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近代政治文明【考纲要求】.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共产党宣言》:内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巴黎公社:革命的措施、意义及经验教训。【知识梳理】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发展历程1.确立:《权利法案》的制定(1)背景:①历史传统:13世纪初,英王签署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以后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②政治前提:1688年“光荣革命(妥协、不流血)”,最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2)制定: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3)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权力受议会限制。(4)影响: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使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发展:18世纪前期,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1)“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2)英国责任内阁形成过程中,形成了下列传统: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3)19世纪中期,随着选举权的扩大和两党制逐渐形成,议会选举由候选人个人的竞争变成了权力的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完善:19世纪一20世纪普选权的扩大1832年进行了第一次议会改革,改革降低了财产资格要求,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多数席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发展。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20世纪初,法律规定不分男女都有权参加下院的选举。(二)特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英王是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首相是最高行政长官,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义权,事实上成为国家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三)英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一)确立:联邦宪法的制定.背景: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⑵形势:松散的邦联无权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政治上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制定:1787年,各州代表通过费城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内容:三个原则:(1)联邦制原则即中央集权原则: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大权;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同时,各州保留了较大自主权。(2)分权制衡原则: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相互制约,防止专制出现。(3)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总统议会议员实行任期制。.评价(1)进步意义: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美国成为一个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共和制国家,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央和地方;大州和小州的矛盾,有利于美国的统一和巩固,促进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维护了民主制度。(2)局限性:允许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二)巩固:美国内战1861年,南部11个蓄奴州,退出联邦,发动叛乱,内战爆发。林肯提出:“为联邦统一而战”,最终推动北方赢取胜利,联邦制得以巩固。内战结束后,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3、14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并且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三)完善:两党制.形成: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民主党和共和党).特点:与总统制相结合。美国的总统选举受到政党控制,国会也形成两党对垒的局面。共和党一般代表美国的强势群体,民主党代表美国的弱势群体。两党制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法兰西共和政体的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宪法)(1)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军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覆亡,第三共和国建立;保皇派势力和资产阶级共和派势力的政治斗争日益尖锐。(2)内容①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行使。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②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3)影响:标志着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在法国的确立,适应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经一步发展。.法国共和政体确立艰难的原因(1)法国是一个农业占统治地位的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君主思想作为封建残余长期存在。(2)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发展相对缓慢,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处于弱势,共和派力量不强大。(3)法国封建势力强大。(4)欧洲其他国家几乎都参与了对法国的武装干涉。3.特点:总统执掌行政权,但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国家;议会掌握立法权。四.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一)德意志帝国宪法.背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德国的统一最后完成。(1)统一原因: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四分五裂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中心力量和人物:专制色彩浓厚的普鲁土、俾斯麦。⑶统一方式:王朝战争。(4)统一结果: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颁布:1871年4月3.内容:(1)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2)皇帝拥有巨大权力,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任免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3)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工作,皇帝任命非议会选举,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4)议会行使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议会权力很小。.特点: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评价:(1)帝国实际上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帝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延续。(2)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德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3)帝国的专横统治也引起社会不满,并最终把德国拖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近代国家政治制度比较一览表国家政体国家元首及权力政府产生方式议会权力与地位权力中心英君主立宪制国王世袭;国王仅扮演仪式性角色,是国家的象征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内阁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拥有最高行政权和创意立法权。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国家权力中心议会德皇帝是帝国元首,世袭;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签署公布法律和监督法律实施,统帅军队,任命军官。皇帝任命首相与官员,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直接选举产生,不能组成代议制政府,对政府没有监督权,只有批准预算权。皇帝美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民选总统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政府对拥有有立法权、财政权,总统民主共和制产生;掌握最高行政权、军事指挥权、部分立法否决权、任命政府高级官员和组织政府的权力。总统负责与总统、联邦法院相互制约法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和军队最高统帅;由国民议会选举产生;具有创议法律权、解散众议院的权力;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内阁向议会负责。拥有选举总统权、立法权、创议法律权;总统和各部部长对议会负责,议会对政府行使监督权。议会核心特征:代议制民主;议会拥有的共同的权力: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2.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比较(1)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国家元首都是君主,实行世袭制。(2)不同点:①君主方面: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不掌握实权;而德意志皇帝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拥有实权,具有专制主义色彩。②政府方面:英国首相由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担任,与内阁一起对议会负责;而德国政府的宰相由德意志帝国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③议会方面:英国议会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掌握国家主权,限制王权;而德国议会只拥有制定法律和批准预算的权力,对政府和皇帝没有监督权。