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常用修辞构成和表达效果答题模板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常用修辞构成和表达效果答题模板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常用修辞构成和表达效果答题模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修辞主观题比喻:(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常见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典型形式是:甲是乙。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A.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B.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A.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表达效果: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①生动形象,突出特征。②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③引发读者联想,激发读者共鸣。答题模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xx比喻成xx/本体是xx,喻体是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比拟种类:①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例如: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②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例如: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孙犁《荷花淀》)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描述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答题模板: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xx以人的情感或动作/或使xx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或描绘了xx物(特点/情态/形态/姿态),表达了作者(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赋予xx以物的状态或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xx或描绘了xx物(特点/情态/形态/姿态),表达了作者(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三、借代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练,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答题模板: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本体是xx,借体是xx,本体和借体具有相关性,使xx更形象具体/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四、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如: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引起联想,以创造意境;强化作者的某种感情。答题模板: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xx(特点),①使(什么形象)更加鲜明,给人印象深刻;生动地写出xx感觉。②强调语气,引起读者的联想/引起读者强烈共鸣。五、对偶:对偶的对称性体现在:上下句字数相等,上下句同一位置上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平仄相对。表达效果: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具有音律美,读来朗朗上口,便于吟诵和记忆;语句凝练概括,抒情酣畅淋漓,表意集中,富有表现力和概括力;能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也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更加强烈,褒贬分明。答题模板:运用对偶手法,xx句和xx句字数相同,句式相同,都是xx结构,xx对xx,xx对xx,词性相同,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富有美感。(如两句构成对比,表达效果则为:对比强烈,褒贬分明/突出xx)六、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深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表达效果:①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②增强语势,使说理更加严密透彻,抒情更加流畅感人: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答题模板: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由“xx”一词引出三个结构相同/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构成,突出强调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对象)+xx(特点),增强语势,强化感情,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七、反复: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而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的一种修辞手法。连续反复(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间隔反复(例: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表达效果:突出内容:行文前后呼应,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情感:内容反复咏叹,强调某种感情;有韵律美:句式回环跌宕,加强节奏韵律。答题模板:运用反复修辞手法,x个“xx”词/句(“xx”词/句多次反复出现),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xx,句式整齐,增强气势/富有节奏感/充满韵律美。八、设问(1)概念。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时不说出看法)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①一问一答式。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②几问一答式。例如: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了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峻青《乡音》)表达效果:①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②使语段层次分明,结构紧凑;③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注意】①开头设问:点明写作对象(内容),吸引读者注意,带动全篇,引出下文。②中间设问:承上启下,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③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答题模板: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一问一答,提出……,然后从……回答。引出/强调_______(提问的内容),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如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设问,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在说理文章中设问,能使论证进一步深入)九、反问:反问也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①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例如: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②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例如: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表达效果:反问修辞可以加强语气,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还可以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激昂的感情基调。答题模板: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提出“xx”(问题),意思说(把问题转为陈述句),突出强调了xx/引人思考xx,加强语气。通感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构成: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手法。表达效果:运用通感,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作用。几种特殊句式的作用1.倒装句:突出与强调被倒装的内容;强调的是前置或后置的部分。2.短句:结构简单,铿锵悦耳,能表达强烈的感情和快速的节奏。与长句结合,能使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3.整句: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易于上口。与散句结合,能使句式灵活,参差有致。4.设问句:常能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5.反问句:常能给人语气强烈、掷地有声的感觉。6.双重否定句:肯定的意味更加浓烈。7.改变语序:起强调、突出作用。8.语体特点:口语:自然亲切、活泼生动,灵活简短。书面语:庄重严谨。(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语体)9.精妙用词: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音词、名词罗列等都是极富特色的,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拟声词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名词罗列,形成多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一个特写的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另外,还可分析其中的两字短语、四字短语等。如连用四字短语,概括力更强,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10.语言特色:形象生动、简练传神、简约含蓄、淡雅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