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许昌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预测题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许昌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预测题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许昌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预测题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许昌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预测题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许昌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预测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字形和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莽莽(mǎng)

文采

汹涌(yǒn)

原驰蜡象B.稍逊(xùn)

流盼

枉然(wǎnɡ)

一代天娇C.冠冕(guàn)

漫游

顿失滔滔(tāo)略输文彩D.风骚(sāo)

飘逸

呢喃(ní)

红装素裹2、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繁星》《春水》是现代女作家冰心创作的诗集。作品仿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形式,书写了作者的感想和回忆。B.《水浒》中宋江因怒杀阎婆惜而被官府判了死罪,在江州刑场上被以晁盖为首的梁山好汉搭救,最终上了梁山。C.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可以在叙事过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科技使自然造福于人类,但面对自然对人类的某些惩罚,它却束手无策。B.一部电影必须有许多生动的细节,细节抓得好,处理得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C.由于山体滑坡,奔赴一线的救灾队员往往会突然走投无路,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D.CMA考试越来越难,因而要想通过考试,行之有效的备考方法、技巧必不可少。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B.开卷未必有益,只有会开卷、开好卷,就能真正受益。C.铜仁市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快速期,建设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D.通过这次野外学习,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5、根据原文填空。

(1)那柔曼如提琴者,是__________;那清脆如弹拨者,是____________;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_________________。

(2)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4)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_____________,宜多应者。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岳阳楼记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B.前人之述备矣

备:完备,详尽C.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极:至,到达D.薄雾冥冥,虎啸猿啼

薄:微,少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B.或异二者之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醒能述以文者D.先天下之忧而忧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3、4段写景,一暗一明,一悲一喜,情景交融,表现出截然相反的两种人生境界。B.内容上,作者详写楼,略写湖,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C.这篇散文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富有文采和诗意,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D.范仲淹借写楼之机,规劝老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以自己的济世情怀与之共勉。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秋团圆,有你有我、有家有国向学笙①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伴随着丹桂飘香、玉露生凉,中秋节如约而至。在贵州长顺,布依族农民携手收稻谷、打糍粑;在安徽宣城,家家户户忙着制蜜枣、迎中秋;在四川泸州,邻里聚在一起点桔灯、吃月饼……同一片星空,赏同一轮明月,无数人通过各种方式迎中秋、庆团圆。②每逢佳节倍思亲。有人忙前忙后,张罗着一顿久违的团圆饭;有人思乡心切,早早做好了回家的计划;有人遥寄相思,憋了一肚子的话在电话接通时不知从何说起……

A

这个以团圆为意、以美满相宜的温馨时刻,始终月明九州,情暖人间。③在中国人的精神原野上,总是高悬着一轮皎洁的圆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的咏叹,也有怀远望乡、家国一体的共鸣。什么是团圆?每个人对此都有自己的理解。或许是一桌子丰盛的宴席,或许是一块酥而不腻的月饼,或许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重逢,或许是一种山迢水远的牵挂……然而无论如何,每一种团圆的方式里,都有你有我、有家有国。对游子而言,这是一种心随远方的精神寄托,也是一种心有所属的文化约定。一次次别离时的叮嘱,让我们勇于追求远方;一声声团聚时的欢笑,让我们无比珍惜眼前。来去之间,是聚与散,也是舍与得。④时移世易,在新时代的一撇一捺里,“团圆”有了更具体更现实的表达。有的团圆是一种执念,无论多远,无论多久,都要找到你——公安部“团圆”行动开展以来,截至目前已找回历年失踪被拐儿童4302名,其中超过60年的就有22名;有的团圆是一种致敬,骨肉分离,国人思盈,没有人会忘记你——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累计700多名英烈魂兮归来;有的团圆是一种希望,疫情不回家,中秋我在岗,每个人都是家国一分子——福建莆田学院300多名师生星夜集结,无数人假期里全员到岗。一些人的分离,换来另一些人的重逢;一群人的舍弃,换来更多人的获得。

B

这些与团圆有关的故事,是敬业奉献的价值追求,更是超越“小家”、成就“大家”的高尚境界。⑤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佳节是快意人生的“小确幸”,也是思接千载的大叙事。中秋时节,让我们更加确认了“家”的意义,更加懂得“团圆”的价值。人在,心在,家就在,幸福就在。当团聚超越一人一事的悲欢,当古老的文化记忆化作现实的身份认同,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这些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一定能赓续绵延。无论是阖家欢乐的团圆之夜,还是对影三人的相思时分,那些牵挂弥足珍贵,那些陪伴更显长情,那些奉献最是动人。⑥中秋时节话团圆,重温个人的情感之余,也不妨审视一下家的担当、国的责任。这是“月圆情更圆”的涵义,也是“千里共婵娟”的真谛。(选自2021年9月21日人民网)1.文章第①段写各地迎中秋的情景有何作用?

2.请梳理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3.第③段和第④段的顺序能否交换?请阐明理由。

4.下面与中秋有关的诗句放在文中A、B哪一处合适?请阐明理由。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我认为放在_______________处合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请自选角度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加以赏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孩子”表现出来的是“纯真的声音”,许多文学作品常常借助“孩子”的形象来表达作者对真理和理想的追求。请仿照示例,说说你对下题中这一类形象的理解。

【示例】鲁迅《故乡》中的水生和宏儿:这两个孩子的形象代表新生的一代,他们之间没有“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作者塑造这两个孩子的形象,是希望从他们这一代起,打破中国旧思想和旧社会关系的恶性循环,从而走上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若瑟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作文(共40分)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__________从未走远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孔子向师襄子学琴艺,一连十天都弹同一首曲子。师襄子让他换首曲子,孔子说:“我还没有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