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01月2022中国民用航空局国际合作服务中心公开招聘831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I卷一.客观题库(共350题)1.印象管理是指人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的印象的过程,一个人留给他人的印象表明了他人对其的知觉、评价,甚至会使他人形成对其的特定应对方式。因而,为了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得到他人好的评价与对待,人会用一种给他人造成特定印象的方式来自我表现。印象管理的运用,尤其要避免某些表演崩溃,包括无意动作、不合时宜的闯入、闹剧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体现印象管理运用的是:
A.沙子龙在夜静人稀时,关好门,舞出一套断魂枪,微微一笑说:“不传不传”
B.许衡看到人们摘食路边的梨解渴,不为所动,说:“梨虽无主,而吾心有主”
C.一向沉静温柔的小美在毕业之际,承受不住与同学离别的感伤,突然号啕大哭
D.岳飞的母亲为了激励岳飞奋勇抗金,用针在其背上刺了四个字:“精忠报国”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体现了印象管理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涉及定义的目的(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得到他人好的评价与对待)、方式(用一种给他人造成特定印象的方式来自我表现)、条件(要避免某些表演崩溃,包括无意动作、不合时宜的闯入、闹剧等)等要点,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要点分析选项。印象管理的定义要点:①为了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得到他人好的评价与对待;②用一种给他人造成特定印象的方式来自我表现。
A项,沙子龙在夜静人稀时,关门舞枪,周围并没有其他人,没有体现沙子龙为了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而进行自我表现,不符合要点①。
B项,许衡看到人们摘食路边的梨解渴,不为所动,说:“梨虽无主,而吾心有主”,许衡为了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用一种给他人造成特定印象的方式来自我表现,符合定义。
C项,一向沉静温柔的小美在毕业之际,承受不住离别的感伤而号啕大哭,不符合要点③。
D项,岳飞的母亲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是为了激励岳飞奋勇抗金,没有体现岳飞的母亲或者岳飞为了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而进行自我表现,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人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的印象的过程;
②为了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得到他人好的评价与对待。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沙子龙在夜静人稀时,关好门舞枪,周围没有人只有他自己,不涉及“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不符合定义;
B项:其他人都在随意地摘梨,许衡不为所动并说“梨子虽然没有主人,但我的心却是有主的”,折射出了他慎微慎独、己心不欺的可贵品质,给他人留下了能够恪守自己原则、坚守本心的“好印象”,符合定义;
C项:小美之前的形象是沉静温柔,毕业之际嚎啕大哭是因为不舍,不是“为了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而且打破了原来沉静温柔的形象,不符合定义;
D项:岳母刺字是为了激励岳飞奋勇抗金,不是“为了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印象管理:“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的印象的过程”、“为了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用一种给他人造成特定印象的方式来自我表现”、“避免某些表演崩溃,包括无意动作、不合时宜的闯入、闹剧等”。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沙子龙在夜静人稀时,关门武枪,此时只有他自己,并非是想在他人面前树立自己形象,不符合“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的印象的过程”,也不符合“为了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用一种给他人造成特定印象的方式来自我表现”,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梨虽无主,而吾心有主”的意思是梨虽然没有主人,但是我的心灵是有主见的,对比人们摘食路边的梨解渴的行为,体现了许衡“为了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用一种给他人造成特定印象的方式来自我表现”,也符合“避免某些表演崩溃,包括无意动作”,符合定义,当选;
C项:一向沉静温柔的小美毕业之际嚎啕大哭,说明在毕业之际,小美的情绪崩溃了,不符合“避免某些表演崩溃”,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岳飞的母亲为了激励岳飞而刺字,并非是想在他人面前树立自己形象,不符合“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的印象的过程”,也不符合“为了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用一种给他人造成特定印象的方式来自我表现”,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2.纪律激励是一种负激励,效用为负。(
)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学基本原理知识。
第二步,纪律激励法就是用纪律和制度来约束和规范执行者和操作者的行为的激励方法。这是一种负激励方法,表现为只罚不奖,因为遵守纪律是理所当然的,而不遵守纪律则当然应该受到制裁与处罚。但是会达到好的效果,所以效用为正。题干表述不正确。
因此,本题错误。
激励一般表现为正激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把人的潜能激发出来,进而提高工作的进程和效率,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通过激励制度可以提高员工积极性和企业效益,通过制度培训发挥自身价值,与企业共同成长与进步。
3.下列哪项没有运用热胀冷缩原理?
A.医生用水银温度计给病人量体温
B.架设电线时,两个电线杆之间的电线要略有下垂
C.夏季自行车胎不能打太足的气
D.古代人在冬天往岩石缝里灌水,水结冰后膨胀使岩石碎裂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可用常识法解题。体温计的水银柱、电线杆的电线、自行车的车胎在不同温度下会有膨胀或收缩,岩石中灌进去水温度升高,岩石也不会膨胀,由此可知其并非利用热胀冷缩原理。
D项是因为水变成冰之后体积变大,所以才使岩石碎裂。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热胀冷缩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古代人在冬天往岩石缝里灌水使岩石碎裂,是利用水在低温下会冻结成冰,冰的密度比水小,体积会变大,从而将岩石胀开。这里运用的是水结冰后体积变大的原理,并没有运用热胀冷缩原理。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D项错误,古代人采用冷冻法破碎岩石,是让水受冻结成冰,由于密度的变化导致体积膨胀使岩石开裂,并没有运用热胀冷缩的原理。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4.中国的科技进步举世瞩目。2010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位,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二位,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第三位……但调查显示,我国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低于西方国家,而关键技术的对外依存度明显高于西方国家。
这段文字主要想传递的信息是:
A.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持已成为科技发展的瓶颈
B.中国科技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究基础薄弱
C.中国的科技实力发展迅猛,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
D.中国已成为科技大国,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文段首先指出我国的科技进步举世瞩目,并列举了一系列科技指标的世界排名,随后以“但”表转折,指出我国在人才资本贡献率低,关键技术的对外依存度明显高于西方国家。由转折后是重点可知,我国虽然已经成为科技大国,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对应D项。
A项,未包含“中国”这一主题词,且未提及“人才资本贡献率低于西方国家”,表述片面,排除。
B项,文中没有提及自主创新与研究基础,无中生有,排除。
