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半年襄阳市语文统招专升本二轮练习题【带答案】_第1页
2022上半年襄阳市语文统招专升本二轮练习题【带答案】_第2页
2022上半年襄阳市语文统招专升本二轮练习题【带答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上半年襄阳市语文统招专升本二轮练习题【带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种树郭橐驼传》所揭露的社会弊端是()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长人者好烦其令C.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D.求学为干禄之终南捷径

2.关于肝硬化晚期腹水形成原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低蛋白血症B.肝窦内压升高C.炎性充血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D.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灭活减少

3.《长亭送别》中的男主人公是()

A.长老B.老夫人C.红娘D.张生

4.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A.拟人B.叠字C.比喻D.夸张

5.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的代表作有()

A.《故都的秋》B.《爱尔克的灯光》C.《风波》D.《断魂枪》

6.《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将相交欢,从刻画人物而言,是()

A.单写蔺相如B.单写廉颇C.重点写蔺相如D.合写廉蔺两人

7.下列对肉芽组织描述错误的是()

A.鲜红色B.湿润C.触之易出血D.牢固

8.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省亲/省吃俭用绰约/绰绰有余阻塞/敷衍塞责

B.熨平/性情熨帖估量/量体裁衣脉络/一脉相承

C.慰藉/声名狼藉揣度/置之度外记载/载歌载舞

D.楷模/模棱两可的确/众矢之的攒钱/人头攒动

9.《咬文嚼字》的中心论点是()

A.斟酌字句就是调整思想感情B.文学的文字更注重联想意义C.文字的运用要有创造精神D.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10.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庄子D.左丘明

11.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诘修辞格的是()

A.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B.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D.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12.《关山月》中表现朝廷对恢复中原态度诗句的一项是()

A.和戎诏下十五年B.几处今宵垂泪痕C.沙头空照征人骨D.三十从军今白发

13.孔子的仁、墨子的兼爱、孟子的仁政,精神实质都在()

A.仁政B.爱人C.仁民D.仁心

14.高血压病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

A.小脑B.内囊和基底节C.蛛网膜下腔D.大脑白质

15.庄子在《秋水》中以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为论据,是为了论证()

A.孔孟之道博大精深B.孔孟之道微不足道C.人的认识是无限的D.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16.下列议论,包括对比论证的有()

A.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B.陈力就列,不能者止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D.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17.《大同与小康》选自()

A.《礼记》B.《道德经》C.《论语》D.《庄子》

18.由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所创立的一种诗体是()

A.乐府诗B.格律诗C.楚辞D.赋

19.裴多菲是()诗人、革命家

A.英国B.意大利C.爱尔兰D.匈牙利

20.《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与例证法B.例证法与对比法C.对比法与类比法D.类比法与例证法

二、阅读理解(10题)21.

2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项()

A.既来之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C.则安之D.吾恐季孙之忧

23.(3)亚里士多德之所以犯错误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4.结合全文,分析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

25.全词总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6.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7.阅读《选择与安排》中一段文字:

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望风披靡,不攻自下。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等到自己的实力消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做文章不能切中要害,错误正与此相同。

请回答

本段文字的含义是什么?

28.阅读下面的文字:

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坐在门槛上吸烟;但非常忧愁,忘却了吸烟,象牙嘴六尺多长湘妃竹烟管的白铜斗里的火光,渐渐发黑了。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办法,想些计画,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辫子呢辫子?丈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好。谁能抵挡他?书上一条一条写着。入娘的!……(鲁迅《风波》节选)

请回答

七斤忘却了吸烟显示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情?

29.结合上一题,这种感情贯串于作者的创作,如两岸同胞熟知的作者另一首诗()

A.《老人和大海》B.《乡愁》C.《守夜人》D.《我的四个假想敌》

3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今生今世的证据

刘亮程

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一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还有,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倒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

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工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有删改)

本文文笔有何特点?第二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感情?

三、解释划线词(10题)31.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32.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

33.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3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5.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星河

3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曲士

37.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38.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

39.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40.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四、现代文阅读(2题)41.作者说自己记录行旅之感的诗歌颇有唐宋人的风格和情调,结合文本谈谈你如何理解唐宋人的风格和情调

42.作者举自己当初被退稿的例子劝慰女儿有何作用?

