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二年级语文优质教案_第1页
《绝句》二年级语文优质教案_第2页
《绝句》二年级语文优质教案_第3页
《绝句》二年级语文优质教案_第4页
《绝句》二年级语文优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绝句》二年级语文优质教案《绝句》二班级语文优质教案1

杜甫的《绝句》全诗仅二十八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色。诗人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寓胸中之意实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尤其是诗人巧用数字入诗,“两”、“一”、“千”、“万”四个字,虚实结合,时空结合,加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本诗的第一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在柳枝上鸣叫,诗人指明“两个”,说明鸟的叫声不是叽叽喳喳的,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对鸣,欢快而不嘈杂,喧闹而不喧嚣。第二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白贵鹭向蓝天飞去,从“一行”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去,而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再用上了一个“上”字,更显示了白鹭奋力高飞、展翅向上的姿态。

第三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千秋”一词是虚指,出于诗人的想象,它给予了“雪”这一静态景物以沧桑之感。千年不化的积雪好像在诉说着什么、见证着什么。“窗”中之景虽小,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第四句是“门泊东吴万里船”。船停靠在门前的码头边,也是静态之物,但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似插翅而难及。“门”外之景也不大,却由此可感受空间之广袤。

以上四句描写的是诗人当时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见的景色。前两句中“两个”、“一行”是实指,“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绘声绘色,描绘了一幅色调明丽、清爽动人的图画,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情。后两句“千秋”与“万里”都是虚指,均出于诗人的想象,而诗的意境因此而幽远、开阔,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多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要让少于在读中对所学之诗知其意、临其境、悟其情,逐步加强对古诗的语言感知技能,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1、初读知其意

(1)同学自读全诗,要求读得音准句顺,声音洪亮。

(2)指名同学读第1、第2句,理解“鸣”、“上”的意思,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齐读第3、第4句,理解“含”、“泊”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说说这两句的意思。老师相机指导。

(4)指名同学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再读临其境。

(1)同学回答:第1、第2句写了什么景物?有哪几种色调?第3、第4句写了什么景物?

(2)老师出示挂图。同学看图,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诗句,并作适当讲解。前两句,突出“鸣”、“上”二字,援助同学理解,是这两个字使景物产生了动态效果,使画面显得生气盎然。后两句,突出“含”、“泊”二字,以此了解诗人的思绪由现时到了过往、由近处到远处;而且也正是这二字,使现时之景(窗)和想象中的过往之景(千里雪)、近处之景(门)和想象中的远处之景(万里船)有机融合于完整的画面之中。

(3)同学看书上插图,一边手指景物,一边自由朗读。

(4)指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同学尝试在脑里再现画面。

(5)指名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描绘的漂亮景色。

3、三读悟其情

(1)比较读。在黑板上出示:

黄鹂鸣翠柳,

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雪,

门泊东吴船。

读一读,与原句比较一下,哪个写得好?为什么这样说?援助同学明确这首诗的朗读停顿及重音,并完成以下板书: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前两句声色兼美)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后两句意境开阔)

(2)表演读。播放课前制作好的配乐朗诵录音,让同学观赏。随后要求同学和着音乐诵读,要求他们掇民对古诗的理解用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表现出来,甚至可以摇头晃脑,手舞足蹈。

《绝句》二班级语文优质教案2

教学内容:

教学第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绝句》。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

(3)老师范读。

思索: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

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杜甫,唐代诗人。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出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测插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老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

回答后老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色水鸟。青天:蓝色的天空。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行。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老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老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这句的意思是:门外江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5、自由读古诗,同桌相互说说诗句的意思。

6、指名朗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朗读、背诵。

四、默写《绝句》,完成《作业本》第6题。

五、完成《作业本》第2、3、5题。

课后反思:

在古诗的教学中,根据以往的教学方法即:让同学读古诗——理解古诗中一些词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整首诗。往往忽视了课文中插图的作用。课文中的插图我认真观测和古诗的意思是有亲密联系的。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插图让同学自己先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再理解。发觉有些不用老师讲解,同学就能理解。因此在教学古诗时千万别忘却插图的作用。

《绝句》二班级语文优质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指导书写“船”,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同学的想象力和学习古诗的爱好。

二、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正确书写“船”字,认识“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同学在朗读与想象中感受诗的意境。

四、教学预备:

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看到当你走进这个教室就在关注这个大屏幕(课件: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那你能告知我,看了这幅画面,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太美了)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漂亮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四周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件:在背景图上一行行出示,同时加入音乐,让同学感受诗的意境。)想听一听那精美的诗文吗?

