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吴江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提分题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吴江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提分题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吴江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提分题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吴江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提分题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吴江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提分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曲折(qǔ)

喧闹(xuān)

亘古不息(ɡènɡ)

天然屏嶂B.强迫(qiáng)

祈祷(qí)

凄惨嗥鸣(háo)

楔而不舍C.狂澜(lán)

诧异(chà)

无比挚痛(zhì)

扑朔迷离D.山巅(diān)

谰语(nán)

燕山胡骑(yàn)

重峦迭嶂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诘问竹竿粗拙茉莉B.惶恐肿胀荒辟滞笨C.厚道糟糕醒悟烦燥D.哀悼书斋门筐降格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教养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

②多读书、读好书,高等教育肯定能提高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开阔人的视野,提升一个人的修养。

③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比做一个有钱、有学历的人更重要。

④当然,教养离不开文化。

⑤可现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少,但表现出没教养的地方随处可见,我们是不是也该将培养有教养的国民作为一个奋斗目标。A.④①③⑤②B.①④②⑤③C.①③④②⑤D.①②④⑤③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针对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违法案件,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B.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将产生极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C.《二泉映月》自始至终让人感受到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想情感,同时,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法与风格也让人叹为观止。D.今年母亲节来临之前,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在母亲节为自己的母亲自制一个充满爱心的礼物,从而在校园浓郁地营造出感恩母亲的节日气氛。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5、名句默写。(1)惊涛澎湃,_____________;浊流宛转,_____________。(光未然《黄河颂》)(2)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3)《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根据学习的文言课文内容,完成小题《马说》《爱莲说》与《富贵不能淫》[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露B.可爱者甚蕃

蕃:多C.香远益清

益:利益D.威武不能屈

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

居天下之广居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年且九十C.此之谓大丈夫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濯清涟而不妖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A.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管理它,喂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B.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C.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挥舞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D.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鸣叫,却不能沟通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三段文字都通过某一载体发表了作者的观点。甲文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的控诉,乙文赞美了君子的高洁品质,丙文赞美了“大丈夫”的美德。B.三段文字都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甲文先叙述再议论,乙文采用对比,两文运用了排比,议论有力,振聋发聩。C.三段文字都概括了描写对象的具体特征。甲文中千里马有千里之能却被埋没,乙文中莲出淤泥而不染,丙文中的大丈夫富贵不淫、贫贼不移、威武不屈服。D.三段短文都用词精妙。甲文用“安求”表达疑问语气,写出了人才被埋没的愤懑,乙文用“独爱”写出了作者对莲的喜爱,丙文用“淫”“移”“屈”写出了大丈夫之所以成为大丈夫的三个方面。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阿长与《山海经》①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②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③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④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⑤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⑥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⑦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⑧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⑨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⑩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⑪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⑫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下列对于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童年的感受使文章充满了温情和怀念,成年的视角则使文章富有趣味。B.文章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以儿时对阿长的情感态度变化贯穿全文,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C.文章语言幽默诙谐,以童言无忌的表述和对人物缺点的夸张表现,活画出一个可感可亲、鲜活生动的阿长形象。D.本文言简义丰,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善用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描写细腻,感情真挚。(2)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介绍了阿长的身份和名字,暗示了阿长社会地位卑微,不受尊重,也为后文阿长的粗俗愚钝以及“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做了铺垫。B.阿长来询问《山海经》的事,“我”觉得“她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表明“我”对阿长还是抱有一定希望,认为她也许能帮“我”买来《山海经》。C.文中“我”认为帮“我”买来了《山海经》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这里作者大词小用,以孩童的口吻发出了心底热烈、真诚的赞美。D.文章最后两段,作者再次强调“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并补充介绍阿长的不幸身世,深沉的叙述中饱含同情悲悯,更有惭愧歉疚。(3)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妙处?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柳暗花明又一村”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