五、作文题(1题)43.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

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③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增广贤文》)

④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阮元)

⑤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毛泽东)

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要求:①根据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思想感情健康,观点鲜明,有真情实感;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套作或抄袭

参考答案

1.BB《种树郭橐驼传》一文通过种树者的态度和方法与为官相类比,揭露出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弊端

2.CC肝硬化晚期形成的腹水是漏出液,非炎症原因引起

3.D《长亭送别》是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一折,写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男主角为赴京赶考的张生

4.BB《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叠字的运用。这首词充分利用了九组叠字,使之在声音节奏和情节气氛各方面都与内容密切配合,真切地描绘出作者愁苦敏感的内心世界

5.CC《风波》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最初发表于1920年9月《新青年》月刊第八卷第一号。《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游记散文;《爱尔克的灯光》是巴金的作品;《断魂枪》的作者是老舍

6.D

7.D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而得名。镜下肉芽组织形成初期,其内可见大量由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新生毛细血管,其排列方向与创面垂直,近伤口表面时互相吻合,形成袢状弯曲的网,触之易出血,新生毛细血管之间有许多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多少不等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随着肉芽组织的逐渐成熟而减少,其间可见少量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

8.CA项,第一组:省(xǐng)亲/省(shěng)吃俭用,第二组都读(chuò),第三组都读(sè)。B项,第一组:熨(yùn)平/性情熨(yù)帖,第二组:估量(liang)/量(liàng)体裁衣,第三组都读(mài)。C项,第一组:慰藉(jiè)/声名狼藉(jí),第二组:揣度(duó)/置之度(dù)外,第三组:记载(zǎi)/载(zài)歌载舞。D项,第一组都读(mó),第二组:的(dí)确/众矢之的(dì),第三组:攒(zǎn)钱/人头攒(cuán)动

9.D《咬文嚼字》主要论述了文学写作与阅读中讲究文字运用的道理,提倡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10.BB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11.CC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选项中只有C项使用了反诘手法

12.AA和戎诏下十五年是说议和的诏书已经下达十五年了,说明了朝廷的态度

13.BB孔子的仁、墨子的兼爱、孟子的仁政,精神实质都在爱人,由爱自身、爱自己的亲人,扩展到兼爱他人、泛爱众人

14.BB脑出血俗称中风,是缓进型高血压病最严重且往往是致命性的并发症。多为大出血灶,常发生于基底节、内囊,其次为大脑白质、脑桥和小脑

15.D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的意思是说:我曾经听说有人小看孔子的学问,轻视伯夷的义行。这句话是为了论证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观点

16.CC对比论证法是通过把性质特点不同或者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C项中,忧劳兴国和逸豫亡身分别构成对比

17.A《大同与小康》选自《礼记》,记述孔子参加蜡祭之后,出游于楼观之上,望见悬挂的典章法令,有感于鲁之衰落,而思之于大道之行也,由随侍的言偃所问,引发出孔子对周衰礼坏的感叹,表明其对大同世界的向往

18.CC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楚怀王时,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屈原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并发展了楚辞这一新的诗歌样式,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对古代诗歌的发展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19.D是匈牙利的爱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革命民主主义者

20.B解答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文中无类比法,排除C、D两项;演绎法不是文章主要的论证方法,排除A项;例证法和对比法是文章主要的论证方法,故选B选项

21.(2)类比论证法。从修辞角度说,因用比喻类比,也可称为比喻论证法。如以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类比中国之在海内,以毫末之在马体类比人与万物的关系,结论是一切皆微不足道,不必自我夸耀

22.ABCABC既来之则安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中之均是代词,吾恐季孙之忧中的之是助词,意为的

23.(3)真正原因是他自以为是,自以为知道,但实际上自己并不知道

24.宝玉作为鄙弃仕途经济、背离封建礼教的贵族叛逆者,与封建卫道士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25.总体上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

26.长和畏。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诗人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诗人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

27.谈关于写文章应该如何选择和安排材料的问题。作文章选择安排材料须把重点放在主旨上

28.七斤忘却了抽烟,显示出他因为没有辫子,怕杀头,心中十分痛苦和着急

29.BB《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了对故乡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30.本文笔触细腻、细节生动、善用修辞。第二段用了拟人、呼告、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31.有:据为己有

32.祥:通详,审慎

33.难:把……看作难事。意动用法

34.逑:配偶

35.星河:银河

36.曲士:乡曲之士,指见识浅陋之人

37.纪:秩序,纲纪

38.属:同嘱,嘱托,请求

39.市:购买

40.语:谈论

41.率性而游,寄情自然,陶冶情致,体察风土人情,与山水草木融为一体

42.作者本身是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他的成功女儿亲眼所见,因此以他被退稿为例更具说服力;且以此为例证明了要收获就必须努力付出的道理

43.各展美好,共建和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的美,发挥自身优势,同时也要欣赏他人的美,学习他人的长处,唯有如此,方能建立天下大同的世界。就如一个淡水鱼塘,其群落的垂直结构让池塘中所有的鱼类都有展现自己美好的空间:上层,鲢鱼、鳙鱼悠然闲适、自得其乐,充分享受明亮的阳光带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