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政学知识点_第1页
教育行政学知识点_第2页
教育行政学知识点_第3页
教育行政学知识点_第4页
教育行政学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一、对行政的理解(一)国外(要求记忆)1、从政治组织分工的角度来理解行政三权(立法、行政、司法)分立的角度美国行政学权威魏劳毕在1928年著的《行政学原理》一书中说:行政乃是政府组织中行政机关所辖的事物。2、从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角度来理解行政政府制度有两种基本职能: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古德诺,《政治与行政》,1990)3、从管理的角度来理解行政芝加哥教授怀特在《行政学导论》一书中说:行政艺术乃是为完成某种目的对许多人的指导、协调与控制。(一)国内《汉语大词典》(要求记忆)1执掌国家政权,管理国家事务;2机关、企业、团体等内部的管理工作。后一种解释,实际等同管理二、教育行政:国家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实现教育目的,依法对各类教育事业与所属教育机构所进行的领导和管理活动。(了解)教育行政就是学校管理教育的活动。教育行政是教育行政机关管理教育的活动。教育行政既包括教育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又包括学校教育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三、教育行政学:研究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工作规律的科学。四、教育行政学的学科性质一门应用性的学科。五、教育行政学产生背景1近代生产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2工业管理理论的兴起和传播3师范教育发展和教育学科的独立开设六、教育行政学产生与发展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育行政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学者施泰因是这门学科的首创者。理由是他的《行政学》“现代行政学之父”,也是教育行政学理论的创始人。第二种观点认为教育行政学产生于20世纪初,其标志是美国的达顿和斯奈登出版的《美国教育行政》一书,标志着这门学科的创立。第三种观点认为这门学科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我国一位学者(刘付忱)在引用国外材料时指出:直到1951年,教育管理学才被公认为一门独立学科。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50年代以前,教育行政学满足于提供规范性的标准,50年代行为科学兴起以后注意“实际怎样”的问题。综上所述,这门学科初创于20世纪初,自50年代起趋于成熟,真正具备了独立学科的地位。(吴志宏,21-23)七、(了解)管理的概念:对一定系统的人、财、物等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从而实现个人或部分所不能完成的整体目标的过程。即组织共同劳动,协调个人行为,执行群体职能的活动。八、管理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双重”特性。九、教育管理的内容包括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十、(了解)教育管理的演进1、孕育时期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在学术舞台上,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综观中外各国,19世纪之前都未有独立的教育行政,有教育行政的事实及其经验描述,而无教育管理的理论依据。这正是教育管理学处于孕育阶段的基本表现。2、奠基时期教育管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应用科学,契机在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行政效率研究、科学管理运动和人际关系学说的推进。在20世纪头50年期间,由于受到了行政效率研究、科学管理运动和人际关系学说的影响,教育管理学在其形成过程中重视了教育管理效率、行政程序分析和人际协调沟通的研究,从而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3、建立与发展时期综合教育管理学界各家的观点,教育管理学建立的时间标志,当以20世纪50年代较为合理。这是因为,20世纪之前仅有教育行政事务管理的事实,而无理论可言;而二次大战前尽管已经出版了许多教育管理的专门著作,但就其学科水平而言,仍然处在经验描述的框架与水平之上,尚未构建起教育管理的理论体系;此种状况直至二次大战后才有真正的转变。十一、教育行政管理的四个流派1、教育管理经验学派2、教育管理行为学派3、教育管理决策学派4、教育管理系统学派十二、教育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重点)(一)经验管理模式从古代学校的产生,到19世纪中叶出现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教育管理基本上属于经验管理。