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_第1页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_第2页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_第3页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_第4页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1《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九一八事变和南京大屠杀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是14年抗日战争的开端,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全面抗战。2.了解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的悲惨境遇与国土惨遭蹂躏的历史事实,感受日军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黑暗、悲惨境遇,民族经历的耻辱历史。

3.增强学生民族身份认同感,产生国家认同。懂得当下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懂得“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意义,树立远大报国理想。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增强学生民族身份认同感,产生国家认同。懂得当下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懂得“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意义,树立远大报国理想。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程导入(3分钟)(一)展示学习目标(二)视频导入1.展示视频:《勿忘九一八》2.展示文图:根据视频内容,说一说历史上的“九一八”是什么日子?为什么每年九月十八日,各地都会拉响防空警报?3.总结:九一八事件是抗日战争的开端;勿忘国耻,警钟长鸣。4.追问:大家知道新闻里的背景是什么吗?5.总结:引出残历碑。整体了解所学内容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并回答。明确本节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从九一八防空警报了解九一八事件,引入本课。小结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感知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悲痛的历史记忆,感受“国土沦丧”之辱。探究新知(一)九一八之痛(12分钟)1.一探究竟(1)展示残历碑:(2)展示问题:从“残历碑”的建筑细节中,你能发现哪些历史的记忆?(3)学生回答:略。(4)预设:残历碑整体呈日历造型,寓意历史的时间定格在1931年9月的一个星期五,应该是9月18日;残历碑碑身右侧刻有“九一八事变”爆发经过;残历碑碑身布满弹痕并伴有骷髅浮雕,昭示这一天有战争和死亡。(见备注)2.展示《松花江上》图片:3.展示《松花江上》歌曲音频与歌词:4.提问:仔细聆听歌曲,说一说这首歌曲表达的情感和歌词给你什么感受?5.学生分析歌曲并回答。6.展示预设分析:7.过渡:除了歌词里描述的暴行,日军在东北犯下了众多恶行,接下来,请同学们展示下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8.合作探究:请根据课前小组合作,各组代表展示搜集到的“日军在东北的暴行”相关资料,拍照上传并介绍。9.过渡:除了歌词日军在东北犯下了众多暴行,不仅肆意屠杀百姓,还进行了惨绝人寰的细菌实验以及奴化教育,企图磨灭东北少年儿童的民族意识,消除抵抗情绪,达到统治东北的阴险目的。10.展示视频:《日军在东北的暴行》。11.展示图片:日本侵略者的奴化教育。12.总结概括:中国128万平方米土地沦陷,3000万同胞屈身为奴。13.历史回眸: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这是抗日战争的开端,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全面抗战。14.追问:阅读资料,请你计算下,抗日战争总共持续多少年?观察并分析残历碑碑体细节。直观感受《送花江上》长征路线。学生分享课前合作探究成果。学生仔细观看视频与图片,思考视频与图片反映的史实。学生仔细阅读资料,了解史实。通过学生自己观察与分析,读懂残历碑,初步感知九一八事变的惨烈,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通过聆听与感受《送花江上》歌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体现的“九一八”之痛,感受国土沦丧给东北同胞带来的屈辱。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进一步了解九一八事变给中国带来的屈辱。通过视频与图片结合向学生展示日军在东北的暴行,引导学生真切感受到民族耻辱的记忆,引导学生在心中拉响警报,勿忘国耻。引导学生加深九一八事变是14年抗日战争的开端,了解七七卢沟桥事变,知道抗1抗日战争持续14年。总结概括: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死伤无数,尤其是日本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二)南京大屠杀(18分钟)1.展示问题:你知道我国国家公祭日是哪一天吗?左图漫画里说“那年乱世如麻”那一年是哪一年?那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面对如此艰难险阻,红军怎么克服困难。2.展示漫画:3.学生回答:略。4.展示预设:5.展示史实资料:感受“生灵涂炭”之苦。(1)“百人斩”杀人比赛: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上海一家夜总会里做了约定,开展杀人比赛。1937年12月5日,侵华日军随军记者从句容发出杀人竞赛最初新闻稿时,他二人已各杀89人和72人之多,五天之后,即12月10日,这两个刽子手已经破“百人斩”记录。从实施杀人竞赛开始,该两名刽子手平均每天要杀二至五名中国人,事实上大屠杀是从上海日军登陆之日即开始的。日军从上海到南京这段路上进行杀人比赛、奸掳焚杀的暴行,罄竹难书!(2)《罗伯特·威尔逊日记(1938年1月3日)》:一个17岁的男孩讲了这样一件事。(上月)14日,大约有一万名年龄在15~30岁的中国人被带出南京城到靠近轮渡码头的长江边,在那里日本人用野战炮、手榴弹和机关枪向他们开火,大部分尸体被抛进了江里,有一些被堆起来焚烧,而有三个人侥幸地逃脱了。这男孩估计这一万人中大约有6000人是被俘的军人,而4000人则是平民。这男孩胸部中了一枪,但不严重。(3)追问:从日记中,你发现哪些日军的侵略罪行?(4)总结:杀害无辜青年;焚烧尸体、毁尸灭迹。6.追问:如果你在身处在1937年12月的南京城,你的每分每秒将如何渡过?7.展示幸存者相关雕塑并发问:你去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吗?你能描述出这个雕塑的故事吗?8.展示视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声泪俱下回忆》。9.继续追问:请你谈谈看完视频的感受。10.情感升华概括:学生观察漫画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仔细阅读史实资料。学生代入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仔细观察雕塑,思考雕塑背后的历史。通过漫画引入南京大屠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漫画,初步了解南京大屠杀。通过图文并茂的史实资料,引导学生对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的感同身受,感受“生灵涂炭”之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通过进一步追问,激发学生民族身份认同感,产生国家认同,进而使南京大屠杀的创伤记忆被铭记。通过雕塑与幸存者口述,再次唤醒学生对残酷战争的认识,通过谈感受引导学生对南京大屠杀有着更加清晰的记忆,也为接下来引导学生明白珍惜和平的重要性起到铺垫作用。总结概括:九一八事变和南京大屠杀是我国历史上两段惨痛的民族回忆、也是国家的灾难,和平来之不易,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三)珍惜和平(5分钟)1.展示图片:2.展示问题:请你观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外形像什么?3.学生回答:略。4.教师引导:外形像和平之舟。5.追问:为什么在这片惨遭屠戮的土地上,以“和平之舟”为主体形象,设计了这座遇难同胞纪念馆?6.学生回答:略。7.展示预设:设计师通过和平之舟的设计理念想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设计师是在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要珍惜和平,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设计师把纪念馆建在南京,就是提醒我们中华民族后代的子子孙孙永远不要忘记这段凄惨的历史。8.畅所欲言:只有和平才能够给我们带来幸福的生活,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如何才能让幸福快乐一直在我们身边,怎么维持现在的和平生活?请你抢答,说出你的看法。9.总结概括:吾辈当自强!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通过分析纪念馆外形引导学生懂得和平来之不易,产生民族向心力,进而上升为民族认同感。引导学生为维护国家和平,懂得学习的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