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和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释梳理以及专题训练题_第1页
七年级上册和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释梳理以及专题训练题_第2页
七年级上册和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释梳理以及专题训练题_第3页
七年级上册和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释梳理以及专题训练题_第4页
七年级上册和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释梳理以及专题训练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文呈现、参考译文中加黑和画波浪线的词句和统编教材课下注释高度一致)

第1篇《论语》十二章

(七上)

原文呈现参考译文段层精解

孔子说:“学习了,

子曰:“学而时习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

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而不愠(yiin),不亦君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

乎?”(《学而》)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

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

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

曾子日:“吾日三省

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讲学习方法,强调随时都

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应该反省自己。

是不是诚信的呢?老师

不习乎?”(《学而》)

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

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

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

子曰:“吾十有五而岁时能有所成就,说话办

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知道上天的意旨是什么;进,进德修业。

所欲,不逾矩。”(《为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

政》)意见;七十岁我就可以顺

从意愿,但也不会越过法

度。”

孔子说:“温习学过

子曰:“温故而知

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关

新,可以为师矣。”(《为

解交住金,可以凭借这一键要思考,要“知新”。

政》)

点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读书

子曰:“学而不思则

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讲学习态度,阐明学习和

罔(皿ng),思而不学则殆

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思考的辩证关系。

(ddi)。"(《为政》)

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子曰:“贤哉,回也!孔子说:“颜回的品

一箪(ddn)食,一瓢饮,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

讲个人修养,修身要经受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

困苦、贫穷的考验。

也不改其乐。贤哉,回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

也!”(《雍也》)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

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

啊,颜回!”

孔子说:“懂得某种

子曰:“知之者不如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

讲学习方法,讲兴趣对学

好(hdo)之者,好之者不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

习的重要性。

如乐之者。”(《雍也》)如以研究这种学问和事

业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

子曰:“饭疏食,饮

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

水,曲肱(g6ng)而枕之,

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讲个人修养,讲富贵与仁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义之间如何抉择。

且贵,于我如浮

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

云。”(《述而》)

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说:“几个人一

子日:“三人行,必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可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

之,其不善者而改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

之。”(《述而》)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加以改正。”

子在川上曰:“逝者孔子在河边感叹道:

讲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

如斯夫(血),不舍昼“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

强调应珍惜时间。

久(《子罕》)样流去,日夜不停。”

续表

原文呈现参考译文段层精解

孔子说:“一国军队

子日:“三军可夺帅

可以改变其主师,平民百讲个人修养,强调坚守志

也,匹夫不可夺志

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向。

也。”(《子罕》)

的。”

子夏说:“广泛学习

子夏日:“博学而笃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

讲个人修养,强调提升个

(dtO志,切问而近思,仁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

人修养的方法。

在其中矣。"(《子张》)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

了。”

【文学常识】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瞰(z6u)邑(今山

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论

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为研究孔子

思想的主要资料。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

合称为“四书”。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

修养等方面给人以启示,教育我们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内容深刻,富有哲理,

对后世的教育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成语】不亦乐乎、三十而立、不惑之年、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

如斯、不舍昼夜、博学笃志(P53”课后习题五”)

【现实意义】1.本文主要从学习、个人修养和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良好的建议,

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意义。2.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

文言词汇分类积累

文言现象词语例句意思

说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通假字“有”同“又“,用于整

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数和零数之间

古义:冷水;今义:无色、

水饭疏食,饮水

无味、无臭的液体

古今异义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

可以可以为师矣

表许可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得到

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一词多义故故君子有不战所以,因此

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七十而从心所欲顺从

择其善者而从之听从,依从

时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动词用作名词,传授,这

传传不习乎

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

词类活用故、新温故而知新

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快乐

饭饭硫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

虚词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然后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却

连词,表顺承,可译为

温故而知新

“就”

续表

文言现象词语例句意思

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替

可以为师矣动词,做

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们的

仁在其中矣指示代词,这

虚词

以可以为师矣介词,可译为“凭借”

则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

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此,可译

焉必有我师焉

为“在其中”

基础知识

一、重点词句

1.用7”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五处)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通假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同悦,意思为愉快。

3.解释词语

⑴人不削而不爆知:了解

愠:生气,恼怒

(2)不亦有于乎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3)学而不思则用罔:诛惑,感到诛茫而无所适从