2、同学初读感知:你是不是也想读啊?(同学自由读文,留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读的真好,由于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共享这天成之美。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景并茂。)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2、所以诗人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

3、学习“鹂”、“鸣”、“翠”(课件:3个字在诗中渐渐变大,跳出来,达到重点学习的目的。)

同学用各种方法记忆“鹂”、“鸣”、“翠”。

(鹂:lí,黄鹂,一种鸟,所以鸟字旁,左声右形。)

(翠:绿的意思。)

(鸣:鸟的叫声,出示字理。汉字就像个成长的孩子。课件:鸣的字理图,使同学清楚看到鸣的历史演化过程。)

4、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盼望和憧憬。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气吗?(课件:这3个字跳回句子。)

(二)学习第二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同学感受意境。)

1、诗人正沉醉于黄鹂动听的鸣叫声中,突然眼前拂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

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课件“鹭”渐渐变大,跳出来)

3、学习“鹭”,你认识它吗?

4、仰视苍穹,雪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

豪放的男孩们,让我们打开胸襟,读出这深邃却又让人充斥遐想的美吧!(同学齐读)(课件:“鹭”跳回句子。)

(三)学习第三句

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调鲜亮,到外莺歌燕舞,绿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沉醉其中,此时他透过窗户,极目注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2、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意境。)

3、瞧,又有两个生字伙伴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调皮谁认识呢?(课件,蹦出“含”、“岭”)

你觉得他们长得像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岭”去掉“山字旁”,你还认识它吗?(令)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想起了谁?

(玲、拎、冷、铃、零、龄、领)

(课件:指“岭”涌现“令”家族,使同学一目了然。)

4、汉字多变,汉字真的很奇妙,一个“含”字将西岭雪山美景尽收眼底,不防也让我们感受一下。同学们,让我们透过窗户看眼前的这片蓝天,想象一下,和下课后我们站在操场看到的一望无际的蓝天感受一样吗?

5、可爱的女孩们,你能读出这含蓄的美吗?让我们闭上眼睛和诗人一同去感受这千秋雪景吧!(齐读)

(四)学习第四句(辗转)

1、诗人忽又低下头,这次,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课件: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靠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2、学习“吴”(课件:“吴”跳出,重点学习。)

吴桐,(同学名),你应当是最熟识这个字了吧,告知同学们,怎样记住它?

3、书写“船”,认识“舟”。

这里还有1个字你认识它吗?(船,课件:“船”字,突显船在当前页中位置)

“船”是“舟”字旁,“舟”做偏旁时“横”变成“提”。在虚宫格中书写。

4、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路路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的心情?(开心)

5、让我们用开心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齐读)

四、感悟课题

1、同学们,句句品过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诗句太美了)

2、是啊,诗句太美了,是由于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由于此时此刻诗人有一颗观赏的心太美了。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到处是美景,也只有诗人这样绝妙的语句才能配得上大自然这绝伦的美景绝句,无与伦比,而不仅仅是一种诗的体裁。(课件:回到首页图,学习“绝”,使课的本身达到“扣题”的效果。)

3、学习“绝”(课件:出示字理图,演示字理。(“绝”与“决”对比练习填空。)

(课件:1、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向前,就肯定会春光无限。2、伙伴们,让我们怀揣坚毅的决心,谱写绝妙的人生。)

五、想象诗句,感受美

1、真是妙啊,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整首诗,唯恐我们的脑中不停的出现的就只有一个字——美。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这种美,印记这种美,吟诵这种美。(生配乐读,想象画面)

2、总结《绝句》(课件:杜甫画像前一行行涌现总结性语句,使同学了解诗的背景和意图。)

3、练习。(才子对对碰。课件:出练习题,在横线上填上本课的生字。翠柳丝线,黄鹂悠鸣。一行白鹭,志向青天。雪岭含窗,别出心裁。泊船万里,驶之东吴。千古佳句,万世称绝。)

六、拓展观赏(课件:美景图片,让农村孩子观赏到他们所看到的大自然。)

同学们,你看,不仅是杜甫草堂,其实你的身边到处是大自然的美景,让我们拥有一颗欢乐的心,去拥抱大自然的每一天吧!

《绝句》二班级语文优质教案4

教学内容:

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绝句》。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

(3)老师范读。

思索: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

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杜甫,唐代诗人。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出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测插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老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

回答后老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色水鸟。青天:蓝色的天空。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行。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老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老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这句的意思是:门外江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