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说苑尊贤》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说苑尊贤》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说苑尊贤》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说苑尊贤》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说苑尊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训练-----《说苑·尊贤》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哀公问于孔子曰:“人何若而可取也?”孔子对曰“毋取拑者,毋取健者,毋取口锐者。”哀公曰:“何谓也?”孔子曰:“拑者大给利,不可尽用;健者必欲兼人,不可以为法也;口锐者多诞而寡信,后恐不验也。夫弓矢和调,而后求其中焉;马悫愿顺,然后求其良材焉;人必忠信重厚,然后求其知能焉。今人有不忠信重厚而多知能如此人者譬犹豺狼与不可以身近也是故先其仁信之诚者然后亲之于是有知能者然后任之故曰:亲仁而使能,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夫言者所以抒其匈而发其情者也,能行之士,必能言之,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夫以言揆其行,虽有奸轨之人,无以逃其情矣。”哀公曰:“善。”周公摄天子位七年,布衣之士执贽所师见者十二人,穷巷白屋所先见者四十九人,时进善者百人,教士者千人,官朝者万人。当此之时,诚使周公骄而且吝,则天下贤士至者寡矣。苟有至者,则必贪而尸禄者也。尸禄之臣,不能存君矣。齐桓公设庭燎,为士之欲造见者。期年而士不至。于是东野鄙人有以“九九”之术见者,桓公曰:“‘九九’何足以见乎?”鄙人对曰:“臣非以“九九’为足以见也,臣闻主君设庭燎以待士,期年而士不至。夫士之所以不至者,以君天下贤君也;四方之士皆自以论而不及君,故不至也。夫‘九九’薄能耳,而君犹礼之,况贤于‘九九’者乎?夫太山不辞壤石,江海不逆小流,所以成大也。《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言博谋也。”桓公曰:“善。”乃因礼之。期月,四方之士相携而并至。《诗》曰:“自堂徂基,自羊徂牛。”言以内及外,以小及大也。(节选自《说苑·尊贤》)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人有不忠信重厚而多知能/如此人者/譬犹豺狼/与不可以身近也/是故先其仁信之诚者/然后亲之/于是/有知能者然后任之/B.今人有不忠信/重厚而多知能/如此人者/譬犹豺狼/与不可以身近也/是故先其仁信之诚者/然后亲之/于是有知能者/然后任之/C.今人有不忠信/重厚而多知能/如此人者/譬犹豺狼与/不可以身近也/是故先其仁信之诚者/然后亲之/于是/有知能者然后任之/D.今人有不忠信重厚而多知能/如此人者/譬犹豺狼与/不可以身近也/是故先其仁信之诚者/然后亲之/于是有知能者/然后任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口锐者多诞而寡信”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两句中的“信”字含义相同。B.“夫太山不辞壤石”与“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两句中的“辞”字含义不同。C.“期月,四方之士”与“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两句中的“期”字含义不同。D.“自堂徂基”与“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氓》)两句中的“徂”字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鲁哀公询问选拔人才的标准时,孔子从人才应该首先具备良好的品德出发,认为“拑者”“健者”“口锐者”三类人不可以任用。B.孔子认为,弓与箭协调,才能要求射中目标;马老实善良顺从,才能要求它是--匹好马;人先要忠信敦厚,才能考虑他的才能。