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生理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同哪个选项相当
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生态系统生态学
2.下列有关阳性植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强光下生长良好B.弱光下生长良好C.强光下生长不好D.荫蔽处生长良好
3.耗散结构的形成需要的基本条件有()。
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
4.下面关于层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一层片均由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所组成
B.层片就是群落中的一个层
C.森林中所有乔木叫乔木层,是一个层片
D.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属于一个层片
5.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
A.地面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下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
6.自然界中某个种群数量突然发生变化,必然牵动整个食物网,首先反映在()。
A.其数量上B.食物链上C.营养级上D.消费者身上
7.某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小,老年个体比例增大,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这个种群的结构类型是()。
A.增长型B.稳定型C.下降型D.不规则型
8.农田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量往往受土壤中供应最不足的营养元素所制约。这是()
A.李比希最低率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阿伦法则D.贝格曼法则
9.下列条件中,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的是()。A.高温条件B.低温条件C.恒温条件D.昼夜变温
10.对冬小麦完成春化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
A.高温B.低温C.长日照D.短日照
11.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在食物链传递时损失最小,人类应该采取的食物结构是()
A.牛奶、牛肉B.禽蛋C.水产D.谷物
12.食物链“草一兔一鹰”中的鹰处于()。A.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
13.______是指消费者层次上的能量贮存速率,通常指净生产量。()
A.初级总生产力B.初级净生产力C.群落净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
14.动物对冷环境的适应最直接的方式是()。
A.减少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
B.降低体温和各种代谢反应冬眠
C.主动避开低温环境,进行迁移
D.增加脂肪,减少热量的散失和增加体内产生的热量
15.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16.下列选项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生物质能B.石油C.天然气D.煤
17.气相型循环的贮存库主要是()A.大气圈B.土壤圈C.智能圈D.岩石圈
18.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19.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A.生态幅B.生态对策C.种间关系D.内分布型
20.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
A.结构简单
B.组成复杂
C.生物量高
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21.经验证明,要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其森林覆盖率要达到()。A.0.1B.0.2C.0.3D.0.4
22.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氧气
23.在一个有“三叶草—田鼠—黄鼠狼”食物链的稳定生态系统中,分别测得三种生物的含能量(kJ)和DDT含量(mg/kg),问下列哪组数据是正确的三叶草田鼠黄鼠狼能量DDT能量DDT能量DDT
A.2.7×1070.254.98×1061.893.48×10530.24
B.2.7×10730.244.98×1061.893.48×1050.25
C.3.48×1050.254.98×1061.892.7×10730.24
D.3.48×10530.244.98×1061.892.7×1070.25
24.阳性植物的特点是()
A.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高
B.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高
C.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低
D.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低
25.通过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研究,提出著名“十分之一”定律的生态学家是()。A.奥德姆B.林德曼C.谢尔福德D.克列门茨
26.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A.矮化B.顶冠C.根系发达D.旗冠
2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里草与豆苗的关系是()。
A.种内斗争B.竞争C.共生D.寄生
28.在我国暖温带地区,通常土壤养分有效性最好和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A.pH5~6B.pH6~7C.pH7~8D.pH8~9
29.群落演替到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远小于总呼吸量B.总生产量和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远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30.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A.维持恒定B.产生波动C.逐级降低D.逐级升高
31.下列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磷循环、水循环、氮循环等
B.各物质循环是相互独立的
C.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无关
D.物质循环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无任何影响
32.下列关于阴性植物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耐干旱B.光饱和点高C.光补偿点低D.光补偿点高
33.当植物的一些组织受到损伤,自然落叶是减少植物体内液体外渗的方式。这是植物的()特点。
A.防卫反应B.补偿作用C.协同进化D.他感作用
34.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35.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A.疏选结构B.紧密结构C.稀疏结构D.通风结构
36.根据有效积温法则,一种生物分布所到之地的全年有效总积温必须满足该种生物完成一个世代所需要的
A.K值B.T值C.N值D.T0值()
37.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
A.稳定型
B、增长型
C、衰退型
D、混合型
38.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要遵循一定的定律,不属于这些定律的是()
A.热力学第一定律B.热力学第二定律C.能量守恒定律D.能量传递定律
39.蚕豆的幼苗种植在月桂这种有强烈香味的植物下面,蚕豆的生长会受到抑制,这是植物的()。
A.密度效应B.种群调节C.竞争作用D.他感作用
40.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最复杂的是()。A.热带雨林B.荒漠C.农田D.苔原
41.下列现象中反映了共生关系的是()。
A.小麦与稗草共同生长在一片土地上
B.青蛙与蟾蜍在同一个池塘内生活
C.鹿与斑马生活在同一草原的不同范围内
D.豆科植物根部有固氮菌的生长
42.一个猴群占据某个山头,不让其他猴群进入,这一现象在生态学中称为()
A.种群调节B.密度效应C.自疏现象D.领域行为
43.我国东部地区成为湿润森林区,主要受()
A.山风影响B.季风影响C.谷风影响D.海洋风影响
44.无限环境下,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呈()。A.J型B.S型C.倒J型D.V字型
45.下列各组生物之间是消费者与生产者关系的是()。
A.青蛙捕食昆虫B.松鼠吃蘑菇C.鸟吃松毛虫D.蝗虫吃水稻
46.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
A.地质大循环B.生物小循环C.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D.物质与能量的流动和循环
47.氮循环失调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有()。A.荒漠化B.酸雨C.温室效应D.水体富营养化
48.我国解放后新增加的荒漠面积中,有95%是人为活动造成的,其中“贡献”最大的是()
A.过度放牧B.破坏森林C.过度农垦D.工矿开发
49.一般高山植物茎干短矮,叶面缩小,绒毛发达,叶绿素多,叶茎含花青素,花色鲜艳,这些特征的形成是由于()。A.高山上蓝、绿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B.高山上绿、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C.高山上绿、红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D.高山上蓝、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50.蚊子种群数量变动是属于
A.不规则波动B.周期性波动C.季节消长D.种群爆发()
二、填空题(20题)51.随着气候的季节性交替变化,群落呈现出不同的外貌,这就是群落的______。
52.______在生态系统各成分问的消耗、转移和分配过程就是能量的流通过程。
53.陆地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生物组分是生产者和______。
54.在一个群落中,由于种间竞争减弱,一个物种扩大了自己的生态位,称为______。
55.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______。
56.人类捕杀野生动物如象、犀牛、熊猫,以获得它们的角、牙、皮毛等;工厂排放污物,造成生态平衡失调。这些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属于______因素。
57.通常把影响种群密度的调节作用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
58.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的生物个体数量关系可用_______金字塔来表示。
59.按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划分,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60.种间竞争促使竞争物种的生态位分离,而种内竞争促使两物种的生态位______。
61.在着丝粒内表面的配对结构域发现了与染色单体有关的蛋白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2.种群密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______、______四个基本参数。
6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这四个成分的结构,是生态系统的______结构,
64.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______。
65.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______。
66.