⑷思而不学则须殆:疑惑

(5)传不习乎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⑹匹夫不可夺志也夺:改变

⑺博学而写本笃:坚定

志:志向

⑻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

⑼为人谋而不学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10)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

(11)三十而妾立:立身,指能有所

成就

(12)四十而不哥惑:迷惑,疑惑

(13)五十而知去向天命:上天的意旨

(14)六十而耳顺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5)七十而丛心所欲从:顺从

(16)不遒攵?逾:越过

矩:法度

(17)人不事其忧堪:能忍受

(⑻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喜爱,爱好

(19)曲法而枕之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20)择其普考■而从之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4.古今异义

⑴有学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许可。

5.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学而即习之

原意为:时间;句中意为:按时。

(2)形容词用作名词

温故而知断

故:原意为:旧的;句中意为:学过的知识。

新:原意为:新的;句中意为:新的理解和体会。

(3)名词用作动词

仅疏食,饮水

原意为:饭;句中意为:吃。

6.重点虚词

(D而①学顶时习之连词,表顺承,可译为“然后”

②学两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但是”

③博学顶笃志连词,表并列,可译为“而且”

(2)为①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

②可以为师矣动词,当作、做

(3)不亦乐乎语气词,表反问,相当于“吗”

(4)思而不学则殆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

7.重点句子翻译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以”后省略“之”)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为虚指,不是实数)

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8.特殊句式

(1)省略句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动词“知"后省略宾语“之”,代指“自己”。此句也是反问句)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后一句句首省略动词“择”)

(2)倒装句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状语后置,正确语序是“吾十有五而于学志”)

(3)判断句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也”表判断)

二、内容探究

请从“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在《〈论语〉十二章》中各选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

示例:在学习上,“学而时习之”,启示我们学习新的知识之后要按时温习。在个人修养上,”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启示我们和朋友交往一定要讲求信用。

体验中考

(2020•L东泰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萧惠,字伯仁,小字®脱古思。从伯父排押征高丽,至奴古达北岭,高丽阻险以拒,惠力战,破之。及攻开京,

以军律整肃闻,授契丹行宫都部署。太平六年,讨回鹘阿施兰部,征兵诸路,独阻卜酋长直剌后期②,立斩以狗支

进至甘州,攻围三日,不克而还。时直剌之子聚兵来袭,会西阻卜叛,袭三克军,都监涅鲁古、突举部节度使谐理、

阿不吕等将兵三千来救,遇敌于可敦城西南。谐理、阿不吕战殁④,士卒溃散。惠仓卒列阵,敌出不意攻我营。众

请乘时奋击,惠以我军疲敝,未可用,弗听。鸟八请以夜斫营⑤,惠又不许。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

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惠日:“两国强弱,圣虑所悉。宋人西征有年师考民疲陛下亲

率六军临之其胜必矣。“帝从惠言,乃遣使索④宋十城,会诸军于燕。惠与太弟帅师压宋境,宋人重失十城,增岁

币请和。惠以首事功,进王韩。十二年,兼北府宰相,同知元师府事,又为北枢密使。

(节选自《辽史•列传第二十三》,有删节)

【注释】①小字:乳名。②期:到达。③徇:示众。④殁:死。⑤斫营:偷袭敌营;劫营。⑥索:索取。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⑴丛伯父排押征高丽从:跟从(跟随)

⑵以军律整肃呼闻:闻名(出名)

⑶金西阻卜叛会:适逢,恰巧遇到

(4)至奴古达北岭至:至!](到达)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其胜必矣。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丽阻险以拒,惠力战,破之。

高丽依靠险要地势来抵抗,萧惠全力攻打,攻克了它。

(2)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当时皇上想要统一天下,谋划夺取三关,召集群臣商议。

4.选文表现了萧惠的哪些性格特点?请分条概括。

(1)英勇善战;(2)治军严格;(3)决断果敢,有谋略;(4)有洞察力,善于提建议。

突破提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目:“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

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日:“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

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

还®走。居五日,李生故②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

变色以去,几欲拒入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③,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泥,虽

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日:“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①还:同“旋”,转身。②故:特意。③厌:满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⑴王生不说说:同“悦”,愉快

(2)学而不思则用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3)王生益限愠:生气,恼怒

⑷而君变e以去色:脸色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

⑵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3.请给文章拟一个标题。

示例:李生论善学者

4.请结合选文内容,联系自己的读书生活,说说善学者应怎么做。

(1)善于思考;(2)不耻下问;(3)学而不厌;(4)择善而从。

第2篇陋室铭[唐]刘禹锡

(七下)