C.周公代理天子执政有七年时间,百姓中,有的被他当作老师对待,有的被接见;而对待贤士,或者举荐,或者教导,或者任用。D.齐桓公为接见贤士专门设置一个有火把的庭院,但贤士们还是有所顾虑,因为都觉得他们的观点不可能及时传达给齐桓公。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或曰:“将谓桓公仁义乎?杀兄而立,非仁义也。将谓桓公恭俭乎?与妇人同舆驰于邑中,非恭俭也。将谓桓公清洁乎?闺门之内,无可嫁者,非清洁也。此三者,亡国失君之行也,然而桓公兼有之,以得管仲、隰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毕朝周室,为五霸长,以其得贤佐也。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由此观之,则亡佐急矣。”伯牙子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周威公问于宁子曰:“取士有道乎?”对曰:“有。穷者达之,亡者存之,废者起之,四方之士则四面而至矣。穷者不达,亡者不存,废者不起,四方之士则四面而畔矣。夫城固不能自守,兵利不能自保,得士而失之,必有其间。夫士存则君尊,士亡则君卑。”周威公曰:“士壹至如此乎!”对曰:“君不闻夫楚乎?王有士曰楚溪胥,丘负客,王将杀之,出亡之晋,晋人用之,是为城濮之战;又有士曰苗贲皇,王将杀之,出亡走晋,晋人用之,是为鄢陵之战;又有士曰上解于,王将杀之,出亡走晋,晋人用之,是为两棠之战;又有士曰伍子胥王杀其父兄出亡走吴阖闾用之于是兴师而袭郢故楚之大得罪于梁郑宋卫之君犹未遽至于此也此四得罪于其士,三暴其民骨,一亡其国。由是观之,士存则国存,士亡则国亡;子胥怒而亡之,申包胥怒而存之,士胡可无贵乎?”(节选自《说苑·尊贤》)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又有士曰伍子胥/王杀其父/兄出亡走吴/阖闾用之/于是兴师而袭郢/故楚之大得/罪于梁郑宋卫之君/犹未遽至于此也/B.又有士曰伍子胥/王杀其父兄/出亡走吴/阖闾用之/于是兴师而袭郢/故楚之大得/罪于梁郑宋卫之君/犹未遽至于此也/C.又有士曰伍子胥/王杀其父/兄出亡走吴/阖闾用之/于是兴师而袭郢/故楚之大得罪于梁郑宋卫之君/犹未遽至于此也/D.又有士曰伍子胥/王杀其父兄/出亡走吴/阖闾用之/于是兴师而袭郢/故楚之大得罪于梁郑宋卫之君/犹未遽至于此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而桓公兼有之”与“我有亲父母,通迫兼兄弟”(《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兼”字含义相同。B.“伯牙子鼓琴”与“虎鼓瑟兮鸾回车”(《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鼓”字含义相同。C.“善哉乎鼓琴”与“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D.“夫城固不能自守”与“日益骄固”(《阿房宫赋》)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认为齐桓公不仁义、不恭俭、不清洁,所作所为如亡国的平庸国君,但因管仲、隰朋而成为五霸之首,由此可见任用辅佐的人非常重要。B.伯牙弹琴,钟子期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伯牙的志向;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由此论述知音的重要性。C.周威公向宁子询问选取士人的方法,宁子指出要尊重士人并关注士人的处境,帮他们摆脱窘境,让他们好好生活,起用他们,就能赢得士人。D.在回答“士人是否重要”这一问题时,宁子以楚国国君得罪楚傒胥、丘负客、苗贲皇、上解于、伍子胥这五个士人的例子,强调了士人的重要性。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2)穷者不达,亡者不存,废者不起,四方之士则四面而畔矣。三、阅读材料,完成小题。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伯牙子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荆公子行年十五而相荆,仲尼闻之,使人往视,还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于汤武;幷二十五人之力,力于彭祖。