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3_第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3_第2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3_第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3_第4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3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潮一:教课目的1.使学生认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使学生初步认识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由及相关知识。4.持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5.学习作者按必定次序、抓住事物特色的察看方法,培育留意四周事物的习惯。6.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二:教课要点1.理解课文中相关“潮之时”的记述。2.学习作者有次序、抓特色的察看方法,提升学生察看事物的能力。3.持续练习给课文分段。三:教课难点经过要点语句领会“潮之时”的壮观情形。四:教课时间三课时五: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言同学们,今日老师率领你们去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看一看那边壮丽、奇异涌潮,好吗?(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读后释题课题《观潮》的“观”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观看。潮:指钱塘江大潮。观潮:赏析钱塘江大潮。)2.沟通自学字词的状况。教师检查、指导。①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亭、屹、罩、昂、盼、崩、镇、若、逐、颤、余、吼、恢、涨”的读音,并组词语。字音难点:多音字“颤”在本课读(ch4an),防止读成(h4an),“镇、罩、若、逐、颤、涨”为翘舌音,注意读正确②字形难点:“昂”的左下方不要加撇,“若”的下半部不要错写成“古”。“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③理解词义。天下奇景:奇景、奇怪、少见而又壮观情形。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情形。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描绘钱塘江展此刻人们眼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水天一线:水和天连结在一同。形容水域广阔。横贯:横着经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滔滔而,横着漫过整个江面。浩浩大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滔滔而,水势很大的样子。山崩地裂:“崩”是坍毁。“裂”是裂开。真实的“山崩地裂”多数发生在激烈地震的时候,用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立时:马上。熙熙攘攘:形容很多人在一同高声发言,声音喧杂,像开了锅相同。若有若无:若,仿佛,忧如。隐:藏起,看不见。现,显露在外面,令人能够看见。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涛。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形容阵容大,势猛。风号浪吼:暴风在号叫,波涛在大吼。形容风波大,喊声响。(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层次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以前”、“潮之时”、“潮以后”区分段落层次。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归纳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景”。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以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址及观潮人的心情。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情形。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以后江面上的情形。全文也可分为两段。第一段(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景。第二段(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四)部署作业1.学生默读课文,思虑课文后边第1、2两个问题。2.抄录词语。第二课时(一)导言今日上《观潮》的第二节课,持续领会我国的美好河山(二)讲读课文第一段1.齐读第一段课文。2.教师解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被称为天下奇景,因此吸引了很多人这里观潮,这个“观”是什么意思?(看)看什么?(潮时的情形)(三)授课课文第二段1.观潮这部分分几层?每层都写了什么?2.讲读第一层(1)自由读课文。思虑:江面上是什么样的?人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1.给人什么样的感觉?(静的感觉)2.作者写“江面越往东越宽”是什么意思?(从“大家抬头东望”“东边水天一线的地方”看出潮从东边。)潮从东边,江面越往东越宽,那越往西呢?(越往西越窄)潮水越往西,就会产生什么现象?(潮水越往西越急)。3.人们的心情如何?(大家抬头东望,等着盼着。说明特别焦急心情十分急迫。)急到什么程度?(抬头东望,学生可做一做动作。)3.讲读第二层1)发言:假如你在人群中,你急不急?想不想看这日下奇景?好,老师就领你们去看看。(2)放潮时的录像片。思虑:潮时,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声音大,浪大)3)默读第二层,边读边画出描绘潮水样子和声音的词语。4)学生自由发言。板书:闷雷一条白线越越大横贯江面白色城墙山崩地裂千万匹白色战马5)发问:大潮是从哪个方向的?课文是按什么次序详细写潮水到时的样子和声音的?(由远至近)你能把潮时声形有条理地说一说吗?(“从远处传隆隆的响声,仿佛闷雷转动”,写远处的声音。“江面仍是海不扬波,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是此时此刻的情形。过了一会儿,声音“越越大”,“冻边水天一线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挪动,渐渐拉长,变粗”,这是描绘稍近时潮水的声音和样子。“挪动”、“拉长”、“变粗”便很快出现了横贯江面的状况。一瞬时,“白浪翻腾,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是再近前时潮声的样子。海洋到近前时,那样子“如同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大荡飞驰而”,那声音“仿佛山崩地裂,仿佛大地都被震动得抖动起”潮水越越近,潮水越越大,潮头越越高,潮势越越猛。)6)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适合点拨。作者用一条线、白色的城墙、白色战马比喻由远到近的浪潮的不一样样子,说明潮大、宏伟。水时是直立而行的,像白色城墙,气概宏伟,阵容浩大。板书:浪稀有,声巨大。(7)发言:假如你就在这观潮的人群中,当你听到像闷雷的隆隆响声,看到一条白线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如同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时,你的心情如何?会说什么?会如何做?(8)指导有感情地朗诵第二层。4.讲读课文第三层。(1)自由读课文。思虑:潮之时,阵容浩大,潮过以后呢?(2)学生谈自己的想法。(一眨眼的功夫,潮头就向西奔去。但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江面上仍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江面才恢复沉静。)3)这里的“静”和第一段的“静”相同吗?4)暂停后是什么情形?说明什么?(潮水大。)5.练习读第二段。第三课时(一)导言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如何察看表达的?这节课,我们持续学习。(二)依据板书,总结全文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思虑: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如何表达的?2.发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如何表达的?(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观看“天下奇景”——钱塘江大潮的经过。课文采纳先总述后分述的表达方法。先总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景,接着按“潮以前”、“潮之时”、“潮之时”、“潮过以后”的次序,描绘了钱塘江大潮。运用适合的比喻要点描绘了“潮之时”大潮的瞬息变化和宏伟气概。)3.思虑:全文贯衣着一个什么字写的?(奇)奇在什么地方?(钱塘江大潮特别的地理地点,使其在阴历八月十八这天潮时声巨大,浪稀有,水位高。)什么是“天下奇景”?(天下罕有的宏伟、漂亮,而又稀有的情形。)4.小结:从课文有条理地表达中,我们能够看出作者是依据大潮的发展变化的次序,有序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