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广东省珠海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下列生物类群属于k对策者的是()。
A.昆虫B.种子植物C.细菌D.藻类
2.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3.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是()
A.砂土B.壤土C.黏土D.盐碱土
4.遗传多样性发生在()
A.分子水平B.原子水平C.离子水平D.物质水平
5.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A.成群型B.均匀型C.随机型D.聚集型
6.在()土壤中,P的有效性最高。
A.酸性B.中性C.碱性D.以上三种土壤差不多
7.热带雨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
A.雨量充沛B.温度适宜C.阳光充足D.食物丰富
8.下面关于动物婚配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单配偶制B.群婚制C.一雌多雄制D.一雄多雌制
9.下列环境问题中,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的是()。A.温室效应加剧B.臭氧层破坏C.重金属污染D.水体富营养化
10.对冬小麦完成春化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
A.高温B.低温C.长日照D.短日照
11.下列各项中的生物之间,属于种内互助的是()。
A.犀牛与犀牛背上生活着的食虫小鸟B.蜂群中的工蜂与蜂王C.海葵与寄居蟹D.培养液中的大小两种草履虫
12.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13.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
A.海洋
B、草原
C、海陆交接地带
D、荒漠
14.下列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
A.大豆→菟丝子B.草→兔子→鹰C.牛粪→蚯蚓→鸡D.秸秆→蘑菇→人
15.下列群落中,动物种类最丰富的是()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草原
16.反刍动物的胃具有密度很高的细菌,这些细菌与反刍动物的关系是
A.寄生关系B.共生关系C.捕食关系D.附生关系
17.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18.生物物种存在、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A.基因B.个体C.种群D.群落
19.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在食物链传递时损失最小,人类应该采取的食物结构是()
A.牛奶、牛肉B.禽蛋C.水产D.谷物
20.生态位相同或相近的两个物种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难以长期共存的原因是()
A.捕食B.共生C.寄生D.竞争
21.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A.生态幅B.生态对策C.种间关系D.内分布型
22.水生群落主要取决于()。
A.水的深度和水流的速度B.阳光进入水的深度C.水中氧气的含量D.水生植物的数量
23.生态系统的组成中,生物组分包括()
A.生产者B.大型消费者C.分解者(小型消费者)D.以上三大功能类群
24.水稻田里,黏虫和青蛙构成的联系称为()。A.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食物链
25.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块状结构B.片状结构C.团粒结构D.柱状结构
26.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
A.逐级递减B.逐级增加C.保持不变D.先增后减
27.碳循环是一种()。
A.液相型循环B.沉积型循环C.气相型循环D.混合型循环
28.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表现在()。
A.由于温度的影响,蜗牛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
B.土壤富含石灰质,云杉的数量会增多
C.由于森林能够阻碍气流,所以能改变风速但不能改变风向
D.由于光的作用,高山上只生长着矮小的植物
29.种群均匀分布的模型为()。
A.正二项分布B.负二项分布C.泊松分布D.离散分布
30.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在食物链传递时损失最小,人类应采取的食物结构是()
A.喝牛奶、吃牛肉B.禽蛋C.水产D.谷物
31.池塘里浮萍在短期内大量增加的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属()。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种群平衡D.季节性消长
32.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33.下列哪种关系属于互利共生关系()。A.鸟与树的关系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C.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D.青蛙与水稻的关系
34.种群的生态出生率是指()。A.生理出生率B.最大出生率C.实际出生率D.理论出生率
35.下列因子中,属于密度制约因子的是()。
A.温度B.降水C.干旱D.植物对光的竞争
36.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是()
A.净化环境B.涵养水源C.增强温室效应D.保护生物多样性
37.自然界中,伺种植物的不同种群如果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A.会发生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态型
B.会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活型
C.会发生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活型
D.会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态型
38.在PH值为7.5以上的石灰性土壤中,Ca常和下述哪种营养元素结合而降低该元素对作物的有效性()
A.NB.PC.KD.以上三者
39.最耐旱,且由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占优势所组成的地上不郁闭的生物群落是()。A.稀树草原B.草原C.荒漠D.苔原
40.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A.老鼠B.麻雀C.鱼D.熊猫
41.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变化的光是()。A.红外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光
42.下列哪种方式是生物为适应低温环境而采取的措施()。A.夏眠B.穴居C.迁移D.昼伏夜出
43.按照饶基耶尔对植物生活型的分类,高大乔木属于()。A.高位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面芽植物D.地下芽植物
44.棉田中的七星瓢虫是棉蚜的天敌,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B.寄生C.捕食D.共生
45.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A.阿伦规律B.贝格曼规律C.谢尔福德定律D.林德曼定律
