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植物对干旱环境适应特征的是()

A.具有发达的根系B.具有厚的肉质茎C.叶片的角质层厚D.叶片面积增大

2.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自身呼吸消耗掉,余下的能量即为()。A.总初级生产量B.净初级生产量C.总初级生产力D.次级生产量

3.单位栖息空间(种群实际所占据的有用空间)内的个体数所表示的种群密度是

A.粗密度B.生态密度C.最适密度D.饱和密度

4.阳性植物的特点是()。A.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低

B.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高

C.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高

D.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低

5.“老年型人口”的国际通用标准是()。A.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5%以上,或6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

B.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6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

C.7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5%以上,或6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

D.7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6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

6.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A、B、C、D和E五级,按饶基耶尔频度定律,不正确的是()。A.E级越高,群落的均匀性越大

B.群落的均匀性与A级和E级的大小成正比

C.属于A级频度的种类通常是很多的

D.B、C、D级的比例增高,群落中种的分布变均匀

7.根据食物链富集原理,DDT在体内浓度最高的是()。A.浮游生物B.小鱼C.食小鱼的大鱼D.食大鱼的水鸟

8.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A.K生物被r生物取代B.净生产量加大C.空白生态位增加D.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9.下列不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水稻B.黄瓜C.大D.玉米

10.生理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同哪个选项相当

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生态系统生态学

11.植物利用太阳能的效率一般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农作物平均也不过是()

A.5%~10%B.1%~2%C.10%~20%D.0.1%~0.2%

12.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

A.改善环境

B.消灭竞争者

C.增加总生产量

D.增加净生产量

13.下列选项中是群落发育过程中良好发育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的是()。A.优势种B.亚优势种C.建群种D.伴生种

14.下面关于层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一层片均由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所组成

B.层片就是群落中的一个层

C.森林中所有乔木叫乔木层,是一个层片

D.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属于一个层片

15.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阴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16.小型动物、低等生物的存活曲线为()。

A.A型B.B型C.C型D.混合型

17.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A、B、C、D、E五级,按饶基耶尔(Raunkiaer)频度定律,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的群落中,属于五个级别频度的种类的物种数的关系是()。A.A>B>C>D>EB.A>B>C>D<EC.A>B<C<D<ED.A<B<C<D<E

18.高山植物通常长得比较矮小,这主要是因为高山地区具有较强的()。A.紫外光B.红外光C.红橙光D.绿光

19.“-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

A.密度效应B.产量效应C.温度效应D.边缘效应

2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植食动物,植食动物的数量又()食肉动物。

A.小于,小于B.大于,大于C.小于,大于D.大于,小于

21.非洲鳄鱼在繁殖期产卵孵化出的小鳄鱼数量众多,但能长成大鳄鱼的却很少,原因是()

A.适者生存B.遗传和变异C.过度繁殖D.生存斗争

22.下列不属于种群的主要特性的是()

A.空间特性B.数量特性C.遗传特性D.年龄结构

23.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B.保护天敌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D.保护害虫种群

24.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A.湿生植物B.水生植物C.中生植物D.旱生植物

25.甲乙两个群落的交错区中的物种数通常()。A.少于甲的物种数B.有多于乙中物种数的趋势C.等于甲的物种数D.有少于乙中物种数的趋势

26.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A.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C.所有植物个体的总和D.所有动物个体的总和

27.下列哪种关系属于互利共生关系()。A.鸟与树的关系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C.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D.青蛙与水稻的关系

28.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净生产力较高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荒漠生态系统

29.环境问题是指()

A.生态破坏B.环境污染C.温室效应D.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30.我国解放后新增的荒漠面积中,有95%是人为活动造成的,其中“贡献”最大的是()

A.过度放牧B.破坏森林C.过度农垦D.工矿开发

31.在生物群落中,物种对环境的潜在综合适应范围属于该物种的()。A.栖息地B.生境C.现实生态位D.基础生态位

32.生产者包括的生物类群是()。

A.真菌B.病毒C.绿色植物和利用化学能的细菌D.工人、农民

33.下列能导致某一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A.多个种群共存B.种群对环境适应性强C.环境资源不受限制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34.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种群数量趋向于();当种群数量低于环境容纳量时,则趋向于()。A.减少;减少B.减少;增加C.增加;减少D.增加;增加