原文呈现参考译文段层精解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第①层:以类比的方式开

山不在高,有仙

(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头,引出“斯是陋室,惟吾

则名。水不在深,有

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德馨”的主旨,为后面歌颂

龙则灵•斯是陋室,

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陋室埋下了伏笔。第②层:

惟吾德馨(XIn)。

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描写居室环境与日常生活。

①〃苔痕上阶绿,草

不感到回陋了)。苔痕蔓延先以“苔痕”二句写“陋

鱼△地袁。谈笑有鸿

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再以

儒,往来无白丁。可

草色映入竹帘,便室内架上“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

以调素琴,阅金经。

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情趣之高雅,“无丝竹”二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句则含有对比的意味,突出

牍(四)之劳形。②//

(指没有功名的人)。可以弹了室主人超凡绝俗的胸襟。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

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第③层:运用类比手法,连

云亭。孔子云:何陋

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

之有?③

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室”不陋。

塞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

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

屋舍。孔子说:“有什幺同

陋的呢?”

【文学常识】1.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曾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著有《刘梦得文集》。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

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体制短小,文辞精练,

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刻画“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

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写作特色】1.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

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2.运用类比、对偶等手法。如开头两句和结

尾两句都运用了类比手法。3.骈散结合。《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

奏分明、音韵和谐。(P96”课后习题一”)

【现实意义】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中,个人应做到不慕虚荣、不慕名利。(P96"课

后习题二”)

文言词汇分类积累

文言现象词语例句意思

古义:丝,指弦乐器。竹,

丝竹无丝竹之乱耳指管乐器。这里指世俗的

古今异义乐曲;今义:丝绸和竹子

古义:形体、躯体;今义:

形无案犊之劳形

形状,样子

有仙则名出名,有名

一词多义名

名之者谁取名,命名

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形容词用作动词,神异

上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蔓延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词类活用乱无丝竹之乱耳

使……受到扰乱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劳无案牍之劳形

使....感到劳神

则有仙则名连词,就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无案犊之劳形

独立性,可不译

虚词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

不译

疑问代词,相当于“什

何何陋之有

么"

基础知识

一、重点词句

1.解释词语

⑴有龙则显灵:神异

⑵期是陋室斯:这

(3)惟吾德馨惟:只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⑷谈笑有涉债鸿儒:博学的人

(5)往来无白丁白丁:平民,指没有功

名的人

⑹可以调素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7)无丝竹之乱耳舌L:使……受到扰乱

2.古今异义

(1)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指世俗的乐曲:今义:丝绸和竹子。

⑵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形体、躯体;今义:形状,样子。

3.一词多义

名①有仙则多出名,有名

②其名为鹏名字

③多之者谁取名,命名

4.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水不在深,有龙则显

原意为:灵气;句中意为:神异。

(2)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苔痕上阶绿

原意为:上面;句中意为:蔓延。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无案牍之方形

原意为:劳神;句中意为:使……感到劳神。

5.重点虚词

(1)之①无丝竹之乱耳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②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

(2)有仙则名连词,可译为“就”

6.重点句子翻译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孔子云:何陋之有?(倒装句,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孔子云:有何陋之?”)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内容探究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了“陋室”不陋的哪几个方面?请具体说明。

①品德雅:“惟吾德馨。”②环境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③交往的人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

白丁。”④情趣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体验中考

(2020•绥化中考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何陋轩记

参考译文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②之外。

人皆以予自上国③而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始予至,无室以止,处于丛棘之间,则郁

®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后,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

翳之以桧竹,前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⑦焉,而予

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轩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注释】①守仁,指王阳明。②蔡:周时国名,在今河南南部。③上国:国都。④郁:阻滞。⑤蒋(shi):栽

种。⑥琴编:琴书。⑦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

1.下列表述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

A.”人皆以予自上国而往”中的“以”字是“用”的意思。

B.文中画横线句”将陋其地弗能居也”正确的停顿应为“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C.“予尝圃于从棘之后”从文言句式上看是判断句。

1).“以信孔子之言”和“无丝竹之乱耳”两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都译为助词“的”。

