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高三语文复习专题系列微课程:“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之主观题特点及学法指导课件(共28张PPT)_第1页
福州市高三语文复习专题系列微课程:“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之主观题特点及学法指导课件(共28张PPT)_第2页
福州市高三语文复习专题系列微课程:“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之主观题特点及学法指导课件(共28张PPT)_第3页
福州市高三语文复习专题系列微课程:“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之主观题特点及学法指导课件(共28张PPT)_第4页
福州市高三语文复习专题系列微课程:“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之主观题特点及学法指导课件(共28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系列微课程“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之主观题的特点及学法指导

古代诗歌阅读主观题特点壹古代诗歌阅读主观题学法指导贰目录壹古代诗歌阅读主观题特点2014—2019年全国卷诗歌阅读主观题特点1.体裁方面,集中于唐宋诗,词较少唐诗宋诗宋词2014卷2、2015卷1、2015卷2、2016卷1、2016卷2、2018卷1、2018年卷3、2019年卷1、2019年卷22016卷3、2017卷1、2017卷2、2018卷2、2019年卷12014卷12014—2019年全国卷诗歌阅读主观题特点年份卷别题目考点类型2017全国Ⅱ卷(宋)苏轼《送子由使契丹》“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形象题情感主旨题(作用题)2018全国II卷(宋)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018全国III卷(唐)王建《精卫词》“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2017全国Ⅲ卷(唐)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2016全国I卷(唐)李白《金陵望汉江》“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015全国I卷(唐)岑参《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2015全国II卷(唐)韩偓《残春旅舍》”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2014全国I卷无名氏《阮郎归》“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2014全国II卷(唐)韦庄《含山店梦觉作》“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014—2019年全国卷诗歌阅读主观题特点年份卷别题目考点类型2019

全国Ⅰ卷(宋)陈与义《题许道宁画》“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2018全国I卷(唐)李贺《野歌》“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2016高全国I卷(唐)李白《金陵望汉江》“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015全国II卷(唐)韩偓《残春旅舍》“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诗意理解题(作用题)手法技巧题,其中又包括作用效果题2019全国Ⅱ卷(唐)杜荀鹤《投长沙裴侍郎》“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2016全国II卷(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2014全国I卷无名氏《阮郎归》“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2014—2019年全国卷诗歌阅读主观题特点年份卷别题目考点类型2016全国Ⅲ卷(宋)曹翰《内宴奉诏作》“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017全国Ⅰ卷(宋)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语句赏析题,包括语言炼字题比较鉴赏题2019全国Ⅲ卷(唐)刘禹锡《插田歌》(节选)“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2016全国Ⅲ(宋)曹翰《内宴奉诏作》“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2015全国I卷(唐)岑参《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2014—2019年全国卷诗歌阅读主观题特点2.设题方面(1)呈现以下六大类题010203040506形象画面题,其中又包括意象意境题情感主旨题诗意理解题手法技巧题,其中又包括作用效果题语句赏析题,其中又包括语言炼字题比较鉴赏题2014—2019年全国卷诗歌阅读主观题特点2、设题方面(2)2014年—2016年主观题设问方式较为稳定,所对应的考点较为明确。2016—2019年主观题设题渐趋灵活,且趋向于对诗歌整体性的考查。如:2016年2卷《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2017年全国3卷《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十二》: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2018年2卷《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018年3卷《精卫词》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2019年2卷《投长沙裴侍郎》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2014—2019年全国卷诗歌阅读主观题特点2.设题方面(3)诗作与教材暗相呼应2015年新课标1卷:《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2016年3卷《内宴奉诏作》: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2019年3卷《插田歌》: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贰古代诗歌阅读主观题学法指导2019年全国1卷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例一题许道宁画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参考答案】

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考生答题分析】(参考2019年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的评价报告)均分3.36,难度0.56。丢分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答非所问,盲目套答,没有扣准“评价”一词作答,而是简单地回到猜想诗人的思想情感,如“从中看出诗人的孤独伤感”“表达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等。二是不解句意,望文生义,机械解释,例如把“此中有佳句”解释为“画上写有佳句”,将“吟断不相关”理解为“即使不断吟诵也不知什么意思”;存在问题学法指导一、注意审题1.审准设问区间。所谓设问区间,就是根据设置的问题来明确是针对全诗(词)的内容分析还是针对局部(某句、某联、某片、全诗)的内容分析。本首诗歌主要针对尾联设题,明确了区域信息,答题时就可以缩小搜索范围,找准答题角度,避免以偏概全的错误。2.明确题干要求。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设问区间翻译句意答题方向答题要点:谁的角度考点隐形要求作者的观点态度题有两问,一问尾联含意,即要写什么,二问诗人对画的评价,实问怎么样,照应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思考范围复习策略1.运用分析法建立审题思维模式每次读题干时,要注意分解、标注,划出关键词,对关键词深入分析和思考,挖掘隐性信息,建立考点观点,通过这种“划——注——挖——联”四步审题思维模式的建立,明晰答题思路。2.加强古诗体裁相关知识的积累。诗、词、曲这三种古代诗歌体裁中逗号皆常作为一句的划分标志。由古诗的体裁知识推展开来,律诗的首、颔、颈、尾四联,绝句的一二三四句,词的上下阙(亦作上下片),词牌与词内容的关系,曲牌与曲内容的关系等,这些古代诗歌必要的体裁知识对确定作答需关注的诗句范围,甚至正确理解句意都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值得在备考中加以厘清。学法指导

