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7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中考历史一轮通关复习(部编版)_第1页
考点07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中考历史一轮通关复习(部编版)_第2页
考点07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中考历史一轮通关复习(部编版)_第3页
考点07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中考历史一轮通关复习(部编版)_第4页
考点07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中考历史一轮通关复习(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通关复习考点07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目录时空线索知识框架考点解读真题引领课标要求0102030405单元综述0601课标要求(2022版)02时空线索02时空线索单元概述政治上经济上民族关系上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设置内阁和东厂;雍正帝设军机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本阶段主要讲述了明清时期的历史,时间跨度从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本单元主题就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管辖西藏地区;平定准噶尔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文化上“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禁锢了思想,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03单元综述04知识框架04知识框架04知识框架05考点解读一、明朝的统治1.明朝的建立(1368年——1644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朱元璋即明太祖。随后元朝灭亡。2.明初强化皇权的主要措施

(1)在中央:政治: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权分六部)。军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皇帝直接掌握军权。朱元璋不设丞相目的和作用:

加强皇权,巩固统治。(2)在地方:明太祖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朱元璋上述措施的的影响】: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3)设立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

明成祖设立东厂。合称“厂卫”,监视臣民。(4)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强化皇权。变化:命题——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答题——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文体:采用“八股文”。(P69材料)八股取士的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严重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明朝强化皇权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领域措施影响政治(1)在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殿阁大学士,后形成内阁制度;(2)在地方,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3)明成祖时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有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职大为加强。思想文化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内容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不能发挥自己的见解,文体限于八股文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知识分子大都成为皇帝忠实的奴仆监察(1)明太祖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特务机构;(2)明成祖时,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05考点解读05考点解读一、明朝的统治3.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1)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2)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3)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05考点解读1.郑和下西洋(1)目的:A、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主要目的)。B、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2)时间、:1405~1433年;(3)到达范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4)意义:①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地位)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区别于新航路的开辟)③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2.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使东南沿海倭患基本消除。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2)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二、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明朝郑和下西洋条件目的概况时期次数出发地最远到特点影响明成祖①经济:明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雄厚。②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的支持③对外政策:明朝政府前期实行积极的对外政策④技术: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①政治目的(主要):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②经济目的:发展海外贸易,用中国货物换取海外奇珍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规模大、时间长、次数多、航行范围广*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7次刘家港05考点解读05考点解读三、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1.科技名著(1)《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药物学著作。(2)《天工开物》——明朝,宋应星,科技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3)《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农业科学巨著。2.明长城和北京城(1)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长城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2)北京城(明成祖朱棣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而成,1421年,明朝迁都北京)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核心是宫城又称紫禁城,今称故宫。紫禁城是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3.小说和艺术(1)小说:明朝时期,最著名的章回体小说有:A:《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B:《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描写了宋代梁山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C:西游记》:明代中期,吴承恩,是一部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2)戏剧:汤显祖——明朝后期戏剧家,代表作《牡丹亭》,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05考点解读四、明朝的灭亡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2.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口号: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2)政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3)推翻明朝: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1368年-1644年)。3.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1)满洲兴起: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2)清朝建立: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清朝建立)。

(3)满族入主中原:1644年,顺治帝时,明朝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人关。从此清朝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入关后的皇帝依次是: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古代时期)05考点解读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清朝对全国的统治2.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1)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2)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开辟荆臻逐荷夷”)。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3)1684年,(康熙帝时)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4)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台湾府设置的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3.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1)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2)1727年(雍正帝时)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05考点解读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巩固西北边疆(1)康熙帝平定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叛乱。(2)乾隆帝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3)乾隆帝时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4)1771年,首领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得到乾隆帝的妥善安置。5.雅克萨之战(1)康熙帝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了俄国的侵略军。(2)1689年,中俄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即作用、意义)。(3)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05考点解读六、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05考点解读七、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军机处与文化专制(1)军机处的设立——政治方面:

A:目的: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皇权)B:时间:雍正年间

(P102材料研读)

C: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D:地位: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E:影响: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大兴文字狱(思想上)A:目的:控制知识分子思想,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

B:时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C:危害: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3)实行文化专制政策(文化上):目的:为维护集权统治。

做法:A: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大规模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B: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清朝前期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文字狱(思想文化)目的加强君主专制,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概念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称这种做法为“文字狱”影响(1)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清朝前期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军机处(政治)目的强化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皇权设立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作用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办事效率清朝的君主专制的强化05考点解读05考点解读七、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2.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3.闭关锁国政策(1)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不是绝对禁止)(2)原因: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稳定性(封闭性、保守性)。(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说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基础(根源)是: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②现实原因: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3)主要表现: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4)影响:①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②消极:固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5)认识:开放则国强,闭关则国弱;启示:要坚持对外开放,善于学习交流,加强与他国的友好合作。05考点解读八、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1.《红楼梦》(1)作者:清朝曹雪芹(后40回由高鹗整理续写。)(2)地位: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红楼梦》思想性强、艺术性高,至今已被译成多种文字。2.昆曲与京剧艺术(1)昆曲A: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明朝时,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的发展,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B: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这两部政治历史剧,内容感人,情节跌宕,词曲雅致,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2)京剧:A:形成:(1)徽调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B:地位: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06真题引领1.(2022·江西·统考中考真题)按下面图示的编制思路,其空白处应为

