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教育理论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教育理论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教育理论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教育理论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教育理论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教育理论自考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提出“两条腿走路”办学方针的学制改革颁布时间是()。

A.1951年B.1958年C.1985年D.1993年

2.在教育史上,存在着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的现象。这说明学制具有()

A.永恒性

B.继承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3.我国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的文件颁布于()。A.1985年B.1992年C.1993年D.1994年

4.学生动作的执行由出声的外部语言到不出声的外部语言,再到内部语言的过程是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

A.原型操作B.原型定向C.原型内化D.操作练习

5.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经常在教室、校园以外进行,目的在于()。A.实践课堂所学知识B.扩大学生生活范围C.协调各方面教育力最D.利用课外教育资源

6.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A.主观认识B.内化过程C.态度体验D.外显状态

7.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的两方面特征是()

A.认识和情感特征B.认识和个性特征C.个性和性格特征D.生理和心理特征

8.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复杂性

B.创造性

C.主体性

D.示范性

9.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规律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

10.作为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的是()。A.A.注意B.记忆C.表象D.想象

11.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采取决定和()。A.确定目的B.执行计划C.制定计划D.动机斗争

12.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一名言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墨子C.荀子D.孟子

13.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C.学校课程D.特色课程

14.在德育工作中,要统一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这主要遵循的德育原则是()。A.A.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B.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C.知行统一的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5.俗话说:“上行下效。”与这句话相关的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B.陶冶教育C.榜样示范D.品德评价

16.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是()。A.教案B.教学参考书C.教材D.教学指导书

17.最早提出“长善救失”教育主张的著作是()。A.A.《论语》B.《学记》C.《孟子》D.《荀子》

18.

19.第一次明显反映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要求的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0.人们看书时,用红笔圈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了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C.恒常性D.理解性

二、填空题(20题)21.了解与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人和_______两方面。

22.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_______而_______的心理品质。

23.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应将学校教育和__教育、__教育相配合,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4.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者认为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_______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

25.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_______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26.课的类型主要有两大类:单一课和______。

27.表象是从_______到_______的过渡阶段,是_______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8.我国1902年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___。

29.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方法是________。

30.记忆过程包含___、___、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31.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出________的规律。

32.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_______、_______和体系化与具体化。

33.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按活动领域的不同,可以把能力分为_______和_______。

35._______是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

36.品德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奖励、惩罚、_______和_______。

37.填空题

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对识记材料的意义是否了解,把识记分为______和______。

38.自我认识是在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

39.在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中,计算智商的公式是:智商等于__除以__再乘以100。

40.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学家是________。

三、简答题(5题)41.简要说明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步骤。

42.如何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4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44.教师的作用是什么?

45.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四、论述题(5题)46.论述人格形成的因素。

47.联系实际分析如何教会学生调节与控制情绪。

48.如何灵活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

49.结合思维品质的特性,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50.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哪些特性?

五、辨析题(5题)51.教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教育学生,可以拆看学生的信件。

52.采用问答式进行教学必然是一种启发式教学。

53.知识多了,智力自然就提高了。

54.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55.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六、(0题)56.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的教育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B.启发性原则C.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D.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参考答案

1.B1958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该指示提出了学制改革“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

2.C

3.B

4.C

5.D

6.C情绪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入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从含义上可以得知答案。

7.D

8.D

9.B

10.A

11.B

12.A

13.C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建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14.D该题较为灵活,要求考生对四个选项(即德育原则)都理解,显然答案是D。

15.C

16.C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17.B

18.C

19.C

20.B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1)刺激的强度;(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差别越大,越容易优先选择;(3)对象的活动性;(4)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

21.学生集体学生集体

22.稳定,统一

23.社会家庭

24.社会问题社会问题

25.教学价值取向教学价值取向

26.混合课混合课

27.感知思维认识感知,思维,认识

28.壬寅学制

29.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0.识记保持

31.先快后慢先快后慢

32.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

33.概念,判断,推理

34.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35.学科课程学科课程

36.评比操行评定评比,操行评定

37.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机械识记

38.自我感觉自我表象自我感觉,自我表象

39.智龄(心理年龄)实龄(生理年龄)智龄(心理年龄)实龄(生理年龄)

40.夸美纽斯夸美纽斯

41.(1)基本原则:理解支持原则;保密性原则;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2)基本步骤:①建立关系;②了解问题;③分析诊断;④帮助指导;⑤结束咨询。

对该题的每个要点都需进行简要说明。

42.(1)培养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4)有针对性地对不良情绪进行调适。

43.(1)人的知觉特点。(2)定势与功能固着。(3)已有知识经验。(4)情绪与动机。(5)个性因素(能力、气质、性格)。

44.①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③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

45.(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解析】对这道题的考查还可以以论述题的形式出现。如果是以论述题的形式出现,答案至少要包括三点:定义、依据和基本要求。

46.(1)生物遗传因素。

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②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

③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

(2)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

(3)学校教育因素。学生只有在学校里通过学习与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自己优良的人格特征,才能顺利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学生通过课堂教育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此外,校风、班风、教师的言行等都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地“嵌入”整个文化形态里。

(5)个人主观因素。环境因素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

【解析】本题要点明确,但要具体解释说明。

47.(1)知觉自己的情绪状态。

(2)转移自己的注意。

(3)合理宣泄负面情绪。

(4)主动运用语言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联系实际进行阐述。

48.(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3)对学习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49.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有:(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3)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4)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2)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50.一般说来,良好的思维品质结构有以下特点:(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3)思维的逻辑性;(4)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5)思维的创造性。

51.错误。

因为教师侵犯了受教育者的隐私权。从法律角度说,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的权益受法律的保护。隐私权,包括通信等,受到法律保护。

52.错误。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那种无需学生动脑筋的提问就不是启发式教学。

53.错误。要使知识的掌握促进智力的发展必须具备如下条件:第一,从传授知识的内容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规律性的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才能由已知推至未知,才具有真正的思维能力。而且也只有规律性的知识,才需要理性思维的形式。第二,从传授知识的量来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学知识的量要适当,不能过多。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通过思考,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第三,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应唤起学生积极的思维,启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始终使学生处在一种对知识的追求状态。解析:要使知识的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