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孤帆(fán)
真挚(zhì)
朝霞暮霭(ǎi)B.渲染(xuàn)
灵魂(hún)
富丽堂皇(táng)C.遥望(yáo)
意境(jìng)
浮光掠影(lüě)D.惆怅(chóu)
造化(huà)
颐和园(yì)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灵魂
天际
歌颂
缘物寄情B.感悟
消失
扬州
千方百计C.标本
崇高
惨淡
苦心经营D.孤帆
遥望
气势
英雄气慨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事我已束手无策,你们另请高明吧!B.《满秀》大型光影实景演出的新品彰显出了绚丽多姿而又生机勃勃的满族人文之美,也让世界领略到满族服饰之美。C.班主任老师讲道:“关于课堂中引入多媒体资源的问题,我先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看法。”D.面对强大的敌人,他镇定自若,面不改色,真是本色当行啊。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9年1月12日,老红军李光在遵义逝世,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远被人们铭记。B.1月17日,通过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采访的发言,使我真切认识到华为作为国产知名品牌的责任与担当。C.冬季的云南大理无量山漫山遍野盛开着樱花,充满着春天的气息,是一个适合旅游的季节。D.过去常年被冰雪覆盖的极地已出现绿色苔原,其原因是气温上升、积雪层减少造成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默写填空。(十句当中任选其中的五句)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2)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3)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5)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6)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下见小潭,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8)__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9)《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通过用典抒发作者无限怅惘心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现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缰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缓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卒/获有所闻C.四支僵劲/不能动D.腰/白玉之环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色愈恭,礼愈至(周到)B.右备容臭(香气)C.无从致书以观(连词,因为)D.足肤皲裂而不知(连词,却)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叙述作者自己成年前“嗜学”的情形,层层铺叙,逐次陈说家境贫寒给自己读书带来的困难,道出了“遍观群书”的不易。B.选文第①段写先达名望之高、弟子之众、辞色之严、呵斥之厉,与作者“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求书之难。C.选文第②段写“同舍生”锦衣玉食、珠光宝气,连用“被”“戴”“腰”“佩”“备”数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富家子弟金玉其外的形象。D.选文以记叙为主,杂以鲜明生动的情景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抒情、议论蕴含于叙述之中。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从选文看,作者有哪些可贵的优秀品质?请简要分析。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众神尉天骢①灯下翻看相簿中变黄了的故乡的风景,竟然浮现了伯父的影子。②伯父二十八岁就过世了,那时我还没出生。但他却一直以老人的温煦生活在我的记忆里,因为差不多从我四岁走的年岁,伯父的名字就跟我的脚步结合在一起了。③每当别人看到我这稀有的姓氏,就会问起伯父的名字。随着我的回答,我便会从那些陌生人那里得到一番亲切的关心。④母亲说,在伯父念中学的那段日子,村子里的生活特别艰苦。那时候,老村长隔不了几天就被吊在榆树上,只因收不齐军队要的粮草。到了青黄不接的日子,村里人没有足够的东西吃,也找不到活干,每天就三三五五地睁着无神的大眼,坐在墙角边晒太阳。伯父跟同学放假回到乡下,面对那些村人,就怂恿大家联合办一座小工厂。虽然那座工厂简陋到不能再简陋了,但大家总有了一个可以出力的地方。有了工作,稀粥有得喝了,窝窝头有得吃了。也不必愁下田的种子了。我出生时伯父已经去世,工厂也毁于兵火,但他和他朋友的名字,一直在乡间流传着。⑤以往,我想不透几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所做的一点小事有何纪念价值,因为那时我实在并不真的了解自己的故乡。更不要说青黄不接的日子了。⑥现在想想,我的故乡实在是一个很落后的地方。那里所有的,除了照片上所看到那一排灰暗的枯树,在我的记忆里似乎就只是成年的风沙和不断的兵荒了。以往在学校写作文的时候,一提起故乡,总把它写成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随着年岁的长大,才渐渐体会到那些温暖的事物后面,实际上都埋藏着无数的凄楚。当我回想起一家人共用一盆水洗脸,到晚上再用这剩下的水洗脚的情况,故乡的一切便给我一种与前不同的感觉。