A.废除丞相制度 B.设立“三司” C.设立锦衣卫 D.实行“八股取士”【答案】D【详解】根据“创立进士科”、“创立殿试制度”、“提高仅是地位”等信息可知这都与科举制有关,明代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在科举上实行八股取士,D项正确;废除丞相制度、设立三司和设立锦衣卫都与科举制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2.(2022·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从明朝废除丞相和中书省、实行八股取士,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大兴文字狱,这体现了明清时期()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社会经济不断进步 C.对外交往不断加强 D.文学艺术不断发展【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明太祖为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清朝时期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使君权空前强化,体现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A项正确;材料没涉及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对外交往不断加强、文学艺术不断发展,排除BCD项。故选A项。06真题引领3.(2022·江西·统考中考真题)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材料表明郑和远航A.规模浩大 B.发展了与各国之间友好关系C.时间跨度长 D.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可知,郑和远航发展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郑和远航规模浩大,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郑和远航的时间,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排除D项。故选B项。06真题引领4.(2022·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集团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被时人称为“倭寇”。明朝中后期,为扫清东南沿海的“倭患”,明朝军民英勇作战,在抗倭斗争中战功卓著,被称为伟大的民族英雄的爱国将领是A.郑成功 B.戚继光 C.左宗棠 D.邓世昌【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集团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倭患”、“明朝中后期,为扫清东南沿海的“倭患”,明朝军民英勇作战,在抗倭斗争中战功卓著”及所学知识可得,伟大的民族英雄的爱国将领是戚继光,B项正确;郑成功收复台湾,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左宗棠收复新疆,与倭寇”无关,排除C项;邓世昌参与甲午中日战争,与倭寇”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06真题引领5.(2022·安徽·统考中考真题)成立于雍正年间,由几位满汉亲信大臣组成,被西方人意译为“大顾问班子”的机构是A.议政王大臣会议 B.南书房 C.军机处 D.总理衙门【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成立于雍正年间,由几位满汉亲信大臣组成”、“大顾问班子”及所学知识可得,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达到高峰,C项正确;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中国清代前期满族宗王、八旗、贝勒等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南书房,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之所,设于康熙十六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总理衙门一般指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清政府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派出驻外国使节,并兼管通商、海防、关税、路矿、邮电、军工、同文馆、派遣留学生等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06真题引领6.(2022·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清朝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雍正帝因此将其革职,又派人查他的诗集,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其治罪。这反映清朝前期:()A.大兴文字狱 B.实行八股取士 C.建立厂卫制度 D.推行闭关锁国【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看见之后,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查徐骏的诗集,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其治罪”这反映的是清朝的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在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很多人因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受到迫害,人们这这种做法称为“文字狱”,A项正确;实行八股取士、建立厂卫制度是明朝,排除BC项;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排除D项。故选A项。06真题引领7.(2022·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A.政治的成熟与稳定 B.文化的碰撞与交流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外交的开放与危机【答案】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以加强对那里的管辖,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时,西藏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元政府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戚继光等荡平东南沿海倭寇、郑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都是抗击外国侵略的史实;清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顺治皇帝接见五世达赖,授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接见五世班禅,授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确立了历代达赖和班禅都要经过中央册封的制度,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所以上述史实都属于国家的巩固与发展,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06真题引领8.(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乾隆时,六世班禅拒绝了英国殖民者与西藏地方建立直接联系的要求,明确表示西藏的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为纪念他的功绩,乾隆皇帝下令修建了清净化城塔(见下图,位于北京西黄寺内)。此塔的修建见证了()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B.清朝经济的恢复发展C.清朝东北边疆的稳定 D.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答案】A【详解】六世班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他拒绝了英国殖民者与西藏地方建立直接联系的要求,明确表示西藏的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乾隆皇帝修建清净化城塔是为了纪念六世班禅的功绩。清净化城塔的修建见证了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A项正确;清朝经济的恢复发展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西藏属于中国西南边疆,排除C项;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06真题引领9.(2022·广东·统考中考真题)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华后,乾隆帝密谕沿海督抚:“该国夷人虽能谙悉海道,善于驾驭……果口岸防守严密,主客异势,亦断不能施其伎俩!”这表明,乾隆帝()A.认为天朝物产丰富 B.改变闭关锁国政策C.具有一定防范意识 D.意图建立近代海军【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果口岸防守严密,主客异势,亦断不能施其伎俩”可得出乾隆帝要求对沿海口岸加强防守,让英国不能施伎俩,体现了乾隆帝具有一定防范意识,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乾隆帝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排除A项;没有改变闭关锁国政策,排除B项;洋务运动中建立第一支近代海军排除D项。故选C项。06真题引领10.(2022·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1571-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菲律宾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比索,其中二分之一或者更多一些通过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流入了中国。这种被称为“丝一银"贸易的“全球化”贸易A.有利于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导致葡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