C项,为转折之前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选论述中国科技进步很快,接着列举几项反应科技实力的排名来论证,最后通过转折词“但”指出“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及西方国家”,“关键技术的对外依存度”也明显高于西方国家。文段结构为“分—总”,主旨句在转折后,主要论述中国科技在经济贡献和关键技术方面还远不及西方国家。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的行文结构。由转折词“但”可知,文段为转折结构,转折前论述成绩,转折后论述问题,正确答案应着重体现问题。文段首先指出我国的科技进步举世瞩目,并列举了一系列科技指标的世界排名来进行说明,接着以“但”来转折,指出我国在人才资本贡献率以及关键技术应用上均落后于发达国家。由此可知,我国虽然已经成为科技大国,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D项为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A项未体现“中国”,且“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持”只涉及问题的一方面,排除。B项,“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究基础薄弱”文段未提及,排除。C项为转折前内容,非重点,排除。故本题选D。5.民族∶图腾
A.国家∶国旗
B.人∶精神
C.瓷器∶质地
D.火药∶硝酸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图腾”是“民族”的标志,二者属于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国旗”是“国家”的标志,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项:“精神”是“人”的内在心理状态,而非“人”的标志,排除;
C项:“质地”是“瓷器”的评价标准之一,而非“瓷器”的标志,排除;
D项:“火药”主要成分是硝酸钾,而非“硝酸”,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6.人的自尊可以划分为有条件的自尊和无条件的自尊。前者是通过达到一些预设的标准来获得的自尊,自我价值感有赖于这些标准的实现,而非自我的本真需要,比如认为拥有美貌才有价值感。有条件自尊者往往并不了解自己的需要,其衡量自尊的标准是内化得来的。如果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对自己欲求的行为进行奖励,对不欲求的行为进行惩罚,这就把行为标准强加给了儿童。儿童会不自觉地把这种标准当作自己的人生追求。有条件的自尊往往通过强烈的自我意识表现出来,这样的人总是通过他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与这段文字的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人的本真需求是有条件自尊的来源
B.父母的过分溺爱会损害孩子的自尊
C.有条件自尊者往往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
D.父母给孩子制定行为标准对其成长不利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细节信息的理解与推断。抓住选项中的观点,根据文段中对应内容,对这些观点进行判断。A项,由“自我价值感有赖于这些标准的实现,而非自我的本真需要”可知,说法错误
B项,文段说的是如果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会使得儿童形成有条件的自尊,由此不能得出“父母的过分溺爱会损害孩子的自尊”,说法错误。
C项,由“有条件的自尊往往通过强烈的自我意识表现出来,这样的人总是通过他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可知,说法正确
D项,“对其成长不利”说法过于绝对,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文段中第二句话“前者(有条件的自尊)是通过达到一些预设的标准来获得的自尊……而非自我的本真需要”,可知人的本真需求并非是有条件自尊的来源,不符合文意。B项“父母的过分溺爱”这一概念,属于无中生有,不符合文意。C项对应文段最后一句“有条件的自尊往往……这样的人总是通过他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可知有条件自尊者往往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符合文意。D项对应文段第四句“父母把行为标准强加给了儿童”,“制定行为标准”和“强加行为标准”并不是一回事,属于偷换概念,且“对其成长不利”属于无中生有,不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根据文段尾句的表述“有条件的自尊往往通过强烈的自我意识表现出来,这样的人总是通过他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可知,有条件的自尊者对外界的评价往往过于在意,对应C项。根据第二句内容“前者是通过达到一些预设的标准来获得的自尊······而非自我的本真需要”,可知A项错误。B项“父母的过分溺爱”在原文中没有提到,无中生有,排除。D项“对其成长不利”在文段中没有提到,作者并未对父母制定标准的效果进行评价,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7.三顾茅庐∶刘备
A.负荆请罪:蔺相如
B.请君入瓮:周兴
C.雪中送炭:宋太宗
D.程门立雪:程颐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在三顾茅庐的典故中,刘备为典故的主体,诸葛亮为典故的客体。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蔺相如为负荆请罪的客体,主体为廉颇,排除;B项,周兴为请君入瓮的客体,主体为来俊臣,排除;C项,雪中送炭的主体为宋太宗,与题干逻辑关系相符,当选;D项,程颐为程门立雪的客体,主体为杨时,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8.元刻板印象是指个体关于外群体成员对其所属群体所持刻板印象的信念。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元刻板印象的是:
A.二班的任课教师们一致认为贫困儿童小豪存在交流障碍
B.经济学家们认为高房价影响80后夫妻生二孩意愿
C.刘大夫认为如今的患者普遍不太信任医生
D.南方人小刘认为北方人都比较耐冻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个体”、“外群体成员对该个体所属群体所持刻板印象”。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任课教师们是一个群体,不符合“个体”,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经济学家们是一个群体,不符合“个体”,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刘大夫是“个体”,刘大夫属于医生群体,患者是“外群体成员”,患者普遍不太信任医生,符合“外群体成员对该个体所属群体所持刻板印象”,符合定义,当选;
D项:南方人小刘是“个体”,小刘属于南方人群体,北方人是“外群体成员”,北方人比较耐冻,不符合“外群体成员对该个体所属群体所持刻板印象”,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个体;
②外群体成员对其所属群体所持刻板印象。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任课教师们是群体,不能体现“个体”,不符合定义;
B项:经济学家们是群体,不能体现“个体”,不符合定义;
C项:刘大夫是“个体”,如今的患者是外群体成员,患者不太信任医生,体现了“外群体成员对其所属群体所持刻板印象”,符合定义;
D项:南方人小刘是“个体”,认为北方人都比较耐冻,北方人是外群体成员,但没有体现出北方人对南方人所持的印象,不能体现“外群体成员对其所属群体所持刻板印象”,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属于元刻板印象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个体关于外群体成员对其所属群体所持刻板印象的信念”,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元刻板印象定义的关键信息:个体关于外群体成员对其所属群体所持刻板印象的信念。
A项,任课教师们认为小豪存在交流障碍,任课教师们并非个体,不符合定义。
B项,经济学家们认为高房价影响80后夫妻生二孩意愿,经济学家们并非个体,不符合定义。
C项,刘大夫认为患者不信任医生,是个体认为外群体成员(患者)对其所属群体(医生)持有刻板印象,符合定义。
D项,南方人小刘对北方人的认知,是个体(小刘)对于外群体成员(北方人)所持有的刻板印象,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9.对于新技术,我们应该抱有信心,首先它代表了一种
的力量。新技术的运用,从长远看,必将
绝大多数人的幸福感。当然,一开始或许会带来些小麻烦,但那是起飞前的助跑,最终它将把社会带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
A.日新月异 增强
B.蒸蒸日上 满足
C.万象更新 打造
D.欣欣向荣 提升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二空,搭配对象为“幸福感“且根据文段“它将把社会带向更加光明的未来”可知,横线处应体现出:提高、加强幸福感之意。A项“增强“是指:增进加强之意,D项”提升“是指:提高之意,均搭配得当且符合语境,保留;B项“满足”是指:感到已经足够了之意,C项“打造”是指:制造之意,均与“幸福感”搭配不当,排除。
第一空:根据文段“它将会把社会带向更加光明的未来“以及”小麻烦“是”起飞前的助跑“可知,横线处应体现出新技术正向上发展、提升之意。A项“日新月异”是指: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发展、进步很快,文段无“每天都有变化之意”,排除;D项”欣欣向荣“是指: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符合文段语境,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10.某班有60人,参加物理竞赛的有30人,参加数学竞赛的有32人,两科都没有参加的有20人。同时参加物理、数学两科竞赛的有多少人?