46.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A.块状结构
B、团粒结构
C、核状结构
D、片状结构
47.按环境范围的大小,可将环境分成()。
A.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B.人类环境、生物环境和自然环境
C.土壤环境、水域环境和气体环境
D.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48.同种植物的不同种群长期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将发生()。A.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态型B.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活型C.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态型D.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活型
49.如果在一定时间内,由于(),生态系统将会彻底崩溃。
A.断绝了生态系统的物质之一的供应,生态系统就停止了能量利用
B.断绝了生态系统的某些物质供应,不会停止生态系统内能量利用
C.断绝了生态系统的能源供应,生态系统一定会停止能量利用
D.断绝了生态系统的能源供应,不会停止生态系统内能量利用
50.叶肉细胞间隙环境属于
A.微环境B.内环境C.生境D.区域环境
二、填空题(20题)51.______是推测水生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量的常用方法。
52.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过由简单到______的发育过程。
53.从生态学的发展史上看,______生态学的发展比较快。
54.在植物开花期或幼果期,如果光照减弱,会引起植物结出的果实不良或者果实发育______,甚至落果。
55.当前,世界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的中心问题是______。
56.新生特性原则又可称为______,即系统的总体功能要大于组成该系统各组分分功能之和并产生新的特性。
57.生态金字塔反映的是食物链上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包括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______金字塔。
58.土壤结构是______的排列组合方式。
59.根据对光照强度的适应,陆生植物可分为阴性植物、耐阴植物和______植物三种类型。
60.人在突然遇冷时起鸡皮疙瘩,而在炎热时会出汗,这是人对“极端”温度的一种______。
61.生物种内关系包括植物的______、动植物的性行为、领域性和社会等级等。
6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部分。
63.生物在扩散定居过程中,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反过来改造环境,使得原来的生境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______。
64.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现象称________。
65.“精明”的捕食者不能对猎物______,总是在系统反馈调节机制的作用下,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
66.黑白瓶法通过测定水体中的______浓度来测定水体的初级生产力。
67.自然种群有三个特征,它们分别是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_______。
68.
69.在生物学的环境研究中,生物学更加重视_______的研究。
70.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根据其来源途径不同,可分为太阳辐射能和______两大类型。
三、判断题(10题)71.酸雨主要是由化石燃料废气中的SO2引起的。[]
A.正确B.错误
72.食用菌是属于生产者的生物。()
A.正确B.错误
73.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年龄锥体的形状为中间宽上下窄。()
A.正确B.错误
74.原生演替的顶极是森林。
A.正确B.错误
75.哺乳动物大多属于r对策生物。()
76.与北方针叶林相比,热带雨林的植物种类组成通常较简单。()
A.正确B.错误
77.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物质生产总称为次级生产。()
A.正确B.错误
78.地方性水资源、土壤、森林、草原、野生生物是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79.种群内成员间的竞争常导致均匀分布。()
A.正确B.错误
80.生态系统可以缺少的生物组分是分解者。()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土壤组成及其特性。
82.什么是种间竞争?简述种间竞争的特点和类型
83.简述人类活动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84.简述能源利用的发展趋势。
85.简述种群的年龄结构的三个基本类型的特点。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与转化的规律。
87.论述与传统农业比较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哪些。
六、单选题(0题)88.牛与瘤胃中的微生物的关系属于()
A.偏利共生B.原始合作C.寄生D.互利共生
参考答案
1.B解析:k对策生物的特点是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四项中只有B项符合,故选B。
2.A
3.B
4.A
5.C只有当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随机型。
6.B
7.A
8.B动物的婚配制度存在单配偶制、一雌多雄制、一雄多雌制。
9.A
10.B
11.B
12.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13.C
14.B
15.A
16.B
17.B
18.C
19.D
20.D
21.A
22.A
23.D
24.D
25.C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与矿质土粒相互黏成的小团块,它是土壤肥力的基础。
26.A
27.C
28.D
29.A
30.D
31.B
32.D
33.B
34.C
35.D解析:密度制约因子是种群内部的因素,四项中只有D项符合,故选D。
36.C
37.D
38.B
39.C荒漠是地球上最耐旱,是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占优势的地上不郁闭的一类生物群落,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干旱区,往北可延伸到温带干旱区。
40.C解析:一般陆生动物是恒温动物,而水生动物往往受水体温度影响而变温,故选C。
41.A红外光会产生热效应,地表热量基本是由红外光能所产生的。
42.C
43.A
44.C
45.B
46.B
47.D
48.A
49.C
50.B
51.pH测定法pH测定法
52.复杂复杂
53.植物植物
54.停止
55.人口问题人口问题
56.功能整合原理功能整合原理
57.能量能量
58.土壤颗粒土壤颗粒
59.阳性
60.生理适应生理适应
61.密度效应密度效应
62.物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63.反应反应
64.协同进化
65.过捕过捕
66.O2
67.遗传特性遗传特性
68.