67.种群中包括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个体。如按年龄分组统计,各年龄个体占总数的百分率称为______。
68.在群落交错区内,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物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这一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
69.生态金字塔通常分为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______金字塔三种类型。
70.恒温动物的生长效率低于变温动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三、判断题(10题)71.在适宜条件下,r-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增长。()
72.温室效应的加剧会导致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73.碳的贮存库主要是大气圈。()
74.伴生种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对群落的结构和环境形成不起主要作用。()
A.正确B.错误
75.按照生物种群实际占有的空间所计算的密度称为生态密度。()
76.二氧化碳和氮气都能直接参与植物的生理代谢。()
A.正确B.错误
77.在资源有限的稳定环境中,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两个物种不能长期共存,该规律被称为竞争排斥原理。()
78.老虎种群的个体分布属均匀分布。()
A.正确B.错误
79.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生态入侵。()
80.“-2/3自疏法则”中的“-2/3”是平均单株重的增加导致密度下降的系数。()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82.简述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83.简述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84.简述自然种群数量变动的类型。
85.简述温度与生物分布的关系。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87.论述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的特点。
六、单选题(0题)88.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热带C.亚热带D.暖温带
参考答案
1.A
2.A
3.B
4.A
5.D
6.B
7.C
8.A
9.D地表太阳辐射的周期性变化产生温度有规律的昼夜变化,使许多生物适应了变温环境,多数生物在变温下比恒温下生长得更好。例如,蝗虫在变温下的平均发育速度比恒温下快38.6%;昼夜变温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
10.B
11.D
12.C
13.C
14.D
15.B
16.A
17.A
18.A
19.A
20.A
21.C
22.C
23.A
24.A
25.B
26.D
27.B
28.B在pH值为6~7时,所有的矿质营养都可以充分溶解,养分的有效性最高,对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最适应。
29.D
30.D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逐及升高,属于有毒物质的富集。
31.A
32.C
33.B
34.B
35.D
36.A
37.B
38.D
39.D
40.A
41.D
42.D
43.B
44.A
45.D
46.C
47.D
48.A
49.D
50.C
51.季相季相
52.食物食物
53.分解者
54.生态位释放生态位释放
55.生态多样性生态多样性
56.人为
57.密度制约作用;非密度制约作用
58.数量数量
59.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60.接近
61.
62.迁入率,迁出率
63.二级二级
64.生态入侵生态入侵
65.太阳的辐射
66.
67.年龄结构
68.【正确答案】:
边缘效应
69.能量能量
70.呼吸作用清耗的能量多呼吸作用清耗的能量多
71.Y
72.Y
73.N
74.A
75.Y
76.B
77.Y
78.A
79.N
80.A
81.温度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生物的发育,并决定着生物的地理分布。任何一种生物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阻,甚至造成死亡。此外,地球表面的温度在时间上有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温度的这些变化都能给生物带来多方面的深刻的影响。
82.生态学研究的基本研究途径和方法是:(1)野外调查;(2)实验室研究;(3)系统分析及模型应用。生态学研究的基本研究途径和方法是:(1)野外调查;(2)实验室研究;(3)系统分析及模型应用。
83.(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扩散和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的活动。(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扩散和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的活动。
84.(1)种群增长;(2)季节消长;(3)周期性波动;(4)不规则波动;(5)种群爆发或大发生;(6)种群平衡;(7)种群衰退与灭绝;(8)生态入侵(或生物入侵)。(1)种群增长;(2)季节消长;(3)周期性波动;(4)不规则波动;(5)种群爆发或大发生;(6)种群平衡;(7)种群衰退与灭绝;(8)生态入侵(或生物入侵)。
85.(1)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2)由于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20~30度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3)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1)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2)由于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20~30度,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3)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温度和降水共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度购销合同范本
- 药店兑店合同范本
- 工业监控采购合同范本
- 学校杂志刊登广告协议书7篇
- 大棚土地征用合同范本
- (新)村镇后备干部考试参考试题(附答案)
- 家长会演讲稿范文(分享5篇)
- 新员工培训考核初试附有答案
- 职高高二普测题目及答案
- 蜘蛛侠的所有题目及答案
- 上海市嘉定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精神科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 雷雨-剧本原文-高中语文雷雨剧本原文
- 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临床用药解读
- 消化内科入科培训
- 建筑工地施工现场标准化建设课件
- 胶质细胞在神经炎症中的免疫调控机制
- 气管切开套管脱出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 2023年佛山三水区辅警真题
- 心内科常用药物王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