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为活动上_第1页
文学作为活动上_第2页
文学作为活动上_第3页
文学作为活动上_第4页
文学作为活动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作为活动上2023/2/251第一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在前面讲过的两章内容中,我们认识了文学理论的学科定位问题,并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建设的发展路向,进行了分析探讨和梳理展望,回答了文学理论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文学理论作为一门学科,它所依附的客观事物又是什么呢?这个客观事物又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呢?这个客观事物作为人类的活动,对于人类来说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和地位呢?它都有哪些构成因素?这就是我们现在要逐一解答的问题。根据文学理论的定义,我们知道,文学理论是要以人类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文学理论所依附的客观事物,无疑就是这个文学现象了。因此,我们将从文学现象本身的产生和发展入手,探讨文学作为人类的一项生存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源流、性质地位和构成因素的问题。下面我们分别来谈:

2023/2/252第二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第三章的主要内容2023/2/253第三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第一节

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P29)

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它与人类的其他活动相比,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一、人类活动的性质

要明确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首先就要明确人类活动的性质:人类活动的第一个特性就是生命活动。

从人是有生命的存在物这一特定角度来看,人与动物同属动物界,都同样存在维持生命的活动。即要满足吃、穿、住等基本的生存需要,然后才能生存、繁衍。可以说,人类生活活动的第一个特性就是生命活动。生命活动是所有动物都具有的本能和天性。而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的生命活动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2023/2/254第四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人类活动的第二个特性是生产活动

从发生学层面看,人类的生活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得以发展,延续的基础。作为生活活动的表现形式——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作用,恰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论证的那样,“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了他自身的自然”。通俗地说,也就是人类要得以发展、延续,首先得生存;而要生存,则必须满足维持生命所需要的物质——食物。而食物又必须通过劳动所得。人类文明的开端,其实也有将劳动转化为一种生产的意义。因此,将劳动转化为生产活动是更为贴切的。2023/2/255第五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人类活动的第三个特性是生活活动

从认识论层面上来看,人是从一定的生活活动中产生与发展的,那么也应从生活活动出发来认识人的特性,什么是生活?至少有四种解释:一是指的人的各种活动;如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大学生活等等。一是指的生存、活着;孟子说过:人非水火不生活。一是指的生计、生涯。

一是指的工作、手艺或成品。如做生活,这生活做得灵巧。

2023/2/256第六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和关于社会发展的一般学说,也正是以人的生活实践活动为出发点而进行阐释的。人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的生活过程和方式。那么,我们探讨人类特有的生活活动方式,对于文学研究有什么方法论意义呢?其意义就在于:第一、要从实际生活活动来理解人。比如,福楼拜口中的砒霜味;汤显祖的“赏秋香还是旧罗衫”。第二、要从作为人的活动的一个方面来理解文学。如列宁从托尔斯泰的作品中读出了“俄国革命的镜子”。第三、要认识到作为人的生活活动的核心的生产劳动来理解其对文学的影响。如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

只有这样,才能对文学作出科学的阐释。

2023/2/257第七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二、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P31)人的生活活动,对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有三个方面:1、生活活动的特性导致人与对象的诗意情感关系人类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说到底是人与对象的关系,这种人与对象的关系应用于文学创造,则是一种诗意情感关系。这里所说的“人与对象”,从人的生活活动来讲,是人和自然的交换过程。在生产劳动中,一方面,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成了人化了的自然:“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另一方面,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如李白的“相看两不厌,独爱敬亭山”。

2023/2/258第八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最有意思的要算杜甫的“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了。你看:自从上次游览之后,美好的江山好像也在那儿“忆”着我,“等待”着我的“重游”;花也绽开了笑脸,柳也扭起了柔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欢迎我的再一次光临。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让大自然都着上了人的情怀。更有“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人在旅途,只不过是一匆匆过客。江山依旧,人事依然,诗人的情怀是满脑子都是江南的影子了。

2023/2/259第九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是毛泽东50年前的宏伟蓝图,诗人的构想如今竟也成为现实。所有这些,我们都不难看出,在人与自然的交换过程中,人总是以自身的意念(本质力量)来作用于自然,使自然脱离原始的粗糙状态——人格化,创作上叫做“拟人”;而自然又提供了一个场所,使人得到锻炼,进一步充实了自身的本质力量。