第一问是典型的诗意理解之含意解读题,结合尾联,上句关键词“佳句”,下句说“吟断”,我们可以先用联想法,联系课内学过的类似的诗句,由彼及此,触类旁通,合理推断。比如我们可联想到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这样就会把“此中有佳句”解读为“画里蕴藏(含)着美好的诗句”,而不会理解成“画中写有佳句”,下句的“吟断”正好与“欲辨”对应,即想吟诗来表达我的想法,“不相关”,即却难以与之相关(相符)。这样,即使无法精准写出“吟断”之意,但大体意思是对的。二、寻找题干关键词与考点的关联

接着,可进一步想,一位诗人竟然找不到一句恰当的诗句来表达,可见许道宁这幅画真是妙不可言。然后,这时我们再借助试题题干中“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的暗示,就更加肯定,这幅画充满诗意,意蕴丰富,意境深远,难以言尽,令人赞叹不已。学法指导那么,“诗意、意蕴、意境”这样的词,如何出现在我们的答案中呢?

第一步,这是一首题画诗,从原题客观题B项“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可以推断是山水画。

第二步,这是一幅怎样的画呢?我们可以先找意象,诗人用了满眼的江水、苍然的山、含晚的众木、不还的孤云等意象,你看,这画有山有水、有树有云,可见这是充满诗意的画作。

第三步,这样的画作与诗作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诗中写满眼的江水、苍然的山、含晚的众木、不还的孤云,“万里意”竟全在“一窗间”,可见画作是如何的美妙神奇,意蕴丰富,加上“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可以推断其意境深远难以言尽了。

第二问,实问许道宁的画怎么样,好在哪里,很难从尾联这一概括诗句中得出,就要回归前文,从前三联中去概括。

由此可见,纵然平时我们没有学过题画诗,也没有练过题画诗,还是可以通过联想、推断、结合诗句与题干的暗示,找到解题的基本路径,写出逼近参考答案的答案!1.善于联想推断。通过把握题干的关键词,揣摩题干的隐性信息,建立起与考点的关联。2.善于寻找联系。古代诗歌阅读答题应以读懂诗歌为前提,在复习过程中可强化诗词的结构特点,通过标题、作者、意象、情感词等,寻找诗句间的逻辑关联,快速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3.掌握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和鉴赏方法。可以将古诗文的背诵默写与诗歌鉴赏结合,以背诵篇目为例强化不同类型诗歌、不同诗人作品的特点,巩固诗歌鉴赏的方法。复习策略例二:比较鉴赏题2019-2020年度福州市高三第一学期质量抽测语文试卷人日①两首(其二)杜甫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樽前柏叶②休随酒,胜里金花③巧耐寒。佩剑冲星聊暂拔,匣琴流水自须弹。早春重引江湖兴,直道无忧行路难。【注】①人日:旧时节日,即农历正月初七。杜甫当时正要离开夔州,赴江陵。②柏叶:古时习俗,将柏叶浸酒,元旦饮用。③胜里金花:指当时妇女头上的花形金饰。15.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的最后两句与李白的《行路难》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6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时归纳内容要点、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参考答案】相同之处: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执着追求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不同之处:李诗更强调坚信总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展现诗人对前途的乐观自信;杜诗更强调要坚持自己的正直理念人生正道,无畏世道艰难人生坎坷。【数据分析】分值6分。全市理科均分:2.41文科均分:2.58存在问题(1)审题不够准确。题干中对比较鉴赏有范围的要求,但很多学生在答题中有所偏颇,有的学生不是针对诗歌最后两句进行比较,而是全诗,从首联到尾联一一进行比较;有的学生只写异不写同,或者只写同不写异;有的学生不是针对表达的情感进行比较,而是从情感表达的手法技巧角度来鉴赏;有的学生针对情感进行比较,但不同点的角度不明显。(2)理解存在偏差。有部分学生认为两首诗歌的基调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诗中“直道无忧”,有部分同学单纯理解为“直接说无忧”,并未注意诗句之间的前后逻辑联系,为何“重引江湖兴”却“无忧行路难”,很重要的就在于诗人的“直道”。存在问题

(3)答题不够规范。在答题中有一大部分学生答题不分点,没有分别陈述异同之处。有的学生分别对两首诗歌的尾联进行赏析,没有强调异同之处;有的学生将两首诗歌的异同点糅杂在一起表述,层次不清晰。

(4)对诗人及风格不了解。有部分学生认为杜甫的诗歌比李白的诗歌更加豪放,能够更豁达面对人生;有的学生认为杜甫的这首诗歌是杜甫刚进入仕途之时所写的,所以对前途未知的迷茫;有的学生认为两首诗歌都是两人积极入仕却怀才不遇的诗作。学法指导15.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的最后两句与李白的《行路难》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6分)运用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