1.概念:经验管理模式是指管理者凭借个人或群体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当前管理行为选择的依据的管理模式。2.特点:第一,管理者笃信经验的价值。第二,重视管理者的个人素质要求,即对管理者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要求比较高。第三,经验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工作时间愈长,管理经验就愈丰富,绩效也就愈高。绩效==经验×知识×能力3.优点(1)经验管理模式具有灵活性。(2)经验管理模式可信度高。4.局限性:(1)缺乏理性的、深层的思考。(2)经验有局限性,缺乏普遍的指导意义。(3)经验有惰性,常引导人向后看,不向前看。(二)行政管理模式19世纪后半叶,随着国民教育体系的确定,形成了教育管理的行政管理模式。1.概念:所谓行政管理模式,是指凭借行政权力实施行政管理职能,并作为教育管理决策选择依据的一种管理模式。2.特点:(1)这种模式强调行政系统的层次性。(3)这种模式有一套有力的行政手段和方法。绩效==法规×组织×程序3.优点(1)有章可循、有法可依(2)职、责、权分明(3)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权威性(4)重视行政部门的效率4.局限性(1)容易造成管理的僵化。(2)容易造成管理的内耗。(3)容易将管理者个人的意见视同组织的意见。(4)是“官本位”形成的组织基础。(三)科学管理模式1.概念:所科学管理模式,是以科学的理论假设为出发点,把调查、统计、测量、实验等科学研究方法所获得的结论,作为管理行为选择依据的一种管理模式。2.特点:(1)这种模式强调一切管理行为和管理措施应以反映管理规律的科学理论为指导。(2)采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手段。对管理对象和过程进行定量的分析绩效==理论×方法×素质3.优点:以科学的理论作为管理行为的出发点,对学校管理对象及其过程的多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促进了学校管理的科学化。4.局限性(1)科学管理还不能对方针政策的制定进行研究。(2)科学管理注重逻辑实证分析,强调理性和因果关系,但在有些管理实践中(如教育管理)还有许多非逻辑、非理性的因素。(3)科学管理需要大量的数据资料,而教育管理主要是“人——人管理”,有许多因素难以作精确定量分析。第二章一、教育行政职能:是指教育行政本身的职责和功能,既包括教育行政活动本身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又包括教育行政机关为执行任务、实现国家教育使命所进行的职务活动依据:1教育行政的职能是我们建立教育行政机构的依据之一。2教育行政的职能也是我们科学组织行政过程的重要依据之一。二、教育行政的基本职能1.领导职能2.计划职能3.立法职能4.组织协调职能5.监督职能6.经营职能7.指导职能8.服务职能三、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行政职能,既不是纯监督型的,也不是纯指导型的,而应是以指导性计划为主,指令性计划为辅;以指导服务为主,经营管理为辅;以法律监督为主,以行政监督为辅的“指导——监督”型职能。四、教育行政管理的特点1、教育行政管理的教育性2、教育行政管理复杂性3、教育行政管理的层次性4、教育行政管理的双边性5、教育行政管理的延续性6、教育行政管理的随机性7、教育行政管理的可控性五、教育行政原则:教育行政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指导原理和行动准则,是进行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六、教育行政有哪些基本原则1方向性原则2民主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4科学性原则5法制化原则6综合性原则七、教育行政方法的科学化(二个维度)1从方法本身来考察2从执行方法的结果考察八、教育行政的基本方法1组织调度方法(特点:权威性、强制性、具体性、垂直性)2法治的方法3思想教育的方法4经济的方法第三章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即宏观教育管理体制,是指教育行政管理系统上下左右之间的权力划分以及实施教育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优缺点)(一)中央集权型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代表国家:法国)优点:1能够充分调动中央办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便于统一全国的教育思想,便于全国教育事业的统一规划,便于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2能够集中全国力量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克服各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状态;3能规定统一的教育标准,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弊端:1地方没有办教育的自主权,事事依赖中央和上级,不独立思考,难以充分调动地方办教育的积极性;2从一个国家角度看,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教育发展也必然参差不齐,如果只求形式划一,极易脱离地方实际,阻碍教育发展的进程;3不鼓励自由实验,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地方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地方分权型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代表国家:美国)优点:1能培养当地人民关心教育事业的兴趣和责任心,能充分调动地方办教育的积极性。