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_第1页
2022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_第2页
2022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_第3页
2022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_第4页
2022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1)

科目数学年级四班级1时间年月日

课题力口、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节次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

教学目标

关系。

(含学科核

心素养)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

重点

材教学

分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关键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易错易

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混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预习部分知识

资源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复习铺垫

加减5分钟口算。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

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

加法各部分名称。

1

2、理解减法的意义。

(1)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或1956-1142=814

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己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

做减法。(出示减法的意义)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

示: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一减数=差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350=800-450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一差

6.练习“做一做”

四、总结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一4、5题。

板书设计力口、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一减数

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一差

被减数=差+减数

教学后记及反思

2

2022年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2)

科目数学年级四班级1时间年月日

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节次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教学目标

2.学生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含学科核

心素养)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重点

教学

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析关键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易错易

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混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预习部分知识

资源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

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

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1、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X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己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小结:求儿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

法各部分名称

3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2)(3)

(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12+4=3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

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

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

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

间的关系.教师概括:积=因数X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

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乂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做一做

三、课堂巩固。完成练习二1-3题。

四、总结、布置作业练习二4、5题。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X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乂除数

任何数加上0还是0。任何数乘0都等于0。

0除以一个非。的数还得0。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0不能做除数。

教学后记及反思

4

2022年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3)

科目数学年级四班级1时间年月日

课题0的运算节次

教学目标1、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含学科核

心素养)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

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重点

教学

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析关键点0

易错易

混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预习部分知识

资源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导入新授课

口算引入(快速口算)出示:

100+0=0+568=0X78=0+23=

128-128=04-76=235+0=

99-0=49-49=0+319=0X29=

二、探究新知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

三、。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

0不能作除数。例如,54-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

到5。04-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

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四、课堂测评

1.计算

(1)36+0=(2)0+68=(3)0X68=(4)54-0=

(5)0+28=(6)128-0=(7)0+36=(8)25+0=

(9)99-0=(10)49-49=(11)0+39=(12)0X9=

五、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及反思

6

2022年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4)

科目数学年级四班级1时间年月日

课题带括号的四则运算节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含学科核

心素养)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重点

教学

难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析关键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易错易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混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预习部分知识

资源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复习引入: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

四则运算。

二、新知探究

出示例4:964-12+4X2

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12+4X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X2,运算

顺序怎样?

7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X2

=96+16X2

=6X2

=12

3、如果在96+(12+4)X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变成另一个算式

96+[(12+4)X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

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4-[(12+4)X2]

=96+[16X2]

=964-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

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47+334-36-16B、(47+33)4-(36-16)C、(36-16)

-?(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750-25)X(20+13)B、(20+13)X(750-25)C、750-25X20+13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

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8

教学后记及反思

2022年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5)

科目数学年级四班级1时间年月日

课题租船问题节次

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

教学目标识。

(含学科核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心素养)

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教学

难点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析关键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易错易

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混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预习部分知识

资源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

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5:

9

(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

(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根据这

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

(出示问题)

2、解决问题

分析:如果都租小船

30+4=7(只)...2(人)7+1=8(只)20X8=160(元)

如果都租大船:30+6=5(只)35X5=175(元)

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

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可以省钱。

6条小船:20X6=120(元)1条大船:35元。

共花:120+35=155(元)

3、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设,再调整)

三、巩固练习P11第4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跟大家分享一下。

五、作业

练习三4、5题。

板书设计

租船问题

方案一:如果尽可能多的租大船;

32+6=5(条)...2(人)

5条大船,1条小船一共;30X5+24X1=174(元)

方案二:如果全部都租小船:324-4=8(条)24X8=192(元)

教学后记及反思

10

2022年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6)

科目数学年级四班级1时间年月日

课题第一单元测试节次

教学目标

(含学科核

心素养)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析关键点

易错易

混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预习部分知识

资源准备口算卡片

11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12

教学后记及反思

2022年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7)

科目数学年级四班级1时间年月日

课题观察物体(二)节次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

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

(含学科核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心素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

教学

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重点

教学

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析关键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易错易

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混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

13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预习部分知识

资源准备课件、立方体模型、摄像头、方格纸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情境引入

1.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广州

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

都获得好评一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

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

么多张照片呢?

生:方便全面观察

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生: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教师板书: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

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上__________

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了观

察:

小明小丽小刚

—□_

m

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

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

(3)出示活动建议:

①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

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

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

(4)学生活动,师巡视。

(5)汇报信息:(聘学生作品贴黑板上)

14

cmR-nE

MiE面看ZLt面看从左面看

(6)集体反馈:

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

(7)小结: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

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

的形状是不同的。

2.观察不同立体图形

(1)师: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

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2)一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几何体(教师黑板上贴出学生对应作品)

——1——1——F正面左面上面

(3)师:请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

面看到的形状。

(4)学生动手操作

(5)反馈交流,展示作品

3.确定方法。

(1)师:我们已经观察了两个不同的几何体,结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吗?同学

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应该如何想象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

(2)集体交流

(3)方法提炼:

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

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

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

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

(三)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15

(1)学生试连线(2)动手拼摆,验证想象

2.提高练习:

(四)提炼升华

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五)布置作业14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及反思

2022年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8)

科目数学年级四班级1时间年月日

课题节次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多组由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

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

同的。

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想象、拼摆、验证的过程,体验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

(含学科核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心素养)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情况的

变化性和多样性。

教学

教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重点

分教学

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析难点

关键点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16

易错易

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混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预习部分知识

资源准备课件、立方体模型、方格纸。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手影游戏吗?人们用灵巧的双手能够变换出很多活灵

活现的影像。让我们欣赏一下。

2.师:在刚才的视频里,你们观察到什么变了,什么不变?预设:

生:人的手没变,影子的形状变了。

3.师:你知道吗?在对图形观察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类似这种的变与不变的现

象。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研究对物体的观察。(板书: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四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其实搭建

的方法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出示图形:

2.活动建议:

(1)用4个小正方体搭出一个立体图形,

(2)想象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在纸上摆出来。

(3)观察立体图形,验证想象的结果。

3.学生活动,师巡视调样。

4.师:哪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到前面来展示?

第一组展示:

(1)师:他们组摆了一个这样的立体图形(黑板贴图),他们摆的和观察到的形

状一样吗?

(2)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些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吗?预设:

生:从正面看和从左面看相同。

(3)师:前面我们发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

同的「

(4)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你又有什么新想法呀?预设:

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第二组展示:

17

i^n旺cm廿

从正面看从上面看从左面看

(1)师:还有哪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

(2)问:这个立体图形,检验一下,他们摆的和观察到的形状一样吗?

(3)师:比较一下这两组的观察结果,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预设:

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一方向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

相同•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及反思

2022年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9)

科目数学年级四班级1时间年月日

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节次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

教学目标

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含学科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

心素养)

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教学

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材重点

18

析教学

律。

法结合

律和加

法交换

概括加

生抽象

引导学

难点

关键点

含义

律的

和结合

交换律

解加法

和理

认识

易错

律。

法结合

律和加

法交换

概括加

生抽象

引导学

混点

讲授法

教学方

论法

小组讨

学习方

学情分

分知识

预习部

学生已

资源准

课件

业安排

(含作

设计

过程

教学

入新课

,导

情境

创设

一、

话。

入谈

1.引

健康

项有益

车是一

?骑

地方

什么

骑到

最远

?你

骑车

学会

少同

有多

里,

们班

在我

车旅行

叔叔骑

:李

(演示

行呢

车旅

在骑

叔正

李叔

一位

里有

,这

这不

动,

的运

景。)

的场

息。

得信

2.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