35.苔原的分布区域是()

A.亚热带B.热带C.温带D.寒带

36.当今人类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是()

A.共生B.竞争C.捕食D.种内斗争

37.下列能导致某一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

A.多个种群共存B.种群对环境适应性强C.环境资源不受限制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38.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比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高,产生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大气D.水分

39.我国西部大开发提出退耕还林(草)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畜牧业B.改善生态环境C.开展生态旅游D.提高木材产、蓄量

40.人工栽种西瓜、果树等,常呈()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三者都不是

41.旱生植物的特点是()。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42.法瑞学派群落分类方法的基础是()

A.演替原则B.植物区系C.植被型D.群落生态

43.在群落中调查了10个样方,油松出现于4个样方中,则油松的()。A.相对密度等于40%B.盖度等于40%C.频度等于40%D.相对盖度等于40%

44.根据环境的性质分类,下列生态系统中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B.湖泊生态系统C.海岸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

45.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问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问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46.鸟类的存活曲线为()。

A.A型B.B型C.C型D.混合型

47.下列动物中,进行夏眠的是()。

A.青蛙B.蜗牛C.蛇D.鳖

48.下列群落中,动物种类最少的是()

A.北方针叶林B.草原C.苔原D.荒漠

49.下列有关砂土类土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土壤中以粗砂和细砂为主B.土壤黏性大C.土壤孔隙多D.土壤通气透水性好

50.黑猩猩之间为了争夺配偶而进行的斗争是()

A.种内斗争B.竞争C.他感作用D.利他作用

二、填空题(20题)51.在山区,由于热力的原因而产生风向的变化。夜间风从山上向山下吹,叫做______。

52.地球表层大气、土壤、水体及植被温度年际间缓慢上升被称为______。

53.生态因子的综合称为______。

54.种群中包括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个体。如按年龄分组统计,各年龄个体占总数的百分率称为______。

55.系统输出的一部分(物质、能量、信息)又反过来作为输入对原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叫______现象。

56.植物开始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低临界温度称为______。

57.每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而且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______。

58.通常物种多样性具有种的丰富度和种的______两方面含意。

59.植物根和芽、叶、花等排放出的生物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抑制和对抗作用或者某些有益的作用,这种现象被称______。

60.生态金字塔反映的是食物链上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包括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______金字塔。

61.单元顶极学说认为:任何一类演替都要经过迁移、定居、群聚、竞争、反应和——等6个阶段。

62.生态出生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种群在特定条件下实际繁殖的个体数,又称为_______。

63.______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区别于其他系统的根本标志。

64.种群的自动调节可分为行为调节、______和遗传调节三类。

65.竞争排斥原理又叫______。

66.种群年龄结构可分为______、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67.在干旱地区,植物的净初级生产量与降水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

68.次生演替过程中若群落被进一步破坏叫群落退化或__________。

69.某种群在一个有限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即为该环境对该种群的____________。

70.瞪羚与猎豹在奔跑上的协同进化是:瞪羚为了逃避被捕食,跑得越来越快,这种生存压力也促使猎豹加快奔跑速度。这是建立在生存竞争上的______。

三、判断题(10题)71.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其中生物更加多样化。()

72.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种群爆发。()

A.正确B.错误

73.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内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组成及其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群落的演替。()

A.正确B.错误

74.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所以没有特殊的研究对象。()

A.否B.是

75.根据有效积温法则可以进行虫情预测预报。()

A.正确B.错误

76.生物个体间竞争激烈,对抗作用强,则其内分布型是成丛分布。()

A.否B.是

77.春化现象反映的是植物开花与日照长度的关系。()

78.落叶阔叶林的季相变化比常绿阔叶林明显。

A.否B.是

79.种群增长率的大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A.正确B.错误

80.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A.否B.是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植物密度效应的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并解释最后产量恒值的原因。