2023/2/2510第十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人们不禁要问,大自然不也给其它动物提供了一个场所么。而且,有许多动物也晓得巧妙利用自然呢。蜜蜂做的蜂房,缝纫鸟织的树叶窝,蚂蚁结的蚁巢,恐怕人类的能工巧匠也有得研究一下子吧。难道他们也都可以过上诗意的情感生活么?非也非也!善哉善哉!这里的关键就在于:那些动物尽管也可以根据自身遗传本能作用于自然,对自身周围环境进行改造,但无论如何,经历亿万斯年的演进,它们都不可能使自然脱离原始的粗糙状态——己化。因此,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也就显而易见,这就是:

2023/2/2511第十一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第一、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就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自由的关系。这里所讲的自由,不是那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而是一种有对象的自由。也就是说,我可以追随你,模仿你,但我不会被你所控制。我在追随你模仿你的过程中,可以加进我自身的主观意念,对你进行改造。比如:人的视野比不上高飞的鸟儿,但是,人模仿鸟们发明了飞机,如今已能航空、航天;人的听觉感官比不上蝙蝠,但人发明了雷达,如今不仅能扫描宇宙,而且还可以织成天网,如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

2023/2/2512第十二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动物的那些感觉,都源于自发的本能。人类的发明创造,却来自自由的天性。或者说,人的某些方面的具体的感觉能力可能不及动物,但人可以根据条件自主选取对事物感觉的角度。

《诗经》中的《硕鼠》,表达了人对恶人的痛恨;而齐白石画中偷吃油灯的小老鼠,“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作为夜的静寂的点缀,此处的小老鼠又成为艺术作品中可爱的小生灵。如果再走进美国波士顿迪尼斯乐园,米老鼠和唐老鸭又成为人见人爱的大明星了,有谁能抗拒米老鼠那精灵般的魅力呢。正是由于人对自然保持了那样一份清纯自由关系,人的感受也就没有边际,就不会被束缚在本能感觉范围之内了。2023/2/2513第十三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第二、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还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诗意情感关系。清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绦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诗中写出了秋日江上渔父独钓的潇洒与逍遥——一个人,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小舟,一支钓杆,一边唱歌,一边喝着酒,潇洒中含有几分孤寂,孤寂中显出几分萧瑟。表面上是写一个人独自在江上钓着鱼,其实是在诉说着人与自然的对话,通过钓鱼这一特殊方式,实现人的诗意情感的内涵需要。

宋马远:寒江独钓图2023/2/2514第十四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关于这一点,自从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不经意中吟出:“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后,再经海德格尔的借用,已经成为传诵五洲四海的名言。尽管海德格尔因赞颂希特勒而为人所不齿,但他这一句名言的借用,却是他人性的光辉闪现,仅此一句,世人就足以原谅他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样的世界与洪荒何分?与动物何异?

唯有诗意,哪怕是一点点,便构成了人与世界的分野。诗意地栖居2023/2/2515第十五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你看:当人类第一次拿起石块作为工具的时候,他们是否感觉到了美,我们不得而知。而后,当人类不经意间用粗糙的石块和尖利光滑的石块进行工作时,他们明显感觉到了不同,这个“感觉不同”可谓是人类的一大发现,因为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尖利光滑的石块更好用更完美,这样一来,人类的眼睛终于第一次睁开了。睁开到什么程度呢?“天下有大美而不言”,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不是不讲,而是讲不出来。怎么办呢?美媚作家王国兰在《等待玫瑰》中写到:“当我遇到第二个相恋男孩大桐的时候,看得出他是一个纯粹的男孩,那种带着女态美的凝眸,真是纤尘不染,夸张的说,那一望中让我看到的是——万里蓝天!”

2023/2/2516第十六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这开眼一眸啊,不仅点亮了女孩的悠悠心灯,而且照亮了女孩的整个心灵世界。在这个女孩面前,她已经再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形容那一眸给她带来的无比甜蜜,惟有借助大自然来述说心扉了:万里蓝天,多么纯净而又辽阔,多么悠远而又迷人。和这样的凝眸相遇,和拥有这般凝眸的人相恋,那真是如梦如幻,如画如诗;大可以创造人间最充足的物质财富,大可以营造人生最美好的精神家园!到了这样一种境界,我想,你就是不想成为诗人,恐怕也都难了!2023/2/2517第十七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有这么一首小诗:《悄悄》悄悄/瞥了你一眼/你的倩影/从此映入眼帘