五、《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条件(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也日益暴露(2)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3)思想基础: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4)个人实践:马、恩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2月).内容:(1)《宣言》肯定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2)《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3)《宣言》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4)《宣言》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4.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从此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六、巴黎公社.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准备解散巴黎人民的武装。.成立:1871年巴黎人民起义,成立巴黎公社,是新型的工人政权。.措施:(1)政治建设:公社委员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规定公职人员由民选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2)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维护工人的权利,实行八小时工作制。(3)其他:用世俗教育代替宗教教育,实行义务教育。.失败原因客观:反动势力强大,法国资产阶级和普鲁士的联合镇压。主观: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缺乏工农联盟。根源:法国当时的政治、经济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条件。.意义:(1)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2)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3)其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4)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史册。6.经验教训:(1)必须把资产阶级的残余势力彻底消灭(2)无产阶级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的力量,建立广泛的同盟(3)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机器,拥有捍卫国家主权的力量(4)无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缺乏一个统一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导【方法技巧】本专题知识较为庞杂,针对不同的考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要理清“一条主线”、注意“两个趋势”、把握“三个转移”“一条主线”:议会的权力不断扩大,代表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发展和完善。“两个趋势”国王的权利逐渐削弱,议会的权力不断增强。“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公民。.考点“美国总统共和制”要抓住“一部宪法”与“一个原则”、注意与“两个政党”、理解“三个制度”。“一部宪法”:《1787年宪法》(内容、影响、评价)“一个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两个分权”:一是联邦政府的内部分权(即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一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分权(即联邦制的权力结构)。“两个政党”共和党和民主党轮流执政是美国政坛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美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个制度”:联邦制、总统制和共和制。.考点“法国的民主共和政体”要抓住“过程曲折”这一特点,要能够分析曲折的原因.考点:“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要注意“一虚一实”。即议会的权力为虚,君主权力为实.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学习时应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条件、标志、意义)及巴黎公社(措施、意义)【典例分析】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一一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材料二乔治三世(英国君主,1760—1820年在位)个人统治的确立表明……王权复兴,内阁名存实亡,政党被视为大逆不道,“爱国君主”论在很大程度上已成现实。此时,“国王的政治优势已牢固地建立起来,他的意志就是对大臣的法律,而大臣在议会两院中都拥有压倒多数……人民与议会的争端消失了,这是一个政治上的冷漠时期。权力平衡的重心,在沃波尔内阁时,是由上院滑下下院,现在却是从议会滑向君主”。 一一《英国政治史》材料三“不过在从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政变以后,一直到十九世纪初叶,这一百多年间,英国的政治制度、议会制度还远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可言,议会的地位上升了,但是议会的成份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改变,议会还一直把持在土地贵族、王权的手里,贵族们独霸议会的这个局面是从中世纪一直沿袭下来的。1688年的妥协,并没有改变这种政治力量的对比。……”——程西梅材料四1832年6月,英国通过议会改革法。其重要内容之一,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议员名额,有143个衰败选区或被取消,或减少了议员名额,在新兴的地区和工业城市新设了40多个选区,使工业资产阶级能够向议会选派代表。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放宽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增加城乡选民人数,全国选民约增加30万,由1831年的51万增加到81万,约占全国成年人口8%,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表进入了议会,从土地贵族手里争到了部分政治统治权。1832年以后,英国议会还在不断地进行改革。1846年《谷物法》被废除,英国走上了完全经济自由的道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通过、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并实行单议席选区制。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到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世界近代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概括乔治三世统治时期英国政治的特点。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英国政治变革的认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的宪法来源于亚里土多德以来西方古代文明中自然法的观念,来源于英国近代的普通法传统。不仅美国第一代领导人制宪时受英国普通法传统的影响,第二代领导人在巩固宪政方面也从中汲取不少养分。美国宪法另一个思想源泉无疑是英国思想家洛克的政治理论,他借用自然法的观念提出了天赋人权和有限政府的理论。……是在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虽然美国宪法产生于独立战争顺利之后,在早期的欧洲大陆启蒙思想和英国普通法的传统却都对他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任东来、陈伟、孙庆等编著《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材料二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以后于1787年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作为制宪会议代表的55名制宪者简况如下:制宪会议代表概况代表们职业多为律师、种植园主、商人、教授、医生个人履历46人曾任殖民地或州议会议员,42人是大陆会议代表,28人是邦联国会议员,7人曾任总督或州长。受教育情况31人受过大学教育,30人是律师,2人是学院院长,3人是教授,10人当过教师,9人在外国读过书。——引自曹华、胡风云《浅说1787年美国宪法的诞生》材料三“这部美国联邦宪法既非神授,也非在一定期限内由人类的智慧和决心写出来的最伟大作品,而是一部实际可行的文件。他被人规划来满足某些迫切的需要,并被人修改以适应意外情况。”——引自马克斯•法仑德《设计宪法》材料四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采用联邦制的国体,国家权力实行三权分立。联邦制和三权分立都用于限制和分散政府权力。在美国的体制中,不论是联邦政权还是州政权或是联邦制中某个组成部分,都不应获得全部的国家权力。 第一届国会着手起草了《权利法案》,即宪法的前十条修正案。这些修正案不断地提醒人们,新建立的联邦政府在行使它的权力必须时时注意个人自由的保护。引自宋鲁郑《美国宪法起草揭秘及对中国的启示》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里土多德以来西方古代文明中自然法的观念的核心”、“英国近代的普通法传统”主要指什么?(2)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订过程中还接受了哪些重要的思想和理念?(3)根据材料四中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有关内容,分析其两个目的是什么?(4)结合材料概括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制订过程中体现出什么特征?.【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不难判断传统应指君主和议会;变革指新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法治制度。第(2)问,概括英国政治的特点时要注意要点的全面性;原因从经济发展状况、资产阶级力量大小、守旧势力、思想观念等角度总结。第(3)问,改革原因主要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由主义思想的形成等方面分析。影响据材料和教材知识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神经发育性精神疾病的遗传学-洞察及研究
- 供应链金融支付安全控制-洞察及研究
- 人口政策对劳动力市场影响-洞察及研究
- 语音控制技术在机器人技术中的应用研究-洞察及研究
- 酒店管理实务操作与服务规范
- 职业英语教学课程设计与考核方案
- 财务部门工作效率提升方案
- 酒店服务岗位职责与标准手册
- 高等化工实验设计心得与体会
- 物流配送效率提升工作总结
- 2025年肿瘤内科正高试题及答案
- 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第一课培训课件
- 专利技术入股协议书标准范本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定制手机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学法普法综合知识竞赛答题题库(附答案)
- 治边稳藏课件
- 北控水务集团2026届校园招聘12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树妈妈和树叶娃娃教学课件
- 2025辽宁出版集团选聘18人笔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英语》测试卷附答案详解
- 酒店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025优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