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第页课时把关练15答司马谏议书◆文言基础训练1.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B.不任区区向往之至C.故今具道所以D.同俗自媚于众为善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游处:交游相处,交往B.重念蒙君实视遇厚视遇:看待,对待C.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强:加强D.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膏泽:施恩惠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而议事每不合②吾尝终日而思矣B.①以授之于有司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②苛政猛于虎也D.①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故略上报B.于反覆不宜卤莽C.不任区区向往之至D.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B.籍吏民,封府库C.范增数目项王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6.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B.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举先王之政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甲文: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乙文:壬辰,王安石荐吕惠卿为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帝言:“安石不好官职,自奉甚薄,可谓贤者。”光曰:“安石诚贤,但性不晓事而愎,此其所短也。又不当信任吕惠卿,惠卿真奸邪,而为安石谋主,安石为之力行,故天下并指为奸邪也。近者进擢不次,大不厌众心。”光又贻书安石曰谄谀之士于公今日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将必卖公自售矣安石不悦陈升之既相,帝曰:“升之有才智,晓民政。”光曰:“但不能临大节不可夺耳。”帝又曰:“王安石何如?”对曰:“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帝尝御迩英阁听讲,光言青苖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至饥寒流离,况县官督责之威乎!太宗平河东,立籴法,时斗米十钱,民乐与官为市。其后物贵而和籴不解,遂为河东世世患。臣恐异日之青苗,亦犹是也。”初,光素与王安石厚,及行新法,贻书开陈再三,又与吕惠卿辩论于经筵,安石不乐。及安石称疾不出,帝乃以光为枢密副使,光辞曰:“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陛下诚能不行青苗、助役法,虽不用臣,臣受赐多矣。青苗之散,使者恐其逋负,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十年之外,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常平又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疏凡九上,帝使谓之曰:“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又贻书安石/曰/谄谀之士/于公今日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将必卖公自售矣/安石不悦/B.光又贻书/安石曰/谄谀之士/于公今日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将必卖/公自售矣/安石不悦/C.光又贻书/安石曰/谄谀之士/于公今日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将必卖公自售矣/安石不悦/D.光又贻书安石/曰/谄谀之士/于公今日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将必卖/公自售矣/安石不悦/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盘庚之迁,是指商王盘庚继位后,为了巩固统治,迁都于殷。王安石用此来表明变法的决心。B.平民,即普通百姓,战国时期和秦朝称平民为“黔首”,因“黔”指偏远的贵州,故有此称。C.经筵,旧时帝王听讲经籍的地方。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D.常平,指常平仓,西汉时始设立,是古代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官民粮食需求设置的粮仓。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批判当时士大夫大多“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表明自己将助君有所作为,而不会在其位不谋其职,其中有暗讽司马光之意。B.司马光在君王亲驾迩英殿听进读时,表明了自己反对青苗法的态度,他担心青苗法会和太宗在河东所确立的和籴制度一样,成为后来之患。C.司马光不重禄位自荣,希望能解救生民之患,他掌管兵事后,仍多次上疏阐明自己的观点,但皇帝并不认同他的建议,认为其越职言事。D.皇帝对陈升之和王安石评价都很高,想任用二人为丞相,但司马光分别指出了二人的缺点,最终二人都不能为相,皇帝只能任用司马光。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2)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12.乙文中司马光对王安石其人有怎样的评价,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第八单元第6页课时把关练参考答案15答司马谏议书1.A(A项,“辨”同“辩”,分辩。)2.C(强:勉强。)3.D(A项,①连词,表转折,但;②连词,表修饰,相当于“地”。B项,①代词,法度;②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①介词,在;②介词,比。D项,“则”均为连词,那么。)4.D[D项,生事:制造事端。A项,古义:写回信。今义:向上级汇报。B项,古义:书信往来。今义: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C项,古义:小,用作自称的谦辞。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5.D(A项“事”、B项“籍”、C项“目”,都是名词用作动词。D项“兄”,名词作状语。)6.D(D项为陈述句,A、B、C三项为介宾后置句。)7.(1)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2)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8.A(“曰”后是司马光写给王安石的信中内容,主语是“光”,而不是“安石”,所以“安石”和“曰”之间要断开,排除B、C;“公”是“卖”的宾语,动宾之间不可断开,排除D。)9.B(B.“因‘黔’指偏远的贵州,故有此称”错误,称“黔首”是因为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10.D(D.“二人都不能为相”“皇帝只能任用司马光”错误,原文明确说明“陈升之既相”,而且司马光所担任的也只是“枢密副使”。)11.(1)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考虑到迁都适宜就采取行动,是因为他认为正确且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2)(如果)有军队来攻打,接下来又有饥荒,羸弱的百姓死会在沟壑,强壮的人必然聚集成为盗贼。12.肯定其有贤德;批评其听信奸人;认为其不懂世事;认为其固执任性。(答出三点即可)参考译文:乙文:壬辰年间,王安石推荐吕惠卿担任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皇帝说:“王安石不贪好任职为官,自身日常生活的供养很少,可以说是一个贤人。”司马光说:“王安石确实贤德,但不谙世事而且很固执,这是他的缺点。又不应当信任吕惠卿,吕惠卿是真正的奸邪之人,却为王安石谋划主持,王安石为其极力推行,所以天下人一并认为他俩都是奸邪之人。近来又不按资序提拔官员,人心很不服。”司马光又写信给王安石说:“谄媚之人,对你而言在当下确实让人顺心痛快,一旦您失了权势,一定会出卖您来显扬自己。”王安石听了不高兴。陈升之做了宰相之后,皇帝说:“陈升之有才智,通晓民政。”司马光说:“只是做不到碰到大事而不动摇。”皇帝又说:“王安石怎么样?”回答说:“有人说王安石为人奸邪,这诋毁他太过分了,但是他不懂世事,又很固执任性。”皇帝曾亲驾迩英殿听讲读,司马光谈及青苗法的弊端说:“平民百姓出息借钱,尚且能够蚕食下户贫民,使他们饥寒交迫、流离失所,更何况有县官督责的威仪呢!太宗平定河东,建立和籴法,当时一斗米十文钱,百姓喜欢同官府交易。此后物价贵了而和籴制度没有解除,于是成为河东永久之患。我恐怕他日的青苗法,也还是这样。”当初,司马光和王安石一向交好,等到王安石颁行新法,司马光多次写信,反复陈述,又和吕惠卿在经筵辩论,王安石因此不开心。等到王安石称病不出,神宗于是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司马光辞谢说:“如果我仅仅以禄位使自我荣耀,而不能挽救百姓的忧患,这是盗窃名器来偏利自身。陛下果真能够不颁行青苗、助役等法,即使不任用我,那么我受到的恩赐也算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