A.28
B.26
C.24
D.22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容斥问题。两集合容斥问题:总数-不属于两个集合的=两集合数之和-同属于两集合的。因有20人两科都没有参加,故共有60-20=40人参加竞赛;又参加物理竞赛的有30人,参加数学竞赛的有32人,故同时参加两科竞赛的有30+32-40=22人。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容斥问题,属于二集合容斥类。
第二步,设同时参加两科竞赛的有x人,根据二集合容斥公式得,60=30+32-x+20,解得x=22。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二集合标准型容斥原理公式:。则依据题干条件,可列式为:,解得。
故正确答案为D。11.中国资源价格主要存在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是资源价格基本上是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只反映了资源开发成本,没有全面覆盖环境破坏成本和安全生产成本,资源税也很低。更重要的是没能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致使资源价格偏低;二是资源性产品之间比价关系不合理。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的主要意思的是:
A.中国资源价格没有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
B.中国资源性产品之间比价关系不合理
C.中国资源价格基本上是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D.中国资源价格存在着盲目定价和比价关系不合理的问题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首先介绍中国资源价格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然后分别介绍这两个问题:一是“资源价格基本上都是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没有考虑到其他影响价格的因素;二是“资源性产品之间比价关系不合理”。文段结构为并列结构,主要说的就是资源价格的两大问题。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文段重点的全面概括。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B项和C项:是对资源价格存在问题的某一个方面的揭示,未能全面概括。
12.在公民甲窃取公民乙钱包的犯罪中,犯罪客体是:
A.甲
B.乙的钱包
C.乙钱包里的钱
D.乙对钱包的所有权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知识。
第二步,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通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权利。题干中的盗窃行为侵犯的是公民乙的财产所有权。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甲是犯罪主体。A项错误。
B项:乙的钱包是被侵犯的犯罪对象之一。犯罪对象一般是具体的,而且犯罪对象不是犯罪构成要件,不是所有的犯罪都有犯罪对象。B项错误。
C项:乙对钱包里的钱也是被侵犯的犯罪对象之一。C项错误。
13.11,18,25,32,(
)
A.34
B.37
C.39
D.41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做差规律明显,考虑等差数列。
第二步,观察数列递增趋势平缓,易发现数列是一个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则所求项为32+7=39。
因此,选择C选项。14.下列文学作品没有使用方言的是:
A.《海上花列传》(韩邦庆)
B.《凤凰涅槃》(郭沫若)
C.《秦腔》(贾平凹)
D.《白鹿原》(陈忠实)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作品对方言的使用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凤凰涅槃》由郭沫若创作,发表于1920年,以凤凰的传说为素材,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精神,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诗作之一。作品使用的是白话文,没有使用方言。
因此,选择B选项。15.资料∶文件
A.质量∶砝码
B.飞艇∶航空器
C.护卫舰∶补给舰
D.自然现象∶极光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文件”是“资料”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砝码”是衡量“质量”的量具,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B项:“飞艇”是“航空器”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但词语顺序与题干不一致,排除;
C项:“护卫舰”与“补给舰”都是舰艇,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排除;
D项:“极光”是“自然现象”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飞艇是一种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可以悄无声息地在空中飞行。
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自然现象,在南极被称为“南极光”,在北极被称为“北极光”。
16.①商贩兜售商品
②发现商品质量问题
③游客购买商品
④工商部门出面解决
⑤双方交涉未果
A.①④⑤③②
B.①③②⑤④
C.③②④①⑤
D.③①④②⑤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①③中选择。
先有“商贩兜售商品”,才会有“游客购买商品”,即首句应为①,排除C、D两项。
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确定第二句应从③④中选择。
游客买了商品后发现质量有问题,“双方交涉未果”才会请“工商部门出面解决”,因此③应该在④前面,排除A项。
因此,选择B选项。
17.在全球化的视野下,每个城市都与世界上其他地区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就使得中国城市的发展不能
,隔绝与其他地区的联系。现代城市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每个城市都
自己的特征,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单体,这意味着城市之间的互补性增强,城市之间除竞争以外更多的是合作关系。
依次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闭门造车强调
B.画地为牢突出
C.停滞不前依赖
D.固步自封立足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文段“每个城市都与世界上其他地区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隔绝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可知,横线处强调中国的发展不能将自己限定在一个范围内,要与外面联系。A项“闭门造车”指关起门来造车,比喻只凭主观办事,不与外界交流,不管客观实际;B项“画地为牢”表示只允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D项“固步自封”表示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三项语意均可。C项“停滞不前”指不继续前进,停留不动,与文意无关,排除。
第二空,横线处搭配“特征”,根据“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单体”可知,横线处要表达能凭借、基于此特征使自身得到长足发展之意,D项“立足”指凭借某事或某物站稳、安身立命,与文意相符,当选。
A项“强调”、B项“突出”更多侧重于言语上的强调,形式上的突出,不一定能达到“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单体”的目的,故“立足”更符合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浅析城市规划的设计理念》
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文段,理解文意,抓住横线前的提示信息“不能”“都”。第二步,关注空缺处前后文文意,辨析选项。第一空,分析句意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隔绝与其他地区的联系”构成解释关系对应。“闭门造车”比喻不管客观实际,只凭主观办事;“停滞不前”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向前。二者均不能与“隔绝与其他地区的联系”构成解释关系对应,排除A、C。
第二空,“突出”是指使某一特点出众地显示出来;“立足”指以某一特质为基础、根基。根据“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单体”,可知句意是说城市要依托自身特色,以之为基础进行发展,“立足”更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文段中“每个城市都与世界上其他地区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和后文解释性语句“隔绝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可知,横线处强调中国的发展不能将自己封闭起来,要与外面联系。A项“闭门造车”指关起门来造车子,比喻脱离实际,不与外界交流,只凭主观办事。B项“画地为牢”指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D项“固步自封”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A项、B项和D项均符合语境。C项“停滞不前”指停止下来,不继续前进,未能体现隔绝的含义,且中国城市还在发展,排除C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单位”可知应该是建立在自身的特征基础之上才能形成鲜明特色的。A项“强调”意思是特别提出、着重提出;B项“突出”指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两者均不符合语境,可排除A项和B项。D项“立足”指处于某种立场,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D选项。18.职工患病规定的医疗期内劳动合同期满时劳动合同:
A.即使终止
B.续延半年后终止
C.续延一年后终止
D.续延到医疗期满时终止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劳动合同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同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劳动合同期满,有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所以职工患病规定的医疗期内劳动合同期满时劳动合同续延到医疗期满时终止。
因此,选择D选项。
19.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自出生时开始,至死亡时终止。(
)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事主体知识。
第二步,根据《民法总则》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根据《民法总则》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根据《民法总则》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可见,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并非是自出生时开始,至死亡时终止。题干表述有误。
因此,本题错误。