悄悄/留意你一回/你的形象/从此铭刻心间悄悄/寄给你一首诗/从此/却害怕再撞见你悄悄啊悄悄/只好/悄悄地企盼/悄悄地惦念/悄悄地不安/悄悄地祝愿

但愿——/我的心恋/能够/悄悄、悄悄/进入你的梦这种诗意的心灵流露,似一鸿清泉,明净如镜;似一壑溪流,奔突出山;似一袭瀑布,壁立千仞;似一湾海浪,气象万千。这种人与自然的诗意情感关系,在作品中是随处可见的。2023/2/2518第十八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2、为什么说:

生活活动的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生活活动的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我们如何来理解这个命题呢?对于这个问题,其实也就是说,生活活动的哪些特性会引出什么样的结果呢?答案可以包括整个社会人生,而文学创造,自然也是其中之一。那么,生活活动的特性是怎么样引出人的文学创造的呢?

第一、人的自觉意识,导致了合规律性的文学创造。这里所说的合规律性是指人的生活活动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要合乎或遵循这一规律的。

2023/2/2519第十九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直观地说,人与动物的活动都必须服从事物发展的规律,人只是多了一种自觉的意识。恰恰由于人多了这个自觉意识,在活动的合规律性上才与动物有了质的不同。动物只是“按照规律”来活动,是自发的本能。比如,大多数食肉野兽都是昼伏夜出,而且会按照来的路回去,猎人们掌握了这个规律,就在发现野兽脚印或粪便的地方安上套子、埋下夹子或者挖个陷阱,还有就是邀上几个猎人组成火力网。野兽只晓得按照规律来活动,这下可就遭了殃了。2023/2/2520第二十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而人呢,则“懂得按照规律”来活动(即自觉的天性)。比如套野兽,“以其之道,还治其身”,逮个正着。这样,人在活动中不断地得到锻炼,变得日益聪明起来,生活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大地提高。把这种智慧和能力用到文学创造上,则会懂得按照创造规律进行创造,包括文学创作的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这是后话。

第二、人的能动意志,导致了合目的性的文学创造。这里所说的“合目的性”,是指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根据一定的需要而设计的。(如右图)人的合目的性活动,意味着人的活动是出于人的自觉自由的活动,不会象动物那样囿于“规律”的束缚。人能自觉地掌握规律,自由地运用规律来表达自己的目的,实现自己的计划。2023/2/2521第二十一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在三清山,“巨蟒出山”,“双乳孤月”,“女神峰”等景点的命名,人的能动意志起着决定作用,导致了按人的意念合目的性的创造活动。因为这些景点本身并不见得就是巨蟒、双乳等。这一点,在文学创作中,运用的是多种修辞手法。以上事实都印证了这样一个经典的美学命题,叫做“描绘一副美丽的面孔”和“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车尔尼雪夫斯基语),前者本身就是“美丽”的,要进行描绘,只能遵循其本身的“规律”,尊重生活的事实,不能主观随意,要“合规律”;后者是带有目的性的,即:“美丽地描绘”,这就意味着在描绘时可以充分地调动人的能动意志,进行“合目的性的”创造。

2023/2/2522第二十二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3、为什么说:

生活活动特性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与前面人与自然的诗意情感关系和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相比较,人的生活活动的特性要让人的本质力量(主观意志)充分地得到显现,换句话说,人的生活活动,无论是物质的生产活动,或是精神的创造活动,都是体现人的意志的表现,从精神创造活动方面来讲,文学也是一种展现的方式。

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主观意志)的确证,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表现:

2023/2/2523第二十三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第一、在自然这一审美对象面前,人可以通过“自然的人化”使得自然成为具有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使对象被改变得符合人的要求。在人类的童年时代,人作为主体,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自然这一审美对象面前,还没有想到超越它们的奢望,更多的倒是羡慕,学习它们。正如德谟克利特所说:“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做动物的小学生的,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我们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我们学会了歌唱”。所有这些,都给人类的创造以快感,可以利用自然为我所用——使对象被改变得更符合人的要求。

2023/2/2524第二十四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当人们能够将外部世界的事物逼真地描绘在纸一类的东西上,变为自己的声音;凝结在文学上,那就是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其获得快感更是异乎寻常,因而也激发人们去作更多的尝试。故而创造活动层出不穷,原始而又洪荒的自然变得愈来愈“人化”。