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宋司城子罕之贵子韦也,入与共食,出与同衣;司城子罕亡,子韦不从;子罕来,复召子韦而贵之。左右曰:“君之善子韦也,君亡不从,来又复贵之,君独不愧于君之忠臣乎?”子罕曰:“吾唯不能用子韦,故至于亡;今吾之得复也,尚是子韦之遗德余教也,吾故贵之。且我之亡也,吾臣之削迹拔树以从我者,奚益于吾亡哉?”应侯与贾午子坐,闻其鼓琴之声,应侯曰:“今日之琴,一何悲也?”贾午子曰:“夫急张调下,故使人悲耳。急张者,良材也;调下者,官卑也。取夫良材而卑官之,安能无悲乎!”应侯曰:“善哉!”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节选自《说苑·尊贤》)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B.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C.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D.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与“治之于未乱”(《老子》)两句中的“治”字含义相同。B.“伯牙子鼓琴”与“虎鼓瑟兮鸾回车”(《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鼓”字含义相同。C.“善哉乎鼓琴”与“素善留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D.“调下者,官卑也”与“位卑则足羞”(《师说》两句中的“卑”字含义不同。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伯牙子的琴曲中,钟子期仿佛看到了巍巍的泰山与浩荡的流水,感受到了伯牙子在琴曲中寄寓的志趣,对他的琴技大加赞赏。B.孔子听说判公子十五岁就做了国相,派人前去了解。他认为,荆公子借助俊士的力量与老人的智慧来治理天下,可以避免其鄙陋。C.面对身边人的质疑,子罕指出能够逃亡归来是因为听从了子韦的教诲,而群臣通过掩盖车迹拔去标志来逃亡,对自己没有益处。D.孔子认为,范氏、中行氏尊重贤明的人却不能任用,轻视不贤明的人又不能斥退,以致于贤明的人与不贤明的人都对其怨恨仇视。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2)司城子罕亡,子韦不从;子罕来,复召子韦而贵之。12.本文体现了哪些人才观?请简要概括。答案1、D句意:现在有的人不忠诚守信、持重敦厚却充满智慧和才能,这样的人,好像豺狼一样啊,不能让自己靠近他。因此,先要看他确实是仁厚、诚实的人,然后才亲近他,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又有智慧才能,然后才任用他。“然后亲之”“然后任之”句子结构整齐一致,独立成句,排除选项AC;“与”同“欤”,此处为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在其后停顿,排除选项B。2、BA.两句中的“信”的意思都是“信用、诚信”。句意:夸夸其谈的人大多夸诞而缺少信用。/与朋友交往做到诚信了吗。B.“两句中的‘辞’字含义不同”错误。“夫太山不辞壤石”与“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两句中的“辞”都是动词,意为“回避、拒绝”。“夫太山不辞壤石”的意思是“泰山不拒绝土壤和石头”,“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的意思是“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C.“期月,四方之士”中的“期”的意思是“满一定的时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的意思是“服丧一年”。句意:过了一个月,各方的贤士就都相伴着一起来了。/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D.