根据《民法总则》第十三条,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20.删失数据是指在观察或试验中,由于人力或其他原因未能观察到所感兴趣的事件发生,因而停止观察后得到的数据。如果删失发生的时刻是事先知道的,称之为第一类删失;如果删失发生的数量是事先预定的,称之为第二类删失;由随机因素引起的删失称为随机删失。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泡在500小时的寿命试验中没有损坏,这属于第一类删失
B.无线电信号因突然受到强烈干扰而无法接收,这属于随机删失
C.机器从今天上午6时到现在已经出现了3次故障,这属于随机删失
D.吃了有毒物质的小白鼠到4月2日早晨8时尚无明显反应,这属于第二类删失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删失数据:“未能观察到所感兴趣的事件发生”、“停止观察后得到的数据”;
第一类删失:“删失发生的时刻是事先知道的”;
第二类删失:“删失发生的数量是事先预定的”;
随机删失:“由随机因素引起的删失”。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中灯泡在500小时的寿命试验中没有损坏,满500小时的时刻是删失发生的时刻,首先符合“停止观察后得到的数据”,符合“删失数据”的定义,同时500小时是试验前就设定好的,也符合“删失发生的时刻是事先知道的”,符合“第一类删失”的定义,当选;
B项:该项中无线电信号因突然受到强烈干扰而无法接收,“突然”的干扰是意外情况,其是否影响了整个过程的数据记录并不明确,不符合“停止观察后得到的数据”,不符合“删失数据”的定义,也不符合“随机删失”的定义,排除;
C项:该项中机器从今天上午6时到现在已经出现了3次故障,机器出现故障是不是由随机因素引起的不明确,不符合“由随机因素引起的删失”,不符合“随机删失”的定义,排除;
D项:该项中吃了有毒物质的小白鼠到4月2日早晨8时尚无明显反应,4月2日早晨8时这个时刻是事先设定的,符合“删失发生的时刻是事先知道的”,符合“第一类删失”的定义,不符合“第二类删失”的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21.左边给定的是六面体的外表面展开图,下面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为六面体折纸盒题型。
第二步,分析选项。
A项:三个空白面在题干中为相邻面,且相对位置关系与题干一致,正确;
B项:“♂”面右边为“♀”面,题干“♂”面右边为空白梯形面,排除;
C项:“♀”面右边为空白梯形面,题干“♀”面右边为“♂”面,排除;
D项:“♂”面右边为“♀”面,题干“♂”面右边为空白梯形面,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22.24,15,8,3,0,(
)
A.1
B.-1
C.-2
D.-3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优先考虑做差。
第二步,每一项减后一项做差如图所示:
差数列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3-2=1,故所求项为0-1=-1。
因此,选择B选项。
23.关于计算机病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和生物病毒有相似之处
B.正常情况下用户是看不见病毒的
C.能够通过在程序之外复制程序而传染病毒
D.当程序被执行时,嵌入在程序内的病毒也被执行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计算机网络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计算机病毒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能影响计算机使用,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性、隐蔽性、感染性、潜伏性、可激发性、表现性或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不是天然存在的,是人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所固有的脆弱性编制的一组指令集或程序代码。它能潜伏在计算机的存储介质(或程序)里,条件满足时即被激活,通过修改其他程序的方法将自己的精确拷贝或者可能演化的形式放入其他程序中。C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具有自我繁殖、互相传染以及激活再生等生物病毒特征。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当排除。
B项:计算机病毒具有隐秘性,正常情况下用户是看不见病毒的。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当排除。
D项:计算机病毒在一定条件下触发,触发条件包括敲入特殊字符,使用特定文件,某个特定日期或时刻,病毒内置的计数器达到一定次数等。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当排除。
24.扶智:扶贫(
)
A.发明:发现
B.入脑:入心
C.寻找:寻见
D.战胜:战斗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扶贫必扶智,扶智是扶贫的必要条件,二者为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发明和发现是两个不同的动作,发明不是发现的必要条件,二者不存在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入脑和入心指的是从精神上理解,从内心上接受,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寻见是找到的意思,寻找是寻见的必要条件,二者为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D项:战胜不是战斗的必要条件,二者不存在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25.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故意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属于累犯的是:
A.刘某于2015年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在2017年又因滋事,故意杀害了武某
B.陈某于2008年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期2年后,又于2019年犯了故意伤害罪
C.参加过解放战争的徐某因为过失致人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于2015年被特赦,2017年犯了抢劫罪
D.杨某于2008年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刑满释放后,2011年又因重婚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
②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故意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刘某被判无期徒刑又犯故意杀害罪,不满足“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不符合定义;
B项:陈某2008年被判有期徒刑1年,缓期2年后,2019年再犯故意伤害罪,已经是五年以后了,不符合“在五年以内故意再犯”,不符合定义;
C项:徐某之前所犯的过失致人重伤罪不属于故意犯罪,不符合定义;
D项:杨某2008年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符合“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满释放后,2011年又被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符合“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故意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26.决策者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已从事的活动的方向、目标、方针及方案的重新调整属于追踪决策。(
)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决策知识。
第二步,追踪决策是企业决策者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已从事的活动的方向、目标、方针及方案的重新调整。在决策过程中,人们通常关注的是决策的制定和组织落实环节,对于追踪决策却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
因此,本题正确。
27.我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成员。政府应该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学术团体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从中获取发达国家大公司的标准信息,了解他们的的技术动态和运作诀窍,并争取使国内的意见和建议能为即将制定或修订的国际标准所采纳,这对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是十分有利的。
适合本段文字的小标题是(
)。
A.获取标准化信息
B.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
C.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
D.制定或修订国际标准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指出我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成员,所以应该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并从中获取一定的好处,故文段旨在强调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目的和优点,对应C项。
A项,“标准化信息”只对应到好处的一个方面,排除;
B项,“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只对应到好处的一个方面,排除;
D项,“制定或修订国际标准”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28.公众是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人,拥有保护环境的最大动机,只要有合适的渠道,就能释放出巨大能量。中国公众目前的环保参与程度还很低,原因不是公众环保意识淡漠,而是缺乏参与渠道。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良性的公众参与不仅能弥补政府力量之不足,还能大大提高公众对政府政策的认同度,更能提升国民的公共道德素质。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A.中国公众参与环保的驱动力大
B.中国公众目前环保参与程度不高
C.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作用明显
D.目前公众参与环保的渠道不畅通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文段首先指出只要有合适的渠道,公众在环保问题上就能释放出巨大的力量。然后通过“不是······而是”强调中国目前公众参与环保的程度低是因为“缺乏参与渠道”。尾句介绍良性公众参与的积极作用。综上,文段重点强调的是公众参与环保的渠道的不畅通,对应D项。
A项,对应文段第一句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B项,文段重点是解释“参与程度不高”的原因,该项仅说明了结果,非文段中心,排除。
C项,对应良性公众参与的意义,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
《用生态文明托起“两美”温岭》29.对偶命题指的是将一个陈述句中的“所有”与“某些”、“是”与“不是”、“能”与“不能”、“并且”与“或者”、“必然”与“可能”进行互换而得到的一个陈述句。两个相互对偶的命题称为互对偶命题。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项中的两个语句属于互对偶命题?