第二、通过对文学创造和欣赏,人的本质力量可以让“人化的自然”尽情地展现出来——使对象呈现出人的本质力量。以时代发展为例,人类从洪荒年代到公元1640年,经历了第一次革命——农业革命;从1640年第一台蒸汽机的发明到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出现,第二次革命——工业革命经历了300多年;以后的半个多世纪,是为第三次革命—信息革命。人化自然自然人化2023/2/2525第二十五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人类通过对自然的改造,带来了双重结果:一方面,是财富的急剧增长,人的聪明才智也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和展现;另一方面,则是人与自然的分离日益加深,人的异化更趋加重。作家和文学理论家对人的异化问题尤其敏感。因为有可能带来创作的革命,他们把对社会的批判诉诸笔端,于是现代主义的、超现实主义的、荒诞派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锋派的、另类的、新新人类的等等文学流派应运而生,高扬的都是对社会丑恶的揭露和批判的大旗,意在寻求一种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2023/2/2526第二十六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如卡夫卡《变形记》中的“甲壳虫”,王蒙《活动变形人》,谌容的《减去十岁》,都把自己的视野从外部世界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且终于发现:“比大海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开阔的是人的心灵”(雨果语)。

心灵,作为内在的“宇宙”,是那样的辽阔而又神秘,这是一个无穷无尽的领地,一个变幻莫测的看不见的精神空间。可以说,人的心灵是世界上所以的事物中最难认识的。人一旦觉悟到这一点,那无疑就是一个精神境界的升华。2023/2/2527第二十七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等待玫瑰》的作者王国兰,面对男友的凝眸,发出那一声内心世界的呼喊,其实质,也还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回归自然”,“万里蓝天”常有,而那种“女态美的凝眸”却不常有。于是“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想象的翅膀可以引领人们遨游审美的王国,在诗意的世界中流连忘返,从而使人的本质力量得以充分显现。以上就是我们所要认识的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2023/2/2528第二十八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三、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动中的位置

在这一节的第一个问题里面,我们已经明确了人类生活活动的性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这个生活活动系统,用马克思的话说,实际上也就是两大基本层次,即:物质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在这两大基本层次中文学活动处在一个什么位置呢?

第一,文学不在物质活动之列。我们知道,物质实践活动,是直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它活动的基础。人只有先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才有可能从事更高一级的活动。因此可以推定。2023/2/2529第二十九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第二,文学活动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而精神活动是指人的意识领域的活动,包括政治的、社会的、科学的、文艺的、宗教的等等意识形态领域,它是在物质实线活动的基础上,因人的生命活动、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学活动下好适应了人类生活活动的需要,因而可以推定,文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活动。

第三,马克思关于人脑掌握世界的方式,其中就有用艺术方式掌握世界的论断。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书中谈到,进行理论研究时人脑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即:理论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这里所说的掌握世界,说的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2023/2/2530第三十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1、用理论方式认识和反映世界社会生活的精神活动,可称为理论性或认识性的精神活动,如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

2、用宗教方式认识和反应世界的精神活动,可称为宗教性或幻想性的精神活动,如各种宗教意识活动,宗教观念,迷信观念等。

3、用实践——精神方式认识和反映世界的精神活动,可称为伦理性或意志性的精神活动,如道德意识、伦理观念等。

4、用艺术方式认识和反映世界的精神活动,可称为审美性的精神活动,如各种门类的艺术,文学自然也属于审美精神活动的范围。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一章中详细谈到。2023/2/2531第三十一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节

文学活动的构成因素(P35)

前面我们曾经谈到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个要素或环节构成:世界、作家、作品、读者。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下面,我们将从文学活动的动态过程来谈。一、文学创作论:生活→作家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基度山伯爵》,其素材就来源于从警局的一位朋友那里得来一份27页的案卷,他开始把它写成了中篇小说,朋友看了很不过瘾,建议他写成长篇,大仲马接受了这个建议,写成了我们现在读到的煌煌百万言的巨著《基度山伯爵》,终成一代名家。

2023/2/2532第三十二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同学们大概还记得,中央电视台98年的黄金时间推出了《水浒》,99年推出了《雍正王朝》,在新千年来临的时候,隆重推出了22集电视连续剧《突出重围》,这是根据军队作家柳建伟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播出以后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作家柳建伟,当时只有36岁,属于新生代作家,但他的作品都是庄严,凝重的主题。他的创作源泉是怎么来的呢?他的《时代三部曲》:《北方城廓》、《突出重围》、《英雄时代》,为新千年的中国文坛带来了清新的风。