在那里,一走进村庄,就可以看到一些陶土的水缸,缸上放着一个箩筐,筐底下铺着一层厚厚的稻草,而一层层的黄土便在草上堆成一个水洼。人们就把水注到洼里:于是一滴一滴的黄泥水就透过箩筐滴到缸里去。后来到城里念书,每次念到“更漏残”一类的句子,我就会想起那些黄泥水滴到缸里的声音。这幅景象,“大观园”里的人是永远不会懂的。因为他们根本用不着从带有潟味的黄土中去滤制苦涩的小盐。小时候,每次经过那些水缸,总会顽皮地把水洼的水注满,用舌头去舔那种咸味。但从来没有深思过那种日子到底是什么样子,就好像以“榆钱”当饭的日子所留给我的印象,只不过是爬上大榆树的兴奋而已。⑦我不懂得故乡,所以就不懂得在那种没有人关怀的年代,几个少年凭着纯真和不忍之心所做的一点小事,对那些挣扎在生活边缘的人,有着那么深厚的意义了。⑧从这些地方,我想起了中国乡间所信奉的一些神。据调查,仅仅在台北的万华一代,人们信奉的神就有十几种之多。这些神严格来说都不是属于宗教的,他们只是某某年代的人,因为在某些地方做了些事,那里的人由于感激便一代一代纪念下去,久而久之,变成了那个地方的守护神。如果我们想到,连京戏《法门寺》中的刘瑾,人们都不曾忘记他做的唯一善事,也许就不会奇怪民间的神那么多了。由此看来,那位香火最盛的妈祖,可能并不是一位呼风唤雨、屡现神迹的传奇人物;她应该是一位抱着纯真和不忍之心,在挨饿的和患着乌脚病的渔民盐民中奔波服务的少女吧!因为只有把人的意义扩大出来的,才是人们永远纪念不已的神。这也许就是中国人土生土长的信仰吧!⑨就凭着这种意识,在那些贫瘠的乡村里,很多人虽然没有念过多少书,却在那块土地上植下了他们的信仰,一代一代地在挣扎中生活下去,用血汗和眼泪培育出他们的果实。但也有很多人不是这样,由于他们将生活游离于自己所生长的土地上,所以便渐渐地失去了这种信仰。因此,他们便常常抱怨自己生不逢时,责怪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可以让自己去做的事,于是不自觉地便流露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一类的感伤。在这种感伤之中,他们虽然梦想着自己的生命有开花的一天,却不知如何播下自己的种子:即使从很小的时候,便有计划地留下自己的照片,保存用过的物品,以便长大成名之后,好送到博物馆去,结果也不一定能达到目标。想到这些,我好像渐渐懂得我的伯父和他那些朋友的故事了。(节选自《岁月》,有改动)1.对于伯父和他朋友的故事,“我”经历了从“想不透”到“懂得”的心理变化过程。阅读文章,补全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起先:__________,“我”对此“想不透”。
然后:回忆故乡的点滴,使“我”明白了伯父等人行为的意义。
接着:思考中国乡间神灵众多的原因,使“我”理解了_____________。
最终:__________,“我”真正懂得了伯父和他朋友们的故事。
2.结合语境,回答问题。
(1)伯父跟同学放假回到乡下,面对那些村人,就怂恿大家联合办一座小工厂。
句中“怂恿”一词如何理解?
(2)小时候,每次经过那些水缸,总会顽皮地把水洼的水注满,用舌头去舔那种咸味。自选角度加以赏析。
3.文章第⑥段,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替换,简析其作用。
4.通读全文,从文章思想主旨角度,探究标题“众神”的意蕴。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1.在月夜中秋,两位词作者不约而同“把酒”问天,均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前者觉得天上又高又寒,后者觉得在天上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词中语句回答)。
2.【甲】词中“不应有恨”的“恨”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乙】词中也暗含“恨”,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均需用词中语句回答)
3.“乘风归去”与“乘风好去”仅一字之差,但表情达意却有区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JJF 2299-2025口罩颗粒物过滤效率检测仪校准规范
- 2025年制造业成本精益生产管理优化(人工成本的精益管理方向)岗位晋升考核试卷
- 2025年智能传感器多环境适配设计考核试卷
- 个人信用保证还款责任承诺函(8篇)
- 1.2025年制造业智能制造工业4.0落地实践认证考核试卷
- 2025年新能源行业储能系统超导储能源网荷储协同优化考核试卷
- 2025年合同变更与合同更新区分认定考核试卷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综合测评试题(含详细解析)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章节训练试卷(附答案详解)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生活中的透镜专题测试试题(详解版)
- 二构钢筋包工合同范本
- 医院培训课件:《中医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 2025-2026学年冀教版(2024)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68)
- 2025团校入团积极分子100题题库(含答案)
- 2025-2030中国皮肤外用药市场竞品分析与产品定位报告
- 2025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临时辅助用工招聘6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贵州黔西南州州直机关面向全州遴选公务员31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福建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 信息系统审计手册
- 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 (依据2025版验收规程编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