82.简述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

83.简述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84.简述风对生物的影响。

85.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五、论述题(2题)86.为什么说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87.什么是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影响分解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论述分解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六、单选题(0题)88.原生演替的速度比次生演替的速度()

A.快B.慢C.相等D.依具体情况而定

参考答案

1.D

2.B

3.B

4.C阳性植物只有在足够光照条件下方能进行正常生长,光补偿点较高。

5.B“老年型人口”的国际通用标准是,年龄是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即为“老年型人口国家”。

6.D

7.D越接近食物链的最高级,有毒物质在体内的浓度越高。

8.D

9.B烟草、大豆、水稻、芝麻、牵牛、苍耳和菌类属于短日照植物,黄瓜属于中间植物。

10.A

11.B

12.D

13.C生物群落中的优势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

14.A

15.D

16.C

17.B

18.A

19.A

20.B

21.D

22.D

23.C

24.D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物种比较贫乏,其结构特征类似于旱生植物。

25.B

26.A

27.B

28.C

29.D

30.A

31.D

32.C

33.C

34.B

35.D

36.A

37.C

38.C

39.B

40.B

41.B旱生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减少水分丢失,另一方面是增加水分摄取。旱生植物可以分为少浆植物和多浆植物两类。少浆植物有发达的根系,增加水分摄取,植物叶面积很小,叶片特化成刺状、针状或鳞片状,且气孔下陷。

42.B

43.C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44.D解析:D项城市生态系统属人工生态系统,其他三项都是自然生态系统,故选D。

45.B

46.B

47.B解析:蜗牛喜欢阴凉潮湿的环境,夏季高温条件下,经常躲进壳里夏眠,选B。

48.C

49.D

50.A

51.山风山风

52.全球变暖

53.生态环境生态环境

54.年龄结构

55.反馈

56.生物学零度生物学零度

57.结构特征结构特征

58.均匀度

59.他感作用(异株克生)

60.能量能量

61.稳定稳定

62.实际出生率实际出生率

63.生物群落生物群落

64.内分泌调节

65.高斯原理

66.增长型增长型

67.线性

68.逆行演替

69.环境容量

70.协同进化

71.Y

72.A

73.A

74.N

75.A

76.N

77.N

78.Y

79.B

80.Y

81.植物的产量随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当密度达到一定值时,密度继续提高,最后产量基本是不变的。原因: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超过最适密度时,如果密度继续提高,虽然个体数量增加,但植株间的竞争加剧,个体变小,因而总的产量不会再增加。

82.(1)不同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不同但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个因子缺失会造成生物的死亡这是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2)若某一生态因子的数量不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由其他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补偿结果仍可以得到相似的生态效应这是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1)不同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不同,但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个因子缺失会造成生物的死亡,这是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2)若某一生态因子的数量不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由其他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补偿,结果仍可以得到相似的生态效应,这是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

83.(1)环境条件。影响初级生产力的环境因素除了日光外,还有3个重要的物质因素(水、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和两个重要的环境调节因素(温度和氧气)。(2)生物群落的内在因素:①初级生产者。②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③初级生产量的分配状况。④初级生产量的消费状况。⑤群落中动物的影响。(3)补加能源的作用。

84.共同点:(1)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2)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与生境相适应。不同点:(1)单元顶极论认为气候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I天i素是第二位的;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决定顶极的形成。(2)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气候顶极;多元顶极论认为所有群落最后不会趋于一个顶极。(1)风的输送作用;(2)风媒,植物可借助风为媒介进行传粉;(3)风对动物行为活动的影响,如动物的取食、迁移、分布;(4)风的破坏作用。风力大小不同具有不同的生态意义,当风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将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使其产生机械伤害,如造成风折、风倒、风拔。

85.答案见解析(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

(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86.①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因子。水是生物主要的组成部分生物体一般含60%~80%的水分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土壤中所有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和在体内运转。生物体内营养的运输、废物的排出、激素的传递以及生命赖以存在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都必须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所有物质也都必须以溶解状态才能出入细胞。水还能维持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