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测试题_第1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测试题_第2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测试题_第3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测试题_第4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测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遗嘱(zhǔ)

挪威(nuó)

投资(zī)B.仲裁(cái)

议会(yì)

拨款(bò)C.颁发(bān)

巨额(é)

贡献(gòng)D.授奖(shòu)

建树(jiàn)

仪式(shì)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B.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漫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C.那是一颗振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D.生命在那些终于要调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3、下列句子组成语义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如果你没有过走进别人内心世界的机会,你就永远不会理解历史和个体的复杂性。

②只要你进入过一次别人的内心世界,你再看待其他人的时候,你就会去考量:是不是我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了人家身上?

③我们以前老讲“要推己及人,要学会宽恕”,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即要学会去体谅别人。

④实际上,态度固然重要,但更核心的是能力问题。

⑤因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来看世界,所以才看不到别人经历的东西。A.③①②④⑤B.③④⑤②①C.③④①⑤②D.①②⑤③④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B.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C.身在边缘之人往往能欣赏到一些不为人知的独一无二的独特景观。D.通过他一辈子的奋斗,使他的生活状况大为改观。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5、根据提示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2)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3)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4)____________________,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朱教儒《相见欢》)

(5)中原乱,______________,几时收?(朱教儒《相见欢》)

(6)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晚回舟,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自《曹刿论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巩固B.亲戚畔之

畔:同“叛”,背叛C.肉食者鄙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D.忠之属也

忠:忠诚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七里之郭

肉食者谋之B.环而攻之而不胜

云归而岩穴暝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何以战D.战则请从

然则北通巫峡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A.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及玉帛之类的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相信别人。”B.庄公说:“我牺牲了猪牛羊及玉帛之类的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C.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及玉帛之类的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D.庄公说:“我牺牲了猪牛羊及玉帛之类的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相信别人。”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选文都写到了与战争相关的内容,但角度不同。甲文主要写战争结果,乙文主要叙述战前准备。B.甲乙选文对取得战争胜利前提条件的认识是一致的,都强调了民贵、人和的重要性。甲文认为君主应施以仁政,得民心。乙文则表示君主在政治上要取信于民。C.甲乙选文语言简洁精炼。甲文“战必胜矣”中仅用“必”字就凸现取胜的信心,乙文以“鄙”一字就表达出曹刿对权贵的蔑视。D.甲乙选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把“地利”和“人和”进行比较,得出“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乙文从庄公与曹刿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回忆我母亲》(节选)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②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③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④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⑤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⑥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⑦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1.选文第①段采用了怎样的记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2.品析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我就悄悄地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2)母亲那种勤劳简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3.选文第⑤段主要写“我”的事情,这是否偏离“回忆我的母亲”这个主题?请说明理由。

4.选文表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小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题目,总写诗人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画出西湖暮春的轮廓。B.颔联写春行仰观所见,侧重写禽鸟,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生机盎然。C.颈联写春行俯察所见,侧重写花草,乱花初放,浅草才生,欣欣向荣。D.尾联中“行不足”表明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2.这首诗以_______为线索,描写西湖的明媚春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之情。六、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