两句中的“徂”都是“到”的意思。句意:从庙堂到墙根。/自从嫁到你家来,多年穷苦受煎熬。3、D.“因为都觉得他们的观点不可能及时传达给齐桓公”错误。由原文“臣闻主君设庭燎以待士,期年而士不至。夫士之所以不至者,以君天下贤君也;四方之士皆自以论而不及君,故不至也”可知,我听说国君设置有火把的庭院来礼待贤士,已满一整年却没有贤士来。贤士之所以不来,是因为国君您是天下贤德的君王;各方的贤士都自己认为见解不如您,所以不来。由此可知,是“都觉得他们的见解不如齐桓公”。参考译文:鲁哀公询问孔子说:“像什么样的人可以任用?”孔子回答说:“不要选取缄默不言的人,不要选取健谈逞强的人,不要选取夸夸其谈的人。”鲁哀公问:“为什么?”孔子说:“缄默不言的人过于聪明伶俐,不能完全任用;健谈逞强的人一定想要胜过别人,不可使人效法;夸夸其谈的人大多夸诞而缺少信用,事后恐怕难以应验。弓与箭协调了,然后才能要求射中目标;马老实善良顺从,然后才能要求它是一匹好马;人一定要忠诚守信、持重敦厚,然后才能要求他具有智慧和才能。现在有的人不忠诚守信、持重敦厚却充满智慧和才能,这样的人,好像豺狼一样啊,不能让自己靠近他。因此,先要看他确实是仁厚、诚实的人,然后才亲近他,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又有智慧才能,然后オ任用他。所以说,亲近仁厚的人并利用他的才能,选取人的方法是听他的言论,再观察他的行为。言语是用来抒发他胸中的志向和感情的,能做事的人,一定能用言语表达出来,所以要先观察他的言论然后考察他的行为。只要用他的言论来考察他的行为,即使是为非作歹的人,也不能隐藏他内心的实情。”鲁哀公说:“说得好。”周公代理天子执政有七年时间,他带着礼物以师礼相见的贫寒贤士有十二人,优先接见的住在陋巷茅屋中的有四十九人,随时进用的贤オ有上百人,他教化的贤士有上千人,在馆驿中接待的前来拜见的有上万人。在那个时候,假使周公对人傲慢而羞于礼贤下士,那么前来投奔的天下的贤士就很少了。即便有来到的人,那一定是一些贪婪而且空食俸禄而不尽职的人。空食俸禄而不尽职的臣子,是不能辅佐国君的。齐桓公设置了有火把的庭院,是为了接见那些想拜见他的贤士。过了一整年却没有贤士前来。在这种情况下,有个东郊的乡下人要以自己擅长的“九九”算数之术求见。桓公说:“你仅凭‘九九’之术怎么有资格求见呢?”(那)乡下人回答说:“我也并不认为仅凭‘九九’之术就足以求见(您),我听说国君设置有火把的庭院来礼待贤士,已满一整年却没有贤士来。贤士之所以不来,是因为国君您是天下贤德的君王;各方的贤士都自己认为见解不如您,所以不来。‘九九’之术是简单的本事,而您还礼待有这种本事的人,何况(那些)比懂得‘九九’之术更贤能的人?泰山不拒绝土壤和石头,江海不拒绝细小的水流,因此可以变成大山大水。《诗》上说:‘祖先有句名言,要向樵夫那样的人请教。’说的是广采多谋啊。”桓公说:“说得好!”于是便礼待他。过了一个月,各方的贤士就都相伴着一起来了。《诗》上说:“从庙堂到墙根,从小羊到壮牛。”说的就是从内到外、从小到大的道理。4、D句意:还有士人叫伍子胥,楚平王杀死他的父兄,他逃亡到吴国,吴王阖阊任用了他,就发动军队袭击了郢都。所以即使楚国大大地得罪了梁、郑、宋、卫的国君,还没有落到这种地步。根据上句“又有士曰上解于,王将杀之,出亡走晋,晋人用之,是为两棠之战。”可知,画波浪线句子与其结构相似,“出亡走吴”的主语应是“伍子胥”,而不是“兄”,“王杀其父兄”是其出走的原因。由此可以排除AC。“大得”是大的收获,“得罪”是冒犯的意思,根据“于梁郑宋卫之君”可知,此处“得罪”连在一起符合语境,即“大”是修饰“得罪”的,其意思是说大大得罪。由此可以排除B。5.AA.两个“兼”前者是“同时具有”,后者是“加之,加上”,含义不同。句意:然而齐桓公同时具有/我有亲生母亲,逼迫我的还有亲哥哥。B.两个“鼓”都是“弹奏”的意思。句意:伯牙弹琴/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拉着车。C.两个“善”都是“好”的意思。句意:弹得太好了/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D.第一个“固”是“坚固”,第二个“固”是“骄横顽固”。句意:城池坚固不能自守/一天天更加骄横顽固。6.B“由此论述知音的重要性”错,选文讲述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是为了论述贤者效忠君王需要途径。7.(1)即使有贤能的人,却没有人接纳他,贤士又有什么途径尽其忠心呢!