A.小赵或者小张必然有一个人获胜;小赵和小张至少有一个人失败
B.某些植物可能进行光合作用;所有植物都可能进行光合作用
C.所有人不能在某些时刻欺骗所有人;某些人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某些人
D.茶叶和咖啡可能都是健康饮品;茶叶或者咖啡必然不是健康饮品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多定义,考查“互对偶命题”,其关键信息为:
①两个相互对偶的命题;
②“所有”与“某些”、“是”与“不是”、“能”与“不能”、“并且”与“或者”、“必然”与“可能”进行互换。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必然有一人获胜”与“至少有一个人失败”,不符合“必然”和“可能”互换,不符合定义;
B项:两句中都是“可能进行光合作用”,不符合“必然”和“可能”互换,不符合定义;
C项:符合“所有”与“某些”,“能”与“不能”互换,符合定义;
D项:“可能都是健康饮品”与“必然不是健康饮品”,不符合“所有”与“某些”互换,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30.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焚书”的是:
A.处死私下诽谤秦始皇的方士和儒生
B.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
C.焚烧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书籍
D.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焚书坑儒”是指秦始皇从公元前213年开始的焚毁民间诸子百家典籍和前214年坑杀方士的事件。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同时,因方士卢生、侯生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方针等,秦始皇下令坑杀方士、儒生,
A项属于“坑儒”,不属于“焚书”。BCD项均属于“焚书”的举措,BCD项错误。
因此,选择A选项。
31.一项研究显示,先让受试者参加消除某项偏见的学习,并给受试者播放与消除该偏见学习相关联的声音。之后,让受试者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同时重复播放那些相关联的声音,以重新激活消除该偏见的学习。结果发现,该偏见比睡眠前大大减少,且睡眠质量越高,偏见减少得越多。研究人员由此推测,睡眠干预可减少社会偏见与歧视。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普通民众难以得到消除偏见学习的睡眠干预
B.睡眠充足、睡眠质量高的人比其他人更不易产生偏见与歧视
C.有身高歧视、相貌歧视的人经过睡眠干预后,歧视程度明显降低
D.在接受睡眠干预的受试者中,有一部分并不存在明显的偏见或歧视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睡眠干预可减少社会偏见与歧视。
论据:先给受试者播放与消除该偏见学习相关联的声音,然后让受试者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再同时重复播放那些相关联的声音。结果发现,该偏见比睡眠前大大减少,且睡眠质量越高,偏见减少得越多。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能否得到睡眠干预和睡眠干预的作用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无关选项。论题讨论睡眠干预是否会减少偏见,但是该选项是在讨论睡眠质量与产生偏见的关系,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增加论据。增加了身高和相貌歧视者经过睡眠干预后歧视程度降低的例子,说明睡眠干预对减少歧视是有作用的,具有加强作用。
D项:削弱论据。该项说明在受试者中,有一部分并不存在偏见或歧视,说明实验的样本不典型,削弱了实验的结果,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题干给出了睡眠干预的实验,并由此推测出结论,要求选择能够支持该论证的一项。选项中能够证明睡眠干预可减少社会偏见和歧视的即为正确答案。题干由实验得出睡眠干预可减少社会偏见与歧视。
A项,普通民众能不能得到睡眠干预,属于无关项。
B项,本身不容易产生偏见和歧视,属于无关项。
C项,通过举例说明有身高、相貌歧视的人在经过睡眠干预后歧视程度明显降低,说明睡眠干预确实可以减少社会歧视,有力地支持了论证。
D项,题干说的是减少的量,原有的程度并不影响实验结果,不能支持题干论证。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论点:睡眠干预可减少社会偏见与歧视。
论据:受试者先参加消除偏见的学习,然后在进入深度睡眠的同时播放与消除偏见学习相关联的声音,偏见比睡眠前大大减少,且睡眠质量越高,偏见减少得越多。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没有讨论睡眠干预的作用,为无关选项,排除;
B项:讨论的是睡眠好的人不易产生偏见与歧视,但是并不能说明睡眠干预是否能消除已有的偏见,为无关选项,排除;
C项:举例说明睡眠干预确实减少了某些社会偏见和歧视,如身高歧视、相貌歧视,可以支持,当选;
D项:指出实验中的一部分主体并无明显偏见或歧视,没有歧视的人与题干无关,无关选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32.在企业活动中,库存有多种类型。装运库存是指在价值链末端工厂的库房里,那些已经准备好可以随时出货的产品。在途库存又称中转库存,指尚未到达目的地,正处于运输状态或等待运输状态而储备在运输工具中的库存。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在途库存的是:
A.小张给自己网购了一件毛衣,下单两天后查知该毛衣已到某中转站
B.某高速服务区内一辆大货车满载着A超市从B地采购的各类毛巾
C.某皮鞋厂的卡车里,堆满了该厂用于制造新款皮鞋的牛皮
D.某公司在城南的自有库房中存放着给城北门店销售的玩具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涉及装运库存和在途库存两个定义,但只考查在途库存,可重点关注这个定义的内容,如果选不出答案,再对比该定义与另一个定义间的异同。分析定义,发现在途库存的关键点为“处于运输状态或等待运输状态而储备在运输工具中的库存”,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在途库存的定义要点:①尚未到达目的地;②处于运输状态或等待运输状态而储备在运输工具中;③库存。
A项,在途库存的本质是库存,根据题干第一句话,库存是在企业活动中的定义,而“小张给自己网购了一件毛衣”是小张的个人行为,并非企业活动,因此不属于库存,不符合要点③。
B项,大货车上满载着A超市从B地采购的毛巾,且大货车尚未到达目的地,处于运输状态,符合在途库存的定义。
C项,卡车中的牛皮是准备制造新款皮鞋用的原材料,并非产品库存,不符合要点③。
D项,库房中存放的玩具,即在库房里已经准备好可以随时出货的产品,其属于装运库存,而非在途库存,排除。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多定义,考查“在途库存”,其关键信息如下:
①尚未达到目的地,正处于运输状态或等待运输状态;
②储备在运输工具中的库存。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网购的一件毛衣,已经到达某中转站,中转站是具体的地点而不是运输工具,不属于“尚未达到目的地,正处于运输状态或等待运输状态”和“储备在运输工具中的库存”,不符合定义;
B项:大货车上载满A超市从B地采购的毛巾,货车在高速公路上运输,属于“尚未达到目的地,正处于运输状态或等待运输状态”,且毛巾在大货车上,属于“储备在运输工具中的库存”,符合定义;
C项:皮鞋厂的卡车上,运输的是牛皮,是材料,不是皮鞋,牛皮不属于皮鞋厂的“产品库存”,不符合定义;
D项:玩具放在库房中,不属于“尚未达到目的地,正处于运输状态或等待运输状态”,也不属于“储备在运输工具中的库存”,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装运库存:“在价值链末端工厂的库房”、“已经准备好可以随时出货的产品”;
在途库存:“尚未达到目的地”、“正处在运输状态或等待运输状态而储存在运输工具中的库存”。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小张网购的毛衣已到某中转站,不符合“在价值链末端工厂的库房”,也不符合“正处在运输状态或等待运输状态而储存在运输工具中的库存”,不符合任何一个定义,排除;
B项:高速公路服务区大货车内的毛巾,符合“尚未达到目的地”且“正处在运输状态或等待运输状态而储存在运输工具中的库存”,符合“在途库存”定义,当选;
C项:皮鞋厂卡车里的牛皮是皮鞋厂的原材料,而不是产品,不符合“在价值链末端工厂的库房里”,且“某皮鞋厂的卡车里”并未指明是“正处于运输状态或等待运输状态”还是“已经到达目的地”,不符合“尚未到达目的地”,不符合任何一个定义,排除;