69.小环境
70.光补偿点
71.A
72.B
73.A
74.B
75.N
76.B
77.A
78.Y
79.B
80.N
81.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复合系统。包含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以及特定的微生物区系。土壤的特性:①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母质、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②土壤化学性质:土壤有机质、土壤无机质、土壤酸碱度;③土壤生物性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82.(1)种间竞争:两个或多个物种利用相同的有限资源时,为了争夺资源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2)特点:①竞争结果的不对称性;②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3)类型:①资源利用性竞争;②相互干涉性竞争。
83.(1)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自然因子因为人类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进行的。(2)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等都可使生物群落改变面貌。(3)人还可以抚育森林、治理沙漠使生物群落向复杂化进展。(1)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自然因子,因为人类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进行的。(2)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等,都可使生物群落改变面貌。(3)人还可以抚育森林、治理沙漠,使生物群落向复杂化进展。
84.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发展的总趋势是能源消耗越来越大,能源危机越来越明显,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1)煤、石油、天然气、铀等石化能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2)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3)生物能源的多层次、多级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85.①增长型种群:增长型种群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种群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②稳定型种群:稳定型种群的老、中、幼个体的比例差别不大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平衡种群稳定。③下降型种群:下降型种群中幼体比例在减少而老年个体比例在增大种群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种群趋于萎缩。①增长型种群:增长型种群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种群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②稳定型种群:稳定型种群的老、中、幼个体的比例差别不大,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平衡,种群稳定。③下降型种群:下降型种群中幼体比例在减少而老年个体比例在增大,种群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种群趋于萎缩。
86.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严格服从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当量的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学潜能经过自身呼吸消耗消费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转变为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而一小部分保留在生物体内可以用简单的形式表示如下:植物固化的日光能=植物组织的化学能+植物呼吸消耗的能动物摄取的食物能=动物组织的化学能+动物呼吸消耗能+排泄物能(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能量衰变定律或熵定律。作为衰变定律可描述为:“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衰变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从浓缩的较有序的形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经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时其利用转化效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如植物的太阳能利用率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动物同化植物能的效率也只有10%~20%其余未被利用的能则散逸到环境中不能再被生物所利用也就是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也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作为熵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可描述为:“世界及其任一部分总是趋向于最大限度的无序状态或最大的熵。”对一个封闭系统来讲总是趋向于使有效能即自由能减少而使熵增加最后导致一切过程的终止。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低温物体扩散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来说可以通过自身复杂的生物结构而保持有序状态同时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排除无效能即热能因而排除了无序只要有物质和能量的不断输入生物体就会通过自组织和建立新结构保持系统处于一种低熵的稳定和平衡状态。如果生态系统的熵能增加过大组织失调系统就要受到影响。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严格服从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当量的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学潜能,经过自身呼吸消耗,消费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转变为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而一小部分保留在生物体内,可以用简单的形式表示如下:植物固化的日光能=植物组织的化学能+植物呼吸消耗的能动物摄取的食物能=动物组织的化学能+动物呼吸消耗能+排泄物能(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能量衰变定律或熵定律。作为衰变定律,可描述为:“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衰变现象,即总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年级班主任素质拓展计划
- 施工场地文明施工措施
- 废橡胶热解尾气净化处理方案
- 人力资源主管个人述职报告范文
- 图书馆创卫工作计划
- 智能楼宇电气安装质量检测计划
- 小学副班主任综合协调工作职责
- 医院保洁污水处理流程
- 人防工程功能调试实施方案
- 工会法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心得体会
- 2025新疆天泽和达水务科技有限公司部分岗位社会招聘2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涉警舆情应对课件
- 2025-2026年秋季第一学期学校“蒲公英”广播稿(22周):第1周 从烽火岁月里“穿越”来的青春答案
- 2025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及答案
- (2025年标准)赛事承办协议书
- 2025下半年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 急性结石型胆囊炎
- 无菌物品有效期课件
- 新媒体礼仪知识培训总结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 护理事业十五五发展规划(2026-2030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