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模拟题_第1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模拟题_第2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模拟题_第3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模拟题_第4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模拟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面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确凿(záo)

和蔼

人迹罕至(hăn)

人声鼎沸B.搓捻(niàn)

奥秘

不求甚解(shèn)

小心冀冀C.尴尬(jiè)

弹簧

恍然大悟(huǎnɡ)

饥肠鹿鹿D.枉然(wànɡ)

悔恨

煞有介事(shà)

戳然不同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瘫痪

告诫

沉寂

樵悴B.尴尬

诀别

呕吐

荫蔽C.烫金

警醒

繁闷

枯涸D.垂打

菡萏

试探

祷告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②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③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④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⑤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A.②①⑤④③B.②⑤④①③C.③①④②⑤D.③①⑤②④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所有学校都要关爱留守儿童,利用一切契机激励他们,锻炼他们,培养他们自强自立。B.我们要学习并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感受父辈的使命感、责任感。C.为了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各级部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和应急管理工作水平。D.市第一小学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师生不患春季流感,确保全校师生健康安全。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5、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杜甫在《望岳》中用“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4)“故园”二字常见于古代诗歌之中,寄托着游子对故乡的眷恋。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道“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在《逢入京使》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古文阅读。【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诸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疆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①,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选自《吕氏春秋·驱塞》》

【注释】①石(dàn):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及其家穿井(

)

(2)闻之于宋君(

)

(3)说人之谓已能用强弓也(

)

(4)非王孰能用是(

)

2.请你用“/”给下面的句子正确断句。(限断2处)

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

3.请你分析甲乙两文中宋君和齐宣王的异同,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春风》,回答各题春风老舍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日影、草色、石层,三者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影色。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可是被清凉的蓝空给开拓出老远,平日看不见的小岛清楚的点在帆外。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一种无目的的思虑,要思虑而心中反倒空虚了些。③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我不知应当爱哪个。④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同情地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⑤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记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干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的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⑥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1.通读全文,内容填空。不同点相同点夏天冬天

春天多风秋天

____________________济南很热____________________青岛____________________较温暖

2.品味语言。

(1)品读课文要重视朗读,请你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哪个词应该重读,理由是什么。

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

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

3.文章的标题是“春风”为什么却要从两地的秋天写起?

4.文章最后一句说“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你觉得作者是否真的想要到苏杭去“避风”呢?请结合上下文,再联系《济南的冬天》谈谈你的理解。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的问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请解释词语“昏鸦”和“断肠”的意思。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这样写的作用。六、语言表达(共10分)选出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