D项:某公司城南的自有仓库中存放的玩具,符合“在价值链末端工厂的库房”,也符合“已经准备好可以随时出货的产品”,符合“装运库存”定义,不符合“在途库存”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33.关于当代文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鹿原》曾获得“茅盾文学奖”
B.《平凡的世界》是史铁生的作品
C.余华是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D.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由苏童的小说改编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A项正确,《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1997年,该小说获得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B项错误,《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并非由史铁生创作。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C项正确,余华是当代文学中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现实一种》《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D项正确,《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当代文学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史铁生的代表作是《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需要熟悉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考生不仅要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著名作家及作品,如莫言、陈忠实、路遥、史铁生等。还要了解中国四大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及获奖的著名作品。A项正确。《白鹿原》为陈忠实作品,获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B项错误。《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路遥,史铁生的代表作主要有《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等。
C项正确。余华是当代文学中“先锋派”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
D项正确。《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
故本题选B。34.义务警员∶警察
A.小偷∶扒手
B.踏板∶自行车
C.肖像∶装饰
D.刑罚∶死刑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义务警员”不是“警察”,但是能够起到辅助人民警察依法执行公务的或者从事其他辅助事务的功能,二者属于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扒手”是“小偷”的别称,二者属于全同关系,排除;
B项:“踏板”是“自行车”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排除;
C项:“肖像”不是“装饰”,但是能起到辅助装饰的作用,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死刑”属于“刑罚”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35.以下哪种洗涤用品对环境破坏最小:
A.洗衣粉
B.洁厕灵
C.肥皂
D.沐浴乳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化学知识。
第二步,肥皂的主要成分是苯磺酸钠,是从动物和植物脂肪中提炼出来的,天然成分较多,对人体不会有害,并且用皂类洗涤后排出的污水对环境危害也小。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成分中含有磷,含磷洗衣粉本身并无危害,但是这种洗涤污水排放到河流湖泊中去以后,使水中含磷升高,使水质出现富营养化,导致各种藻类植物疯狂繁殖,水草狂长,这些水生物死亡腐败以后,会放出甲烷、硫化氢、氨等大量有毒有昧气体,使水质混浊发臭,水体缺氧,使水中鱼、虾、贝类等水生物全部死亡,使河流湖泊变成死水,严重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A项错误。
B项:洁厕灵的成分主要是酸性成分,污染是比较细微的,但大量使用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B项错误。
D项:沐浴乳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此外还有泡沫稳定剂、香精、增稠剂、护肤剂、色料等,大量使用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D项错误。
36.有人是“早起鸟”,有人是“夜猫子”,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生物钟。生物钟是体内控制日常生物节律的系统,帮助调整人体40%左右的基因活动,睡眠、进食、体温、血压等的“节奏编排”均与之相关。测量人体生物钟的常用方法是监测人体内褪黑素浓度的变化,不过此法要求研究对象长时间坐在暗室,每隔大约一小时采集一次血液或唾液的样本。目前,多国科研人员正尝试开发快速检测人体生物钟的新法,以期更好地了解人体,保障健康。研究人员表示,生物钟紊乱与糖尿病、心脏病、抑郁症等多种疾病相关,如能找到检测人体生物钟的简便方法,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并治疗这些疾病。
上述文字重在强调:
A.每个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生物钟
B.研究生物钟可助于人们更好了解疾病
C.科研人员正探索人体生物钟检测新法
D.生物钟系统有助于调整人体基因活动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二句话为文段引入话题的句子,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物钟,同时指出生物钟具有调整人体基因活动的功能。紧接着第三句话描述了测量人体生物钟的常用方法及操作难度。第四句话针对上述困难重点强调了多国科研人员正在尝试快速检测人体生物钟的新法,以期更好地了解人体生物钟,保障健康。最后一句为援引观点,通过研究人员的表述再次强调如果找到了检测人体生物钟的简便方法,就能更好地了解并治疗相关疾病。文段为“分—总—分”结构,第四句为文段主旨句,即文段重点。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对应文段重点句。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归纳文段的论述重点。解答本题须梳理文段结构,文段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出开发快速检测人体生物钟的新法这一重点,并说明了它的优点及应用前景,正确答案应与此相关。
文段首先引出生物钟这一话题,并解释了生物钟是什么;然后指出测量人体生物钟的常用方法及弊端;接着针对这个问题介绍目前多国科研人员正尝试开发快速检测人体生物钟的新法;最后补充说明人体生物钟检测新法的意义。由此可知,文段主要是围绕人体生物钟检测新法展开的论述,强调了开发人体生物钟检测新法的必要性。选项中只有C项提到了这一论述主体,当选。
A、D两项是引出话题的背景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B项强调“研究生物钟”的意义,而文段末尾强调的是开发快速检测人体生物钟的新法的意义,脱离主题,排除。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引出生物钟的话题,具体介绍生物钟以及生物钟的功能,指出生物钟很重要。接着通过转折词“不过”引出问题,即常用于测量生物钟的方法比较复杂不够便利,随后给出解决的对策“多国科研人员正尝试开发快速检测人体生物钟的新法”并阐述其意义。最后引用研究人员的话通过正面论证强调前文“开发快速检测人体生物钟的新法”的必要性。故文段重点在对策,即强调要找到检测人体生物钟的新法,对应C项。
A项,对应文段引出话题部分,非文段重点,排除;
B项,对应尾句解释说明部分,且为意义表述,非文段重点;同时文段尾句为“检测人体生物钟的简便方法······”选项表述为“研究生物钟”,偏离文段核心,排除;
