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半年泰州市语文统招专升本真题演练【带答案】_第1页
2022上半年泰州市语文统招专升本真题演练【带答案】_第2页
2022上半年泰州市语文统招专升本真题演练【带答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上半年泰州市语文统招专升本真题演练【带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门槛》的译者是()

A.巴金B.冰心C.老舍D.徐志摩

2.《苦恼》的作者是下列哪国的作家()

A.英国B.俄国C.法国D.美国

3.《沈园二首》是陆游写给唐婉的()

A.言志诗B.送别诗C.言物诗D.悼亡诗

4.《谏逐客书》是李斯给秦始皇的奏章,属于()

A.应用文B.议论文C.说明文D.记叙文

5.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出自()

A.《渔父》B.《湘夫人》C.《国殇》D.《离骚》

6.《垓下之围》中突出英雄末路时无可奈何心态的场景是()

A.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B.东城突围时斩将刈旗C.羞见父老而拒渡乌江D.吾为若德而自刎沙场

7.我国最早写田园诗的诗人是()

A.谢灵运B.王维C.陶渊明D.孟浩然

8.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的文学流派是()

A.前七子B.公安派C.后七子D.竟陵派

9.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名主张的作家是()

A.杜甫B.白居易C.辛弃疾D.韩愈

10.描绘了一位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形象的诗作是()

A.穆旦《赞美》B.戴望舒《雨巷》C.徐志摩《再别康桥》D.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1.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A.《汉书》B.《战国策》C.《史记》D.《左传》

12.当问题重大,确急需直接上级和更高层次的上级机关同时了解公文内容时,可采用的方式是()

A.越级行文B.直接行文C.多级行文D.同时行文

13.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本曲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A.枯藤老树昏鸦B.小桥流水人家C.古道西风瘦马D.断肠人在天涯

14.下列选项中未用典故的一项是()

A.周公吐哺,天下归心B.庄生晓梦迷蝴蝶C.将军角弓不得控D.淋漓襟袖啼红泪

15.《诗经》的句式以()为主

A.四言B.五言C.六言D.七言

16.下列诗人中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的是()

A.王维B.欧阳修C.陆游D.陶渊明

17.在《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罗素认为克服自高自大的根本办法是()

A.有科学的认知态度B.听取不同意见C.用假想的论敌反驳自己以防止自以为是D.树立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十分有限的理念

18.《春江花月夜》中的写景、抒情、阐发哲理,都紧紧围绕着一个意象,这个中心意象是()

A.春江B.明月C.花林D.夜空

19.与韩愈一同倡导古文运动的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柳宗元

20.《秋水》一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

A.先抑后扬B.援譬设喻C.借景抒情D.今昔对比

二、阅读理解(10题)21.《老子》又名()

A.《道经》B.《道德经》C.《名家》D.《智慧书》

22.行文之间是否运用了讽刺手法,请具体说明

23.从时空的不断变化和转移中,让读者仿佛在电影的蒙太奇镜头里体会一个游子思乡心情和性情的作品是()

A.《拣麦穗》B.《听听那冷雨》C.《我与地坛》D.《世间最美的坟墓》

24.全诗共六节,其中前三节都重复出现采薇采薇,这种手法在中外诗歌中都常见到,至今也常使用,被称之为()

A.诗中有画B.重章叠句C.风、雅、颂D.托物言志

25.阅读《登高》一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请回答

为什么说悲秋二字是联结情和景的关纽?

26.阅读下面的文字:

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坐在门槛上吸烟;但非常忧愁,忘却了吸烟,象牙嘴六尺多长湘妃竹烟管的白铜斗里的火光,渐渐发黑了。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办法,想些计画,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辫子呢辫子?丈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好。谁能抵挡他?书上一条一条写着。入娘的!……(鲁迅《风波》节选)

请回答

七斤忘却了吸烟显示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情?

27.阅读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词,回答下列问题。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上片写春有何象征意义?