2能适应本地区政治、经济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3能结合本地区的情况进行实验,通过不同地区的实验和创造,开展竞争,相互促进。弊端:1教育管理权归地方,难以制定全国统一规划,教育缺乏统一标准,各地自行其是,教育制度纷乱复杂,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三)(了解)中央与地方合作型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代表国家:日本)三、世界教育行政体制的发展趋势1教育行政均权化2教育行政民主化3教育行政科学化4教育行政专业化四、“条条”和“块块”(了解)所谓条条领导,是指各级教育机构中要接受上一级教育部门的指挥,形成一种垂直型的教育行政领导关系。所谓块块领导,是指各级教育机构主要接受当地政府的领导,形成一种横向领导关系。这其实是采取集权还是分极和分散管理的方式。第四章一、行政组织: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的统称,它是按照宪法规定、行政法规要求而建立的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体系。行政组织的特点:1、严密的体系性2、鲜明的阶级性3、普遍的约束性二、教育行政的是国家行政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按照法律的要求而建立的管理国家教育事务的体系。教育行政组织机构设置的趋势——日益增多三、教育行政组织的基本分类1根据教育行政组织在整个行政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反馈机构等2根据教育行政组织行使职权的区域范围:中央教育行政组织和地方教育行政组织3根据教育行政组织的工作性质和内容:领导机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办公机构、顾问机构等四、教育行政组织的基本原则1机能一致的原则2机构精干的原则3职、责、权一致的原则4适应性原则5法制化的原则五、教育行政组织改革的两个目的:1要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2要改善行政管理的效果。六、教育行政组织改革的时间和内容时间:1、决策过于缓慢,以致错失良机或造成错误2、沟通渠道不畅3、机构不能发挥效率4、机构缺乏创新精神,习惯于按传统办事,没有生气内容:1、合理调整管理层次和控制幅度2、适当确定部门划分3、妥善处理直线型部门和参谋部门的关系4、注意事权对应的原则5、有效安排权力结构6、努力提高人员素质七、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1参与政务2处理事务3搞好服务第五章一、学校组织的性质1、规范性组织2、权威性组织3、强制性组织4、功利性组织5、服务性组织6、生产性组织7、整合性组织8、社会关系的聚焦点学校组织的特点1、有固定的人数2、有明确规定的政治结构,这个结构由学校独特的社会互动(教学活动)而引起3、有众多小型的互动过程的影响4、代表社会关系的一个紧密连结的网络5、学校的所有成员具有一种同群感6、有自己特定的学校文化二、科层制组织的特征1)分工和专业化2)非人格化倾向3)权力等级体系4)规章制度5)职业导向三、学校是否为科层制组织有的研究人员把学校称为专业科层制组织,使之与一般政府机构的行政科层制模式相区别。四、松散结合系统学校组织至少在三个方面表现出很难用古典管理思想的特征。1它的目标不是具体明确的。2它的技术也是不清楚的。3参与到学校组织中的人是流动的。由于学校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学校中的松散结合式的连接关系。五、学校作为社会系统的变量1.角色地位2.角色冲突3.非正式组织4.个性5.组织结构6.技术系统六、学校开放性系统的三个环节1外界环境的输入(价值观、期望目标、资金等)2学校的教育过程3学校向社会的输出七、站在开放的系统理论的角度看学校,必须引入一些新的透视学校组织性质的概念。1循环的概念2是平衡和自我调整的概念3信息输入和反馈的概念4建立开放的思维系统模式。八、戴明四环节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提出的PDCA学说,把学校管理过程分为四个环节:计划、实行、检查、处理(总结)。九、垃圾箱模式(具体了解请看PPT)垃圾箱模式把学校管理过程看作是一个按常规办事——出现问题——选择时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垃圾箱理论的核心,就是选择恰当的时机,而管理人员要做的事也是选择恰当的时机。第六章一、教育人事行政:是教育人事机关对教育行政干部、学校行政干部及学校教职工的选拔任用、配备、考核、培训、调动、晋升、奖惩及福利等事宜的管理。二、教育人事行政的基本任务两条:一是知人善任,量才使用;二是人尽其才,事竞其功。