2023/2/2533第三十三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这三部长篇小说,恰好就是他36岁人生的一部备忘,也是他迄今为止的三种不同的生活写照。《北方城廓》是他在北京师范大学读硕士研究生时写成的。创作源泉是依据他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作者16岁前生活在河南、镇平,父母两地工作,他在农村外婆家长大,16岁后全家迁到郑州、以故乡生活为背景,描写建国四十多年里中原一座县城内外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塑造了李金堂这样一个立体人物典型。是作者最喜欢的处女作。

2023/2/2534第三十四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突出重围》1998年出版,描写军队一场高科技条件下的在大演习。创作的源泉来自于他自身的军旅生活。作者到郑州以后,考取了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毕业以后分配在成都军区工作。有六年时间先后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鲁迅文学院,北师大中文系读书。作为一个军人,有10多年部队生涯的一份切身感受,出于作家和军人双重的良知和责任,他站在世纪之交的制高点上,深刻反思中国军队的现实处境和它可能面临的危险。尤其是海湾战争的爆发,对作家震动极大,他在思考:倘若和平年代的中国军队同样面临的战争形势,那么他们还能不能打仗?

2023/2/2535第三十五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突出重围》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将和平年代中国军队的描写重新回到战争主题,在逼真的模拟战争中得到全新展现。有些细节的描写犹如解剖刀。当从军也是就业,带兵如同上班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军队机关内的是是非非和军工企业的举步维艰。小说出版后,竟有相当多的军队机关人员和企业领导写信向作者求助,索取治业管理经验。《英雄时代》以都市生活为背景,讲述一个红色家族的兄弟姐妹半个世纪以来的生活历程,由此折射中国社会几十年来的嬗变。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揭晓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布了本届文学奖的评奖结果,在26部候选作品中,《张居正》《无字》《历史的天空》《英雄时代》《东藏记》突围成功,其中作家张洁的作品是二度获奖。2023/2/2536第三十六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这样一位年轻的作家,为什么累累写出轰动之作呢?用柳建伟自已的话说: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怎样得到生活,很有讲究。生活非要去亲身经历吗?有三种生活:

一种是亲历,没有就会失去真实感;一种是目历,没有就会闭塞视野;一种是心历,没有就呈现不出本质的真善美。这三者缺一不可。

中戏96届明星班,有七朵金花,秦海璐是其中一朵,另六朵分别是章子怡、梅婷、胡静、曾黎、傅晶、袁泉。秦海璐说:遇一个传言,就会加深对“矛盾”的理解;演一个角色,就会加深对行业的了解。这就是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演员和作品就这样一起慢慢长大。

2023/2/2537第三十七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二、作品构成论:作家→作品

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其中像文体、风格、语言、结构等等,都是作品构成的重要因素,而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比如文体,我们知道文学作品的文体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之分。尽管这些文体都已习惯和定论,但也不都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在小说界,文体的嬗变更是匪夷所思。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几百万言,就运用了纪实、日记、书信、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并且融其优势为一体,构成了一副气势宏大的文学画卷。2023/2/2538第三十八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最有趣的是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1991年发表在《上海文学》,编辑部要当小说发表,史铁生说我写的是散文。最后折衷以“名家新作”模糊过去。孰料发表之后,小说界欢呼有了一篇好小说。韩少功当时著文说,即使全国这一年再没有别的好小说,单凭这一篇,也可以说1991年是个丰收年了。而在散文界,也兴奋有了一篇散文大作,各种散文选本竞相选载,还被选进了中学语文课本,成为90年代中国散文的经典之作。

