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册理解性默写晨考(学生版)_第1页
高一下册理解性默写晨考(学生版)_第2页
高一下册理解性默写晨考(学生版)_第3页
高一下册理解性默写晨考(学生版)_第4页
高一下册理解性默写晨考(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德不厚而思国之安。4.《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的结论。5.《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6.《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7.《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8.《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两句是:,。9.《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的两句是:,。10.《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两句是:,。《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的两句是:,。12.《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游乐要有限度的两句是:,。1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的两句是:,。1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1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两句是:,。16.《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远离奸佞小人的两句是:,。1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取守天下不同是因为做法不同的句子是:,;,。18.《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刑法威吓都无法让百姓心服的句子:,,,。19.《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两句是:,。20.《谏太宗十思疏》用反问语句指出帝王不必代替百官职务的两句是:,,,?21.《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权利和地位的两句是:,。《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德不处其厚。《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帝王要总结“十思”、弘扬九德的句子是:,。《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自谦的口吻,强调明智之人(帝王)比自己更懂得不积德义不可能安定国家的句子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两句是:,。《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道德不宽厚,不能克服欲望,就如同挖根求木茂,堵源求泉流远的句子:,。2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君王按照十思去做,人们会各尽其才的句子是:,,,。29.《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30.《谏太宗十思疏》中用“,”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3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谏太宗十思疏》,作者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谏太宗十思疏》,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中可以看出。8《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毋吾以也。居则:9《侍坐》,,。”10《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 子路:“。” ,,,。他说:“,。”14:三、《答司马谏议书》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两句是:,。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侵官”罪名加以反驳的四句是:,,,。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和司马光议事每不合,主要是政见和方法不同的原因,因此简略地写回信,不再辩解,但是又因为“,,”,希望司马光原谅他。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有学识的读书人所争论的内容是:,,,。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司马光指责自己的主要问题的句子是:,,。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为自己辩护,他说受命于人主,为朝廷定法度,不能算是侵夺官员的职权,然后他又接着说,“,,”,否定了“生事”之说。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在文中揭示众官对他汹汹然的原因的句子是:,,。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例说明先王做事也会招致百姓反对,不只是朝廷士大夫反对的句子是:,,。1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这一句概括了司马光来信中指责王安石变法的话。1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表明王安石对当时士大夫苟且偷安、墨守成规、随和世俗的不满的句子是:,。.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从“,”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的两句是:,。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在文章最后正面表明态度:,,。”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对方要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三句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件,面对群起怨恨的百姓盘庚是如何做的:,,。2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表达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的两句是:,。2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认为如果对方指责自己在位时间长,却不能帮助君王福泽百姓,这种失误他是承认的句子是:,,,。2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2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表明只想简单写回信,不再辩解的句子是:,。2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用“受——议——授”来说明变法并未侵夺官吏们职权的句子是:,,。《六国论》1.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六国破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辟论点,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______,以有尺寸之地”,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______”,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2.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3.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如韩愈《师说》中“孔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中“古人云:‘以地事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史论贵在立论精警,如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呜呼!,非秦也;,非天下也”,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___”,皆借古讽今,发人深省。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寄寓了作者对所叙对象充满情感的句子,如《六国论》中“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苏洵对六国以地事秦的遗憾之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辛弃疾对英雄刘裕的无限景仰。

6.《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苏洵《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用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个字。10.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__。”因此,杜牧在《阿房宫》中劝诫统治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12.《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13.《六国论》中借古讽今的诗句是“,,。”14.《六国论》中的“,,,。”引用了古人的一个譬喻,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15.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的积威吓到的句子是:。16.《六国论》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17.《六国论》中论述齐国灭亡根源的句子是:。

18.《六国论》中论述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19.《六国论》中表现列国先人艰苦开辟疆土句子:,。20.《六国论》中明确指出赂秦是导致灭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21.《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坚持无力抗