D项,“调整人体基因活动”对应生物钟的功能,话题引入,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科研人员探索人体生物钟检测新法》37.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丙酸经常被当作一种抑制霉菌生长的添加剂使用,烘焙食品中都喜欢添加丙酸来进行防腐。正常情况下,人体中的微生物也会在结肠中通过发酵未完全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产生丙酸,这种丙酸对人体有益。但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外源性摄入和自体产生的丙酸作用并不一样,长期摄入外源性丙酸会导致人体出现胰岛素偏高、胰岛素抵抗等现象。由此,某食品专家建议,应该禁止在食品中添加丙酸。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食品专家的建议?
A.将丙酸作为防腐剂使用只是食品行业的惯常做法,并未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确认
B.人体一旦出现胰岛素偏高、胰岛素抵抗等现象,就容易导致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生
C.从外界摄入的丙酸会出现在人体的各个部位,而自体产生的丙酸只存在结肠部分
D.丙酸不仅直接被添加到食品中,许多其他的食品添加剂也都通过加入丙酸进行防腐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应该禁止在食品中添加丙酸。
论据:外源性摄入和自体产生的丙酸作用并不一样,长期摄入外源性丙酸会导致人体出现胰岛素偏高、胰岛素抵抗等现象。
论点讨论的是应该禁止添加丙酸,论据讨论的是长期摄入外源性丙酸带来的结果,论点论据话题不一致,考虑搭桥的加强方式,在摄入带来的危害与禁止添加丙酸之间建立联系。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讨论加入丙酸这个做法是否得到有关部门的确认,和论点讨论的是否应该禁止添加丙酸无关,不能加强,排除;
B项:人出现胰岛素偏高、胰岛素抵抗等现象,就容易导致糖尿病和肥胖,而外源性丙酸的长期摄入又会导致人体的胰岛素偏高、胰岛素抵抗现象,所以应该禁止添加丙酸,在论点论据之间建立了联系,搭桥,能够加强,当选;
C项:说明外界摄入的丙酸和自体产生的丙酸出现的位置不同,但是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他们的作用是否是一样的,是否应该禁止添加丙酸,没有说明,无关选项,排除;
D项:其他食品也通过加入丙酸进行防腐,与是否应该禁止添加丙酸无关,不能加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支持题干食品专家建议的一项,需首先明确其建议,即“禁止在食品中添加丙酸”。要支持该观点,可以说明在食品中添加丙酸确实对人体有害。论据:外源性摄入和自体产生的丙酸作用并不一样,长期摄入外源性丙酸会导致人体出现胰岛素偏高、胰岛素抵抗等现象。专家的建议:应该禁止在食品中添加丙酸。
A项,未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确认,并不代表在食品中添加丙酸对人体有害,不能支持专家的建议。
B项,说明在食品中添加丙酸容易导致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生,对人体有害,因此应该禁止在食品中添加丙酸,支持了专家的建议。
C项,并未说明从外界摄入的丙酸出现在人体的各个部位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不能支持专家的建议。
D项,指出许多其他的食品添加剂也会加入丙酸进行防腐,但并未说明其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不能支持专家的建议。
故本题选B。38.据统计,2011年,我国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为179.8元,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为6632.2元,一次住院费接近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几乎相当于农民一年的人均纯收入。可见,医药费用是群众生活中一项沉重的负担,无怪乎人们看病住院时都会感慨“真的病不起”。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加强以上论证的是:
A.医药费用成为群众生活的负担,这是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所在
B.我国的医疗费用过高,一些医生滥用药物,在必要时,应使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医药费用增长过快
D.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民的医疗保险参与率都不高,在生病就医时得不到保险支持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加强题干论证的选项,需明确题干的论点和论据。题干的论点和论据都较为明显,抓住“医药费”和“负担”之间的关系,再结合选项比较即可解题。题干论点:医药费用是群众生活中一项沉重的负担。论据:2011年,我国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为179.8元,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为6632.2元,一次住院费接近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几乎相当于农民一年的人均纯收入。
A项,医患关系与医药费成为群众的沉重负担无关,属于无关项。
B项,医疗费用过高,应使用行政手段干预,但是否会成为群众的沉重负担不明确,属于不明确项。
C项,医药费用增长过快,但是否成为群众的沉重负担不明确,属于不明确项。
D项,居民医疗保险参与率都不高,在生病就医时得不到保险支持,因此,在医疗费用较高时,必须自己一力承担,会成为负担,加强了题干论证。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加强”,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医药费用是群众生活中一项沉重的负担。
论据:一次住院费接近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几乎相当于农民一年的人均纯收入。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该项强调医药费用负担重导致医患关系紧张,重点在医患关系紧张,而不是医药费用负担重,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不明确项。医疗费用过高,但若民众收入也很高或者国家、社会承担一部分费用,它就不是一项沉重的负担,效果不明确,不具有加强作用。
C项:不明确项。医药费用增长过快,但若民众收入增长也很快或者国家、社会承担一部分费用,它就不是一项沉重的负担,效果不明确,不具有加强作用。
D项:增加论据。居民医疗保险参与率都不高,在生病就医时得不到保险支持,因此,在医疗费用较高时,必须自己一力承担,会成为负担,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医药费用是群众生活中一项沉重的负担。
论据:一次住院费接近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几乎相当于农民一年的人均纯收入。
本题提问是加强论证,优先考虑搭桥和必要条件。题干论点论据都在说医药费用负担重,话题一致,故考虑加强论证寻找说明医药费用成为负担的必要条件的选项。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医患关系与群众负担无关,属于无关项,排除;
B项:加强题干论证就应指出群众的医药负担确实重,与“行政手段干预”无关,排除;
C项:医药费增长过快,是对题干论据的具体说明,可以加强题干论证,保留;
D项:得不到保险支持。医药费用重,群众收入低,而又得不到保险支持,是导致医药费用成为负担的必要条件,可以加强,保留。
对比C、D两项,C项为补充论据,而D项为必要条件,D项加强力度更强。
故正确答案为D。3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NH2)2属于复合化肥
B.青少年正在长身体,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肉类,不吃蔬菜
C.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同时放出能量
D.为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可以大量施用化肥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知识。