2023/2/2539第三十九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1999年初隆重登场的“跨文体写作”更是如潮浪涌:享有纯文学期刊“白领丽人”之誉的《大家》,在1999年第一期打出了一个广告词:“一个新的文学精灵——凹凸来了”。并向读者推出了它的秘密武器——凹凸文本,刘燕燕的《不过如此》,以全新的文体和话语,向你诉说她的理想事业人生,她的恋爱、婚姻、家庭。全然感觉不到是在读小说,倒像是邂逅一位丽人,听她的娓娓道来,你不自觉地就走进了她的生活。黄河之滨的《莾原》,则在显要位置推出“跨文体写作”栏目,突显了北方中原的先锋姿态。2023/2/2540第四十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多年来一直是青年文学探索实验大本营的《作家》,大气从容地亮出了“文本实验室”栏目,将文体的锋芒直指作家写作的底牌。近年来颇具影响的又一青年文学重镇《山花》率先发表了王一川关于“跨体文学”的理论文章。敏锐地注意到跨文体写作的来临,王光东施战英吴义勤的对话跨文体写作:《最后的乌托邦》;李振声的跨文体写作:《对文学整体说话》等等,为跨文体写作推波助澜。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意义呢?跨文体写作的积极意义就在于使作家向“文人”转化,在客观上努力打破传统的写作分工原则,不再一提起写作者便明确指称为“小说家”或“散文家”“诗人”。使文体的桎梏得到解脱,便于对世界、人生、自然、心灵的本真言说。“文体革命”的最终目标是人人都有做太阳的机会。

2023/2/2541第四十一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三、文学接受论:(作品→读者)

文学作品作为文本,如果被束之高阁,不跟读者见面,那么就无人知晓,文本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变成活的生命体,变成审美对象。而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接受论。说到作品与读者见面的问题,一部《四库全书》,收书3503种,79337卷,图书馆收藏了一部影印本,计有1500册,可谓大矣。可是近年由北大学者领衔编修的《四库全书禁毁书目》,就有4000多种,存目9000多件。…尽管不一定都是文学作品,但是可以说明一个问题。文学接受过程2023/2/2542第四十二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有过文革经历的人,都不会忘记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史上的那个洪荒年代。张扬的《第二次握手》,描写的是那个特殊年代的大陆和海外的知识分子事业、人生、爱情故事。1700万的知识青年恐怕没有几个不知道的,虽然没有出版,却像地火一样以手抄形式漫卷全国,作家张扬因此下狱,1973年逮捕,被判处死刑。湖南岳阳中级法院李姓法官看过作品和案卷,正义之心促使他把案卷搁置了下来。没有马上上报,躲过了一劫。粉碎“四人帮”以后,1979年平反昭雪,作品正式出版,开创了新时期文学的多个第一。

2023/2/2543第四十三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文革“地下文学”创作最多、流传最广的恐怕还是诗歌。郭路生(食指)的《相信未来》,我十五六岁读五七中学时都偷偷抄下来过。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仍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泪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望着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2023/2/2544第四十四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相信未来》是一首鼓舞人心的诗歌,无论是文革时期还是现在,对于人生都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人生不能没有坎坷,成功与失败总是如影随形般地包围着每一个人,但无论如何,只要相信未来,就会走出生命的沼泽地,开辟人生的百花园。

在新千年来临的时候,世界上有两个文化之都不约而同地举行新千年第一部小说的出版仪式:

2000年1月1日,法国巴黎出版了卡利艾尔的《恶魔》,写的是发生在1993年法国的真实故事,震惊欧美的“拉蒙案”。卡利艾尔1996年出版了《血中惊

》。2000年1月1日0时0分,新千年中国第一部小说,龙吟的《智圣东方朔》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23/2/2545第四十五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四、文学本质论(读者→世界)

文学本质论处于“读者与世界”这样一个环节,似乎很不好理解。但是我们只要变换一下字眼,读者是人,世界是社会生活。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样就好理解了。

我们知道,社会生活并不仅仅只依靠文学来表现,人也不能仅仅生活在文学之中。人有阶层阶级之分:富豪阶层、富裕阶层、中产阶层、小康阶层、温饱阶层、贫困阶层、特困阶层;人所从事的职业更是五花八门,1998年国家标准局公布的《中国职业分类》,共八大类1836种职业,八大类是士农工商,教科兵其,书籍还有22大类之分。

2023/2/2546第四十六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能自立于社会生活之林,必然有其独特之处。那么,从总体上来把握和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这就形成了文学本质论。由此可见,文学理论体系中的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接受论,恰好是与“文学的要素”构成的文学活动结构关系相对应的。2023/2/2547第四十七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2023/2/2548第四十八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练习三

解析以下对联:

读三苏、诵三曹、研三袁、探三玄,志求三乐,

温四史、展四库、惜四孟、度四美,心美四君。2023/2/2549第四十九页,共五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三苏:北宋文学家苏洵(老苏)、苏轼(小苏)、苏辙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的并称,为“公安派”代表人。三玄:《老子》、《庄子》、《周易》。“玄”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