【解析】A.“以”字是“因为”的意思。C.是倒装句。D.“以信孔子之言”的“之”字是助词“的”,“无丝竹

之乱目”的“之”字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然而我在此地生活了十个月,过得安宁而快乐。

(2)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轩曰“何陋”。

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偏远的地方,于是给房子取名为“何陋”。

3.结合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概括选文与刘禹锡的《陋室铭》都是从哪些方面体现“陋室不陋”的。(至少答

出两方面)

居住环境优美;生活情趣高雅;交往人物不俗。

突破提升

(2021•原创题)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抄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署也;敞南薨,纳阳

日,虞祁寒也。堂中设木榻四,木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至酉,应接不暇。管巾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

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口: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

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

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梦莺叶篡,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

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坯垸①,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

又有飞泉、植

茗,就以烹嘱T,好事者见,可以销永日。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

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弹纪,靓缕而言③,故云甲庐山者。

(节选自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注释】①埋垸(di6ni):积土成堆。②^(chGn):炊,烧火煮。③取(lu6)缕而言:细细说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一称心力称:相称,符合

(2)素屏二素:白色

⑶俄吸物诱气随俄而:不久,一会儿

⑷萝莺叶蔓蔓:生枝蔓

2.下列选项中,与“为出入道”中的“为”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B

A.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B.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C.以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

D.撰长书以为贽(《送东阳马生序》)

【解析】此题考查一词多义辨析能力。例句中的“为”的意思是“作为,当作"。A、C、D三项中的“为”都

是“作为,当作”的意思;B项中的“为”表目的,意思是“为了”。故选B。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

打开北面的小门,让阵阵凉风吹进来,可以躲避酷暑。

(2)不识其名,四时一色。

说不出它们的名字,四季都是这样。

4.末句“故云甲庐山者”中的“甲”字有何表达效果?

“甲”字突出了草堂周围环境之美,流露出作者对庐山美景的深切迷恋之情。

5.白居易笔下的庐山的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作答。

(1)作者仰观诸峰险峻,俯听泉水流响,还有竹树云石等点缀;(2)早晚天气的变化,景物时隐时现,应接不暇;

(3)四季景色各异。

第3篇爱莲说[北宋]周敦颐

(七下,2009年与《与朱元思书》对比考查)

原文呈现参考译文段层精解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

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

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自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

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第一段:作者先以陶渊明

者甚蕃(fdn)。晋陶渊明

丹。我只喜爱莲----莲花爱菊和世人爱牡丹二事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

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作烘托,然后用“予独爱

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沾染(污秽),(它)经过清莲”一语道出自己的心

淤(yu)泥而不染,濯

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意。接下来通过描写莲的

(zhu6)清涟,Qi®)而不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种种可贵之处,突出了莲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的洁净、单纯、雅致,最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后高度概括了莲的气质

远观而不可亵(xid)玩

笏,(它笔直)洁净地挺立与品格。

焉。

(在水中),(只)可以从远

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

啊。

续表

原文呈现参考译文段层精解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

第二段:作者对三种花象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隐居避世者;牡丹是花中

征的不同品性进行了对

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

比和品评,揭示了莲的喻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

义,并以莲自况,抒发了

(yi)!菊之爱,陶后鲜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含

(xidn)有闻。莲之爱,同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

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

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

度: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

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

和正直的品德。

工。

【文学常识】1.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

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他享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黄

庭坚语)的盛誉。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周敦颐集》等。2.说,是古代一种

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本文“借花喻

人”,是一篇借物咏志、讥讽世俗的散文,选自《周敦颐集》。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

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

鄙弃。

【人物形象】作者称莲为“君子”,赋予莲花丰富的象征意义,君子身处污浊环

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正直不苟,豁达大度,有美好的姿态气质。(P96”课后习题三”)

【写作特色】1.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表现了作者不

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态度。2.运用衬托的表现手法。以“牡丹之爱”“菊之爱”

衬托“莲之爱”。3.骈散结合。《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

致、富于变化。(P96“课后习题一”)

【成语】出淤泥而不染、不蔓不枝

【现实意义】文章借“莲”阐述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一个人如果自制力强,能

不受环境影响,就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反之,一

个人如果自制力弱,就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即“近墨者黑”。

圜项画阑

文言词汇分类积累

文言现象词语例句意思

植亭亭净植古义:竖立;今义:种植

古今异义古义:应当;今义:合适,

宜宜乎众矣

适宜

濯清涟而不妖清澈

香远益清清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