第二步,葡萄糖属于有机化合物,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种单糖,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葡萄糖在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是活细胞的能量来源和新陈代谢中间产物,即生物的主要供能物质。葡萄糖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组织中进行缓慢氧化反应,放出热量,以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人体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复合肥料是由化学方法或(和)混合方法制成的含作物营养元素氮、磷、钾中任何两种或三种的化肥。[CO(NH2)2]是尿素的一种,属于氮肥。A项错误。
B项:青少年长身体期间应合理膳食,既要多吃富含蛋白质的肉类,也要多吃蔬菜补充维生素。B项错误。
D项:适量施用化肥既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又有利于减缓环境污染。但不可大量施用化肥,否则会导致:①重金属和有毒元素有所增加;②微生物活性降低,物质难以转化及降解;③养分失调,硝酸盐累积;④酸化加剧,pH变化太大。D项错误。
40.东莞有名的“矮仔肠”,作为传统手工艺,始创于清末,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不过,在同类工业产品的价格冲击下,“矮仔肠”的销路一度陷入危局。但其传承人准确________市场最新动向,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迎合了时下人们的口味,最终让传统手工艺走出阴霾,________,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
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捕捉
涅槃重生
B.把握
方兴未艾
C.关注
峰回路转
D.获取
卷土重来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填入词语需搭配“市场最新动向”,且照应“准确”。C项“关注”指重视;特别注意。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D项“获取”指取得;得到。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
第二步,再看第二空。根据文段“最终让传统手工艺走出阴霾,________,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可知填入词语应体现解决危机之后,变得比原来更好之意。A项“涅槃重生”一般指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砺后以更好的躯体重生。符合语境,答案锁定A选项。B项“方兴未艾”指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形容事物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
因此,选择A选项。
峰回路转:形容山势迂回,道路曲折。比喻情况出现转机。卷土重来:比喻失败后重新组织力量再干。
41.痊愈:手术:骨折
A.面条:健身:肥胖
B.烹饪:切菜:洗菜
C.早退:迟到:签到
D.批准:审查:申报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先骨折、再手术、最后痊愈,三者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且痊愈是手术的结果。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面条、健身、肥胖三者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先洗菜、再切菜、最后烹饪,三者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但烹饪不是切菜的结果,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早退、迟到、报到,早退和迟到是两种违反纪律的状态,三者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且早退不是迟到的结果,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先申报、再审查、最后批准,三者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且批准是审查的结果。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42.左边为给定的立体图形,从任意角度剖开,右边哪一项不可能是它的截面图?
A.A
B.B
C.C
D.D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立体截面问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并熟悉常规立体几何图形的各种截面情况,在截面时只有面可以截出线,线只能截出点。A、B、D三项能够由立体图形截成,如图所示。
C项,如下图切割后,截面是一个圆环,中间是空心,圆环是实心,C项正好相反,所以该项无法截出。故本题选C。
43.声音的音调、响度分别与其频率、振幅成正比。下图是甲乙丙三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相同量纲下显示的波形。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音调相同
B.乙、丙响度相同
C.丙的响度大于甲
D.乙的音调高于丙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物理常识。本题可以直接从题干中分析出答案。题干已经提到,声音的音调、响度分别与其频率、振幅成正比。图中的波形,甲、乙波的个数相同,也就是频率相同,丙的波的个数更多,说明频率更高;乙、丙幅度相同,也就是振幅相同,乙、丙幅度又大于甲,说明振幅更大。A项正确。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快慢)决定,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对比甲、乙两图可知,二者的振动频率相同,所以甲、乙音调相同。
B项正确。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动幅度决定的,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对比乙、丙两图可知,二者的波形高度相同,即振动幅度相同,所以乙、丙的响度相同。
B项正确。对比甲、丙两图可知,丙的振动幅度大于甲,说明丙的响度大于甲,C项正确。
D项错误。对比乙、丙两图可知,丙的振动频率快于乙,说明丙的音调高于乙。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声音的音调、响度分别与其频率、振幅成正比。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在题干图形中,频率为波动的次数(图形的紧密程度),振幅为声波振动峰值的大小(图形的高低)。由图可知,振幅甲小于乙=丙,因此,甲的响度小于乙的响度=丙的响度。频率甲=乙小于丙,故甲的音调=乙的音调小于丙的音调。据此可以知道,ABC三项表述正确,D项乙的音调高于丙,表述错误,应当是低于。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营地租用合同协议书范本
- 蛋糕学员合同协议书范本
- 装修保洁合同免责协议
- 视频广告宣传合同协议
- 营销顾问合同协议书范本
- 装配台厂家供货合同协议
- 装潢办公室合同协议
- 船舶维护检修合同协议
- 自愿聘请护工合同协议
- 苹果果合同协议
- 2024年河北省魏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医疗卫生岗笔试题带答案
- 重庆市八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适应性检测(六)语文试题 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PEP四年级英语下册期末试卷(3)(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 2024年救生员职业考试的全景试题及答案
- 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pdf
- 纪检监察“三重一大”学习培训
- AI时代的智能领导力探讨
- 铁路维修教材分析课件
- 歌曲《wake》中英文歌词对照
- S71200CB1241modbusRTU模块应用
- 旋风式除尘器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