教育人事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做好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师这两支队伍的建设,有以下四个方面1制定教育人事管理的具体政策2任用称职的教育人员3发挥教育人员合理组合的作用4建立健全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三、教育人事管理的原则1德才兼备2因事择人3适才适所4动力激励5动态调节6职责权利统一四、关于领导的观点(请自由发挥)领导问题包括:效率和价值领导者行为应协调好3个方面的问题:任务、人、环境。马克斯.韦伯认为领导的权威有三种类型。1传统型的权威2个人魅力型权威3法定型权威。从事教育领导工作的人,主要是法定权威。校长的领导艺术:1用人的艺术2用权的艺术3利用时间的艺术五、校长的职责、职权、角色(一)校长的职责1、贯彻执行政策2、团结依靠教师3、全面主持工作4、协调沟通外界(二)中小学校长的职权1、办学自主权2、人事权3、经费支配权(三)校长的角色1、教育家2、学者3、道德楷模六、学校领导干部选拔标准1、坚持选拔标准,处理好德和才的关系2、按照标准进行严格考察,处理好文凭和水平的关系3、打破“求全责备”的旧观念,处理好优点和缺点的关系4、以实绩为主,评价干部的功过是非七、中小学领导干部的任用方式1、委任制2、选任制3、聘任制4、考任制八、中小学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和原则内容:1、考德2、考能3、考勤4、考绩原则:1、坚持严格考核的原则2、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3、坚持立体考核的原则4、坚持公开考核的原则5、坚持考核与奖惩相结合的原则九、中小学领导干部培训形式:在职培训和离职培训培训内容: 1、学习政治理论2、学习教育理论和科学管理知识3、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十、教师的选拔和任用任职资格:1、在思想方面2、在知识方面3、在能力方面4、在品德方面5、在文化程度方面任用方式:1、任命制2、聘任制3、代用制任用要求:1、合理使用2、合理分布3、合理组合十一、教师考核内容与方法内容:1、政治思想2、教育教学能力3、工作成绩4、履行职责方法:1、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考核2、教师自我考核3、教师之间的考核4、学生对教师的考评十二、教师培训的内容与形式内容:1、政治理论知识2、教育理论知识3、文化专业知识形式:教师培训的形式,应以“业余为主、自学为主、学校为主”第七章一、教育财务行政: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为发展本国本地区教育事业而对用于教育的财力资源进行的一系列专门性管理活动。二、教育财务行政的特点1教育财务行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的剩余产品,主要是国家的财政收入2教育财务行政的分配方式是一种无偿性分配方式三、教育财务行政的任务1善于聚财2合理理财3严格管财四、教育财务行政的功能1资金筹集功能2资源配置功能3供需调节功能4监督管理功能五、教育财务行政的基本原则1健全规章,依法办事2从实际出发,量入为出3面向基层,服务教学4勤俭办学,讲求实效5经济公开,民主管理六、教育财政经费教育财政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包括人员经费部分和公用经费部分)和教育基本建设费七、教育经费分配原则1、均等原则2、效益原则3、优先原则4、弹性原则5、协调发展原则八、我国教育经费分配存在的问题1、高等教育经费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依然偏重2、教育事业费分配中人员经费所占比例偏高3、受教育者人均教育经费中,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学生人均经费差距太大,与国际比较,不仅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发展中国家九、我国教育经费低下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一)原因1、宏观因素(1)缺乏科学的教育发展战略规划和管理决策的随意性(2)财权与事权相脱离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3)教育经费配置行为不科学、不规范,存在收支漏洞,截留挪用教育经费的现象比较严重(4)条块分割的教育管理及办学局面2、微观因素(1)教育教学内容(2)学校规模小,冗员多(3)学校人员素质差、管理水平低(4)缺乏人才成本核算和成本约束机制(二)提高我国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途径1、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的教育结构2、加强教育财政管理,优化资源配置3、挖掘我国现有教育设施的潜力,提高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水平第八章一、教育预测的基本特征:前提性、时间性、描述性。二、教育预测的原则1、预测的项目要有一定的数量2、预测的时间不宜太长3、预测时必须估计到可能的误差三、教育规划:是国家各级政府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