直属附属医院可开放科室中选择实习,可以是已经实习的科室,也可以是未参加实习的科室,或到学校麻醉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或到用人单位进行试用性实习;科研加强型是指:专题的科研训练,既可弥补本科培养阶段科研能力的不足,也可为研究生教育打基础。2.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动手能力培养。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教高〔2009〕4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重视实践,加强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精选了符合培养目标需要的我校医学教育改革已取得的优秀成果,开设研究型课程和创新训练课程。增开了《麻醉生理学》、《麻醉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实验课。调整了《临床麻醉学》和《麻醉设备学》到附属医院见习教学的28学时至新增开的《临床麻醉技能培训》课程(40学时),加强学生实验、实习能力,提高科研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深入贯彻国家在“十二五”期间提出了“卓越医学人才教育计划”。3.抓主活非,学分制管理。确定专业主干课程15门,强化教学过程,严把考核关;非主干课程按照学分制灵活管理;引入创新学分,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外学时,支持大学生科研立项、举办学术活动与竞赛,利用假期开展“三下乡”、“做一周见习医生”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早期接受专业熏陶,增加综合能力培养。综上,通过此次教学计划修订,我校麻醉学专业教学计划总学时包括:2895学时的理论授课与实践教育、48周的专业实习、15周的个性化培养、3周的入学与毕业教育、11周的社会实践,以及至少20学分的选修课程。通过“缩负增能”,减少了课内学时,使教学内容进一步精炼,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发展。[参考文献][1]一般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29-30[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等医药教育课程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30-251[3]李连宏,李志红,杨宏爱等.以学分制改革为核心构建医学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7):29-30[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杨宏爱,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学教育与管理通讯作者:闻庆平(Email:wqp.89@163.com)ResearchandPracticeofUndergraduateAnesthesiologyTrainingProgramsYangHong-ai,LiuQi-gui,KongYing,ShenWan-zhen,WenQing-ping*(DalianMedicalUniversity,Dalian116044,Liaoning,china)Abstract:Byresearchesofthe23domesticinstitutionsAnesthesiologytrainingprogramcurriculumsandthenumberofteachinghours,wecarriedoutinternalandexternalcomparativean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