28.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暗含作者哪些方面的伤感?

29.阅读《郑伯克段于鄢》节选,回答问题。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这段文字中的书指的是什么?

30.请写出这段文字中的比喻句

三、解释划线词(10题)31.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32.当具有者半贾而卖。

33.遥岑远目。

34.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35.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36.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37.密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

38.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9.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40.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

四、现代文阅读(2题)41.阅读下文,完成第27—29题。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①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②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

③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很无奈且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现在不一样了,有天晚上,当尖利的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仔细辨听,才知是从杨木桩上发出的声音。它不像枣树那样弯腰屈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风再推给别人,结果是被风撕扯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状。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④杨木桩使得落在院子里的雨也仿佛有了灵性。多数情况下,雨会在院子的东西两边布出疏密不同的两种雨幕,每回西边的杨木桩被淋得直往下流水,东边的小枣树却干渴得蔫巴巴的没一点儿精神。母亲心疼小枣树,细心地用木棍围住它,给它浇水,还多次想在杨木桩旁为小枣树再造一个新居,因怕把枣树挪死,才终未为其迁址。

⑤大雪天,小枣树裹着棉絮,被冰雪盖得严严的,几乎看不见任何枝梢。而杨木桩却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从不积存。一样的雪,一样的严冬,却是两种情景。是风有意所为,还是枣树和杨木桩内部的原因,困惑中的我总涌起太多说不清的神秘猜测。

⑥无风无雨的天气,我总能听出一种声音。这声音隐约而清晰,细微而执着,愈来愈深,就像是一个人在奋力行走;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蹚河,一会儿在清风丽日下奔跑,一会儿又走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径——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在作怪,产生了误听。后来,无意中,当我的目光触到杨木桩上那几片嫩黄的叶芽,那饱胀着绿色汁液的肌体时,我似乎也看到那早已扎牢结实得再也拔不出来的根须,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由一截枯木桩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生命行走啊。固然是我捡拾了它,但如果它自己就此停止生命的脚步,树便永远只能成为一个虚幻的影子了。

⑦小枣树依旧灰黑着,山风把它的枝梢摧折得七零八落,我轻轻地拍了拍它的枝干。此时,它还在沉睡,在被动地等待着季节的到来,看不出它对未来有什么特别的打算。这是许多生命共有的选择,是它们共同的生命方式,似乎也不应苛责,毕竟,成长太惨烈,抗争太艰难了。

⑧无喜无忧的杨木桩,静静地指向天空,指向天幕上一颗很明亮的星。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

作者为什么以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为题?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

42.短文一:

考据、批评与欣赏

朱光潜

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读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到片纸只字就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

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而忘欣赏。他们好比食品化学专家,把一席菜的来源、成分以及烹调方法研究得有条有理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以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⑥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

⑦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就是美,违背它们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

⑧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朗士说: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凡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是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

⑨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成见,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验。

⑩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画,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我小时候欢喜读《花月痕》【注】一类的东西,现在想来不禁赧颜,究竟是从前对还是现在对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

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有的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

(有删改)

【注】《花月痕》:清代长篇小说,情调缠绵哀怨

第②段画线的词语现身说法在文中是指()

A.用法官式的文学批评预存标准评判作品美丑

B.根据派别的不同来对文学进行批评

C.遇见一个作品,说出好的理由

D.将自己的经历融入哈姆雷特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五、作文题(1题)43.请联系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奋斗·节制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写作时,可任选一词,也可全选;

(2)议论有理有据,层次清晰,能够自圆其说;

(3)语言流畅,无错别字;

(4)不得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A巴金翻译了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门槛》

2.B《苦恼》的作者是契诃夫,契诃夫是俄国作家

3.DD《沈园二首》是陆游在七十五岁时重游绍兴沈园,为怀念唐婉而作的悼亡诗

4.BB《谏逐客书》一文,作者开篇摆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予以论证,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属于议论文