秦到底的句子:,,。《阿房宫赋》1.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描写阿房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3.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4.杜牧《阿房宫赋》普用铺排,不吝笔墨,但也有的句子惜墨如金,极为精当,比如“,。”两句,寥寥数字,写秦始皇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就相当生动传神,极富动态感和气势。5.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气势,给人以雄伟壮观的印象。6.杜牧《阿房宫赋》中定阿房宫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句子是“,。”7.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描写宫殿、楼阁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殿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整。8.杜牧《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描写楼阁之间通道壮丽之美的句子是“,。”9.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宫中的歌唱、奏乐带来春天般感觉的两句是“,。”10.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宫女对镜梳洗的两句是“,。”11.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宫女头发浓密而乌黑的两句是“,。”12.杜牧《阿房宫赋》中以“,。”两句写阿房宫里焚烧香料,宫内烟雾缭绕。13.杜牧《阿房宫赋》中,用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14.杜牧《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有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15.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兼用夸张、比喻及反问的修辞手法,批判了秦统治者肆意搜刮、挥霍民财的行为。杜牧《阿房宫赋》中指出“,。”说的是阿房宫突出的钉子比谷仓里的稻米还要多。17.杜牧《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18.杜牧《阿房宫赋》中精练形象地描绘了秦人兵败之后,阿房宫被焚而毁于一旦的句子是“,。”19.杜牧《阿房宫赋》中总结性地说明秦国灭亡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的语句是“,。”20.杜牧《阿房宫赋》中通过“,。”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21.杜牧《阿房宫赋》中,认为秦统治者如能调整治理方法,则国家可长久延续。他在文中写道:“,。”22.古人写文章常使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杜牧《阿房宫赋》中就以“,。”作结,警醒后人切勿重蹈覆辙。六、《鹊桥仙》理解性默写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秦观《鹊桥仙》中与此意境相似的两句:,。2.在古代诗词中,风,成了诗人表情达意的载体,它充满灵性,蕴含诗意,呈现出众多不同的意象:既有和谐、自然、美丽的天使习习之风,也有离愁、忧怨、伤感之风,如秦观的《鹊桥仙》中的“,。”3.《鹊桥仙》里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诗句是:,。4.《鹊桥仙》一词中,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的两句是:,。这两句用墨经济,笔触轻盈。5.《鹊桥仙》一词中,用“”一句描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6.《鹊桥仙》一词中,写依依惜别之情,欢会的短暂,临别的依恋与怅惘的诗句是:,,。7.秦观在《鹊桥仙》中表达自己独特的爱情观的是“,”。8.《鹊桥仙》里赞叹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语句:,。

9.,,:描绘了一幅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直接点题,一方面暗喻织女编织云锦的精巧,另一方面给我们营造了人间正是乞巧节的特定意境。10,“,”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这是这句体现了诗人的爱情观:何必感伤别离的愁绪,何必在乎非得朝暮共处的长相厮守,只要心心相印,便可天长地久。 11.“”巧妙地表现了牛郎织女临别时的依恋和怅惘。 12.本词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的两句是:,。13.“”,形象地写出了牛郎织女相会时温柔缠绵的情意,犹如天河中悠悠的流水;“”, 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巧妙地表现了牛郎织女临别时的依恋和怅惘,表达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复杂心情。 14.“”写出了经过长途跋涉,两人终得一见的情景。“迢迢”不仅形容银河之辽阔,牛女相距之遥,相见之难,也表明他们的相思如银河水绵绵无边。“暗”字一是点出会于七夕之夜;二是表明相会无声无息,人们难以察觉。 七、《桂枝香》理解性默写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指出地点和季节,并为下文写景抒怀奠定基调的诗句是:,,。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直接抒情,追怀往事,抒写对前人吊古、怀古不满之情的诗句是:,。3.《桂枝香》一词中,从侧面概说此地风物之美的诗句是:。4.《桂枝香》一词中,由写景转入怀古,并引发对六朝兴亡的感慨之情的诗句是:,,,。5.《桂枝香》一词中,词人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是:,,。6.《桂枝香》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是:,。7.《桂枝香》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是:,。8.《桂枝香》一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句子是:,,。9.《桂枝香》一词中,“,”两句,色彩对比鲜明,动静相生,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观察的视野。10.《桂枝香》一词中,“,”两句,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11.《桂枝香》一词中,化用杜牧的“台城曲”,再现陈后主亡国悲剧,而其后统治者不以此为鉴,相继覆亡的诗句是:,。12.窦巩《南游感兴》一诗中写道:“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眷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与此诗有相似感慨的诗句是:“,。”《登岳阳楼》1.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2.《登岳阳楼》中“,。”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3.《登岳阳楼》中“,。”两句,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4.《登岳阳楼》中“,。”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胸怀家国,涕泪交流。5.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6.《登岳阳楼》其一中表现诗人愤懑之情的语句是:,。7.杜甫《登岳阳楼》中虚实结合,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的句子是:,。8.杜甫《登岳阳楼》中逼真描画出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可以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媲美的的诗句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