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考试题_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考试题_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考试题_第3页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考试题_第4页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校补(jiào)

揩油(kāi)

臂膀(bèi)

铁杆(gān)B.菩萨(sà)

门框(kuàng)

派遣(qián)

挪动(nuó)C.鞠躬(jū)

招揽(lǎn)

沉淀(diàn)

挣扎(zhá)D.红晕(yūn)

炼钢(liàn)

紧绷(bēng)

赤裸(luǒ)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烦燥

震悚

屏障

庄稼茬B.简陋

拖沓

如失重负

不耻下问C.自矜

愧怍

涎水

沥尽心血D.烦锁

斑澜

无瑕及此

情有可源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B.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C.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D.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值得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国家队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一位篮球教练来我校了。B.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C.外卖小哥雷海为勇夺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的原因是他日积月累的结果。D.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2)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_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3)诗歌言志。陆游《游山西村》中触景生情,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思考的诗句是: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表达诗人辞官以后仍有作为的诗句是:_____,_____;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阅:

(2)求之下流,固颠

颠:

(3)转转不已

已: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求石兽于水中

山门圮于河B.乃石性坚重

蒙乃始就学C.至石之半

何陋之有D.以为顺流下矣

以我酌油知之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5.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文章后得到的启示。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丁香花杨明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丁香花是木樨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冰凉酒,一点两点三点。陈涌泉先生说,这个上联出得有相当的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再对个四点五点六点什么的就不新鲜了。刘墉不慌不忙地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呵呵,这个百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的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那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地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④我十八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地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报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我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以及退了我的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的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戈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地跑出去,再哐当哐当地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它开放在这时。春天里,无从查考谁种下了它,却生长得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地笑了。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子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烂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枝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它在微风里微微甩摆。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它也许在和风说话,我也听不清它们在聊什么。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地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每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选自《散文》2017年第5期,有删改)1.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概括作者与丁香花相识的三次经历。

在废品站的园艺书籍里初识丁香花→_____________二识丁香花→_____________三识丁香花

2.第④段画线句中的“苦味”有什么含义?

3.本文与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4.通读全文,结合作者与丁香花的相识经历,说说你从丁香花的哪些特点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五、诗歌鉴赏(共5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割”两字。六、语言表达(共10分)请你根据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下面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材料一:中欧各国的“文化年外交”已经进行了10年——包括“中法文化年”“西班牙文化年”“希腊文化年”“中意文化年”等活动。材料二:2004年1月24日是中国农历春节,法国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披上了“中国红装”。70多万法国民众涌上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争睹来自中国的万人盛装游行表演,人数之多,甚至超过了每年法国的国庆大游行。“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材料三:2009年在中国举办的“俄语年”和2010年在俄罗斯举办的“汉语年”活动成为两国文化生活中的标志性事件。中国22个省、市与23个联邦主体共举办500余项活动,上亿人次参与。在2009年10月中国“俄语年”闭幕式上,当时的俄罗斯总理普京亲自为“情动俄罗斯——中国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