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建阳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考试题_第1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建阳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考试题_第2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建阳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考试题_第3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建阳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考试题_第4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建阳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告诫(jiè)

推搡(sǎnɡ)

霎时(shà)

横溢(yì)B.寒噤(jìn)

蜷卧(quán)

闸口(zhá)

翌日(yì)C.懈怠(dài)

虔诚(qián)

苍劲(jìn)

蠕动(rú)D.隧道(suì)

恭顺(ɡōnɡ)

俯瞰(kàn)

穹顶(qiónɡ)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安营扎寨勇往直前怒不可遏震耳欲聋B.风云变幻接踵而致川流不息漫不经心C.历历在目轻歌曼舞美不胜收纷至沓来D.名副其实亭台楼阁络绎不绝和颜悦色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班长走上讲台,连珠炮似地发了一通脾气,弄得大家莫名其妙。B.这个扫街的老奶奶的劳动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D.我军坚守阵地一天一夜,牺牲惨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后援部队终于赶到了。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新华社报道,缅北地区发生军事冲突,已有至少2万余缅甸籍边民涌入中方境内临时避战。B.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C.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能力。D.华亭县关山莲花台风景区成为我省继崆峒山、麦积山、敦煌鸣沙山风景区后第四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默写

(1)蒹葭采采,_________。(《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4)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5)何处望神州?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6)登斯楼也,则有________,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古文,回答问题。桃花源记陶渊明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忘路/之远近D.是故/谋毕而不兴(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同“邀”,邀请B.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志:标志C.未果,寻病终

寻:随即,不久D.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乃:竟然,居然(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桃花源中人见到渔人这个不速之客,先是“大惊”,随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这一变化足以见到桃花源中人的淳朴。B.选文中陶渊明用“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形容村中人和平恬静的生活,这里“黄发”指老人,“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C.陶渊明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但读来并不单调乏味,而是诗意盎然,清丽醇厚。像选文中桃花林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象的描写就是全篇的“华彩”。D.东晋末年战乱频仍,陶渊明中年以后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着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世外桃源这一现实社会。(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①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5)《桃花源记》一文自出世以来为世人喜爱,作者笔下的“桃花源”魅力何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你如何理解这一世外桃源?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壶口走笔汽车刚转过一个山坳,便听到一种声音在轰鸣,轰轰隆隆的,如同大风劲吹,沉雷飞驰……我知道,那是壶口瀑布的回声。其实,那个山坳离壶口还有两公里。山崖一侧有一块相对平坦的所在,汽车紧傍着灰褐色的岩石停下,那位置和壶口瀑布平行。悬崖石阶二百多米处便是壶口瀑布,应当看得很真切的,但我的眼睛却突然模糊起来,看到的只是一片黄,深深沉沉的黄,浑浑厚厚的黄。河滩是黄的,河床是黄的,对岸的山是黄的,从那巨沟里翻滚下来的水也是黄的。它们组成一帧以黄为底色的硕大无朋的画,镶嵌在两山夹峙的河谷中,浑然天成,那般神奇,那般独具魅力。没有人能想到,黄河曲曲弯弯流淌几千里之后,能在山西和陕西两省间的峡谷中,把原本宽阔的河面猛然收缩,使松散的力猝然凝聚,经年累月,一条巨沟形成了,滚滚而来的黄水倒悬倾注,于是便有了惊涛骇浪,有了如雷的吼声……在人们的意象中,大地是有魂灵的。魂灵在哪里?魂灵是什么?此时,我真切地感受到黄土地恩赐的灵光,这灵光饱含着血脉;血脉中激荡着清冽的水和浑黄的水。多少年来,灵光在闪烁,黄土地上有欢歌,也有悲歌;而这一切,作为黄土地的魂灵,最终奏出的都是动人的曲子。那天本来是有太阳的。汽车在弯弯曲曲高高低低的黄土坡上行驶时,阳光把满坡的绿照得层次分明。然而壶口瀑布那一方的太阳却黯然失色,像一个很大的蛋黄悬在高空。有趣的是,浑黄的浪涛溅起的水花却白得耀眼,白得晶莹,从巨沟中飞起,又如同白色的珠子撒向空中。于是奇迹出现了,在河对岸浑黄的天宇下,一条彩虹隐约可见。我注视着彩虹,再听那如雷的涛声,猛地想起那首雄壮的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像我这般年龄的人,对那首歌是相当熟悉的。当年我们的抗日将士们出征,以黄河为背景,是一种象征。尽管他们不可能从壶口瀑布显出雄威的那一方域踏上征程,但他们的心境和气度却完全可以同翻卷咆哮的壶口瀑布相比照,黄土地魂灵,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铁血男儿的意志与魂魄、勇气与智慧、坚强与剽悍、信心与力量在黄河吼声的伴奏下,一股脑儿凝聚,又一股脑儿迸裂……正是在那血与火的交织中,他们杀出一个新天地,使黄土地的魂灵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庄严和神圣!壶口瀑布的气势动天地,泣鬼神,那可是对倒下的将士的祈祷与祝福、呼唤与抚慰?如果他们真的魂兮来归,此时此刻,他们一定会同大地的魂灵相拥相吻,那是怎样一种境界啊!我带着一腔情感上的满足离开壶口瀑布,踏着河床坚硬的石和松软的沙,回到西岸灰褐色的山石旁,蓦然回首,那帧浑黄的画又呈现在我眼前,太阳仍在照着,隐约中又见彩虹,颜色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竟是那么协调,那么美!留下的几张照片,背景是黄的:黄天,黄地,黄水,还有黄皮肤的我。我很自豪,也很骄傲!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2.作者说:“此时,我真切地感受到黄土地恩赐的灵光。”“灵光”在这里指什么?文中又提到“黄土地的魂灵”,从全文看,“黄土地的魂灵”又指的是什么?

3.“当年我们的抗日将士们出征,以黄河为背景,是一种象征。”结合黄河的人文特点与本文的主旨,分两点来说说“象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最后一段作者说“我带着一腔情感上的满足离开壶口瀑布”,作者为什么会“满足”?

5.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五、诗歌鉴赏(共5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演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出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导的精神以及可望不可即的绝望情绪。2.这首诗运用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情感?六、语言表达(共10分)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续写句子。倾听是心灵的水珠,能折射出纯洁而热情的光芒;倾听是一缕清风,能吹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