(2)仕途不顺的士人不能显达,逃亡的士人不能存活,罢黜的士人不能被起用,四方的士人就会四面八方叛乱了。参考译文:有人说:“能认为齐桓公仁义吗?杀死兄长而继位,不是仁义。能认为齐桓公恭谨有节制吗?与妇人同乘一辆车奔驰在都城中,不是恭谨有节制。能认为齐桓公操守清白吗?在他的后宫家门内就没有可出嫁的女人,这不是操守清白。这三样事,是败亡国家的荒淫君主的行为,然而齐桓公兼而有之,但因为得到了管仲、隰朋,就多次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使诸侯全都朝奉周王室,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因为他能得到贤臣的辅佐。他失去管仲、隰朋,任用竖习、易牙,就身死不能下葬,尸虫流出门外。在一个人的身上,为什么荣耀与耻辱都会经历到呢?那是因为他任用的人不同。由此看来,这失去贤臣良佐的事就最紧急了。”伯牙弹琴,钟子期倾听琴声。伯牙正在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的泰山!”不一会,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不仅弹琴是这样贤人也是这样。即使有贤能的人,却没有人接纳他,贤士又有什么途径尽其忠心呢!周威公问宁子说:“选拔士人有办法吗?”宁子回答说:“有的。仕途不顺的士人使他显达,逃亡的士人使他存活,罢黜的士人使他起用,四方的士人就会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仕途不顺的士人不能显达,逃亡的士人不能存活,罢黜的士人不能被起用,四方的士人就会四面八方叛乱了。城池坚固不能自守,武器锋利不能自保,得到贤士又失去他,必定是有失误。有贤士存在君王就会尊显,失去贤士君王就会卑弱。”周威公问:“贤士竟至于如此重要吗?”宁子回答说:“您没有听说楚国的事吗?楚王有士人叫楚僕胥、丘负客,楚成王想要杀掉他们,他们出逃到晋国,晋人任用了他们,故而有了城濮之战:还有个士人叫苗贲皇,楚共王要杀掉他,他逃亡到晋国,晋人任用了他,故而有了鄂陵之战:又有士人叫上解于,楚王要杀掉他,他逃奔到晋国,晋人任用了他,故而有了两棠之战;还有士人叫伍子胥,楚平王杀死他的父兄,他逃亡到吴国,吴王阖阊任用了他,就发动军队袭击了郢都。所以即使楚国大大地得罪了梁、郑、宋、卫的国君,还没有落到这种地步:这四次得罪了那些士人,就有三次士兵暴骨荒野,一次丢失了它的国都。由此看来,士人存在,国家就能保存:士人失去,国家就会败亡。伍子胥一怒之下就灭亡了楚国,中包胥一怒之下就保存了楚国,士人难道不宝贵吗?”8、B句意:钟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不但弹琴是这样,贤人也这样。“伯牙破琴绝弦”,“破琴绝弦”并列结构,同为主语“伯牙”的谓语,不可断开,排除AD;“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世无足为鼓琴者”作“以为”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C。9.DA.“治”都是“治理”。句意:君王要想把天下治理的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在事情尚未发生之时就预防处理。B.“鼓”都是“弹奏”。句意:伯牙弹琴/老虎弹奏瑟,鸾鸟驾着车。C.“善”分别是“好”和“与……交好”。句意:弹得太好了/一向和留侯张良友好。D.“含义不同”错误。“卑”,均为低下之意。“调下者,官卑也”意思是:调下,官职卑下(声音低下)。“位卑则足羞”意思是: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10.C“子罕指出能够逃亡归来是因为听从了子韦的教诲”错误。原文“吾唯不能用子韦,故至于亡”,子罕的意思是因为不能重用子韦,才导致逃亡。11.(1)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良马不会自己到达千里之远,是要等待伯乐的赏识后才能到达千里。(2)司城子罕逃亡,子韦没有追随;子罕返回后,又召见子韦并礼待他。12.懂得识别人才,尊重人才,任用人才。参考译文:君王要想把天下治理的安定太平,把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