5.CC《国殇》选自《九歌》,是屈原祭奠为国捐躯的楚军将士亡灵所作的一首挽歌。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出自此诗

6.A在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慷慨悲歌,表现了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同时也暗示出项羽不善用人、众叛亲离的困境

7.CC陶渊明是我国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歌的诗人

8.B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是明代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9.B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他本人重写实、尚通俗的创作态度是对这一主张的贯彻

10.B《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11.C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强调其史学性强,无韵之离骚强调其文学艺术价值高

12.C

13.D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14.CCA项是曹操《短歌行》(其一)中的诗句,作者运用周公吐哺的典故借以表达自己礼贤下士的决心。B项是李商隐《锦瑟》中的诗句,该句出自《庄子·齐物论》,李商隐似是借以喻指往事渺茫如梦,难以记省。C项没有运用典故。D项是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句子,王嘉《拾遗记》载:三国魏文帝时薛灵云被选入宫,泣别父母。以玉壶盛泪,壶即现红色。后因此称女子的眼泪为红泪

15.A《诗经》句式以四言二节拍为主

16.D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17.D

18.B理解类试题,属于对具体课文内容掌握程度的考查。《春江花月夜》是三十五篇中的重要篇目之一。《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己不传,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的全篇,以月为主要意象,也是贯穿全篇的线索

19.D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韩愈和柳宗元

20.B《秋水》一文选自《庄子》,《庄子》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大量比喻和寓言故事讲述道理

21.BB《老子》又名《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22.用了讽刺手法。说赵七爷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三国志》,还能说出五虎将姓名,便以方圆三十里内的出色人物、学问家自居。盘辫子,胡说八道,也是对他的嘲笑

23.BB《听听那冷雨》以时空的不断变化和转移,大陆、台湾、美国、过去、今天,交叉重叠,让我们仿佛在电影的蒙太奇镜头里体会一个游子思乡的心情和性情

24.BB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诗经》中多用此表现形式

25.点明了诗人是触景生情,因秋而悲,因此,悲秋二字是联结景和情的关纽

26.七斤忘却了抽烟,显示出他因为没有辫子,怕杀头,心中十分痛苦和着急

27.春意阑珊象征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

28.由北雁南飞想到自己因国破寓居南方,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由鸿雁传书想到丈夫早逝,表达了对亡夫的怀念之情

29.《春秋》

30.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31.期:约定

32.具:缴纳

33.目:名词用作动词,望的意思

34.加:更加

35.耽:沉溺

36.膏:肥美滋润。此处作动词

37.私:宠幸

38.讷:语言困难,口吃

39.故:通胡,哪里,难道

40.属:同嘱,嘱托,请求

41.(1)文章具体描述了杨木桩生命成长的过程及作者对此的感受;(2)作者抒写了从杨木桩生命的成长中获得的一种生命的感悟和启迪

42.DD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把握现身说法一词的本义以及其前后文的意思,特别是作者要表达的观点等。现身说法比喻用自己的经历、经验为例证,对人进行讲解或劝导。现身说法前文讲述的是作者在国外读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时,教授讲解的内容,现身说法所在的句子属于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结合现身说法的词义与‘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这句话的意思便可得出答案

43.奋斗当命运叩响你的心门,你若不接受并为之奋斗,那么你的夕阳便会有遗憾的色彩。——题记人生从来就是一个多义词,你的认知决定了你对它的看法。但人生又是一个单义词,它概括了一个人活在这世上的所有作为。人生就像一道彩虹,五彩斑斓,你若想要真实地触碰到斑斓,拥有一个激情的人生,必须为之努力奋斗,这样你的天空才能被点缀上斑斓多姿的色彩。如果说激情人生是一把妖娆的火焰,那么奋斗则是这妖娆之前的斑斓。特别是在无尽的黑暗里,这种斑斓就是生的救赎。你可还记得1919年?无数青年涌上街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